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砌块石结构重力式驳岸施工技术研究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灌砌块石结构重力式驳岸施工技术研究灌砌块石结构重力式驳岸施工技术研究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摘要】驳岸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是确保工程合格的关键。要求全体参建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管理能力。现场管理工作质量反映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技术业务和管理能力的高低。实践证明,按上述三个方面管理到位,就可达到质量与效益、进度、安全的统一。本文根据某驳岸工程施工实践,对重力式C15细石砼灌砌块石钢筋砼贴面驳岸的施工与现场质量控制做一总结。【关键词】灌砌块石结构;重力式驳岸;施工技术
0.工程概况
某驳岸工程属船舶停泊锚地,起讫桩号为22K+398~23K+570(右岸),全长1172m。根据多年的航道工程施工经验,驳岸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分为“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完工验收”三个阶段。
1.施工准备
1.1前期准备
施工单位中标并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后,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组建项目经理部,调查施工现场,落实施工班组,搭建临时设施,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图,核实工程量。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上报开工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组织实施。
1.2理清思路
①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一是设计代表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二是项目总工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对项目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的交底,提出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具体控制目标。②理清工艺流程:测量→开挖→立底模→浇底板砼→放砌筑大样→砌筑块石→勾缝→砼贴面立模并浇筑砼→立压顶模并浇筑砼→回填土。③明确标准分项:基槽开挖、基础砼、墙身砌筑、压顶砼、倒滤层等。④确定检查项目:墙身为8个,基础为5个,基槽开挖为3个,压顶为3个,倒滤层为5个。
1.3优化施工组织
合理划分施工段落、工作面,确定专业班组数量、人员、机械的配备,保证工种之间的衔接,工序之间的搭接。实现各班组,各工种间基本均衡的流水作业。
1.4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建立和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实施以主动控制为主,结合被动控制,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跟踪旁站为主,巡视检查为辅,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1.5选好班组,用好四人
工程施工的质量好坏主要是一线班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决定的。因此选好班组,用好四人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班组长(一般是有经验的石工担任),负责每段单元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二是砼搅拌工,负责砼拌和质量,控制砼施工配合比。三是块石砌筑工,负责砌筑块石质量,掌控块石砌筑搓放。四是砼振捣工,负责砼振捣,保证砌体的密实度。
1.6选择好材料,优化配合比
驳岸工程的建筑材料主要为水泥、黄砂、块石和石子。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低于32.5,必须按规定进库贮存,且存库期不得超过3个月。
2.工程施工
根据驳岸工程施工线长面窄,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特点,为确保施工质量,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2.1测放驳岸施工轴线、设置控制桩、水准基点
此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签认后,作为施工期内的测量放样的依据,并有效保护直至竣工验收。
2.2用好施工进度图和材料进场计划书
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分项工程工程量及资源量,排定工序顺序及工期,尽可能连续均衡施工,避免高峰和停工。处理好进度与质量、费用、供应等方面的关系。施工进度图采用较直观横道图。
2.3选择好砼施工机具和检测工具
砼搅拌机是砼质量和驳岸连续、快速施工的保证,振捣器是保证墙身、基础砼密实度的有力工具。近年来驳岸工程施工设计的墙身,砌筑施工中的胶凝材料多为C15细石砼灌浆,采用小型振捣器进行振捣,效果很好。质量检测工具为吊锤、塞尺、水准仪、全站仪等,是积累数据,监控外观质量和提高技术的关键。各种机具应做好维修,校正和保养,保证其完好和正常使用,便能保证质量和检测数据可靠性。
2.4控制好线形
重力式驳岸工程是依靠自身重量的分布保持平衡,符合抗倾,抗滑的设计要求。①轴线-是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控制线,是驳岸定位和砌筑的基准,一般用全站仪定线。全站仪定线其偏差不大于30mm。②基础边线-根据设计和现场土质控制边坡,待开挖接近设计底标高时,预留20cm-30cm土层,人工开挖,防止基底土层被扰动,有利于基础边线的控制。全程跟踪测量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测量签认。③迎水面坡线及背水面坡线-采取架设样架及标准坡度砼预制块相结合;注意面石的选择,并加以修凿,近年来采用钢筋砼贴面技术,对迎水面坡线控制效果较佳。背水面砌筑的面石平整度无明确技术要求,但必须带线砌筑,保证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④砌石顶线与砼压顶线-砌石顶线尺寸控制难度较大,尤其接近墙身顶部时,应选择小块石与C15砼找平或采用砼预制块找平,控制高程,保证压顶砼厚度。
2.5地基和基础控制
基坑和基础的尺寸,是满足驳岸整体抗滑,抗倾要求的关键。驳岸的移位和倾覆甚至倒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基和基础没有处理到位。弄清地基地质状况,检查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控制地基和基础的质量,是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重点之一。当地基的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由设计人员根据现场土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6砌筑质量控制
砌筑质量好坏是影响驳岸整体强度的关键,其中砌体的密实程度又是一项重要指标。避免不密实的方法,在工艺上采取先四边坐浆砌,中间灌浆砌,再用小型振捣棒专人振捣,保证C15细砼的密实度。检查方法:破体或灌水。
2.7回填土施工
在墙体上设置泄水孔等均应按设计图纸要求预埋,特别是泄水孔和倒滤层应按规定进行安放。回填土必须砌体强度达80%以上后进行,按规定分层摊铺并夯实。回填土料严禁用淤泥、有机物、建筑垃圾等,回填前应清除墙后基坑内泥水,严禁采用挖泥船将水下土方抓起直接回填。检测方法:灌砂法。
3.完工验收
完工验收是驳岸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衡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标尺。验收分为:内部自查自验,监理工程师验收。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3.1资料整理
施工资料是质量等级评定和施工经验总结的依据,是工程施工质量档案。资料整理是现场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认真及时做好原始数据,技术资料的记录整理和积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施工资料有:施工日志,隐蔽工程记录,砼及细石砼试块记录,测量放线记录,沉降观测记录,自检、抽检与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等。
3.2资料建档
施工资料的建档工作是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缩影,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对工程创优至关重要,主要是:驳岸工程验收单,施工放样报验单,建筑材料报验单,进场设备报验单,基坑、基础、浆砌块石、模板安装与钢筋绑扎质量报验单,材料检测报验单,砼试块报验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开工报告,施工总结和竣工报告,砼试块试压分析报告;施工日志;张竣工图纸。
【参考文献】
[1]水运水利工程施工(第一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80.论工程结构防震技术的发展研究
摘要: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尽管人们尽了很大努力,但按照现代设计规范建造的建筑依然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这促使人们更进一步对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减轻地震损失。本文对工程结构的防震技术--抗震、消震、隔震进行研究比较,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结构防震技术将由以往被动的“抗”逐渐转向积极主动的“消”、“隔”,从而使防震效果更佳。关键词:工程结构;抗震;消震;隔震Abstract:Earthquakeisanaturaldisasterwithgreatdamage,andoftencausesheavycasualtiesandgreatdamagetoproperty.Althoughpeopledogreatefforts,theconstructionaccordingtothemoderndesigncodestillencountersdamagesinearthquake,whichpromotespeopletofutureresearchingtheseismicdesignmethodformitigatingearthquakelosses.Inthispapercomparestheanti-seismictechnology,seismicweakening,isolation,andpointsout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hatthestructuredseismicpreventiontechnologywilltransformformthepassivetoposotive,withbetterseismicpreventioneffects.Keywords:engineeringstructure;seismic;seismicweakening;seismicisolation中图分类号:P4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工程的结构抗震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高科技技术,它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所遭受的损坏。因此,为减少震害,有效地防御地震,不断地研究完善结构防震的理论与技术显得十分紧迫且必要。1工程结构防震技术的演变工程抗震防灾技术从20世纪初日本明确提出的静力理论阶段逐步发展到大大减小结构体系的刚度而形成的柔性结构体系,进而发展为增大上部结构刚度,减少结构底层刚度的柔性底层结构体系,后来又发展到目前我国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延性结构体系的传统抗震方法。传统抗震方法以既定“设防烈度”为设计依据,以“抗”为主要途径,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使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且具有较大的延性,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不倒”。2结构的抗震结构抗震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防震技术,抗震设防目标被形象地描述为“裂而不倒”,在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又将这一设防目标具体化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结构构件具有相当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这种设计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疲劳战术”,即是依靠建筑物的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来抵抗地震作用和吸收地震能量,抵御地震作用立足于“抗”。传统建筑物结构基础固结于地面,犹如地面上的一个地震反应“放大器”,地震时建筑物受到地震的作用由上向下逐渐放大,从而使结构构件被破坏,建筑物内人员也会感到强烈的振动。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加大结构构件的设计强度,耗用材料多。地震力是一种惯性力,建筑物的构件断面大,所用材料多,质量大,同时受到的地震作用也增大,这样很难在经济和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传统的抗震方法仅能解决7~9度区的设防问题,而结构在高裂度下被破坏,对此,目前的抗震方法尚无法解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常的工程抗震方法不是御“患”于外,而是引“患”入内,让地震波自然输入上部结构,引起上部结构的强迫振动,然后采取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增加配筋量……等措施来抗震。应该说传统的防震技术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方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研究和采取有效的防震技术,于是有专家提出了“消震”技术。3结构的消震结构消震构造措施和设计手段,对结构加以控制使之形成最佳耗能机构,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强调抗震与消震相结合,突出消震作用,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做到“小震抗,大震消,中震抗消结合”,将设计与分析相结合,强调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消震技术的关键是在结构的次要部位,通过设计分析,人为地采取一些构造措施,形成构造的薄弱环节,使之在地震作用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出现破坏,产生塑性变形,以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例如对R.C剪力墙结构在联系梁两端,通过设计增加一些构造、措施,人为地设置塑性铰。地震时保证梁两端首先开裂破坏,待震后再修复加固联系梁(较之加固被破坏的主体结构简单易行)。消震技术较抗震技术显得积极主动些,加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仍需与“抗”相结合。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上难度较大,不易实现况且以被破坏结构的次要部位来消耗地震能量,其代价也是相当大的。鉴于以上原因,人们又提出了结构的隔震技术。4结构的隔震由于抗震和消震方法上存在缺陷,因此缺乏发展前途。要改变抗震方法的缺陷,需要变“抗”为“隔”,以“隔震”取代“抗震”或“消震”,这样才能提高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结构的隔震是在结构底部设置隔震措施,大幅度降低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递,从而明显减轻或消除地震造成的灾害。隔震比之抗震,技术手段发生了本质变化,因为二者抵御地震的途径不同。隔震属结构控制范畴,结构控制系研究结构控制装置的设计理论及方法。结构控制分主动控制(ActiveControl)和被动控制(PasssiveControl)。主动控制是通过控制器向结构输入能量,改变经过结构系统特性,使结构系统能指标函数极小,进而减小或抑制结构反应。从理论上讲,主动控制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实现所需的任意控制状态。主动控制原理先进,控制效果显著,但由于控制力需要外部能源,故这种控制器的设置技术高,且费用昂贵。主动控制由于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被动控制包括基础隔震、减震、耗能、使用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MassDamper,简称TMD)等。被动控制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控制,造价低廉,不需要外部能源,但对结构的控制有局限性。目前,国内外对结构的控制还是以被动控制为主。一般结构隔震技术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元件,形成柔性底层,使基础和上部结构断开,延长上部结构的基本周期,从而避开地震地面运动的主频带范围,减小共振效应,阻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将其直接吸收或反馈回地面。采用隔震技术,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一般可减弱1/4~1/8,地震时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反应以第一震型为主,类似于刚体运动,基本无反应放大作用,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甚至避免小结构构件如设备、装修被破坏。隔震技术的设防策略立足于“隔”,采用“拒敌于门外”的防御战术,“以柔克刚”,利用专门的隔震元件,以集中发生在隔离层的较大的相对位移为代价,阻隔地震向上部传递,使建筑物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的隔震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4.1夹层橡胶垫隔震夹层橡胶垫用天然橡胶垫或合成橡胶垫与钢板夹层设置,此种隔震措施平时可承受垂直荷载、地震时能承受地震作用F,其水平方向可有一定位移,因此具有隔震效果。4.2滚轴隔震结构支撑处设置双层滚轴,每层滚轴的滚动方向彼此垂直,每层滚轴之间以垫板相隔。4.3双柱系统地下室的柱子是空心的,而且刚度较大,其内放置着承受整个上部结构荷载的很柔的柱子,该系统具有双线性性状,在地震作用下,允许内柱在一定限度内摆动。4.4悬挂吊式隔震将上部结构悬挂起来,此种隔震措施效果较好,但悬挂吊装置施工困难,造价昂贵,且易失灵。4.5螺旋弹簧支座隔震螺旋弹簧由金属材料制成,其材料为锰钢、硅锰钢和铬钒钢。螺旋弹簧的优点是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可选范围大,能适应不同的荷载变形,性能稳定、耐久性好。4.6阻尼器隔震此系统是弹簧塑性阻尼器、粘性阻尼器及摩擦阻尼器。当地震发生时通过适度阻尼,吸收能量而起隔震作用。5隔震技术的发展方向人类在与地震斗争的过程中,防震理论和技术不断进步,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完善。从单纯的“抗”到“消”再发展到“隔”,抗震设防策略发生了重大改革和飞跃。尤其是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应用技术,代表着未来建筑防震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的认可和关注,并且在推广应用中必将逐步走向成熟。与此相应,关于隔震技术的应用设计规范、规程和产品标准也必将推动隔震技术的发展。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地震形势十分严峻,未来,几年我国仍将处于地震活跃期。隔震技术应该为也能够为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岸坡接触灌浆施工技术
【摘要】主要依托我国南部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兴起,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碾压混凝土坝的接触灌浆又是重要工序。对其施工工艺技术与施工组织措施着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施工中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总结。【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接触灌浆施工技术
一、慨况
某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由左岸非溢流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和溢流坝段组成。本工程对开挖高差大于3m,边坡陡于1:1的坝混凝土和斜坡基岩面之间进行接触灌浆。灌浆总面积约7000m2。
二、接触灌浆主要施工材料
(一)水泥:接触灌浆采用的水泥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二)水:灌浆用水经检查水质符合灌浆用水要求。
(三)预埋材料:灌浆盒等采用1.5mm优质镀锌铁板。进浆管、回浆管采用Φ32黑铁管,排气管采用Φ48黑铁管,支管采用Φ25黑铁管,注浆管采用Φ20黑铁管,止浆片采用654型塑料止浆片。
(四)外加剂:各种外加剂质量符合DL/T5148-2001的有关规定。
三、接触灌浆施工
接触灌浆施工采用预埋管灌浆法,包括灌浆管道预埋、灌浆及与之相关的灌浆管道系统通水、排气等工作。
(一)接触灌浆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预埋件→放样定位→分层预埋件安装→预埋管通水检查→混凝土浇筑→初期、中期、后期通水→灌浆管灌前通水检查→通气排水→灌浆→阻塞→简易压水试验→灌浆至结束→管内封堵。
(二)灌浆系统布置:每个灌区的灌浆系统,由进浆管、回浆管、水平支管、出浆盒、注浆管、排气槽、排气管以及止浆片组成。
出浆盒呈梅花形布置,陡坡灌区出浆盒间距一般为2m,排距2m,每盒担负的灌浆面积为5m2。
(三)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加工与安装
(1)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加工:进、回浆管转弯处用弯管机加工或用弯管接头连接,进浆管与水平支管用三通连接,管上开孔使用电钻,钻后将管内渣屑清除干净。加工完成后,逐件清点检查,合格后运送现场安装。
(2)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安装: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安装遵守下列规定:安装灌浆管路、出浆盒、排气槽、止浆片等,在模板立好后,先浇块浇筑前完成。出浆盒盖板、排气槽盖板在后浇块内安设;出浆盒和排气槽的四周紧贴模板,安装牢固。盒盖与盒、槽盖与槽完全吻合,并加以固定,四周封闭;支管必须从进浆管的最低端开始由低向高联接。
(四)灌浆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灌浆系统的外露管口均堵盖严密,妥善保护。灌浆系统的检查设专人负责,每层混凝土浇筑前、后都要对灌浆系统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后浇块在清洗仓面时应防止污水流入接缝内,在浇筑前将先浇块的缝面用清水冲洗干净。
(五)开始灌浆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灌浆前对灌区的灌浆系统进行通水检查,通水压力为设计灌浆压力的80%。检查内容主要有:查明灌浆管路通畅情况,灌区至少有一套灌浆管路畅通,其流量大于30L/min;查明缝面通畅情况,采用“单开通水检查”方法,两个排气管的单开出水量均大于25L/min;查明灌区密封情况,缝面漏水量小于15L/min,发现外漏,必须处理。
(六)灌浆施工
(1)灌浆设备与机具:浆液搅拌桶采用0.6m3立式搅拌桶;输浆管采用软钢丝加固管和钢管,并保证能承受1.5倍的最大压力;灌浆设备:采用3sns型灌浆泵。
(2)制浆:制浆采用0.6m3立式搅拌桶。制浆材料必须称量,称量误差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
浆液必须搅拌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纯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用普通搅拌机时,不小于3mi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不宜小于30S。
(3)灌浆:灌浆过程中,严格控制灌浆压力和缝面增开度。灌浆压力要尽可能达到设计要求。若灌浆压力尚未达到设计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公司屋顶搭建施工合同
- 矿泉水厂施工合同文本
- 电商客服人员聘用合同书
- 物流行业税务筹划
- 健身教练操作工招聘协议
- 桥梁扩建电缆顶管施工合同
- 学校体育馆钢结构楼梯施工合同
- 保龄球器材租赁合同模板
- 水上婚礼婚礼乐队游艇租赁合同
- 特色小镇房产评估师聘用合同
- 四川省巴中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市人民医院卒中防治中心培训制度
- 可随意编辑【封面+自荐信+简历】百年树人寓意求职个人简历
- 中国审美文化史第四讲唐代课件
- 中医经穴推拿模板课件
-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课件
- 辽宁省火力发电企业名录2017年158家
- “美丽医院”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 钻孔灌注桩钻进成孔原始记录表
- 中石油气集团公司 会计核算办法
- 小学综合实践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主题活动一:交通标志我会认》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