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锂技术创新投资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5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5二、项目建设地点 5三、建设背景 5四、项目建设进度 5五、建设投资估算 5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6七、主要结论及建议 8第二章行业和市场分析 9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9二、价值链 9三、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供需情况 14四、年度计划控制 14五、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17六、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 19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9八、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22九、行业的发展趋势 24十、营销调研的类型及内容 27十一、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 30十二、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 31第三章公司治理 33一、企业风险管理 33二、董事长及其职责 42三、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45四、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 46五、独立董事及其职责 52六、专门委员会 57第四章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63一、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65第五章SWOT分析说明 70一、优势分析(S) 70二、劣势分析(W) 72三、机会分析(O) 72四、威胁分析(T) 73第六章经营战略方案 77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 77二、资本运营风险的管理 78三、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对象与层次 80四、营销组合战略的概念 83五、企业品牌战略的内容 83六、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 91七、企业竞争战略的构成要素(优势的创建) 104第七章企业文化分析 107一、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07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117三、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 121四、品牌文化的塑造 139五、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149六、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 155七、企业文化的整合 157第八章投资估算 163一、建设投资估算 163建设投资估算表 164二、建设期利息 16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65三、流动资金 166流动资金估算表 166四、项目总投资 16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7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6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68第九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70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7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7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7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7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7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74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7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77三、偿债能力分析 17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79第十章财务管理方案 181一、存货成本 181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 182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185四、财务管理原则 187五、分析与考核 192六、资本结构 192项目概述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锂技术创新投资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建设背景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厂商为了保证材料的品质与稳定供应,需对上游供应商的技术能力、生产工艺、产品品质、管理能力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认证周期通常较长,认证通过后,还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实际供货能力,如此方可进入客户供应链体系。优质的锂产品厂商与长期合作的客户之间粘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客户壁垒。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935.4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71.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6.94%;建设期利息23.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0%;流动资金1240.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2.2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671.5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109.1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28.14万元,预备费34.17万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3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989.62万元,纳税总额1449.25万元,净利润2354.3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5.23%,财务净现值6587.1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2.9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935.411.1建设投资万元1671.501.1.1工程费用万元1109.191.1.2其他费用万元528.141.1.3预备费万元34.171.2建设期利息万元23.481.3流动资金万元1240.432资金筹措万元2935.412.1自筹资金万元1976.952.2银行贷款万元958.463营业收入万元13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9989.62""5利润总额万元3139.18""6净利润万元2354.39""7所得税万元784.79""8增值税万元593.26""9税金及附加万元71.20""10纳税总额万元1449.25""11盈亏平衡点万元3795.22产值12回收期年2.9313内部收益率65.23%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587.16所得税后主要结论及建议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行业和市场分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高速发展需要相应的锂电池上游材料相匹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总产量约111.17万吨,同比增长100.78%,其中三元材料产量为44.05万吨,同比增加102.62%,磷酸铁锂产量45.91万吨,同比增加188.74%。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的占比合计超过80%,且均快速增长。根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1-6月,国内正极材料总产量达72.02万吨,同比增长54.6%。2022年1-6月,国内磷酸铁锂累计产量为38.47万吨,同比增长119.1%;国内三元正极材料累计产量为26.38万吨,同比增长45.9%。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正极材料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预测,随着下游锂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总需求将达到420.53万吨,持续大幅增长。价值链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要求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为此,企业必须系统协调其创造、传播和交付价值的各分工部门即企业价值链以及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供销价值链的工作,达到顾客与企业利益最大化。(一)企业价值链所谓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中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价值链可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五个环节。上部列出的是企业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基础结构与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四个方面。辅助活动发生在所有基本活动的全过程中。其中,科学技术开发既包括生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技术,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等;采购管理既包括原材料投入,也包括其他资源,如外聘的咨询、广告策划、市场调研、信息系统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于所有部门;企业基础结构涵盖了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等事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但每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一般地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企业必须依据顾客价值和竞争要求,检查每项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和经营状况,寻求改进措施,并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协调工作。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各部门都有强调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倾向。如企业财务部门可能会设计一个复杂的程序,花很长时间审核潜在顾客的信用,以免发生坏账,其结果是顾客等待,企业销售部门绩效受到影响。各个部门高筑壁垒,是影响优质顾客服务和高度顾客满意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使各有关职能部门尽力投入和合作。核心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实现流程。包括识别、研究、开发和成功推出新产品等各种活动,要求这些活动必须快速、高质并达到成本预定控制目标。(2)存货管理流程。包括开发和管理合理储存的所有活动,以使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实现充分供给,避免因库存量过大而导致成本增大。(3)订单一付款流程。包括接受订单、核准销售、按时送货以及收取货款所涉及的全部活动。(4)顾客服务流程。包括使顾客能顺利地找到本公司的适当当事人(部门),并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服务、答复以及解决问题的所有活动。(二)供销价值链将企业价值链向外延伸,就会形成一个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价值链,我们将之称为供销价值链。要创造顾客高度满意,需要供销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许多企业致力于与其供销链上的其他成员合作,以改善整个系统的绩效,提高竞争力。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过去,企业总是将供应商、经销商视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对象;现在,它们开始仔细选择伙伴,制定互利战略,锻造更加高效的供销价值链,以形成更强的团队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三)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在一个企业价值链的诸多“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往往集中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经济学垄断优势原理表明:在充分竞争市场,竞争者只能得到平均利润;如果超额利润能长期存在,则一定存在某种由垄断优势引起的“进入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进入。价值链理论认为,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该行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即战略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是人事管理等,视不同行业而异。一般地说,高档时装行业的战略环节是设计能力,餐饮业是地点选择,烟草业则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保持企业的垄断优势,关键在于保持其价值链战略环节的垄断优势,而无须将之普及到所有的价值活动。精明的企业家总是将战略环节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活动通过合作外包出去。这样,企业既能将有限资源“聚焦”于战略环节,增强垄断优势,又利用市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和顾客满意程度。加强与供销价值链其他成员合作,相互“借力”,共同锻造高绩效的顾客价值网络,也是对上述“聚焦”战略的精妙运用。例如,人们涌向全球24500家麦当劳餐馆,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喜欢其汉堡包,而更多的是喜欢麦当劳系统。麦当劳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被称之为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高标准,并出色地协调了整个系统,使它不仅有效地与其特许经销商、供应商成功合作,而且与它们共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对战略环节的垄断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垄断关键性原材料、关键性人才,也可以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如在依靠特殊技能竞争的行业(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专业,等),需要垄断若干关键人才;在依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其垄断优势来自关键技术或原料配方(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配料配方);在高科,技行业,垄断优势通常来自对若干关键性生产技术的垄断。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供需情况2020年以来,在下游锂电池行业的需求拉动下,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量持续快速上升。根据浙商证券统计,2021年用于锂电池的锂产品需求量折合碳酸锂当量为41.73万吨,同比增长90.46%;预计到2025年,全球用于锂电池的锂产品需求量折合碳酸锂当量将达到132.21万吨,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3.41%,保持快速增长。根据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预测,从2021年到2040年,全球锂资源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格局。年度计划控制主要用于检查营销效果是否达到年度计划预期,对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费用等指标进行控制,确保年度计划所规定的销售、利润和其他目标能够实现。(一)销售分析销售分析衡量并评估实际销售额与计划销售额的差距。具体有两种方法:1、销售差距分析主要用来衡量造成销售差距的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当中既有售价下降的原因,也有销量减少的原因。没有完成计划销售量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企业还要进一步分析销售量减少的原因。2、地区销售量分析用来衡量导致销售差距的具体产品和地区。有必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加强该地区的营销管理。(二)市场占有率分析销售分析一般不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还要分析市场占有率或市场份额,揭示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比如一家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它的绩效较竞争者有所提高,也可能是整个宏观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从中受益,而这家企业和对手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无实质变化。企业和营销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造成市场占有率波动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1)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有可能出于企业战略的考虑。有时候企业调整其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主动减少一些不能盈利的产品,导致总销售额下降,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如果利润反而有所增长,这种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就是可接受的。(2)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新竞争者的进入所致。通常新竞争者的加入,会引发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下降。(3)外界环境因素对参与竞争的各个企业,影响方式和程度往往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同一行业各个企业都发生影响,但不一定所有企业及同类产品都受到同样程度的影响。有些企业推出创新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上争取到较多的客户,市场占有率反而可能上升。(4)分析市场占有率,要结合营销机会。机会好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一般应高于机会程度低的竞争者,否则其效率就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上升表示绩效提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反之,说明在竞争中不利。(三)营销费用率分析年度计划控制还要确保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时,费用没有超支。因此要分析各项费用率,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如果费用率变化不大,在安全范围内,可暂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如果变化幅度太大,上升速度过快,接近或超出上限,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年度计划控制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确定年度计划中的月份目标或季度目标;监督营销计划的实施;如果营销计划执行中出现不可接受的偏差,一定要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或调整措施,以缩小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计划指标,使之更切合实际;或调整营销战略,以利于计划指标实现。如果指标和战略、措施等没有问题,那就要从营销计划的实施查找原因。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中心。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上游的四大核心材料以及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等原材料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扩大。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深加工锂产品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内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在下游锂电池正极材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工艺,提升产品品质,与下游锂电池厂商形成了共同进步、协同成长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内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产能优势和服务优势,与下游正极材料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国内深加工锂产品广泛应用于下游正极材料厂商的产品中,逐步建立了基于锂电池应用的高品质要求,上游产品与下游应用深度契合,在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壁垒,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深加工锂产品行业的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类以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为代表的综合性企业。上述企业从深加工锂产品起家,后续通过发行上市,在原有深加工锂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资本市场开始进行上游锂资源整合,并往下游锂离子电池制造与电池回收业务衍生,成为同时具备优质锂资源和锂产品深加工能力的综合性生产商。第二类是专注于深加工锂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技术实力较强、锂产品制造工艺积淀深厚,能够提供高品质、质量优异、品质稳定的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优质客户黏性强。第三类是以永兴材料、江特电机、西藏矿业为代表的深加工锂产品领域新进入者。近年来,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影响,上述企业开始进入下游深加工领域,这些企业正在建设一定规模的深加工产线,但由于深加工锂产品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因此上述企业目前产能较小。从目前来看,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叠加储能行业需求的持续上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景气度将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全球新增的锂电池上下游产能中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国,中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下游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伴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凭借在产能规模、产品品质、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必须能够融合于其中。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巴黎协定》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及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随着“净零排放”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相应推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规划,逐步降低燃油车市场占比;此外,由于新能源发电相较于传统能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各国也持续加大对储能领域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分别为354.50万辆和352.10万辆,同比增长159.52%和157.57%。根据GGII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2,385GWh,2021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91%。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上游原材料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长。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储能行业的发展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将迎来储能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根据GGII数据,2021年国内锂电池储能总出货量为37.00GWh,同比增长超过110%,已初步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过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储能需求的高速增长带动锂电池及锂电池材料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根据GGII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2,385GWh,2021年-2027年CAGR达到41.91%;到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30GWh,2021年-2027年CAGR达到54.90%。锂离子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大影响,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所以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在此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等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影响行业发展的挑战(1)下游需求快速扩张带来的产能不足2020年四季度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持续提升,目前已经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由于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品质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因此新建产能从建设到完全达产需要一定的周期。在此背景下,是否能够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时同步进行产能扩张,满足下游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快速拓展市场份额,是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面临的较大挑战。(2)原材料对外依赖度较大我国的锂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受开发条件、技术等因素限制,锂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目前,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仍然主要从境外进口锂精矿。因此,虽然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但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下游厂商的利润空间。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1、技术壁垒锂产品行业下游企业对锂产品的要求较高,比如锂含量、杂质含量、磁性异物含量等均有严格指标,使得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新进入市场者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且工艺水平、产品品质优化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需要较长的周期,这些对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经验的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2、资金壁垒深加工锂产品对于生产环境及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新建产线需要大额资金投入且因工艺路径、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因素,需要较长周期方可正式运营生产,前期投入较高。此外,深加工锂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材料采购及生产经营周转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持。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资金壁垒。3、客户壁垒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厂商为了保证材料的品质与稳定供应,需对上游供应商的技术能力、生产工艺、产品品质、管理能力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认证周期通常较长,认证通过后,还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实际供货能力,如此方可进入客户供应链体系。优质的锂产品厂商与长期合作的客户之间粘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客户壁垒。4、人才壁垒深加工锂产品行业横跨无机化学、有色金属选采矿和冶炼、电池制造等多个技术领域,涉及无机化学、材料学、有色金属学、冶金学、电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其研发人才既要有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应用知识,这样的复合技术人员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成才。因此,是否拥有复合型研发领军人才和结构层次合理的技术团队是进入该行业的主要人才壁垒。行业的发展趋势2001年,中国国务院启动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明确了能源安全、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的目标,形成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组成了由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础。经过10多年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培育,2012年,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一个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的目标。截至2020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50万辆,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在此期间,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也涌现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建立了从深加工锂产品到锂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小到大、技术水平从弱到强、配套产品从少到多、国际话语权从轻到重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技术储备与开发阶段、市场导入与培育阶段、补贴政策驱动阶段,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了市场驱动的高速成长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0万辆和136.7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16%和13.54%。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分别为354.50万辆和352.1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9.52%和157.5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3.49%,越过10%分界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3.4%和129.2%,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6%。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相应的持续快速提升。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139.98GWh,较2020年同比增长122.72%,且2021年各月度装机量同比增速均在90%以上,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11月,国务院、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在能源安全、治理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的驱动下,全球范围内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减少燃油车的销售与使用,已成为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主流汽车强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供应链及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中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2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10.1GWh,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GWh,同比增长51.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4.4GWh,同比增长189.7%,动力电池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根据GGII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2,385GWh,2021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91%。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上游原材料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长。2017年10月11日,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储能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技术总体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十三五”期间)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十四五”期间)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根据GGII数据,2021年国内锂电池储能总出货量为37.00GWh,同比增长超过110.00%,已初步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过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1-6月,国内储能电池累计产量达到32GWh,同比增长113.33%,继续快速增长。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到2025年,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储能行业的发展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将迎来储能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根据WoodMackenzie预测,预计到2031年,储能系统电化学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182GWh,其中1,053GWh为与锂离子技术有关。营销调研的类型及内容(一)营销调研的类型市场营销调研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调研时间可分为一次性调研、定期性调研、经常性调研、临时性调研;按调研目的可分为探测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和因果关系调研。1、探测性调研企业在情况不明时,为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进一步调研的内容和重点,需进行非正式的初步调研,收集一些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探测性调研研究的问题和范围比较大,在研究方法上比较灵活,在调研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有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果探测性调研已能弄清其来龙去脉,可不再做进一步调研。2、描述性调研在已明确所要研究问题的内容与重点后,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市场营销活动的某个方面进行客观的描述,对已经找出的问题作如实地反映和具体的回答。市场营销调研一般要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摸清问题的过去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描述性调研是市场营销调研采用的一种类型。如某企业产品销量下降,通过调研,查清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不周到等,可将调研结果进行描述,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以利寻求对策。3、因果关系调研企业营销活动存在许多引发性的关系,大多可以归纳为由变量表示的一些函数。这些,变量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产品产量、价格、促销费用等,也包括企业无法完全控制的产品销售量、市场竞争格局与供求关系等。描述性调研可以说明这些现象或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而因果关系调研则要在描述性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说明某个变量是否影响或决定着其他变量的变化,解释和鉴别某种变量的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变量产生影响的程度。(二)营销调研的内容营销调研涉及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产品、顾客、销售和促销调研等。1、产品调研产品调研包括对新产品设计、开发和试销,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以及对目标顾客在产品款式、性能、质量、包装等方面的偏好趋势进行预测。定价是产品销售的必要因素,因此也需要对供求形势及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的变化趋势进行调研。2、顾客调研顾客调研包括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确定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到底是发生在消费环节、分配环节或是生产领域。此外,还要了解潜在顾客的需求情况(包括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时需要等)、影响需求的各因素变化的情况、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及对本企业产品的满意3、销售调研销售调研包括对购买行为的调查,即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也包括对企业销售活动进行全面审查,如对销售量、销售范围、分销渠道等方面的调研,还有产品的市场潜量与销售潜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也都是销售调研的内容。销售调研还应该就本企业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进行评价。4、促销调研促销调研主要是对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的促销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促销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如广告目标、媒体影响力、广告设计及其效果,公共关系的主要动作及效果,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塑造等,都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调研。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挑选、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直接决定了营销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利润乃至兴衰。消费者市场研究实质就是消费者行为研究。2、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和证实消费者存在哪些行为,也就是观察现象,描述事实,所谓“知其然”。二是揭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原因,所谓“知其所以然”。把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组织起来、联系起来,提出一定的假说去说明这些事实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三是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即在影响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预测消费者行为,并通过设置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导和控制消费者行为。3、消费者行为研究内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分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个体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和市场营销因素四个方面。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活动的过程,分为确认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个体因素指消费者自身存在的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类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世界中所有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市场营销因素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可以控制的各类因素。市场营销因素通过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于消费者,又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书其他章节主要内容就是市场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本章不展开这部分内容。以上四类因素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即为消费者行为,其他三类因素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又可以分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两大类。公司治理企业风险管理(一)企业风险管理(2004)架构1、基本框架2004年,COSO为企业风险管理确立了一个可普遍接受的定义,该定义融入众多观点并达成共识,为各组织识别风险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即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士影响的过程,运用于制订战略之中,并且贯穿整个企业,用以识别可能影响该企业的潜在事项,并且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的范围之内,为达到实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其重新界定了风险管理,即由目标、要素和组织三个维度组成的有机整体。第一维度为企业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在主体既定的使命或愿景范围内,管理当局制订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在企业内自上而下设定相应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和企业使命相一致,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长期有效地支持该使命。经营目标与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相关,包括业绩和利润目标,运营变化以管理当局对结构和业绩的选择为基础,旨在使企业能够高效地使用资源。报告目标与组织报告可靠性相关,包括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合规目标层次较低,也是最基础的目标,与组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第二维度为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第三维度组织是企业的层级,包括主体层次、分部、业务单元及子公司。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2、构成要素第二维度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它们来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这些构成要素的含义如下。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风险评估—一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风险应对——管理当局选择风险应对—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容量以内。控制活动—一制订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信息与沟通一一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能被识别、获取和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一个构成要素并不是仅仅影响接下来的那个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会影响其他构成要素。3、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面临的问题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定义时所强调的最重要也是最独具一格的一点是“贯穿整个企业,应用于战略制定中”。而这一点在实践中却被误读,甚至被无视。COSO最初在编制ERM框架时采用了类似于内部控制框架所使用的立方体。虽然COSO对立方体右侧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删除了有关活动和流程,改为侧重于范围更广的实体和运营单位及分支机构,但许多企业依然试图在过于细微的层面实施该框架,例如运用于流程层面而非战略制定。许多组织机构将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保证活动来实施,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更佳的企业管理方式,从而失去了治理效果。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的日本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大萧条,“黑天鹅”“大变脸”事件频频爆发,ERM有关问题和价值的主张便开始明朗起来,令许多企业进入危机应对模式,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也因此受到企业特别是C级高管的真正重视。6月24日,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风险与战略和绩效的协调》,以向公众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二)企业风险管理(2016)框架的内容相对于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新版企业风险管理(风险与战略和绩效的协调)(2016)使用了构成元素加原则的结构,包括5个构成元素,细分为23条原则,2013年COSO组织更新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部分内容,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就是采用的这种结构新的结构加强了新框架的可读性、可用性和一致性。新版ERM框架的五要素和23个原则。新版框架对ERM的定义为:组织在创造、保存、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赖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与战略制订和实施相结合的文化、能力和实践。可以看到,新版框架简化了ERM的定义以方便阅读和记忆。新定义方便的是所有读者的理解,而不只是风险管理从业者。新定义包括文化和能力而不只是过程,更加强调风险与价值的相结合,突出价值创造而不只是防止损失,这样也避免了和内部控制定义的界限不清。新版框架中,ERM被视为战略制定的重要组成和识别机遇、创造和保留价值的必要部分。新版框架中ERM不再是主体的一个额外的或是单独的活动,而是融入主体的战略和运营当中的有机部分。新版框架注意到了自旧版框架发布以来,组织在实践ERM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定位,风险管理工作的范围和目标等,新版框架定义了风险管理工作的高度,包括:战略和业务目标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不匹配的可能性;选定的战略所隐含的意义;执行战略过程中的风险。1、风险治理和文化风险治理和文化构成了ERM所有其他部分的基础。风险治理定下主体的基本基调,加强ERM的重要性并确立ERM的监管责任的分配;文化则是主体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对风险的理解。(1)实现董事会对风险的监督。董事会对主体的风险监督负有首要责任。(2)建立治理和运作模式。在明确的责任分配下,组织应该建立完整的运营模式和汇报体系。(3)定义期望的组织行为。董事会和管理层通过定义其期望的行为将组织核心价值和对风险的态度具体化。(4)展现对诚实和道德的承诺。组织制定基调,建立员工行为准则并对偏离准则的行为做出回应。(5)加强问责。组织确保各个层级的个体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明确,并确保其自身在提供准则和指导方面的职责明确。(6)吸引、发展并留住优秀的个体。致力于根据战略和业务目标构筑人力资本,管理层通过在不同层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吸引、培训、指导人才,评价和留住人才。2、风险、战略和目标设定ERM通过制订战略和业务目标的过程与主体的战略计划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商业环境的理解,组织可以得到对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看法以及它们对风险的影响。组织在战略制订中确定其风险偏好,而业务目标使得战略得以实践并形成主体日常的运营。(1)考虑风险和业务环境。组织考虑业务环境对风险图谱的潜在影响;组织要理解业务环境,考虑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2)定义风险偏好。组织在创造、保存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定义风险偏好。(3)评估可供选择的战略。组织评估可替代的战略和对风险状况的影响。(4)建立业务目标的同时考虑风险。组织建立不同层次的业务目标以制定和支持战略的同时考虑风险。(5)定义可接受的绩效浮动区间。可接受的绩效浮动也可以理解为风险容忍度。3、执行中的风险组织识别并评估可能影响其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的风险,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对风险按照其严重程度排分优先次序,组织选择风险应对的方法并对绩效进行监控以做出调整。这样,企业对追求战略和业务目标时所面临的风险量建立起一个组合的观念。(1)识别执行中的风险。组织识别执行过程中影响业务目标实现的风险。(2)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是风险热力图,热力图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级。风险评价要从固有风险、目标剩余风险和实际剩余风险三个层级进行。(3)区分风险的优先次序。组织结合风险偏好,选定对风险排分优先等级的标准,然后对所有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分。(4)识别并选择风险响应。这些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中已经介绍。(5)评估执行中的风险。组织需要对绩效进行监测,如果绩效的浮动区间超出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则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业务目标或战略;调整目标绩效,重新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进行风险优先级的排序;重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重新确立风险偏好。(6)建立风险的组合观。管理层需要从组织整体角度考虑风险,将组织风险作为一个整体去和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要承受的风险进行对比,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个单独的、分散的风险。4、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沟通是在主体中不断迭代地取得并分享信息的过程。管理层利用从内部和外部取得的有效信息来支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利用信息系统来捕捉、处理和管理数据和信息。通过利用应用于所有组成部分的信息,组织就风险、文化和绩效做出报告。(1)使用相关信息。组织利用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首先考虑有哪些可用的信息来源,然后衡量取得这些信息的成本,最终确定需要哪些信息来源。(2)利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是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3)沟通风险信息。沟通的对象既包括内部的员工,也包括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沟通方法可以是电子信息、外部/第三方材料、非正式/口头、公共活动、培训和研讨会、内部文件。(4)对风险、文化和绩效进行报告。组织在各个层级对风险、文化和绩效做出报告。5、监控风险管理效果通过监控风险管理(ERM)的效果,组织可以判断ERM的各组成部分的长期运作是否良好并获知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1)对重大变化进行监控。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战略和业务目标的达成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变化。造成这些实质性影响的变化可能来自内部的原因,如快速成长、新技术或者管理层及其他人事变动;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例如法规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还可能来自组织文化方面,例如并购和重组带来的文化冲击。(2)对ERM进行监控。组织应监控ERM的效果并随时准备对其进行效率上和实用性上的改善,组织同样要明确未来理想中的ERM状态,做到持续改进。董事长及其职责(一)董事长的定义董事长是公司或集团的最高负责人,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统领董事会。《公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二)董事长的人数、任期和资格1、董事长的人数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只设置一名董事长。2、董事长的任期董事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其为董事的任期,可连选连任,具体由公司章程确定。董事任期届满不及改选时,董事长应延长其执行业务至改选董事就任为止。3、董事长的任职资格(1)积极资格。董事长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股东,但必须是自然人;董事长必须具有本国国籍;董事长必须在国内有住所。(2)消极资格。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情形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国家公务员、军人、公证人、律师等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长;监事不能兼任同一公司的董事长。4、董事长的选任及退任董事长的人选由董事会在董事中互选,并以特别决议的形式导致董事长退任的情形有:第一,董事长失去董事身份。导致董事长失去董事身份的事由就是董事退任的事由。第二,解任。董事会解任董事长,董事长并不失去董事身份,董事会解任董事长应以特别决议进行。(三)董事长的权限1、公司代表权董事长的公司代表权包括:董事长有代表公司的权限,不得以章程剥夺(但是,公司与董事发生诉讼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由监事代表公司,股东大会也可另选他人代表公司;董事为自己或他人与公司发生交易时,由监事代表公司);代表公司向政府主管机关申请进行设立、修改章程、发行新股、发行公司债、变更、合并、解散等各项登记的权限;签署公司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签署董事会重要文件和其他应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其他文件。2、业务执行权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在董事会闭会期间,董事长对公司的重要业务活动有业务执行的处理权和董事会职代行权,并承担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3、董事长的权利董事长的权利包括:向公司请求预付处理委任事务的必要费用的权利;向公司请求偿还因处理委任事务所支出的费用及自支出时起的利息的权利;向公司请求代其清偿因处理委任事务所负担的必要债务,未至清偿期的,请求公司提供担保的权利;向公司请求赔偿其处理委任事务时,因非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害的权利。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应走向何方”,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公司怎样到达那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确定公司的目标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公司管理的核心是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管理是运营公司,治理是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两者都是针对同样的终极目标,即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公司治理通过建立权力制衡的机制而实现其机能,公司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既定目标。KennethDayton认为,治理与管理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谁也不能脱离谁而存在。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奔向目标。缺乏良好治理模式的公司,就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一一没有公司管理体系的畅通,单纯的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蓝图,缺乏实际的内容。纵观管理理论的发展,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到哈默的企业再造理论,企业管理理论与相应的管理实践范围由小到大,由刚性的管理措施逐步发展到注重组织、个体行为的柔性管理理念,由企业的作业管理层次发展到从战略到作业的全方位管理。早期的公司管理注重作业层,与公司治理几乎是分割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竞争的激烈,制订战略成为企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公司管理的重心转向战略管理,这一转变使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开始有了共同的领域,并日益融合。战略管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其过程又可分为提议、批准、贯彻和监督四个阶段。战略管理一般由总经理提出战略动议,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认可,然后再由总经理组织分解、贯彻和实施,同时此过程又受到董事会等的监督和控制。因此,战略管理的参与者即是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中各个层次的集合体,治理层负责批准和监督,管理层负责提议和实施。由此,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在于公司的战略管理层次,特里克对两者的关系做了形象的图示分析。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针对公司治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在1999年就出台了公司治理准则,旨在帮助其成员及非成员评估和改善其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中国各级监管部门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指引和要求,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2年1月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运作,完善公司治理。为了满足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质量的关注,各国与各组织纷纷推出了公司治理原则。直以来,《OECD公司治理原则》(以下简称《原则》)都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政策制定者、投资人、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国际标准。2002年,OECD公司治理指导小组对《原则》进行了重新审议,目前的《原则》是体现各成员及非成员公司治理挑战及经验的范本。《原则》是一个灵活的工具,提供了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特殊情况的非约束性标准、良好实践和实施指南。(一)确保有效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为了确保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需要建立一套适当且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管和制度基础,以便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私有的契约关系。这种公司治理框架,通常是以一国特殊的自身环境、历史状况以及传统习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由法律、监管、自律安排、自愿承诺和商业实践等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其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公司治理框架应该考虑到它对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市场的信誉度的提高、由它而产生的对市场参与者的激励机制以及对市场透明度和效率的促进。(2)在一个法域内,影响公司治理实践的那些法律的和监管的要求应符合法治原则,并且是透明和可执行的。(3)一个法域内各管理部门间责任的划分应该明确衔接,并保证公共利益得到妥善保护。(4)监督、监管和执行部门应当拥有相关的权力、操守和资源,以专业、客观的方式行使职责,对它们的决定应给予及时、透明和全面的解释。(二)股东权利与关键所有权功能公司治理框架应该保护和促进股东权利的行使。在此方面除了确保股东基本权利的行使外,还应当获得有效参加股东大会与涉及公司重大变化的决定,并得到相关方面的通知。此外,公司应当披露特定股东获得与其股票所有权不成比例的控制权的资本结构和安排,允许公司控制权市场以有效和透明的方式运行,为所有股东行使所有权创造有利条件。(三)平等对待股东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确信其所提供的资本会受到保护以及不受公司管理者、董事或控制性股东滥用或不当挪用。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少数股东和外国股东)受到平等对待。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所有股东应能够获得有效赔偿。《原则》中规定,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应当在此方面实现:(1)同类同级的所有股东都应享有同等待遇;(2)应禁止内部人交易和滥用权力的自我交易;(3)应要求董事和主要执行人员向董事会披露,他们是否在任何直接影响公司的交易或事务中有直接、间接或代表第三方的实质性利益。(四)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关于确保外部资本以权益和债务两种形式流入公司,因此公司治理框架应承认利益相关者的各项经法律或共同协议而确立的权利,并鼓励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在创造财富和工作岗位以及促进企业财务的持续稳健性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五)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公司治理框架应确保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所有重要事务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绩效、所有权和公司的治理。一个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推动真正透明的产生,这是以市场为基础公司监控的关键特征,也是股东得以在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行使股东权利的核心。一个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资本市场吸引资本和保持信心。信息披露也有助于加强公众对企业的组织和活动、公司政策和绩效以及公司与所在社会关系的理解。(1)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至少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公司目标;主要的股份所有权和投票权;董事和主要执行人员,以及他们的报酬;重要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与雇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关的重要问题;治理结构和政策。公司应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其怎样运用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管理结构和公司政策的披露,特别是股东、经理层和董事会成员之间权力的划分,对评估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很重要的。(2)应根据高质量的会计标准、金融和非金融披露及审计标准,对信息进行准备、审计和披露。(3)在准备和提交财务报表时,为提供外部和客观的保证,年审应由独立审计员进行。(4)信息传播渠道应当使用户公正、及时、费用合理地获得有关信息。(六)董事会的责任董事会是在股东大会上由全体股东选出的董事所组成、代表股东的利益和意志、执行公司业务的常设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负责,向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工作。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中心组成部分。董事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直接决定了公司治理的质量。论及董事会的责任,必然涉及董事会向谁负责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董事会应向股东负责。董事会是由股东选举和任命的、接受全体股东的委托、承担受托责任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当然要向委托人负责。从另一方面来看,股东是公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同:教育机构与学员就教育培训服务达成的一致协议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费用等
- 草耙手动的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委托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广告代理合同: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代理
- 轻型货车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合同
- 2024年度报关代理及清关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无人机监控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出版合同的出版内容与出版数量
- 胸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全国宪法知识竞赛经典试题库及答案(共90题)
- 14《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交通运输》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6月高考历史浙江卷试题答案详解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2节 1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团务附有答案
- 2024年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物业管理未来发展规划方案
- 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
- 代持股份免责协议书
- 2024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