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考点23古代中国农业教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考点23古代中国农业教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考点23古代中国农业教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考点23古代中国农业教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考点23古代中国农业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之小船创作单元概览时期先秦秦汉隋唐宋元小农经济渐渐成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持续出现曲辕犁;农业、手工业最基本的经济发展,丝织业农业、手工业、发达,制瓷业内容形态,手工业发达,“重农对外贸易持续大放异彩,城出现三种经营抑商”政策强发展;城市布市商业繁华形态,商业打化局严整破官府垄断

明清农耕经济高度繁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迟缓;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古代经济是农耕经济,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商业是其有效增补。明清时期,要旨传统经济构造中产生一种新的经济成分——资本主义萌芽[考大纲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点23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错误!2.从耒耜到曲辕犁错误!3.水利设备的渐渐完美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应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辛历程。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升,推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常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边境地域:就地取材,兴建拥有地方特点的水利浇灌工程。西域地域的坎儿井就是此中的代表。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批对于水利建设的内容。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因为农具原始,多采纳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①产生原由:春秋时期跟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②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联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③历史地位: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固,有较高的生产踊跃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担当者;近代此后,小农经济成为阻挡社会生产发展的要素之一。[图解识记]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遇到损坏,井田制出现。特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公田”实质上由贵族据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崩溃: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加快了井田制的崩溃。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确定: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取销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赐予全面的必定。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影响:致使土地吞并,影响国家赋税收入,统治者常采纳“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3.租佃经营原由:是土地吞并的必定结果。产生: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了。发展:北宋时期,租佃经营有了较大发展。普及:明清时期,跟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升,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乡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图解识记]中国古代的土地吞并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渐渐推行。汉代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隋唐时期,江东地域出现曲辕犁,向来为后代沿用。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渐渐推行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4.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联合;生产的目的主假如为了知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5.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其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固和政权的兴衰。6.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铁犁牛耕为基本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为其基本特点;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7.井田制崩溃的根本源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批的荒地获得开垦,私田大批增添,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8.土地吞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抢夺财路。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致使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主题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图示构史——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变化: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耕作方式的变化: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原始社会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的变化:开始使用和推行→耦犁、犁壁→曲辕犁春秋战国西汉唐朝耕作方法的变化: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耕作技术的变化: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和南方水田的耕耙技术耕作制度的变化:一年一熟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两汉→宋朝此后浇灌工具的变化:改制的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曹魏唐朝宋朝明清2.史料探史——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史料今使乌获、藉蕃(鼎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研究史料反应了农业生产工具如何的进步?有什么作用?答案进步:使用牛耕。作用:节俭了劳动力,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3.图片探史——古代农田浇灌工具的改革与应用论从史出以上图片分别为曹魏时期、唐朝的水利浇灌工具:翻车与高转筒车,反应了古代中国人民重视对水利浇灌工具的改革、应用,也表示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4.归纳总结——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行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停完美而为后代所沿用。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好,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提升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系统的总目标。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浇灌,改良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好取决于天气的利害。主题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图片探史——小农经济的特点神话剧《牛郎织女》沂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纪念邮戳研究上述图片反应的我国古代主要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答案(1)分别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稳固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联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关闭性:个体之间极罕有交往和合作。柔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吞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落伍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远不变的生产技术和简单知足的社会意理。2.史料探史——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论史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给,封建国家向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固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成即刻,对此尤其关注。他们老是采纳鼓舞垦荒等政策,踊跃培养自耕农。固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固的,常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乡村社会与佃仆制》论从史出上述史料反应了小农经济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华和国家的安危,封建统治者多数推行培养小农经济的政策。3.归纳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点。经济构造:以栽种业为主、牲畜饲养业为辅。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系统中据有主导地位。主题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图片探史——封建社会克制土地吞并的措施研究上图为明朝政府测量全领土地绘制的《鱼鳞图册》,明朝政府此举意在何为?答案《鱼鳞图册》绘制的直接目的是作为全国赋役征收的依照,根本目的是克制土地吞并,以保护小农经济,牢固统治。2.史料探史——土地制度的变迁史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此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务毕,而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至秦则否则,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故穷人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研究史猜中两段文字反应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如何的影响?答案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取销,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定。影响: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简单致使土地吞并,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尖利,社会动乱。3.归纳总结——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沿革①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共享有劳动成就。②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质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难道王土”。③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规律①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②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吞并的本源。④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实质上表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4.归纳总结——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封建地主据有全国大多数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吞并流行。广大农民只据有少许土地或没有土地,遇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忍剥削和压迫。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吞并的本源。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实质上表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高考题组1.(2015·全国Ⅰ高考)《吕氏春秋·上农》在描绘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民耕作肥饶的土地能够养活九口人,耕作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利润的增添()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克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致使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挡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分析资料反应的信息是:一个农民能够养活五口甚至九口人,说明农业利润的增添促进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应选A项。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利润的增添,C项因果倒置,错误;农业利润的增添在必定程度上促进地主吞并土地,促进了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项错误。2.(2015·广东高考)史载:明朝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作、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资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次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麻缕机织”“耕作、刈获、桔槔”可知资料描绘了家庭生产中农业和手工业相联合的现象,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所以A项正确。资料没有表现资本主义萌芽与官营手工业等信息,故B、D两项错误;资料也没有表现男女社会地位的有关信息,故C项错误。3.(2015·天津高考)“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绘的农具是()ABCD答案B分析注意题干资猜中的重点信息“种粒”“下通足窍”“且行且摇”,由此判断是播种工具——耧车,应选B。A、D两项是耕作工具,清除;C项是浇灌工具,清除。模拟试题组4.《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资料均反应了()A.中国古代农业依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着重就地取材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敬自然规律答案C分析解答本题,第一要抓住题干中的重点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剖析可知,资料表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5.(2015·黄山期末)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旧址考古中出土大批农具,此中铁农具占所有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旧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所有农具的85%以上。这表示()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渐渐据有了主导地位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C.河北、辽宁地域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域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答案A分析依照资料所述铁农具在所有农具中的比重,能够看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故A项正确;资料供给了“河北石家庄”“辽宁抚顺”两个北方的旧址,不可以充分证明“全国”,故B项错误;因为缺乏其余地域的对照数据,只是依照资料,不可以判断“最发达”,故C项错误;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是铁犁牛耕成熟的标记,故D项错误。6.(2015·扬州期末)以下表格数据反应的经济现象会致使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自然经济渐渐走向崩溃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行答案B分析自然经济渐渐走向崩溃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与本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资料表现出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人口增添,人均据有土地数目减少,精耕细作不停发展,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此刻手工业领域,资料主要涉及农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主要重申雇用关系,在资猜中没有表现,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域推行是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考点训练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此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对于国家的这类理解,反应了我国古代()A.特别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分析资料没有波及祭祀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资猜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可知表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资料没有波及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资料没有表现,故D项错误。2.(2015·北京东城二模

)

以下图文资料反应了

(

)凡粪田若撒枯浇泽

指,给稻田施肥

,恐霖雨至,过

,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

,时节,在老农心计也。凡一

,耕以后,勤者再耕、三耕,然

,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

,中膏脉指肥分

释化也。《天工开物》节选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③耕犁没有打破性的创新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分析依据题干中“谨视时节”可知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故①正确;《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末期,而铁犁牛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故②错误;依据图片内容可知在明朝人们使用的耕作技术依旧是铁犁牛耕,说明耕犁技术没有获得打破性进展,故③正确;依据题干中“一耕以后,勤者再耕、三耕”可知其特点为精耕细作,故④正确,选择项切合题意。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应出当时()A.耕犁技术获得重要进步B.浇灌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浇灌D.水排冶铁提升生产效率答案B分析“下田戽(汲)水”反应的是水利工具,未波及耕犁,故A项错误;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可知与农业浇灌有关,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示是翻车,而不是筒车,故C项错误;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田园”“下田戽(汲)水”的农业浇灌没关,故项错误。4.《论衡》中记录:“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中间田五亩之分”。这表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看法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分析资料波及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并未表现“重农”的思想,故A项错误;资料没法表现“靠天吃饭”的看法,故B项错误;资料未波及“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据资料可知古代中国农业表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5.有学者以为,“家”字在商周时期拥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拥有“个体家庭”的含义。致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由是()A.宗法制的加强B.小农经济逐渐形成C.社会政局动乱D.“百花怒放”场面的出现答案B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势崩溃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跟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渐渐代替从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乱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花怒放”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乎识形态领域的反应,不是主要原由,故D项错误。6.《史记·萧相国世家》记录:“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代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示,在汉代()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节俭节俭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D.土地吞并现象尚不广泛答案A分析资料没有波及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固然资料有节俭内容,但资料更多的是表示萧何买田置地为后代后代谋后路,与为官执政没关,故C项错误;仅从萧何买田置地其实不能看出土地吞其实不广泛,故D项错误。7.有史册载,宋朝“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何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该记录表示()A.土地制度改革影响人口流动B.人口快速增添影响土地制度C.宋朝小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D.听任土地吞并影响政府收入答案D分析宋朝朝廷对土地吞并采纳了听任的政策,而封建地主常常隐瞒真相,偷税漏税,造成政府的赋税收入比其前代要少,故D项正确;A、B、C项在资猜中无从表现,故A、B、项错误。8.(2015·无锡期末)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乡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型时间史料出处类型文帝三年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帝纪》生产和花费并贷元狩三年徙穷人,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史记·平准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