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_第1页
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_第2页
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_第3页
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_第4页
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

在本次重庆大赛中,浙江的《古诗两首》犹如一朵奇葩,夺人眼目。无论是评委还是听课教师,对整个课堂设计和课堂效果都赞誉有加。可以说,本节课是其次赛场最大的亮点。

现根据冰雁记录的课堂实录稍作充实,先发上来,供大家探讨。

在欣赏这个课例的时候,希望老师们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资源的整合。把同一个时代的,情感有密切联系的两首诗同时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并补充另外的诗词。这在古诗教学中,有别于主题拓展式的处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教学流程的设计。整体的大气和局部的精致的奇妙结合。

3、诗歌特色的把握。诗歌意义的理解与重点词句意蕴的开掘和谐统一。

古诗二首

执教浙江王自文

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心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

师: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解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谁来朗读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浮现两首古诗)

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一致的地方。

生齐读古诗。

生:这两首诗的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是的,那是个十分繁杂的时代。(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师:谁来说说其次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

生:

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

生:(有点紧张)

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

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明了了)

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

生:遗民(老师板书)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当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

生答:是遗弃的人民)

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

(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妇女

生:孩子

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

生:流泪

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答。(痛楚,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凉快)

师:北方的宏大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渴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可怜,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

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十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

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诗人十分失望。

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读林升写的《题临安邸》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

师: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读。

师:那让人悲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读。

师: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为什么说杭州把比作汴州?

师:对于汴州,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伴随音乐介绍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昌盛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足: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平静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终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师:"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莫非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生: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字?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花天酒地,一个个大腹便便的

师:通过这个醉字,你还能听到什么?

生: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觉总有一天

师:请你朗读一下。

生朗读。(掌声)

师: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败无能。

生:我感到了一种显明的比较。痛楚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权贵们吃喝玩乐,我觉得他们太对不起为他们流干眼泪的百姓了。(掌声)

生:

师:而西湖旁边的这些权贵们却还在花天酒地之中。读

生读:

师范读,一生再读。

有没有注意其次个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个什么句子?

生:问句。

师:谁问谁?

师:是在问南宋统治者。

师:假如你是,你怎么问他们?

生:(有些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请你指着那些统治者的鼻子,你怎么问他们?

生:(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就请你指着这个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问?

生:(越来越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台下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这个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有没有发现,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忧国忧民之心。

师: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练笔。

请五名学生学生上台。

生:你们对得住哪些老百姓吗?

生:

(学生写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有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昂扬的音乐声中终止今天的这一课吧!

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凉快凄凉悲凉)

南杭州北汴州

秀丽壮阔

醉泪

权贵寻欢金兵横行

└┘

忧国忧民

粘贴舞茶的帖子,比我整理的实录更为具体。大家可细看王松舟老师的点评!

《古诗两首》

浙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两首:《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当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与精华,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部结构和全部过程中。理念正,则课堂正;理念新,则课堂新;理念亮,则课堂亮。理念设计贵在精专,一"整合'对应主要策略,一"情感'对应主体内容、一"价值'对应主导目的,大处泼墨、高屋建瓴,真有"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的气派。」

1、借助教材解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约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比较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大目标,层层设置、步步晋阶。目标一,旨在疏通古诗之意思,此为表层解读;目标二,旨在体悟古诗之意味,此为中层解读;目标三,旨在挖掘古诗之意蕴,此为深层解读。由"意思'而"意味'而"意蕴',方得古诗学习之"三昧'。又值一提的是,三大目标,个个融合了三维之要诀。每一目标之表述,亦知能、亦方法、亦情感,总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解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约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一致的地方。读后交流:

①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都有景物描写。随机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③都写到了人。随机追问:此处的"游人'指哪些人?(南宋权贵)此处的"遗民'又指哪些人?(北宋遗民)"遗民'的"遗'在这里当什么讲?(遗留)

「知人论诗、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本案设计,巧在开课伊始,即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此为整合策略之小试牛刀。借助解释、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聚焦同质、求同存异则是整合的关键。此处整合,意在铺垫史实背景、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实乃教学模式之一大突破也,妙!」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过渡: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当他们如此显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有何种感受呢?我们该做何种感想呢?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莫非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中,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学生想象后言说。)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痛失亲人的泪、家破人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充满仇恨的泪、苦苦期盼的泪)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凄凉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⑤国家破碎,山河仍旧,不同的是,奔腾吼叫的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雄伟高耸的华山已经成了金兵的牧马之地。黄河向大海悲泣,华山向苍天哭诉。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读出凄凉、读出悲愤。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

1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渴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补充陆游《示儿》,齐读,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

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该诗的解读,紧扣一个"泪'字。遗民之泪,如瑟瑟秋雨,裹挟着满腔的凄凉、凄凉和绝望,洒向了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洒向了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中原大地,冷冷地滴落在诗人的心头。一个"泪'字,上承金兵蹂躏百姓之残暴、下启遗民苦盼王师之悲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也。教材透则教法秀,此例即为一典型,高!」

(二)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探讨: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②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讲解: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昌盛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昌盛兴旺、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过去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莫非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虑?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读该诗之难,难在一个"情'字。感悟诗人之情,要在一个"愤'字。这其中,有面对中原破碎萧条之悲愤,有面对权贵醉生梦死之激愤,有面对故土无人整理之义愤。此情此愤,宜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己体察。然诗人彼时之情与学生当下之情,实为落差过大、间距过远。因此,缩小情感落差、拉近情感间距就成了该诗教学的全部枢纽。对此,本案共设三招:第一招,抓住"醉'字,融情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其次招,抓住"作'字,含情讲解,让学生触目惊心;第三招,抓住"问'字,激情诵读,让学生感同身受。难点破,则解读成矣,神!」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当权贵寻欢和遗民泪尽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受?做何感想?(自由畅谈。)

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

①北方的宏大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③这是两首各不一致的古诗,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不同,但现在,我们却再次发现了它们的一致之处。(板书:忧国忧民)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一致的。

3、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炎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4、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随着悲壮的歌曲响起,老师动情言说)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宛如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

「整合之精华,在索解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也。林升诗,以愤起首;陆游诗,以悲作结。表面视之,情感各异,但深层探之,则诗心昭昭,可谓"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此处整合,用比较参读的策略。比较之意,非为求异,实为探求内在精神之一致也。"忧国忧民'四个血字,当让学生铭刻在心。纵观两首古诗的解读过程,总有"长夜难明赤县天'之感,让人喘不过气儿来。然史实终归是史实,本案教学压台于岳飞的《满江红》,课堂气氛即刻豪气冲天、壮怀强烈,此举用时虽短、用意颇深,大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痛快,爽!」

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醉泪

权贵寻欢遗民苦盼

└┘

忧国忧民

总评: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三: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了上述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比较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仍旧,难有突破。

《古诗两首》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自觉引领下,知难而上,勇于求索。江南才俊自文老师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课程视野、高明的教育聪慧、创新的专业人格,实现了古诗教学的三大突破:

一、主题凝结、资源整合,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纵观全案教程,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即一首一首的教学)和"逐环教学'(即解题开始、正音跟上、疏通为主、背诵断后)模式,大胆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思路,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自文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嗅觉,洞悉了两首古诗的内在联系和同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