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在需求_第1页
让法律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在需求_第2页
让法律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在需求_第3页
让法律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在需求_第4页
让法律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在需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法律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在需求——《法律养生》谈贾娜检察日报2013年7月5日第5版郭山泽/漫画《法律养生》的作者钱卫清《法律养生》封面

“法律养生让生命无忧”,手捧《法律养生》,书的封面上一排楷体小字似在注解书名,但,法律?养生?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怎么会组成一个新名词?法律养生又如何让生命无忧?本报记者与《法律养生》的作者钱卫清进行了一场关于法律与养生的对话,为大家说说“法生存时代的养生之道”。法律养生是生活幸福的重要支点《绿海副刊》:在请您解释法律养生这个概念前,有一个疑问,您是一位律师,您当过兵,还当过20年法官,从最基层的法院一直到最高法院都工作过.您做律师十几年间办了很多在国内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大案,比如娃哈哈和达能集团的官司,四川天一大厦的争夺案,民营企业家龚家龙的维权案等等。但是从您的经历中,我们还是看不出您是如何“突发奇想”提出法律养生这一概念的。

钱卫清:34年前,我当过兵,我们部队在广西一个小村落里驻扎,当时一个老兵在教我们怎么开枪,突然我眼前闪过一道火光,耳边“嘣”的一声,枪走火了,我心想这下我完蛋了.低头一看,我的衣服冒着烟,子弹穿过衣服但是没有打中我的肉体。与死亡擦肩而过,从那一刻开始,我对生命有了一种不同的感觉。转业后我在基层法院当法官,曾目睹犯人们被押解到刑场然后被枪毙,我近距离地跟他们进行了交流,刑场上有的人吓得屁滚尿流,有些人则假装坚强,说自己20年以后是一条好汉。当时,我就想人的生命为什么这么脆弱?法律就这么残酷无情?难道人的生命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就如此不堪一击吗?

转型做律师期间,我又接触了大量的案件和企业家,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走向。最近几年有不少亿万富豪、几十亿的富豪在遭遇困难的时候,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法律的思维,遇到法律危机和风险的时候思想出现了偏差,最后事发的时候,生命不堪承受,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放弃了生命?现在回过头来分析,这些人完全不应该选择自杀。选择死亡,实际上有时候就是一念之差,包括他们对法律的误解。有人因为欠了15亿元债务,每天一醒来就增加100万元的利息.由于他的盲目扩张,使企业负债累累,于是便去非法集资。但是,他的这一系列行为到底会不会遭受法律的“灭顶之灾",还是很不确定的,而且可能会有补救措施,哪怕最后这个企业破产了也不至于判死刑。

所以,从这些情况分析,我就感觉人的生命在法律面前是非常脆弱的,但是因为许多人不懂要在法律框架下小心行事,在法律程序逼近眼前时,不懂得如何判断评估,被逼死、被吓死,搭进一条命,太不值了。所以,我们要用法律来养护生命。3年前,在一次沙龙活动中,我提出了“法律养生"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也已被养生界所接纳认可,他们认为这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情志养生"是殊途同归。

《绿海副刊》:养生我们都听过,比如通过运动、食物、音乐等等让生命更健康.法律似乎和这些都扯不上关系,法律养生是怎么一回事儿?

钱卫清:养生包括两种,一种是身体养生,一种是心灵养生。所有现有的养生方法都是局限于肉身的养护,这种肉身的养护虽然是有必要的,但却是有缺陷的,不能达到身心健康.比如你官司缠身,整天在法律问题上纠结,那你该怎么养护身体?甚至人就在监狱里,那肉身的养护有什么用呢?而法律养生就是养护你无形的生命体.对于养生,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认知,用法律的思维理念,用法律所崇尚的公平、公正来养护我们的身心。《绿海副刊》:什么是无形的生命?

钱卫清:每个人的无形生命体是通过人的外在行为逐渐形成的,通过学识、经验,待人处世的方式,与其他人、物建立关系,生命与生活中所有的一切“拥有”就形成了一个无形生命体。

人的生命与法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来到世界上,人人拥有的只是经历一次的机会.财富、名誉、美貌、情感到最后都会化为乌有,剩下的是自己。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最为基本的就是不要触碰法律之线而受伤害,保护无形的生命和资产的完整,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不至于虚度一生。法律养生要树立的是有力量的思维,这种思想能帮人们判断是非,能够擦去每个人内心的恶劣,能够养护心灵,最终提升生命的品质。从此随着这种思维的改变,人生就不会有意外,因而生命就会更加精彩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健康理念,“身体健康,心灵健康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状态”.社会关系的和谐状态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感知和生命品质.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亲人官司缠身,坐牢或者判刑,很难说还会有幸福可言。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需要用法律的理念养护生命,养护每个人的行为和心灵。可以说,法律养生是生活幸福的重要支点。用法的精神来修行《绿海副刊》:中医养生我们可以食疗,运动养生我们可以跑步,都是具体可操作的,可对于无形的生命体我们如何进行养护?

钱卫清:就是要对你的行为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检测。假如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范,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譬如说一个人违法,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被行政机关处罚,严重的话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产生的。所以仅仅去限制行为无济于事,要使这个行为健康,使这个行为有所约束,那么你要约束的是心念。我们每天早上睁开眼就有无数个心念,无数的念头,这也是组成我们生命的一个奇迹,如果我们没有了这个念头,我们这个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在我们每一个心念起来后,我们要站在边上思考,这是一个善念还是恶念,这个念头如果付诸行动会怎么样,会有什么后果,法律上是怎么评价的,我们能不能承受?比如有人很讨厌,我很想揍他一顿,把他的腿打断,存在这种念头没关系的,但如果这个念头留在心里不擦去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哪一天你碰到那个人,说不定你真把他腿打断了.有了这个觉知,通过法律的思维、理念和方法来提升这个觉知。善的念头就让他通过,恶的念头就刹住,那么你这个人就是有法律底线的,有法律认知的。

但是很多人对法律是没有认知的,很多人就是在对法律的无知无觉,甚至是在强烈的侥幸心理下毁了自己的。如果我们对个人的行为、个人的理念、个人内在的一些认知得到法律的洗礼,那么我们也能健康地发展。如果我们用法律来养护我们的机构、企业,使企业合规、合法地发展壮大,这个企业就能够安全地发展下去。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够用法律的思维和方法去养护,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安全。

《绿海副刊》:也就是说我们要知法、懂法、守法,是这样吗?

钱卫清:不只是这样。狭隘的法律观念认为法律就是规定你可以干这个,不可以干那个,杀人要偿命等等,这些都是对法律浅层的理解。我们要在更高层面上认识法律,把法律变成一种生存方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所有的东西实际上都跟法律有关系,法律是使人踏实生活的根本。法律养生就是要使法律价值理念变成我们内心的一种需求,在起心动念时就有法律评价和警觉,使法律变成一种内求。我们要了解清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避免不健康的行为发生,用法的精神来修行.《绿海副刊》:您的书中有大量的案例,帮助我们理解了法律养生的理论。从案例看,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人生,是不是他们的法律养生没有做好?

钱卫清:法律养生失败了,可能触犯刑律,有可能被判刑,你的养护、治疗就只能到监狱里去。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他当兵复员后去企业工作,因为炒期货赔了,就以个人名义向一公司借了160万元归还债务。后该公司出问题牵涉到他,最后成了他以炒期货为名运用虚构的合同进行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他出来以后我去看他,因为长期的高血压,吃劣质的降压药,视网膜压迫,造成双目失明,走路步履蹒跚,头发全白了.

后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从法律养生学来说,他当时确确实实没有评估好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这就给我们更多人一个警醒,法律养生的失败会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很大的伤害。

书中引了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很不想死,希望神仙能够告诉他他将在什么地方死去。这样他有了先见之明,永远不涉足那个地方,就不会死了。这种思维虽然对必将坏灭的肉身生命是不适用的,但是对于无形生命来讲,真的是这样.案例中讲了许多“人生败局",剖析其脉络,勾画人生的地图,永远不要到败局产生的地方去,不要涉足法律危机,就是法律养生。让法律变成我们血液里流淌的一股清流《绿海副刊》: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个人怎么进行法律养护呢?

钱卫清: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法律养护有几个方面,一是情感问题,二是财产问题。一般的人际关系有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关系等等,夫妻关系又引发财产关系,抚养关系,继承关系。有个女孩子咨询我,说她的男朋友和她一起五年,准备结婚时,突然她男朋友说他已经结婚,但是可以补偿她,可以签一个协议,让她等三年,之后他会和现任老婆离婚再和她结婚,如果三年后达不到这个承诺,补偿她300万元,现在就可以付给她.她问我这个协议合法不,受不受法律保护,有什么风险?这个风险非常大,这种承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钱的来源是哪里?是自己挣的吗?他的身份是什么?是官员吗?他的钱是不是和父母共有,如果共有会存在部分无效.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涉嫌侵犯其妻的另一半财产权.总之,300万元的获取存在N个风险,本身签署的协议不受法律保护。现代人由于情感关系、婚姻关系、财产关系全部交织在一起确实需要法律养护。

《绿海副刊》:所以,法律养生实际上是一种理念、方法、价值,把人的行为、生存和发展,把我们的命运和法律联系起来,使法律成为我们的一个理念,一种生活方式。

钱卫清:人最终结局是什么?最终结局就是不了了之。不了了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心安理得,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我们来到世界上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经历一次。还有一种是死不瞑目,这个事情还没有办,那个事情做错了,还有事情没安排好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了。法律养生学就是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