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正确认识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民族,中医理论的发展起点就建立在农耕文化对气候地域的认识之上,中医的阴阳观、五行观就是建立在对天文立法的认识之上,有人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灵魂,只将其学好就可以上临床,其实《黄帝内经》的伟大之处,就是结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医学、哲学、天文、地理、人文知识。如果认真学习《中医发展史》和《中医各家学说》,你会发现中医理论随着是历史的发展不断补充,不断发展提高的。《黄帝内经》里有灵兰,有金匮,是不是要把中医也像古人一样束之高阁呢?把中医搞成一种文化?现在很多人抱怨中医疗效不好,现在很多中医都在搞西医,对中医的理论认识不够,看病不能客观把握患者的症状体征?无法运用中医思维中医理论看病?看不好病就怨中医没效果,从心里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中医理论越来越难以讲清,为什么讲不清?因为没有共识。为什么古代中医的理论临床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古代人是有共识的,而现在经过长期的西化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缺失,很少有人再能去静下心来去读中医,用中医思维去了解学习中医,没有继承如何发展呢?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在一个漫长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古人不断提高对其的认识,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对人心理、生理、结构共同治疗的一门传统医学。我们如何认识中医,对继承发展中医有着深刻的意义。关键词:中医继承;认识中医;发展中医;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医屡次面临着被取缔的风险,从北洋政府到余云岫的“废止中医案”,到民国时期几次对中医的地位的排斥。中医在很多人眼里等同于“迷信”划上了“不科学”的帽子。所以即便是在今天,批评中医、反对中医、去医存药。成为经常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议的话题。而一些神秘主义者和中医爱好者中医的眼里,中医就应该是玄之又玄的。特别有些商家为了迎合他们,利用中医在一些问题的模糊性,粉饰包装。鼓吹中医是保治百病的,无所不能。大肆吹嘘养生,把中医上升成一种唯心的认识。认为中医理论的高度,现代科学无法从根本上认识中医。把中医和现代医学完全割裂开来,好像中医与西医是两条河流,永远都不可能交集。如何正确认识中医发展的客观性和综合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1.以《伤寒论》为脉络看中医理论发展的客观性。张仲景本人在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就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可以看出《伤寒杂病论》是在《黄帝内经》、《难经》的理论框架上而形成。《胎胪药录》已经失传,其内容无从考证。但随着对敦煌出土的《辅行决》研究,钱超尘认为《辅行决》有确切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基础上“博采众方”而形成的[1]。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以进一步证实了《伤寒论》主要内容来自《汤液经法》[2]。由此可见《伤寒论》是由《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结合张仲景的临床实践而来;张仲景以后,晋太医令王叔和在整理《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内经》、《难经》,和汉晋以前的脉学理论而形成了《脉经》[3];随着历史的沿革,战乱频繁及印刷技术落后,《伤寒论》并未普及于世,唐孙思邈早期在未见《伤寒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另一条用药风格不同的《千金要方》,孙思邈在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直至孙思邈晚年在写《千金翼方》才能窥得全貌,将其收入书中,成为唐代可以看见研究《伤寒论》的著作之一[4];另外在唐王涛的《外台秘要》里有收集有《伤寒杂病论》的部分内容。宋朝随着官方对文化卫生方面的重视,由官方将《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药》校订出来,形成了宋版《伤寒论》;《伤寒论》里对三阳病的治法所论甚详,《伤寒论太阴篇》没有肯定方子,根据里虚寒证来看,自当温里为主,出理中汤、四逆辈为太阴病主方。太阴兼太阳证,里虚挟表,当先用理中汤温里,然后再用桂枝汤治表。太阴兼太阳阳明证,表未解挟有宿食而里实满痛,用桂枝加大黄汤。而金元时期的里李东垣阐发了《伤寒论》的固护脾胃的思想。其中在《脾胃论》中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最能代表李东垣对《伤寒论》思想理论阐发的,方中人参、甘草固护脾胃元气,苍术健脾燥湿,升麻从阳明提出所陷邪气,羌活散太阳之邪,黄芩、黄连、石膏泻阳明气分之热,柴胡散少阳之邪气,黄芪以实太阳之表。护住太阴解三阳经之邪气,实为仲景之功臣;其他金元时期医学流派,如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也继承了仲景重脾胃的学术思想,补充了仲景脾胃学说。河间学派之寒凉清降、甘凉濡润以保护胃阴,易水学派之甘温升提、健脾益气以资助脾阳,而丹溪学派将两派观念合而为一,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5]。明代的薛立斋阐发仲景、东垣的脾胃学说,脾胃久病,上累心而下累肾。即如伤寒论中太阴病不解,久而传入少阴,此则东垣少有治法,而立斋补之[6]。启发赵献可和张景岳,发展出命门学说。景岳更是在其新方八阵的散阵里,所创五个柴胡饮子,皆为仲景之变法。明末吴又可补伤寒不足,创立“疫气”学说,开温病之先河。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基础上,创新其理论和治法,创立卫气营血辩证体系,用于治疗外感温热病和内伤杂病[7]。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将叶天士所用之法变成具体的方剂,用药讲求药症相参,丝丝入扣,形成了《温病条辩》,我们可以看出炙甘草汤到加减复脉汤再到大定风珠的演变[8],乌梅丸到连梅汤的变化[9],可知温病乃伤寒的发展,乃厥阴病治法的补充。寓嘉言补入《秋燥论》,薛雪发展了湿热病治法。中医如一颗大树,以《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为根基,《伤寒论》为主干,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理论日渐成熟枝繁叶茂。可以说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正是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客观性。2.从医学的体系的划分看中医治疗范围的综合性。如果按现代医学概念把医学按照不同的适应范围分类:可以分为身心功能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和结器质构医学。身心功能医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从而调整人内心与客观世界的平衡,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包括现在的社会医学、心理学、还有一些宗教信仰、家庭排列之类东西,而中医和传统文化里恰恰有涵盖这样的一些内容。中医强调治神、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传统的中医里包括一些祝由、巫卜、风水类似心理治疗,《黄帝内经》里的五神七情学说,朱震亨用其治疗心神功能疾病,调整人内心平衡的手段和方法。中医的四诊里问诊、和切诊就具有类似的功能作用;生物化学医学是指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生物制剂、基因工程等,一系列建立生化、生理的基础上通过药物去调整人的整体状态,达到缓解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中医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药的每一味药都是一个综合的药理作用,一个小的处方。而每一个处方更是在通过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综合性的辩证论治,对人整体的机能矛盾、体质、病史、诱因、病程做出综合判断以后,形成的一种全方位治疗;结构医学是指使用手术、运动、康复治疗等一系列手段,从器质结构上调整人体结构上的平衡,以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或者代偿的目的。西医包括手术疗法、运动治疗、康复治疗等一系列手段。而中医传统的正骨正脊、针灸推拿、气功武术等手段,正是对软组织损伤、力学结构失衡、局部组织的病理改变治疗的一种方式,对很多西医治疗手段的是一种拓展和补充。现代医学的细分导致,医生对疾病认识更加精细,也更加片面,虽然医院是一个很大团队,但具体到医生和病人个人,往往不能做到治病求本,把器官当成患者、将症状视为疾病、把检验当成临床、视药师为医师、心理与躯体分离、医疗和护理分离、西医中医互不认账、重治疗轻预防、城乡医疗水平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10]。古代的中医是不分科的,如华佗既擅长内科、外科,又懂得养生保健的功法。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无不是一个全科医生、无论内外妇科、针灸推拿都得心应手,不仅仅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更是对疾病的一个综合认识和把握。中医向来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认识,相同的病机可能导致不同的疾病,同样的症状,有时候是不同的疾病导致。况且,每一种疗法都有它的局限性,要通过不同的疗法去补充、代替。而这种认识就必须建立在对疾病、对人的综合认识和整体把握之上。这正是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体现,是中医综合性的一种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小结:中医是实实在在的科学,而不是单纯文化,钱学森坚信中医是科学可以解释的[11]。中医人要做的是,金匮打开,把灵兰放下来。把中医讲不清楚的讲清楚,按照中医的思维、中医方法论指导临床实践,做到治疗有客观依据,疗效可以重复。从宏观上把握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治疗,微观上客观把握症状体征合理使用药物做到“药证相对”“方证相对”。让中医临床在继承中让好的发展。张锡纯早年用药简单明了,随着对药物药性的把握和对中医基础理论进一步认识后,才不断扩大处方药味药量,以提高疗效,对此他并不满足,又在中西医理论的结合上下功夫。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每一位中医人借鉴。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都在融入现代医学,发展壮大自己,中医为什么不能融入现代医学,更好发展中医,为世界人民服务?参考文献:[1]钱超尘.《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6).[2]冯世纶.《汤液经法》是《伤寒论》蓝本[N].中国中医药报,2008-07-30(004).[3]王翠芳.关于《脉经》中的引文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4]杨培君.孙思邈继承发展仲景学说漫话[N].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2-03(001).[5]刘琼.《伤寒论》脾胃学术思想对隋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形成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6]董红昌.薛立斋《内科摘要》评析[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劳动承包合同
- 2024年加工承揽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农产品销售代理合同:有机蔬菜生产商与超市3篇
- 2024年度建筑防水工程材料供应合同3篇
- 2024年度服务合同:企业人力资源外包
- 2024年专项行政复议授权代理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金融服务综合担保合同
- 全新制药行业用高纯度水泵供货合同(2024年)3篇
- 2024年度货品展示柜台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万科物业住宅租赁合同模版版B版
- 中日足球管理体制差距审视
- 矿山凿岩工安全培训
- 香港特色美食
- 银屑病学习课件
- GD3005勘察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 储气罐使用注意事项培训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9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医疗质量管理对医疗机构绩效的影响
- 听听动物怎么说:有趣的动物叫声教案
- 中医内科肿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2024年中国科学院机关应届生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