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脏腑气血通过经络而外荣于皮肤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脏腑气血通过经络而外荣于皮肤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脏腑气血通过经络而外荣于皮肤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脏腑气血通过经络而外荣于皮肤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脏腑气血通过经络而外荣于皮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望诊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原理:整体观——“从外知内”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内容:全身望诊(神、色、形体、姿态)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pífū))舌诊(舌体、舌苔)第一页,共七十六页。排泄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小儿指纹注意事项:光线:充足的自然光或日光灯温度适宜(shìyí)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病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相对照动态观察四诊合参第二页,共七十六页。第一节全身望诊

内容:精神、面色(miànsè)、形体、姿态意义:扼要观察病人整体情况,以期对病情、病性有一个总体印象,为深入细致的诊察打好基础、把好方向。

第三页,共七十六页。一.望神

[要求]:掌握(zhǎngwò)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特征和意义。1.神的含义: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就是生命);狭义:人的精神活动,如神志、意识、思维活动等(神就是精神);狭义的神包含在广义的神中,望神之神指广义之神,包括狭义之神。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色眼神、形体动态、语言呼吸和对外界的反应等第四页,共七十六页。2.望神的原理和意义原理:神产生于先天之精,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

《灵枢•本神》:“生之来者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平人绝谷篇》:“故神者,水谷之精也”。可见神以先后天之精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并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biǎoxiàn)来,所以观察神的旺衰可以了解神、气、血、津、液及脏腑组织的功能状态。第五页,共七十六页。

3.望神的主要内容作为生命(shēngmìng)活动综合反映的神,是通过精神意识、面色眼神、呼吸语言、形体动态和对外界的反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而望诊时尤以重点观察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第六页,共七十六页。神情:[含义]: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原理]:心主神志,其华在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神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jīnɡqì)盛衰的外在表现。[表现]:生理: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爽朗,反应灵敏(心神健旺);

病理: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心神已衰);

第七页,共七十六页。

气色:

[含义]:人的周身皮肤(以面部为主)和体表组织的色泽。[原理]:“色者,神之旗面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医门(yīmén)法律》)。[表现]:生理:色泽荣润,有神;病理:色泽枯槁,无神;第八页,共七十六页。

体态:

[含义]:人的形体动态。[原理]:“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论》。[表现]:生理:形体丰满,动作自如,有神(yǒushén);病理:形体瘦削,动作艰难,无神;其它:

语言、呼吸、舌象、脉象等应结合考察。第九页,共七十六页。4.对神的判断按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可划分为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神乱五种。得神(有神)

[含义]: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临床特征]:目光精彩,神志清灵,形丰色荣,呼吸平稳。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心的精气充足)两目精彩,反应(fǎnyìng)灵敏,动作自如(肝肾精气充足);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脾肺的精气充足);第十页,共七十六页。

[临床意义]:正气(zhèngqì)充足,精气充盛(健康);正气未伤,精气未衰(病轻);第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失神(无神)

[含义]:失神是精亏神衰的重病表现。[临床(línchuánɡ)特征]:目无精彩,神志昏迷,形羸色败,呼吸异常。精神萎靡,甚或神识不清,面色无华,语言错乱(心之精气亏虚);两目晦暗,反应迟钝,动作艰难(肝肾之精气亏虚);呼吸气微或喘,形体羸瘦(脾肺之精气亏虚);[临床意义]: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常见于久病、重病。

第十二页,共七十六页。

少神(神气不足)

[含义]:少神是正气不足的表现。[临床特征]: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心之精气不足);两目乏神,动作迟缓(肝肾精气不足);少气懒言,肌肉松弛,倦怠乏力(fálì)(肺脾精气不足);[临床意义]: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轻病或重病恢复期,或体质较弱)。第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假神

[含义]:危重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是临终的预兆。[临床特征]: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精神萎靡,┑

精神转佳,两目晦暗,│

目光转亮,神昏不语,│突然│

言语不休(bùxiū),想见亲人,毫无食欲,│

欲进饮食,面色晦暗无华┙

两颧泛红如妆,[临床意义]: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离绝之候)。第十四页,共七十六页。第十五页,共七十六页。

神乱

[含义]: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即精神性疾病。[临床特征及意义(yìyì)]:焦虑恐惧—心胆气虚、心神失养—卑怯、脏燥之人(虚证);淡漠痴呆——痰蒙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癫病、痴呆(阴证);猝然昏倒——脏气失调,肝风挟痰上逆,阻闭清窍——痫病(风证);第十六页,共七十六页。

5.望神的注意事项: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快速、准确地判断;做到神形合参;抓住重要症状(zhèngzhuàng)和体征;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第十七页,共七十六页。二、望色[教学要求]:掌握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

[概念]: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1.望色诊病的原理面色是脏腑(zàngfǔ)气血之外华。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四诊抉微»亦曰:“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第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脏腑虚实、气血的盛衰(shènɡshuāi),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反映于外,尤以心与胃关系最为密切。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嫰,易于观察。面部分候脏腑法。2.色与泽的意义色:即颜色,属血、属阴,主要反映血液盛衰和气血运行情况,也可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变。«灵枢·五色»:“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泽:即光泽,属气、属阳,主要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第十九页,共七十六页。

凡面色荣润光泽者,为脏腑(zàngfǔ)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面色晦暗枯槁者,为脏腑(zàngfǔ)精气已衰,属病重。临床诊病必须将气与色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第二十页,共七十六页。3.常色与病色常色[含义]:正常(zhèngcháng)的、无病的面色。[特点]: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明润:光明润泽;含蓄: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六页。[意义]: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精气内含而不外泄。[分类]:

┍主色: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常色质,一生基本不变。

┖客色:因季节、气温不同而发生(fāshēng)正常变化的面色。病色[含义]: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特点]:晦暗: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六页。

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wàilù));[分类]:善色:若面色鲜明显露而有光泽,为“气至”,是新病、轻病、阳证,预后较好;恶色:面色暴露与枯槁晦暗并见,为“气不至”,是久病、重病、阴证,预后较差;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六页。

4.五色主病白色[所主病证]: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病机]:气虚血少或阳虚寒盛→气血不荣于面[具体表现]: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证或失血;白光白或白光白虚浮——阳虚或阳虚水泛;苍白——突然发生为阳气(yánɡqì)暴脱;苍白日久为阴寒内盛,寒邪凝滞;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六页。黄色[所主病证]:脾虚、湿证。[病机]:脾虚气血不充或湿证气血受困,不能上荣。[具体表现]:萎黄(淡黄、枯槁无光)——脾胃气虚;黄胖(面黄虚浮)——脾虚生湿,气血不充或水湿(shuǐshī)泛溢肌肤;黄疸(面目一身俱黄):阳黄(鲜明如橘子色)——湿热熏蒸;

阴黄(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六页。

赤色[所主病证]:热证、戴阳证。[病机]: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络脉扩张(kuòzhāng),气血充盈,或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具体表现]:满面通红——实热证,里热亢盛;午后两颧潮红娇嫩——虚热证,阴虚火旺;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戴阳证;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六页。青色[所主病证]: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病机]:寒凝、气滞、血瘀┓

经脉拘急├导致面部血行瘀阻邪热燔灼┚[具体表现]: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面唇青紫——心血瘀阻或肺气闭塞;面青灰,唇青紫,伴肢凉脉微——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真心痛(xīntònɡ));面色青黄(青黄相兼,即苍黄)——肝郁脾虚之徵积;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六页。黑色[所主病证]:肾虚、寒证、水饮、瘀血。[病机]:肾阳虚衰,阴寒(yīnhán)水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瘀阻;肾阴亏虚或瘀血日久,机体失养;[具体表现]:面黑暗淡——肾阳虚衰,水寒不化;面黑干焦——肾阴虚;面色黎黑,肌肤甲错——瘀血;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5.望色的注意事项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bǐjiào);注意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望色十法);注意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如:光线、昼夜、情绪、饮酒、饥饱等。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六页。

三、望形体[要求]:熟悉常见异常形体的表现。[含义]: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1.望形体诊病的原理五体内合于五脏:肺合皮毛,脾合肌肉,心合血脉,肝合筋,肾合骨。五体赖五脏精气充养,故五脏精气盛衰和功能强弱可通过五体反映(fǎnyìng)于外,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故望形体可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第三十页,共七十六页。不同体质形态,其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患病后疾病的转归也不同,故观察体质类型也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2.望形体的内容形体强弱:*体强:胸廓宽厚,骨骼粗大,皮肤润泽,肌肉(jīròu)丰满;表明内脏坚实,气血旺盛。*体弱:胸廓狭窄,骨骼细小,皮肤枯槁,肌肉(jīròu)消瘦;表明内脏脆弱,气血不足。形体胖瘦:*体胖能食,肌肉坚实,神旺有力;精气充足,身体健康;*体胖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阳气不足,多痰多湿;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四、望姿态[要求]:了解望姿态的内容。[含义]: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的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bìngqíng)的方法。1.望姿态的原理动静姿态与阴阳寒热虚实关系密切。*阳主动:阳、热、实证则表现躁动不安,说明机体功能亢进;*阴主静:阴、寒、虚证则表现喜静懒动,说明机体功能衰退;肢体的活动受心神支配,并与经脉、筋骨、肌肉及其相对应的脏腑相关。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六页。2.望姿态的内容动静姿态[观察(guānchá)要点]:动、强、仰、伸——阳证、热证、实证;静、弱、俯、屈——阴证、寒证、虚证;1.坐位:坐而喜仰,胸胀气粗——肺实证;坐而喜伏,少气懒言——肺虚气少;2.卧位:卧而躁动不安,身轻能自转侧,喜向外,仰面舒足——阳证、热证、实证;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卧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喜向里,倦卧成团——阴证、寒证、虚证;3.强迫体位: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肺胀或饮停胸腹;但卧不得坐,坐则晕眩——气血大虚或脱血夺气;4.痛证特殊姿态:蹙额捧头,俯不欲仰——头痛;以手扪心,闭目不语——心悸怔忡;双手护乳前,惟恐碰触(pènɡchù)——乳痈;以手护腹,俯身前倾——腹痛;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六页。

以手护腰,转侧艰难——腰腿疼;衰惫姿态

提示脏腑精气虚衰,病重。头部低垂,无力抬起,两目深陷,呆滞无光——精气神明将衰惫;后背弯曲,两肩下垂——心肺宗气衰惫;腰酸软疼痛不能转动(zhuàndòng)——肾气衰惫;不能久立,行则振摇不稳——髓不养骨,骨将衰惫;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异常动作颤动或蠕动(唇、睑、指、趾)——外感热病,动风先兆;或内伤虚证,气血不足;抽搐(chōuchù):

[含义]:随意肌突然而迅速抽动(四肢、颈项、面部常见)。

[机理]:肝风内动、热极生风、小儿惊风。

[表现]: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卒倒:*中风:卒然跌倒,不醒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六页。*痫病: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战栗:恶寒战栗——见于疟疾、伤寒邪正剧争欲作汗之时;肢体软弱,行动不灵:痿证——肝肾不足或脾胃气虚或阳明湿热;关节拘挛(jūluán),屈伸不利——痹证,为风寒湿痹阻筋脉。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六页。

第二节局部望诊[要求]:了解局部望诊的基本(jīběn)内容和望诊诊病的原理。[内容]: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等。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一、望头面

㈠望头部

1.头形:过大过小均为病态,多由先天不足所致。

2.囟门:囟陷是指囟门凹陷,均属虚证,原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吐泻伤津,以致髓海不充,囟门凹陷。囟填是指囟门高突,多属实热证,原因有温病火邪上攻,或风热、湿热等外邪所侵。囟门迟闭,骨缝不合,严重时前囟扩大,骨缝分离,头颅均匀(jūnyún)性增大,多由于先后天不足,或肾气亏损,水气上泛所致。囟门早闭,多因先天亏损,髓海不足。

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六页。

3.头发头发的状态是肾气之盛衰,荣血之枯荣(kūrónɡ)的反映。肾精气盛则发长而黑,肾精气衰则发坠且白,血盛则发润,血衰则发枯。发黑润茂密,是肾气旺盛,阴血充足的表现;发黄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为精血不足或血热。斑秃多为血虚受风。第四十页,共七十六页。

㈡望面部

1.面肿:多见于水肿病者,为水湿上泛之故。水肿有阳水、阴水之分,阳水肿势发展迅速,眼睑头面先肿,然后弥漫全身;阴水肿势发展较缓,下肢(xiàzhī)、腰腹先肿,然后波及头面。头面红肿热痛,多因风邪热毒所致。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六页。

2.腮肿:耳垂下之腮部突然肿起疼痛,发热面赤,咽喉肿痛,由风温毒邪,壅阻少阳所致。3.口眼歪斜:单见口眼歪斜为风邪中络,若兼半身不遂为中风病,肝阳上亢,风痰阻闭经络。4.特殊面容:惊恐貌:多见于小儿惊风、狂犬病等病人(bìngrén)。

苦笑貌:多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等病人。狮面:可见于麻风病人。第四十二页,共七十六页。

望五官(目、耳、鼻、口齿、咽喉)<一>、望目[原理]:五脏六腑(wǔzàngliùfǔ)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关五脏,目为肝之窍,心之使;而与心肝肾肝肾同源,精血互化;关系最为目分属五脏(五轮学说);密切。

第四十三页,共七十六页。

五轮学说:眼睑为肉轮,属于(shǔyú)脾脏;两眦为血轮,属于心脏;白晴为气轮,属于肺脏;黑睛为风轮,属于肝脏;瞳孔为水轮,属于肾脏;

第四十四页,共七十六页。

[观察重点]:眼神、色泽、形态、动态。正常:眼睑(yǎnjiǎn)两内眦红润,白睛(巩膜)色白,黑睛(虹膜)褐色或棕色,角膜透明;

第四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异常色泽:全目赤肿为且经风热,眼睑红肿湿烂为脾胃有热,眼睑明亮为痰饮(tányǐn),晦暗为肾虚。目眦红赤为心火,淡白为血虚。白睛红为肺火,黄为黄疸。形态:目窠浮肿为水肿,红肿为脾胃有热,松软无力为脾虚,下睑疏松微肿为肾虚。目窠内陷见于伤津脱液,或精气衰竭。目精突起,伴喘者为肺胀,伴颈肿者为瘰疬,单眼凸起为恶候。胬肉攀睛多因心肺二经风热,或脾胃湿热,或阴虚火旺,心火上炎所致。针眼、眼丹多为风热相搏,或脾胃热毒上攻。

第四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动态:开目喜明者为阳证,闭目恶明者为阴证。眼睑(yǎnjiǎn)颤动为风热侵袭,或气血不足。眼睑(yǎnjiǎn)

下垂为睑废,多因脾气不足所致。目上视、直视见于肝风或精气衰竭,斜视为肝风,微定为痰热。

瞳孔散大为肾精耗竭或心神耗散,瞳神缩

小为肝胆火炽或虚火上炎,或为中毒。

第四十七页,共七十六页。<二>、望耳1、原理(yuánlǐ)耳为“宗脉之所窍”,故与全身均有联系。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三焦、胆)布于耳手足太阳经(膀胱、小肠)及足阳明胃经也分布于耳或耳周围故望耳可诊察肾、胆和全身的病变。2、观察重点:色泽、形态、耳内病变正常:耳廓红润厚大

第四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异常

色泽:肉厚红润是肾精气充足,肉簿枯白是肾精气不足。色青黑为痛,焦黑为肾水亏极,白为寒,红肿为肝胆火盛。小儿发热,耳根发凉,耳背红络,为麻诊先兆。形态:耳廓肿为邪气实,耳轮瘦薄为正气虚,耳轮甲错为瘀或肠痈。耳内病变:耵耳为肝胆湿热(shīrè),脓耳实证为肝胆实热,虚证为肾虚相火上攻。

第四十九页,共七十六页。<.三>.望鼻1.原理:鼻为肺窍,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鼻旁鼻后面部中央,而脏腑精气皆上于面而走空敲。故望鼻可诊察肺、脾及各脏腑的病变。2、观察(guānchá)重点:色泽、形态、鼻内病变。正常:鼻色红黄隐隐,含蓄明润,为胃气充足。

第五十页,共七十六页。异常

色泽:色表为腹痛,黄为湿热,白为气血不足,赤为脾肺有热,黑为水气。鲜明润泽为政党晦暗枯槁为胃气大伤。鼻孔干燥为燥热。形态:肿为邪气盛。酒渣鼻为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鼻柱溃烂,见于梅毒鼻柱崩塌(bēngtā),眉毛脱落,见于麻风。鼻内病变:鼻塞流涕,可见于外感或鼻渊。鼻衄,多因肺胃热盛所致。第五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四>.望口与唇

1.原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故望口唇主要(zhǔyào)诊察脾胃的病变.2.观察重点:色泽、形态、动态。正常:唇色红润,口唇随意开合,动作协调,为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第五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异常

色泽:红润为正常,枯槁晦暗为病重。色淡为虚寒或血虚,鲜红为阴虚,深红为实热,樱掏红为煤气中毒,青为寒证、痛证。形态:口内粘膜糜烂,色白如苔藓,称为口糜,为脾胃湿热或阴虚火旺。口内生白色小泡,溃烂后红肿疼痛,称为口疮,为心脾积热。口唇红肿,称为唇风,为脾胃湿热,复感风邪。唇上肿块如蚕茧,坚硬疼痛,称为茧唇,为痰火上攻所致中风昏迷,口眼歪斜,口闭不开者,为闭证;口不开不合者,为脱证。新生儿撮口,不能吸吮(xīshǔn),为小儿脐风。第五十三页,共七十六页。<五>望齿与龈

1、原理:齿为骨之余,而骨为肾所主。手足阳明胃经脉络于齿龈。故望齿龈可诊察肾与胃病变及津液的盈亏。

2、观察重点:形态、色泽正常:牙齿洁白润泽我、而坚固(jiāngù),为肾气充足,津液未伤,齿龈淡红而润泽,为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第五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异常

望齿:牙齿干燥(gānzào)如石,为胃热津伤;燥如枯骨,为肾阴枯竭。牙齿松动脱落,为肾精亏损。睡中咬牙,为胃中积滞或虫积。牙关紧闭称为口噤,多为风痰阻络,或热动肝风。望龈:淡白为血虚,深红为热盛,红肿疼痛为胃火。齿龈腐烂,牙齿脱落为牙疳。第五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六>望咽喉

1、原理: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的通道。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故望咽喉主要可以(kěyǐ)诊察肺、胃、肾的病变。

2、观察重点:色泽形态变化和有无脓点、假膜等。正常:色淡红润泽,不痛不肿,呼吸通畅,发育正

常,食物下咽,顺利无阻。

第五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异常红肿热痛,多为肺胃热盛;鲜红娇嫩,肿痛不甚,为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漫肿淡红,为痰湿凝聚。咽喉部白膜,松厚易剥为胃热;坚韧(jiānrèn)不易剥离,为肺胃热毒伤阴之白喉。咽喉两侧红肿突起,称为乳蛾,多为肺胃热盛,或外感风热。

第五十七页,共七十六页。

三、望躯体:

包括颈项、胸胁、腹部和腰背部。

<一>、望颈项

1、原理:颈项是饮食、呼吸和气血精津运行的要道(内有气管、食道、脊髓和主要动脉)手足阳明经、太阳经、督脉行于项,少阳经行于两侧。故望颈项可知脏腑气血是否(shìfǒu)失调。

2、观察重点:外型和动态正常:颈项直立,两侧对称,颈动脉在安静时不易见到。男性喉结突出,女性不显。

第五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异常

外形:瘿瘤: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不痛不溃,缠绵难消,随吞咽移动,为肝气郁结,气结痰凝所致。瘰疬:发于颈侧颌下,肿块结核累累如串珠,故名瘰疬。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因感受风火时毒,壅滞气血,结于颈侧所致。动态:项强:兼表证,是风寒侵袭太阳经脉(jīngmài),经气不利所致兼壮热抽搐者,则属热极生风。项软:见于小儿为先于不足,肾精亏损;若见于久病重病,则为脏腑精气衰竭。

第五十九页,共七十六页。<二>、望胸胁1、原理:胸腔由胸骨、肋骨和脊柱构成。内藏心肺,为宗气所聚,是诸经脉循行之处。乳房: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气。胁肋:肝胆经循行之处。

2、观察重点:外行变化、呼吸运动正常:胸廓:扁圆柱形,两侧(liǎnɡcè)对称,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比例约为1.5:1)呼吸运动:均匀整齐,胸廓起伏左右对称,

16~18次/分,均匀轻松。

第六十页,共七十六页。

异常

外形:鸡胸,多为先于不足(bùzú),或后天失养所致。桶状胸,多为素有伏谈积饮,久病咳喘,肺气耗伤,或肺肾两伤,肾不纳气所致。扁平胸,多为肺之气阴两伤,或肺肾阴虚所致。呼吸:呼吸急促,胸廓起伏显著,多属实热证;呼吸微弱,胸廓起伏不显,多属虚寒证;呼吸节律不整,为肺气虚衰。第六十一页,共七十六页。<三>、望腹部

1、原理:腹部(剑突下至耻骨以上位置)居中、下焦内藏肝、脾、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胞宫,为诸脉循行之处。

2、观察重点:形态表现(对称、隆起、凹陷、青筋暴露等)正常(zhèngcháng):平缓对称,直立时可稍隆起,约与胸平齐,仰卧时则稍凹陷。

第六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异常

若单腹胀大,称为“臌胀”,多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水停所致。腹部(fùbù)凹陷,久病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新病多属吐泻太过,津液大伤。腹壁表筋暴露,多属肝郁血瘀。第六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四)、望腰背部(bèibù)原理:腰为肾之府,为身体运动(yùndòng)枢纽;

督脉贯脊行于正中;

足太阳膀胱经分行挟于腰背两侧;

带脉横行环绕腰腹,总束阴阳诸经。观察重点:脊柱及腰背部有无异常形态和

活动受限。正常:腰背两侧对称,俯仰转侧自如,

腰前曲、后曲正常,无左右侧弯

第六十四页,共七十六页。

异常胸椎过度弯曲,多由肾气亏虚,或脏腑精气虚(qìxū)衰。角弓反张,为肝风内动。腰部拘急疼痛,多因寒湿侵袭,或跌扑闪挫。第六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四、望四肢(sìzhī)原理:肺主皮毛,心主血脉(xuèmài)、肝主筋、

肾主骨、脾主肌肉四肢。均与四

肢有关,而尤以脾与四肢关系密

切。手三阴、手三阳经循上肢,

足三阴三阳经循下肢。故望四肢

可诊察五脏、经脉病变。第六十六页,共七十六页。观察重点:四肢、手足形态和动态变化

正常:四肢强健,运动协调

异常:膝部红肿热痛,见于热痹。若膝部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