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_第1页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_第2页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_第3页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_第4页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

刘刚冯金杨鹤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天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一位航天专家当天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3题。1.这位航天专家该日所经历的昼长为()图1A.11时40分B.14时30分C.11时30分D.11时14分2.这一天,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地中海沿岸气候炎热干旱B.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C.墨西哥湾飓风活动频繁D.华北平原土壤盐分降低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誉为“东方休斯敦”,卫星发射条件好。下列关于该发射中心卫星发射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纬度位置低,海拔较高,可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B.晴朗天气多,发射窗口时间长C.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D.位于我国西部山地,利于国防需要阅读某地区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图2),回答4~5题。图24.这个地区土壤存在的问题可能是()A.有机质含量太低,土壤贫瘠,肥力低B.水分过多,土温下降,土壤缺氧C.空气偏少,土壤养分供应不足D.矿物质含量过高,出现土壤的盐碱化5.以下可能产生如图2所示的土壤问题的是()A.华北地区春旱B.四川盆地持续高温C.江南丘陵水土流失D.湖南株洲的暴雪阅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图3),回答6~7题。图36.图中甲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盐碱化C.沙尘暴D.水土流失7.图中乙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资源B.地形C.交通D.河流阅读某地示意图(图4),回答8~9题。图48.下列有关该地区或其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B.P地地形为盆地C.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该国铁矿资源丰富,但工业发达,仍需大量进口铁矿9.若P地发生地震,则()A.震级B>C>AB.B处受到的破坏一定比A、C两处大C.C处只感觉到左右摇晃D.B处比A、C两处先感觉到地震阅读甲城市地理位置图(图5)和该城市用地结构图(图6),回答10~11题。10.经过该城市的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是()A.京广线B.京九线C.京沪线D.焦柳线11.在该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表示()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C.公园绿地D.行政用地12.中央官制和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内容。下列措施中既能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又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是()A.宋太祖实施“更戍法”,疏远将兵关系B.隋文帝设立三省、同为宰辅C.康熙帝以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同掌中枢D.秦始皇虚设太尉、直辖兵权13.在下列文明成果中,最早经阿拉伯人传往西方的是()14.王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府B.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C.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D.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15.下列对“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理解正确的是()①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现象较多②向山要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负面影响③唐代仍没有摆脱刀耕火种的局面④唐代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6.2007年12月22日,备受世人瞩目的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在广东阳江海域被打捞出水,船载6~8万件瓷器等文物。对此次水下考古活动的初步认识,正确的有()①此船可能使用过罗盘针导航②这可能是海外贸易的商船③宋朝的造船技术水平不高④此船沉没可能是金兵所为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税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农业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成为各种媒体高频率出现的Key。据此回答17~18题。17.自汉唐至明清,我国赋税制度历经多次变化,其发展的总趋势中不包括()A.赋税缴纳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化和货币化B.在客观上既反映又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逐渐解除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关系D.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18.英国有“税收是代议制之母”之俗语。而马克思则认为税收是“可以用来扼杀君主专制的一条金锁链”。世界近代史能够证明以上结论的有()①拉美独立运动②北美独立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据此回答19~20题。19.戊戌变法运动之所以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是因为它()A.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B.在民族危机的紧要时刻发生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D.提倡资产阶级学说,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0.五四时期的许多新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青年婚姻观的如下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①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②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变革的影响③以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近代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新文明的引入④北洋军阀派系林立,各自为政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继“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科技再传喜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测试阶段,将在2008年发射。据此回答21~23题。21.图7展示的天文学成就较早源于()图7长沙彗星A.春秋战国时期B.宋元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2.近代我国航天事业有所发展,但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国人无心从事航天事业的探究与创造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科教发展落后C.局势动荡导致缺少科教发展所必要的稳定环境D.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学教育发展23.新中国成立后,航天事业发展迅速。我国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航天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④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闪电亮出了2008年货币政策的“首道令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此回答24~25题。24.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这表明央行()①在以“信用管理者”的身份来控制和调节全国的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②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③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④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行政机关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5.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A.扩大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B.引起股市的走强C.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规模缩小,贷款利润会减少D.对储户不利,利息减少26.漫画“巧干”(图8)启示我们:一个团队如此“巧干”,怎么也不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是因为()图8A.当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次序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B.整体功能始终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D.部分决定整体27.公民依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举报,有利于()①改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8.钱某读完大学金融专业后,被分配到某国有银行工作,月薪15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辞了职,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3000多元。后来,他用手中积累的资金炒股,获得收入150万元。钱某的这些收入依次分别体现了下列分配方式()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B.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D.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29.在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创造性地在传统的金银铜材料外加入了极具中国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玉环。奖牌最后一道制作工序“金镶玉”将在6月完成。每一届奥运会都有其特征鲜明的奖牌,既突出奥运精神又体现各举办国的风土人情。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的矛盾各具特点30.有人把太湖石摆在园林、宾馆等处作为观赏之用。一块好的太湖石应该同时具备瘦、漏、透、皱几个特点,而当这几个字单独用时往往是形容丑的。这表明()A.美和丑是没有客观标准的B.整体和部分是有区别的C.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D.美与丑都是人们的主观想象3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要实现社会和谐,客观上要求()①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②中国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④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商品质量问题是全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②有利于改善使用价值③有利于实现商品价值④有利于减少个别劳动时间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33.下列古语的寓意,与漫画“玩命”(图9)所蕴涵的哲理最具有一致性的是()图9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物极必反,过犹不及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D.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3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孕育和传承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和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这些原生状态的文化资源禀赋,既有气候、地理以及生物多样性造就的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又有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等极具审美价值的民族文化。现在,当地政府正把开发文化产业作为经济重要增长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①说明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②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③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④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5.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外交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三大理念。这三大理念的提出()①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②有利于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③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表明我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共5小题,共160分。36.(18分)仔细观察图10和图11。图中甲、乙为我国两大农业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因素在两地的成因有何不同?(4分)(2)①和②两地是我国沼泽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试分析两地形成沼泽的自然条件有何共同之处。(6分)(3)甲区域最主要的占有优势的可再生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分析其丰富的原因。(8分)37.(18分)阅读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图12),回答下列问题。图12(1)图中A处为_______气候,B处为_______气候。(4分)(2)请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B、C两地区地壳活动的共同点。(4分)(3)此季节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它是_______迅速南下时形成的。(4分)(4)请比较D、E两地降水量,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地,并分析该地降水量较大的原因。(6分)38.(32分)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脉”。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大幅攀升,2008年元旦刚过,国际油价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我国面临十分突出的能源安全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很早就有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朝国家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记载,突厥统治者派兵包围攻打甘肃酒泉,当地军民把“火油”点燃,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敌人,保卫了酒泉城。唐朝学者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油可“主治小儿惊风,可与他药混合作丸散,涂疮癣虫癞”。(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石油在中国古代已有哪些用途。(5分)材料二旧中国的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石油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7.1%,1957年达146万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几个大盆地进行区域勘探和开发,到196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原油和原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依赖“洋油”的历史。(2)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从1949年到1965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材料三阅读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图13),回答问题。图13(3)根据材料三,说明90年代以后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逐渐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并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分)材料四阅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图14),回答问题。图14(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世界科技革命的进程分析每次变化的原因。(9分)材料五自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与争夺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控制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成为遏制法西斯扩张的重要手段。二战后,西方大国长期控制西亚石油资源,西亚产油国同国际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有效斗争。(5)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大国是如何利用石油问题制裁和遏制日本法西斯的?其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6)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亚产油国是如何利用石油资源同西方大国斗争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某个典型事例谈谈即可)(4分)39.(32分)就业是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就业问题。请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由于受五十年不遇暴风雪的影响,节后的广东、江浙一带民工回潮数量减少的形势明显不容乐观,甚至在劳动力输出的中西部省份,也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众多企业的生产因遭遇“民工荒”而陷入困境。据调查,工资待遇过低、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生活条件差、无社会保障,也成为农民工告别城市的理由。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优惠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部分农民不愿外出打工。材料二有资料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1亿人。《就业促进法》与《劳动合同法》一同在2008年1月1日生效实施,这两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把就业政策措施、劳动合同保护上升为法律规范,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到实处。材料三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从2005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新增加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就业和再就业。(1)从当年的“民工潮”到今年的“民工荒”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中农民不愿外出打工的理由有何经济学依据?(8分)(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由“民工潮”到“民工荒”对企业、政府和农民工的启示。(7分)(3)请运用联系的观点,简要分析重视扩大就业的必要性。(9分)(4)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重视扩大就业的经济意义主要有哪些?(8分)40.(60分)材料一阅读中国110°E以东地区的降水分布图(图15)和中国雨涝区分布图(图16),回答下列各题。图15图16(1)图15中6月份多雨中心出现在我国哪些地区?图16中②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什么?(4分)(2)结合两幅图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8分)(3)填表:简要比较图16中A、B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各填四项即可,共8分)材料二共同对付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目标。(4)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典型事例。(从事例到观点各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5)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3分)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直接结果如何?(3分)(6)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哪些严重的危机?(4分)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和对策?结局如何?(4分)材料三今年1月份开始出现的数十年不遇的雨雪冰冻天气,让中国沿海、中部以及南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陷入瘫痪状态。雪灾引人深思。有关专家指出:战胜自然灾害往往需要跨企业、跨行业、跨省市的协同努力,中国应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来协同抗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出现“一失皆失”的布局,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从上至下建立全面忧患意识,未雨绸缪。(7)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谈谈我们如何战胜自然灾害。(10分)材料四“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据悉,贵阳是此次暴风雪的重灾区,不少自驾车车主积极参加由政府和媒体联手组办的“绿丝带”行动——在自家车的右倒后镜上挂上绿丝带,运送路上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妇孺。(8)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四谈谈“绿丝带”行动的哲学启示。(10分)参考答案1.D2.B3.D4.B5.D6.D7.C8.A9.D10.C11.B12.B13.A14.D15.B16.A17.C18.B19.D20.B21.A22.B23.C24.A25.C26.A27.D28.D29.B30.C31.A32.C33.B34.C35.A36.(1)低温冻害(2分)甲地地势高,气温低;乙地纬度高,气温低。(2分)(2)地面平坦低洼,排水不畅;气候寒冷,蒸发微弱;冻土广布,水分不宜下渗。(6分)(3)太阳能地热能(2分)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3分)地热能丰富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球内部的热能容易从这里释放出来。(3分)37.(1)亚热带湿润(亚热带季风)(2分)热带沙漠(2分)(2)B、C两地区均位于板块消亡地带,(2分)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2分)(3)寒潮(2分)冬季风(2分)(4)D(2分)该地位于中纬度,常年受西风影响;(1分)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所以降水量大于E地。(2分)38.(1)用于军事战争、车轮润滑、照明灯油、书画油墨、药物治疗。(5分)(2)建国初,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依靠进口“洋油”;五六十年代,我国大力进行区域勘探和开发,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相继建成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到1965年我国石油全部自给。(4分)(3)能源消费开始超过能源生产。(3分)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能源需求大增。(3分)(4)变化趋势: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煤炭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9世纪后期石油使用呈上升趋势;20世纪中后期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使用呈下降趋势,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始使用并呈上升趋势。(3分)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型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原子能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发展,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得到广泛使用。(6分)(5)日本向东南亚扩张,英美等国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4分)(6)1960年西亚产油国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73年中东产油国冲破国际垄断资本控制,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等措施,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二战后最严重的“滞胀”危机。(4分,答对一个可得满分)39.(1)经济现象: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2分)经济学依据:①“工资待遇过低”说明劳动力价格过低,违背价值规律。(2分)②“用工单位拖欠工资”说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依法保护。(2分)③“生活条件差、无社会保障”说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2分)(2)①对企业而言,应遵循价值规律,民工工资应该由市场决定,不能一味把效益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上;应贯彻国家劳动合同制度等有关法律政策,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分)②对政府而言,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分)③对农民工而言,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技能培训,以适应市场对用工的需求。(2分)(3)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当前的“民工荒”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少数地方出现“民工荒”问题,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一些用工单位和政府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3分)②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通过调整用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年龄预期,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民工荒”问题。(3分)③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针对突发事件,政府、企业要积极分析原因,妥善安置就业。(3分)(4)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分)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2分)③努力扩大就业关系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2分)40.(1)江南、华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4分)(2)时间分布规律: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南方地区雨涝时间长,北方地区雨涝时间短。(4分)空间分布规律:雨涝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势上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