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_第1页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_第2页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_第3页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_第4页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1.020CCSY75FZ代替FZ/T80012—2012,FZ/T80013—2012,FZ/T80014—2012Cleanroomgarment—Generaltechnicalspe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FZ/T80014—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了FZ/T80014—2012《洁净室服装通用技术规范》、FZ/T80012—2012《洁净室服装点对点电阻检测方法》及FZ/T80013—2012《洁净室服装易脱落大微粒检测方法》,本文件以FZ/T80014—2012为主,整合了FZ/T80012—2012和FZ/T80013—2012部分内容,与FZ/T80014—201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b)删除了“洁净室服装”及“洁净服装清洗”术语(见2012年版的3.1、3.3);c)增加了“洁净室”、“洁净区”、“发尘率”、“大微粒”、“纤维”、“易脱落大微粒”、“空气粒子过滤效率”、“服装点对点电阻”、“静电电压”术语(见第3章);d)增加了使用说明、号型规格的要求(见4.1、4.2);e)修改了原料要求(见4.3,2012年版的4.2);f)修改了款式要求(见4.5,2012年版的4.3);g)修改合并了静电性能、静电性能耐洗涤分级、洁净性能为功能性要求,并调整了部分考核要求(见4.8,2012年版的4.6、4.7、4.8);h)修改了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试方法(见5.4.1,2012年版的5.1.1);i)增加了胀破强力的测试方法(见5.4.3);j)删除了耐磨指数的测试方法(见2012年版的5.1.4);k)增加了起球等级的测试方法(见5.4.5);l)修改了发尘率的测试方法(见5.4.6,2012年版的5.4.1);m)修改了空气粒子过滤效率的测试方法(见5.4.7,2012年版的5.4.2);n)修改了摩擦带电电压的测试方法(见5.4.9,2012年版的5.2.2);o)增加了摩擦带电电荷量的测试方法(见5.4.11);p)修改了产品的标识要求(见7.3,2012年版的7.3);q)增加了洁净室服装款式示意图(见附录A);r)修改了洁净室服装测量方法及图示(见附录B,2012年版的附录A);s)增加了易脱落大微粒检测方法、服装点对点电阻检测方法(见附录C、附录E);t)增加了洁净室服装穿着和使用的建议(见附录F);u)修改了洁净室服装清洗、定期检验和维护(见附录G,2012年版的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天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创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纶超净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佰洁静电检测技术中心、福建劲心劲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锦泽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林斯特龙(上海)洗涤服务有限公司、江阴海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FZ/T80014—2024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裴振华、徐明、王治国、黄建华、吴龙德、张矢超、王甲、杨自治、杨秀月、王珣、徐智利、任圣欣、周双喜。1FZ/T80014—2024洁净室服装通用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洁净室服装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使用及清洗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洁净室或洁净区中使用的服装,洁净室内衣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35.1服装号型男子GB/T1335.2服装号型女子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4802.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GB/T7742.1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T8630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12014—2019防护服装防静电服GB/T12703.5纺织品静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旋转机械摩擦法GB/T13773.2纺织品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第2部分:抓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T21294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GB/T24218.3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24249防静电洁净织物GB/T25915.1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T31907服装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洁净室cleanroom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其建造和使用方式使房间内进入的、产生的、滞留的粒子最少。房间内温度、湿度、压力等其他相关参数按要求受控。2FZ/T80014—20243.2洁净区cleanzone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专用空间。其建造和使用方式使区内进入的、产生的、滞留的粒子最少。区内温度、湿度、压力等其他相关参数按要求受控。3.3发尘particleemission物体因摩擦、振动而向空气中散发微粒。3.4发尘率particleemissionrate被测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经摩擦、振动所产生的微粒的数量。3.5大微粒largeparticles等效粒径不小于5μm的微粒。3.6纤维fiber长径(长宽)比不小于10,且长度不小于50μm的微粒。3.7易脱落大微粒easyshedlargeparticles在织物两面处于一定压差条件,从洁净室服装脱落下来的大微粒及纤维。3.8空气粒子过滤效率particlefiltrationefficiency一定数量的标准粒子在规定压力下垂直通过被测样本后数量的减少率。3.9服装点对点电阻point-to-pointresistanceofgarment服装上两个最远端之间的电阻,例如,两个袖口之间、袖口到裤脚之间、两个裤脚之间等的电阻,是衡量服装整体静电导通性能的表征。3.10静电电压electrostaticvoltage物体受外界作用后,其上积累的相对稳定的电荷所产生的对地电压。4技术要求4.1使用说明3FZ/T80014—2024产品使用说明应符合GB/T5296.4的要求。4.2号型规格4.2.1号型设置按GB/T1335.1、GB/T1335.2规定选用。4.2.2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1335.1、GB/T1335.2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4.3原材料4.3.1面料宜选用化学纤维长丝织物,或采用特殊工艺避免纤维脱落,造成洁净室或洁净区污染。4.3.2里料、辅料及附件,如耐久性标签、拉链、粘扣带等,应选用不易脱落、发尘的材料。4.4裁剪和缝制4.4.1可采用常规裁剪或激光裁剪。4.4.2织物的所有裁边均应包边、锁边或热络,以防止纰裂。4.4.3应采取必要的缝制方式,如包边缝、叠缝,以加强接缝部位对人体脱落物的阻隔,并避免布边外露。4.4.4接缝应双线缝合、粘合,或包边。4.4.5应选用合成纤维长丝缝纫线进行缝制,线头应熔融避免外露,并进行加固处理。4.4.6各部位缝制线路应顺直、整齐、平服、牢固。上下松紧适宜,无跳针、断针,起落针处应有回针。4.4.7对称部位基本一致。4.5款式4.5.1洁净室服装宜采用连体式或分体式设计,有效覆盖穿着人员体表,必要时宜穿着专用的洁净室内衣。款式示意图参见附录A。4.5.2袖口、脚口宜采用收口设计。4.5.3款式应松紧适度,在确保穿着人员适当活动的前提下,减少服装的褶皱及面料间的摩擦。4.5.4颜色或款式应易区分穿着人员的工种或工作区域,防止交叉污染。4.5.5不应有流苏等装饰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附件,包括口袋。如特殊情况必须留有外置口袋,其位置应设计在作业面以下,且采用透明或底部有孔口袋。4.6外观质量外观应无破损、斑点、污物以及其他影响穿着性能的缺陷。4.7理化性能成品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1要求。4FZ/T80014—2024表1(续)4.8功能性要求成品功能性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5检验方法5.1检验工具钢卷尺或直尺,分度值为1mm。5FZ/T80014—20245.2规格测定主要部位规格尺寸测量方法按GB/T31907规定。5.3外观测定5.3.1外观检验一般采用灯光照明,照度不低于600lx,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北空光照明。5.3.2将服装平铺在试验台上,距60cm目测,不允许有断经、断纬、破损和污渍等。5.4理化性能测定5.4.1水洗尺寸变化率按GB/T8630规定测试,采用GB/T8629—2017,A型标准洗衣机,洗涤程序5M,干燥方法采用程序A,测量部位按附录B执行。批量产品检验时,随机抽取三件成品测试,洗涤次数一次,结果取三件的平均值进行判定,若同时存在收缩与伸长的试验结果时,则以收缩(或伸长)的二件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5.4.2机织产品断裂强力按GB/T3923.1规定测试,非织造布产品断裂强力按GB/T24218.3规定测试。5.4.3胀破强力按GB/T7742.1规定测试,测试面积50cm2,或根据相关方协商决定。5.4.4接缝强力按GB/T13773.2规定测试。5.4.5起球按GB/T4802.2规定测试,磨料采用样本织物本身,摩擦次数2000次,或根据相关方协商决定。5.4.6发尘率按GB/T24249规定执行,并符合以下要求:a)应选取两件成衣样本进行检测,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b)检测前应按照GB/T24249的要求对样本进行洁净清洗,并采取适当包装以防止样本污染;c)在检测环境中从包装内取出样本,保持拉链、粘扣带、四合扣等附件处于闭合状态,并注意样本从包装内取出到放入滚筒的过程中不能接触操作人员手以外的任何物体;d)若成衣为“帽连衣裤连体”或“帽连衣连裤连鞋”款式(图A.1),则算作一个样本。放入滚筒时,用一只手抓住样本的腰部位置缓慢提起,保持袖子、裤管自然下垂,避免接触到操作人员身体、操作台及其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物体,用另一只手依次将样本袖子、裤管向外提起,送至样本腰部位置进行抓持,然后托起样本底部将其对折,放入滚筒内,按程序进行检测;e)若成衣为其他款式,则衣裤连体或上衣、裤子、帽子(若有)应分别检测发尘率,将所有数值进行加总作为整套样本的发尘率结果,衣裤连体的折叠按照d)的规定进行;f)单件上衣放入滚筒时,一只手抓住样本的领口位置缓慢提起,并使其袖子、帽子(若有)自然下垂,另一只手依次将样本袖子、帽子(若有)向外提起,叠拢于样本的领口位置,避免接触到操作人员身体、操作台及其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物体,然后托起样本底部将其对折,放入滚筒内,按程序进行检测;g)单条裤子放入滚筒时,一只手抓住样本的裤腰位置缓慢提起,并使其裤管自然下垂,避免接触到操作人员身体、操作台及其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物体,另一只手依次将样本两个裤管向外提起,叠拢于样本的裤腰位置,然后托起样本底部将其对折,放入滚筒内,按程序进行检测;h)单个帽子放入滚筒时,一只手抓住样本的顶部位置缓慢提起,并使其下沿自然下垂,避免接触到操作人员身体、操作台及其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物体,另一只手将样本下沿向外提起,叠拢抓持样本的顶部位置,然后托起样本底部,将其放入滚筒内,按程序进行检测。5.4.7空气粒子过滤效率按GB/T24249规定执行,并符合以下要求:a)应选取两件成衣样本进行检测,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b)若成衣为连体款式,则算作一个单独样本。若成衣为分体款式,则选取上衣作为样本;6FZ/T80014—2024c)每个样本应至少选取三个检测部位,包括但不限于前襟、后背缝、摆缝及拼接,以最小值作为该样本的检测结果;d)检测前应对样本充分消电,确保测试部位表面的静电电压<100V,以防止静电吸附造成的干扰;e)检测时,相关方也可约定在较低的上下游压差条件下进行,如20Pa±2Pa;f)报告时,应记录测试前样本测试位置的静电电压值,以及所选用的压差条件。5.4.8易脱落大微粒按附录C的规定测试。5.4.9摩擦带电电压按GB/T12703.5执行,也可根据相关方约定按附录D的规定测试。5.4.10服装点对点电阻按附录E的规定测试。5.4.11带电电荷量按GB12014—2019附录B的规定执行。5.4.12其他理化性能项目按GB/T21294规定测试。其中耐汗渍、耐水色牢度仲裁试验选择单纤维贴衬。6检验规则6.1检验分类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2出厂检验及判定6.2.1出厂检验从每批产品中按品种随机抽取有代表性样本进行检验,抽验规则按表3规定。表3抽样规则2101~1000356.2.2出厂检验项目按第4章规定,4.7、4.8除外。若样本的测试结果全部符合,则判定合格,否则为不合格。6.3型式检验6.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者产品转厂生产时;b)停产两年以上,重新生产时;c)设计、材料有重大改变时;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检验要求时。6.3.2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4套成衣做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文件4.7、4.8的要求。6.3.3如果所抽取的样本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如有不合格样本,这判定该样本所代表的批次不合格。7FZ/TXXXXX—20247包装、标识、运输、贮存7.1未经洁净清洗的洁净室服装的包装,要求使用无破损的塑料薄膜,避免服装污染和磨损。7.2经过洁净清洗的洁净室服装,应使用封闭的洁净包装袋进行包装,确保服装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包装箱内应有产品的合格证。7.3产品或其包装上至少应有以下标识:a)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b)产品名称;c)产品数量;d)产品号型或规格;e)维护方法;f)本文件编号;g)安全类别;h)功能性等级;i)生产批号或日期;j)使用和贮藏注意事项。7.4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磨损、日光曝晒及雨淋受潮。7.5产品应贮存于避光、干燥、阴凉的环境。8使用及清洗维护洁净室服装使用见附录F,清洗维护见附录G。8FZ/T80014—2024(资料性)洁净室服装款式示意图A.1洁净室服装的款式常见的洁净室服装款式包括连体式、分体式及内衣,其中连体式有帽衣裤连体、帽衣连体、衣裤连体等。按穿戴方式分为前门襟拉链拉合穿戴式、套头穿戴式。常见洁净室服装款式包括但不限于图A.1所示。d)连体式(套头帽连衣+裤子)e)连体式(前开式帽连衣+裤子)f)连体式(帽连衣连裤)g)连体式(帽连衣连裤连鞋)h)洁净室内衣图A.1洁净室服装款式示意图A.2洁净室用帽子的款式常见的帽子款式包括但不限于图A.2所示。9FZ/T80014—2024a)男内帽e)包裹式工帽b)女内帽f)弹性正开披肩帽c)男工帽g)正开披肩帽d)女工帽h)套头式披肩帽图A.2洁净室帽子款式示意图FZ/T80014—2024(规范性)洁净室服装测量方法及图示B.1洁净室服装指定部位的尺寸测量方法洁净室服装指定的测量部位及测量方法见表B.1。表B.1洁净室服装测量部位及测量方法12345B.2洁净室服装测量部位图示洁净室服装测量部位如图B.1所示。图B.1洁净室服装测量部位示意图FZ/T80014—2024(规范性)易脱落大微粒检测方法C.1检测原理用夹具将洁净室服装的指定部位固定成平面。用抽气泵抽取空气,进气口紧贴服装平面部分的下表面,形成一定的气压差,服装上的易脱落大微粒会脱落到气流中。用滤膜收集服装上脱离下来的大微粒,再用显微镜成像拍照,在图像上通过方格法统计滤膜上大微粒的尺度和个数。结合服装被测的面积计算出服装上易脱落大微粒的密度。C.2检测环境检测应在(20±5)℃、(50±10RH的条件下进行,环境洁净度应不低于GB/T25915.1规定的ISO5级。C.3设备及材料C.3.1体视显微镜。最大标称放大倍率不小于100倍。C.3.2显微镜标准尺:分度值为10μm。C.3.3体视显微镜的图像记录设备。C.3.4卡尺,误差不超过±0.1mm。C.3.5压差计,量程(0~200)Pa,误差不超过±5%。C.3.6样本夹具。如图C.1所示。内环内径不小于65mm,材料的选用应不得污染洁净室环境。1113232图C.1样本夹具示意图C.3.7抽气泵,可对C.3.6夹具上的样本施加不小于100Pa的负压。C.3.8滤膜夹具。如图C.2所示,材料使用不锈钢,部件A内壁粗糙度不大于0.8μm。FZ/T80014—2024a)立体图b)截面图图C.2滤膜夹具示意图C.3.9不小于三位数的计数器。C.3.10可调阀门。C.3.11培养皿,内径不小于70mm。C.3.12不锈钢镊子。顶端不带齿。C.3.13大微粒滤膜:孔径不大于1μm。FZ/T80014—2024C.3.14洁净擦拭布。C.3.15异丙醇与去离子水(70:30)的溶液,用2μm滤膜进行过滤。C.3.16乙醇:浓度99.9%。C.4检测程序C.4.1过滤采样C.4.1.1滤膜选取滤膜选取应考虑以下因素:a)滤膜的孔径较小,能够收集到需要检测的全部微粒。b)滤膜上原有的微粒数量,不会影响检测结果。c)滤膜的颜色与洁净室服装易脱落微粒的颜色相反,形成较大的反差。d)滤膜的阻力尽可能小一些。C.4.1.2滤膜清洗C.4.1.2.1从一批滤膜产品中取出一片滤膜,将其放在一个平面二维细筛网上,用符合C.3.15的溶液与去离子水溶液冲洗。C.4.1.2.2将冲洗后的滤膜低温烘干,放入培养皿中备用。C.4.1.2.3重复C.4.1.2.1~C.4.1.2.2操作,准备多片滤膜。C.4.1.3过滤器材清洗使用符合C.3.15的溶液,或其他适当的溶剂,彻底清洗样本夹具、滤膜夹具、压差计、控压阀、培养皿和镊子等,确保不存在可能干扰最终检测结果的污染物。清洗时可以使用洁净抹布和吸尘器。C.4.1.4过滤器材连接用清洁的塑料管将滤膜夹具、压差计、可调阀门、抽气泵连接起来。如图C.3所示:装在夹具上的样本压差计可调阀门抽气泵压差计可调阀门抽气泵滤膜夹部件A滤膜滤膜夹部件B图C.3采样系统示意图C.4.1.5样本固定FZ/T80014—2024C.4.1.5.1在C.2规定的检测环境中,按照洁净室相关流程从洁净包装袋中取出服装,注意不要让服装接触灰尘。打开服装的所有拉链或扣子。C.4.1.5.2将服装的指定部位固定到样本夹具上,尽量避开服装接缝,注意夹具上方不应有遮挡空气通过样本表面的物品。C.4.1.6气压差的调节C.4.1.6.1取一张滤膜置于滤膜夹中,并将滤膜锁紧。C.4.1.6.2将样本外表面紧贴滤膜夹具的进气口。C.4.1.6.3开启抽气泵,调节控压阀,将滤膜夹具内的气压调节到-98Pa。C.4.1.6.4关闭抽气泵。C.4.1.7微粒的采集C.4.1.7.1避开调节气压差用的预测部位,重复C.4.1.5.2,固定样本。C.4.1.7.2打开滤膜夹,取出原有的滤膜。C.4.1.7.3重复C.4.1.6.1至C.4.1.6.2,开启抽气泵,1分钟后关闭抽气泵。C.4.1.7.4在洁净室服装上选取P个采样点,重复C.4.1.7.1至C.4.1.7.3。C.4.1.7.5打开滤膜夹,用不锈钢镊子从滤膜夹中取下滤膜,放入洁净的培养皿中,加盖,防止空气中的微粒落到滤膜上。注意始终保持滤膜收集微粒的面向上。C.4.2图像参数的测定C.4.2.1图像放大倍数的测定C.4.2.1.1将显微镜标准尺的刻度面向物镜置于体视显微镜的工作台上,调节物距使刻度聚焦。再细调物距,使标准尺的刻度精确聚焦。C.4.2.1.2使用体视显微镜和图像记录设备获取显微标准尺的图像。C.4.2.1.3使用直尺测定图像中显微镜标准尺H个分度的量值L。C.4.2.1.4图像的放大倍数按照(1)式计算:…………………式中:M——图像的放大倍数(倍H——图像中显微镜标准尺的分度数;L——图像中显微镜标准尺H分度数的量值,单位为毫米(mm)。C.4.2.2图像上方格间距体现的样本尺寸测定C.4.2.2.1在图像上划分等间距的方格。C.4.2.2.2使用直尺测定图像上同一方向J个方格的尺寸F。C.4.2.2.3图像上方格间距体现的样本尺寸按照(2)式计算。…………………式中:D——图像上方格间距体现的样本尺寸,单位μm;J——直尺测量图像上方格的个数;FZ/T80014—2024F——图像上方格的J个分格的实测值,单位mm;M——图像的放大倍数。C.4.3易脱落大微粒的测定C.4.3.1将载有滤膜的培养皿去盖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选取合适的照明方式和照明光强度。C.4.3.2调节显微镜的物距,使滤膜上大微粒的图像达到最佳清晰度。C.4.3.3使用体视显微镜和图像记录设备获取I幅(I≥1)滤膜上微粒的图像。注意,图像记录设备在滤膜上的取像应均布滤膜表面。C.4.3.4将C.2.2.2绘制的方格叠加在滤膜图像之上,对图像上的微粒和纤维进行粒径或长度计算。每个微粒或纤维处于方格内的部分大于二分之一的计1个方格,处于方格内的部分小于二分之一的不计,处于方格内的部分等于二分之一的计为0.5个方格,每个微粒或纤维所占的方格数量乘以方格间距D即为该微粒的粒径或纤维的长度。C.4.3.5统计出每幅图像K个方格中不小于5μm微粒的总个数为A,总纤维数为B。C.4.3.6A不应小于100个,B不应小于10个。如果A、B的数量未达到要求,则应增加被统计的图像幅数I。如果仍未达到要求,则应增加采样点数。C.4.3.7根据统计结果,按照式(3)、(4)分别计算易脱落大微粒及纤维的密度,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012………………(3).1012………………(4)式中:a——不小于5μm微粒的密度,单位为个/m2;b——纤维的密度,单位为条/m2;A——统计得到的不小于5μm的微粒个数,单位为个;B——统计得到的纤维的条数,单位为条;P——采样点数;K——每个图像中方格的个数;I——图像幅数;D——图像中方格间距体现的样本尺度,单位μm。C.5结果报告检测报告中除检测结果以外,还应包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的温湿度、洁净度,检测设备,样本的处理情况等信息。FZ/T80014—2024(规范性)摩擦电压检测方法D.1检测原理对服装表面进行规定的摩擦后,使用非接触式电压测试仪测试其起电电压的数值。D.2检测装置D.2.1非接触电压测试仪,测试范围-2000V~2000V,测试精度不低于±5%。D.2.2接地的防静电工作台面,系统电阻值为1.0×105Ω~1.0×109Ω。D.2.3摩擦布,纯棉材质,尺寸20cm×20cm。如果使用其他材质的摩擦布,需在报告中注明。D.3检测环境检测的环境条件分为基准条件和一般条件,具体参数见表D.1。根据有关方的需求或协议确定环境条件的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一般情况下,基准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更具备代表性。表D.1检测环境的具体参数D.4样本准备D.4.1洗涤样本洗涤为可选要求,仅当客户要求时进行。洗涤按GB/T8629—2017的5M程序。D.4.2预处理及要求D.4.2.1将样本在(50±5)℃下滚筒烘干1h后,在检测环境条件下静置24h以上。D.4.2.2在样本处理和检测过程中,测试人员应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避免人为因素对样本的干扰。D.5检测程序D.5.1将非接触式电压测试仪接地,并按说明书进行调零,备用。D.5.2将服装的拉链或扣子打开,内表面朝下,平铺于防静电台面上。套头款式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单层服装内表面平铺于防静电台面。D.5.3在样本表面的随机选取一个部位作为测试点,手持摩擦布以适当力度,进行单向摩擦20次,摩擦速度为1次/s。D.5.4摩擦结束后,用经过调零的非接触式电压测试仪迅速对准服装被摩擦的部位,注意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保持其探头与被测部位的距离,读取(15±1)s内的最大电压值并记录。D.5.5在样本上,选取另一个测试点重复D.5.3~D.5.5的步骤。测试点的选取要求包含服装的前胸、后背区域。D.5.6每件样本选取不少于五个测试点进行检测,以最大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FZ/T80014—2024(规范性)服装点对点电阻检测方法E.1检测原理通过两个电极夹住服装的两个最远端,在电极上加载直流电,测定服装的两个最远端之间的电E.2检测装置E.2.1电阻检测仪精度不低于±10%,能输出10V±0.5V和100V±5V两档直流电压,检测引线应与地绝缘,量程范围应能包括但不限于1.0×104Ω~1.0×1012Ω。E.2.2检测电极两个检测电极。每个检测电极由导电夹子和两个不锈钢片组成,如图E.1。其中,夹子应能施加足够的压力以夹住样本,使之悬空,不锈钢片的面积为(51.0mm±0.5mm)×(25.5mm±0.5mm)。标引序号说明:图E.1检测电极示意图E.3检测环境FZ/T80014—2024检测环境按D.3的规定。E.4样本准备样本准备按D.4的规定。E.5检测程序E.5.1检测位置根据服装款式的不同而确定,一般原则是:样本为分体服,则左袖口和右袖口为一组最远端检测点,左裤脚口和右裤脚口为另一组最远端检测点;样本为不连帽连体服,则左袖口和右裤脚口为一组检测点,右袖口和左裤脚口为另一组检测点;样本为连帽连体服,则左袖口和右裤脚口为一组检测点,右袖口和左裤脚口为另一组检测点,帽子顶端到左裤脚口为第三组检测点,帽子顶端到右裤脚口为第四组检测点。见下图E.2。图E.2检测点选择示意图E.5.2分别用两个电极夹住检测样的一组检测点,并使服装处于充分展开悬垂状态。两个电极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在无样本状态下,两电极之间应保持电阻大于1.0×1012Ω。E.5.3用电阻检测仪的两根检测线分别接上两个电极,如图E.3。FZ/T80014—2024图E.3检测连接示意图E.5.4加载电压,等待15s±1s(或数值稳定)后,对电阻测试仪读数。加载的电压按表E.1的规定。表E.1检测电压的设定1.0×104≤R<1.0×106≥1.0×106E.5.5按照E.5.2~E.5.4规定,对样本上每组检测点进行检测,一批样本应至少检测三件服装,取最大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E.6结果报告结果报告中除检测结果以外,还应包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的温湿度、检测设备、样本的处理情况、检测电压等相关信息的记录。FZ/T80014—2024(资料性)洁净室服装穿着和使用F.1洁净室服装的选择选择尽量多地遮盖住皮肤的衣服,避免穿着产生大量纤维并脱落粒子的天然纤维制作的服装。建议在洁净室服装里面穿着由涤纶或尼龙等化学纤维材料制成的服装。F.2工作区预更衣F.2.1将所有外部服装(外衣、帽子、手套、外鞋等)和个人物品(钱包、雨伞、饭盒等)存放在靠近更衣室的指定储物柜中。F.2.2除去所有首饰、化妆品,有上呼吸道、晒斑或皮肤问题的人宜在进入洁净室前向监管人员报告这些情况。F.2.3用一次性非织造布帽子罩住所有头发,必要时宜使用胡须罩将面部的胡须、小胡子、络腮胡等所有毛发遮盖。F.2.4用鞋套将自己的日常鞋罩上(若适用)。到洁净室用鞋柜前(若适用若要求使用专用洁净鞋或安全鞋,脱去一只日常穿的鞋,换上洁净鞋(不要让穿着袜子的脚接触地面)。然后,用同样方法更换另一只鞋。将带罩的日常鞋放入柜中。F.2.5去更衣室穿上公司提供的室内服(若适用室内服罩在个人洁净室内衣外面。F.2.6每次进入洁净室前都要洗手、吹干。必要时,涂上洁净室专用润肤液(若要求,只能使用公司提供的,不得自备)。F.2.7如果使用一次性洁净室口罩,戴上口罩并用带子系牢。若是多褶口罩,在口罩中心展平所有褶。戴口罩时将鼻梁盖住,使口罩正好服帖。F.3洁净室或洁净区内更衣F.3.1戴上洁净室用工作手套。若适用,再套上更衣专用手套。也可以使用聚乙烯薄膜手套进行更衣,更衣完后丢弃,再戴上工作用手套。F.3.2选择尺码合适的洁净服,进入更衣室。F.3.3若要求使用分开的面罩,将其固定在头罩上,保证二者之间没有间隙。F.3.4戴上头罩,确保识别标签在头罩内部。调整舒适,用搭扣或带子系牢。F.3.5从包装中取出洁净服,检查有无损坏。F.3.6打开拉链,对于“帽连衣裤连体”或“帽连衣连裤连鞋”款式(图A.1用右手抓住右袖口、右踝和中间部分的右侧距拉链底端约150mm处,再用左手抓住左边各部分。然后开始穿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