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_第1页
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_第2页
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_第3页
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_第4页
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朱蔚云金云峰朱蔚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上海200092)摘要:以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生成与演变过程为主线,着重探讨造园师根据功能与原址场地需求对轴线空间进行改造的过程与动因,产生了单向轴线空间、双向轴线空间和放射交叉林荫道轴线空间,增强了景深与全园的可游性。轴线的朝向与定位关注于周边环境,并与园外标志物形成对景,开辟后世轴线空间从视觉对景向实体空间延伸的先河;外围林园逐渐代替围墙成为边界,内外空间层次过渡清晰而有序。关键词:传统园林;意大利园林;园林轴线;空间演变;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38-06*课题来源:同济大学2015—2016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50605);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题(课题编号:2015KY06)。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从生成、探索到持续发展,具备从简单到复杂的空间结构、从内向孤立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过程。本文以历史实例分析为主线,借鉴西方园林史研究中的“形式分析”,力求把历史和设计实践联系起来研究[1~2]。通过对历史的“情境分析”追溯还原设计精华[3],阐释轴线空间生成演变的成因与内涵,同时也揭示了从中世纪内向园林到外向扩展的现象学特征,及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空间观念的变化[4]。时期中世纪园林实例已无从考证,根据诗歌、图绘等零星资料拼合当时的空间图景,可以描绘为基督世界的无穷畅想与受限的内向空间。空间原型源于古老而美好的天国乐园。它是人类社会不同种族共有的美好愿景,是各文化宇宙观的理想化和具体化。中世纪园林将景观多样性融入到基本均衡的十字轴四分园中,将无尽的天空引入园内,形成封闭内向的空间特征及对无限空间的遐想。中世纪古画描绘的天堂源于三种相互影响的原型:古波斯的天堂(Pairidaeza)、阿卡迪亚(Arcadia)及伊甸园(Eden)。内向封闭空间以防御为需要,围墙围合成为固有特征,集中于焦点并具明确边界,人则位于空间中央。空间类型体现为三种:包括具有高耸围墙和装饰游乐性特征的城堡庭园;采用回廊式中庭和四分园布局的修道院庭园,庭园内有明显的中心交汇点和正交十字轴,结构严谨而有序;植物园(花圃或苗圃)是装饰性实用花园,围墙限制了种植池单元排列的外向延展[5]。中世纪末期对四分园空间原型进行了变形等尝试,例如西班牙伊斯兰园林格内拉里弗花园 (Generalife)水渠庭园(PatiodelaAcequia)中将庭园长向变形,利用水渠、灌木等造园要素进行轴向布置,引导建筑间的长视线;在法国城堡园林中防御需求已日渐减低,面积扩大,更加注重通风、敞亮和感官享受方面的发展。2园外全景图:文艺复兴初期园林2.1园林空间新理解文艺复兴将自然归入园林中见证了新的觉醒,同时新兴人文主义、透视法等文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文艺复兴园林追求均衡变化的统一。从内向封闭向外扩展,融入自然环境,由单一空间向轴线空间过渡,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单元空间的几何秩序排列与拼接四分园的组合变形虽丧失了单一空间的内在统一性,但造园师为了平衡单元空间与要素关系,提出用几何秩序排列园林空间,并使之成为经典公式(图1),整体上趋于遵循伦理和美学观念的有机体。阿尔伯蒂提出的规则种植模式关注“间距的准确性、行列的笔直性、角度的规则性”[6]。花园中心喷泉常常与道路结合,引导视线交通,垂直正交的道路成为组织单元空间的结构线。HobhouseP.评价文艺复兴园林轴线“视觉中轴成为园林最为准确的特征,它延伸并超越了围绕着建筑的规则性格局”[6]。几何秩序的园林遵循了建筑的结构,犹如从主体建筑延展的园林画卷。2)视线外向延伸和空间焦点转移园林多选址于山坡,打开一侧围墙,为园林空间水平视线的拓展提供了可能,使观者能体验到丰富的空间层次。随着对透视法理解的逐渐深入,造园师通过控制在观测点和视觉灭点之间的造园要素,并结合几何平面元素运用,形成围合空间来引导视觉。内向封闭空间转向周围,视线向外延展至地平线。这突破了传统四分园中心汇聚的模式,造园要素从汇集于一个力点延展到一条力线中,沿轴线向园外延伸。园林仍以围墙、栏杆和挡土墙等与周边的风景相隔,但开始可以从视觉眺望到园外风景,并使风景成为园林整体背景的一部分。视觉空间体验为园林轴线形成提供了必备条件,成为园林空间向外延伸的第一步。2.2园林空间新实践阿尔伯蒂认为选址以可观全景的山丘基址为优,因其具有开阔视野、良好采光和朝向[6]。对自然的畏惧使人们仍保留围墙来保证安全,但已尝试在围墙上开窗,将山丘外风景引入园内。宫殿GiardinodiPalazzoPiccolomini四分园围墙犹如遮蔽隐私的屏风,隔断园外的喧嚣,维护园内宁静(图2)。三条园路的尽端开窗,面向园外山谷形成视觉对景,间断的窗使风景并非一览无余而是如框景图般一幅幅呈现出来[7]。4双向园林轴线空间围墙逐渐被凉廊、阶梯和平台等造园要素所取代,层层下降的平台打开了园林可远眺的视线范围。米切罗兹为美第奇家族建造了Trebbio城堡和美第奇别墅(V.MediciatFiesole)。Trebbio城堡外增加凉廊连接不同高差平台,同时可远望郊野美景[8]。美第奇别墅将外向空间表达运用在陡峭山坡的两层平台上,园林成为建筑和风景间的过渡,将佛罗伦萨城和亚诺河谷地的全景图作为背景引入庄园。全园注重内部组织结构和三维空间感受,入口、府邸前草坪中心线和秘园东西向园路间形成对位序列关系;两个泉池连接了台地间交通和视觉连续性,葡萄藤架则发挥交通、观景和围合空间等功能(图3)。这些造园要素成为连接园林各台地间的纽带。朝向山谷的一侧围墙因观景需求,降低成为面向山谷的挡土墙,对上层平台的围合性减弱;两个平台间以通透自然的藤架绿廊作为空间过渡,它并不阻挡上层平台面向风景的视线,并指引了下层平台视线方向。3单向园林轴线空间单向园林轴线垂直穿越多层台地,用一系列垂直与平行的台阶和坡道连接园林中各层台地。建于1505年的贝尔维德雷花园(望景楼庭园BelvedereGarden)被用以连接梵蒂冈宫殿与别墅间的关系。中轴线形成的台阶垂直平台穿越三层台地,高差变化强化了轴线的透视感,视觉焦点位于园内(图4)。中轴线台地高差递减,使庭园透视感加强天际线后移,从上层平台往下看视觉感受比实际更为深远[5]。不仅有明确的空间围合边界,重点在于其内在的结构组织恰当地结合鲜明的中轴线空间,体现轴线对复杂要素的整体组织能力。从此单向轴线空间特征的影响力从罗马扩展到整个意大利。因受城市位置和外围柱廊限制,贝尔维德雷花园的轴线无法远望到周围城市环境的全景。位于罗马城市中心的法尔内塞花园(OrtiFarnesiani)和郊野的法尔尼斯庄园(VillaFarnese)均为法尔尼斯家族的花园。法尔内塞花园建筑与园林结合的轴线构建了一个景观序列空间,并通过视觉关系与城市连成统一的整体(图5)[9]。法尔尼斯庄园位于卡普拉罗拉小镇,具有明确中轴线串联各台地,形成典型的三段式结构。庄园建筑成为轴线上的视线焦点,并且围绕建筑和轴线呈现出水波纹般的人工性渐变(图6)。建于1566年的兰特庄园(VillaLante)是单向轴线空间的典型。它位于罗马以北96km的巴尼亚(Bagnaia)小镇中心,中轴线起始于小镇广场塔楼,末端的视觉焦点指向庄园所在山坡的顶端。花园由林园围合,轴线成为建筑、花园、园外自然环境(林园和小镇)空间连续性的纽带,形成人工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底层和顶层台地的尖顶雕饰和八角泉池作为轴线焦点,水景序列象征着自然中从泉水、溪水汇聚流向大海的过程。轴线上植物的开合对游人的游历感知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台地递升郁闭度也逐渐增加,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渐进的变化中又有开合收放对比:花园逐渐融入树林园的背景中。与中世纪内向封闭的空间不同,园林在起伏的台地上延展递进获得空间进深感。游历过程中随着轴线水景和台阶的指引,花园稳定的立面逐渐呈现,同时台地间挡土墙引导视线不断回望下层台地(图7)。中轴线上台地进深和地形的塑造,使底层台地在游历中不断出现、隐藏、再现,轴线尽端指向在底层台地的尖顶雕饰和天际线之间变化(图8)。贝尔维德雷花园轴线焦点停留于园林内部,并未形成向外延伸的视线;法尔内塞花园建筑延伸的中轴线与城市形成视觉关系;兰特庄园和法尔纳斯庄园进而形成花园外围林园,中轴线由内向外空间层次的逐渐过渡。这些造园实践形成了单向园林轴线空间特征:轴线连接园林与建筑、城市、外环境间视线;台地间高差形成透视焦点的视错觉;全园通过轴向探索空间的层次性。为适应面积较大或非规则的园址,造园师进而营造出结构空间更复杂的双向轴线空间。它更适宜于处理轴线空间与建筑外环境的关系,造园师尝试采用“井”与“丰”字形多种结构处理建筑与主次轴线的关系。其中主轴空间具备公共交流的性质,开放度较强;横轴线或次轴线则为相对私密而安静的空间。拉斐尔设计的玛丹庄园(VillaMadama)选址于罗马的马里奥山坡,可以远眺台伯河和山谷。它采用双向轴线将建筑与园林一体设计,主轴线并非垂直于等高线,而是沿山腰横向延伸 (图9)。“井”字形的双向轴线使得园林向建筑北侧延伸,虽并未形成均衡稳定的结构,但具备一定的自由度,以统一整体适应于基址环境[10]。罗马的美第奇庄园(V.MediciatRome)建于潘西安(Pincian)山坡与旧城墙间的夹缝间,基址地形条件不好,而园外环境优美的景色是“古罗马的花园之丘”。全园呈L型,分为三段式矩形台地:建筑前广场台地、下沉规则树林台地及园墙外的山丘与树林(图10)。整体结构基于两条交叉成直角的视轴线,使用网格控制道路对位与视觉对景,并未形成明显中轴。一条视觉轴线将广场喷泉和植坛间石碑相联系;另一条与之垂直的视觉轴线,将底层台地树林碎石小路、草坪植坛小路、石碑和园墙外的“帕纳斯”山丘相连。取了“丰”字稳定的双向轴线(图11)。根据别墅建筑与周围古迹作为标志物的视觉焦点来控制全园主轴线的位置,主轴线延伸至北部的萨宾山(Sabine)以及南部的Roccapia城堡[11]。别墅建筑成为中轴线的最佳观景点。造园师将四分园空间原型加以扩展,用道路连接控制点形成轴线,而花圃和苗圃扩展为更加富有层次的植坛;通过中轴线和横轴线上控制性节点如喷泉、雕像、壁龛和石作等造园要素,再用植坛或静水池等面状要素填充轴线和道路之间的空间(图12)。横轴打破主轴单一游览路径,贴合于原基址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特征,结合坡上,是更为隐蔽和狭窄的空间,一端依山就势为气势恢弘的水剧场,另一端引向小罗马的建筑雕塑群呼应罗马城;第三条横轴是位于建筑与园林间的平台,因地势位置独特,成为全园理想的观景台地。全园具有明显几何规则形式,然而多变地形和茂盛的绿篱、乔木使游历全无几何生硬感。游人的视线始终被控制在园内,只有在别墅建筑和庄园边缘可以望到园外的风景。玛丹庄园和罗马的美第奇庄园采用相对自由的双向轴线空间格局,主轴并未形成明显对称的中轴线;埃斯特庄园强调建筑统领主轴形成“丰”字形双向轴线空间,主轴线延伸指向远处的萨宾山,整体轴线结构主次分明、清晰简洁,主次轴线一体化设计。双向轴线空间具有自由性与空间层次性特征,及丰富的主次轴线空间变化,其中典型的“丰”字形结构具有明确的中轴线,从此也开始了对主次轴线衔接空间的探索。5林园中放射交叉园林轴线空间的初始化为了连接轴线间节点,形成便捷的通道,园林的林园中沿用了城市中交叉道路的做法,形成了园林中放射和交叉式的林荫道。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VillaAldobrandini)是距罗马东南20km的弗拉斯卡蒂(Frascati)村山谷的乡村庄园群之一,位于植被茂密的西北山坡,距台伯河约300m,罗马城位于其西北方的天际线上。弗拉斯卡蒂村山谷的乡村庄园群的轴线视觉焦点并非弗拉斯卡蒂村中心,而是将地平线上的罗马城市作为焦点。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通过明确的中轴线将全园的前后两部分和建筑相统一,后花园中树丛夹着狭窄的中轴线。其中矩形空间(长边平行于轴线方向)的串联组合,更加强调中轴线上的透视效果,透视感将视线引向水剧场和瀑布的起点——天空。林缘空间限定了后花园的边界,在林园中产生了连接轴线间节点的放射交叉性林荫道[12]。6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探索小结从中世纪开始到16世纪,意大利园林轴线空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生成与演变过程(图13)。它改变了四分园式和棋盘格式单一设计结构,成为能够组合与包容丰富多样空间单元的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