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辅导通用版(课件)第5讲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共96张PPT)_第1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辅导通用版(课件)第5讲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共96张PPT)_第2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辅导通用版(课件)第5讲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共96张PPT)_第3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辅导通用版(课件)第5讲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共96张PPT)_第4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辅导通用版(课件)第5讲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共9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串真知体系建构】【研核心思维激活】【研习任务1】金属元素的单质只有还原性,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不同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有其代表性的性质,请根据图示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1)钠之“活泼”①

答案:①2Na+2H2O====2NaOH+H2↑②2Na2O2+2H2O====4NaOH+O2↑③2Na2O2+2CO2====2Na2CO3+O2④NaOH+CO2====NaHCO3⑤2NaHCO3Na2CO3+CO2↑+H2O(2)铁之“变价”①

答案:①2Fe+3Cl22FeCl3②Fe2O3+2Al2Fe+Al2O3或Fe2O3+3CO2Fe+3CO2③Cu+2FeCl3====CuCl2+2FeCl2④2FeCl2+Cl2====2FeCl3⑤4Fe(OH)2+O2+2H2O====4Fe(OH)3(3)铝之“两性”①

答案:①2Al+2NaOH+2H2O====2NaAlO2+3H2↑②Al2O3+2NaOH====2NaAlO2+H2O③AlCl3+3NH3·H2O====Al(OH)3↓+3NH4Cl④Al(OH)3+NaOH====NaAlO2+2H2O⑤NaAlO2+CO2+2H2O====Al(OH)3↓+NaHCO3【研习任务2】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分析说明A-G各物质的种类或化学式

(2)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B的沸点最高的原因是

(3)D→E的反应可用于检验D,其反应现象为

(4)A作肥料时不适合与草木灰混合施用的原因是

答案:(1)由信息可知,A为正盐,为铵盐,强碱与铵盐加热生成氨气,所以B为NH3;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C为N2;氮气氧化为NO,所以D为NO;NO氧化为NO2,E为NO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F为HNO3;G为硝酸盐;Y为O2,Z为H2O。(2)B为NH3,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氮族元素的氢化物中,NH3的沸点最高。(3)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4)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会生成NH3,氨气挥发,降低肥效。

热点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研典例探究升华】角度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典例1】(2019·西宁模拟)自然界的硫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硫元素均被氧化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SO2排放C.含硫有机物和含硫无机物可相互转化D.①是自然界形成酸雨的唯一原因【解析】选D。①中SO2被氧化变为,②岩石中硫以金属硫化物或硫单质存在,火山爆发时,被氧化变为SO2,选项A正确;B.有些化石燃料中含有硫元素,使用时会转化为SO2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SO2排放,选项B正确;C.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中硫元素是有机物,它们能形成石油等矿物质中的有机物,化石燃料燃烧会转化为SO2进入大气,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也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变为进入土壤溶液中,SO2、含物质是无机物;它们被生产者吸收又可转化为有机物,从而实现了含硫有机物和含硫无机物的相互转化,选项C正确;D.形成酸雨的物质,除了SO2还有H2S、NO2等,所以①不是自然界形成酸雨的唯一原因,选项D错误。角度二: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典例2】(2019·江苏高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解析】选B。A项,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错误;B项,MgCl2与Ca(OH)2反应生成Mg(OH)2沉淀,煅烧Mg(OH)2生成MgO固体,正确;C项,S与O2燃烧只能生成SO2,错误;D项,NH3、CO2和NaCl溶液反应生成NaHCO3,方程式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错误。【典例3】如图中的各字母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常温下A是金属单质;B是淡黄色固体;C、D、E为无色气体,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H是无色液体。(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F:________。

(2)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写出G→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若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为9.03×1023,则被还原的G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

__。

【解析】C、D、E为无色气体,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D为NH3,金属单质A能与C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B,故A为Na、C为O2、B为Na2O2,无色液体H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C(氧气),则H为H2O,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E为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F为NO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G为HNO3。(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Na2O2,F为NO2。(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3)G→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4H++2Cu2++2NO2↑+2H2O,若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为9.03×102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则被还原的G(HNO3)的物质的量为1.5mol÷(5-4)=1.5mol。(4)D为NH3,实验室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答案:(1)Na2O2

NO2(2)4NH3+5O24NO+6H2O(3)Cu+4H++2Cu2++2NO2↑+2H2O

1.5mol(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规律方法】物质转化推断的四步解题法(1)审题——仔细读题、审清题意,把题干中的信息体现在框图中,全面了解图中的转化关系。(2)解题——找准“题眼”、大胆猜测,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检验、推理。(3)验证——当推断出结果后,应将结果代入图中进行验证是否合理。(4)慎答——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精整合技法指导】1.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1)“催化剂”: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但是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2催化氧化、氨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2)“通电”或“电解”: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熔融氯化钠和氧化铝范围内。(3)“高温”:常见的有碳酸钙分解、SiO2和C的置换反应、制造普通玻璃的反应、铝热反应等。2.元素化合物的特征反应现象(1)燃烧: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大量黑烟),Al+O2,Mg+O2(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金属焰色反应。(2)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Cl2、SO2等。(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的是NO。(5)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红色。(6)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遇SCN-无明显现象,在通入Cl2后溶液显红色。(7)与碱反应加热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

。(8)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产生气体的物质:Al、弱酸的铵盐(碳酸铵、硫化铵等)、弱酸的酸式铵盐(碳酸氢铵、硫氢化铵等)。

(9)燃烧能生成烟:Na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Cu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3.物质之间的特征转化关系(1)连续氧化反应:①NH3→HNO3

②H2S→H2SO4

③CH4→H2CO3④Na→NaOH(2)符合下列转化关系:X(盐)+Y(强酸或强碱)Z(气体)X可能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等。(3)三角转化关系:(4)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这类反应主要有:CO+H2O(g)CO2+H2、Fe2O3+3CO2Fe+3CO2等。(5)化合物A+单质B化合物C+单质D:这类反应主要有:CO2+2Mg2MgO+C、Fe2O3+3H22Fe+3H2O。【练类题巩固拓展】1.(2019·南京模拟)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解析】选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A项错误;S与O2反应生成SO2,B项错误;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与SiO2在高温时反应生成CaSiO3,C项正确;NO与H2O不反应,D项错误。2.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选项XYZRAAlAlCl3Al(OH)3NaAlO2BNaNa2ONa2O2NaOHCH2SSSO2SO3DN2NH3NONO2【解析】选B。A项,铝不能经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B项,钠可以经一步反应分别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氧化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C项,H2S不能经一步反应生成SO3,S不能经一步反应生成SO3。D项,N2不能经一步反应生成NO2,NH3不能经一步反应生成NO2。

热点二有气体参与的装置型实验【研典例探究升华】

角度一:选择题【典例4】(2019·石家庄模拟)实验室用草酸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其原理如下:H2C2O4CO↑+CO2↑+H2O。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黄色粉末)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④、⑤中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B.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⑤中连续产生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点燃③处酒精灯C.实验结束时,先熄灭①处酒精灯,再熄灭③处酒精灯D.实验过程中观察到③玻璃管中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解析】选B。先检验CO2,后检验未完全反应的CO,试剂顺序为碱石灰、澄清石灰水、银氨溶液,A项错误;⑤中连续产生气泡,银氨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表明装置内空气排尽,B项正确;类似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应先熄灭③处酒精灯,再熄灭①处酒精灯,C项错误;铅粉末是黑色粉末,不是白色粉末,D项错误。角度二:非选择题【典例5】二水合草酸亚铁(FeC2O4·2H2O)可用作照相显影剂和制药工业。FeC2O4·2H2O受热易分解时生成FeO、CO、CO2、H2O等物质,甲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省略)在实验室中对其气体产物进行了探究。已知:常温下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得到黑色的Pd。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装置D的作用为__

__。

(2)实验开始前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装置E中除了生成黑色的Pd外还有CO2生成,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需向装置A中再次通入N2,目的是将生成的气体产物全部赶入右侧实验装置中,通入N2的具体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所用草酸亚铁晶体的质量为36g,装置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41.37g,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6)乙同学认为FeC2O4·2H2O分解时得到的CO2的量应高于理论值,他的判断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正确:___________。

【解析】(1)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生成的物质有FeO、CO、CO2、H2O,B装置是用于检验水蒸气的,选用无水硫酸铜;D的作用是检验CO2是否被吸收完全。(2)空气中的O2能氧化生成的CO,空气中的CO2会干扰生成CO2的量的测定,故要先将装置中空气排出。

(3)由题给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O、PdCl2和H2O,生成物为Pd、CO2和HCl,配平后即可得到该氧化还原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4)第二次通入N2的目的是使生成的CO2全部进入装置C中,故相应的操作为打开K1、K3,关闭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5)二水合草酸亚铁晶体物质的量为0.2mol,BaCO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41.37g÷197g·mol-1=0.21mol,n(FeC2O4·2H2O)∶n(CO2)=20∶21,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FeC2O4·2H2O19FeO+19CO↑+21CO2↑+Fe+40H2O。(6)高温条件下,FeC2O4·2H2O分解出的CO和Fe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CO2和Fe,导致CO2的量增多。答案:(1)无水硫酸铜检验CO2是否被吸收完全(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O2氧化生成的CO,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C中(答出其中2点即可)(3)CO+PdCl2+H2O====Pd+CO2↑+2HCl(4)打开K1、K3,关闭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5)20FeC2O4·2H2O19FeO+19CO↑+21CO2↑+Fe+40H2O(6)高温条件下,FeC2O4·2H2O分解出的CO和Fe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CO2和Fe取适量的A装置中的固体产物放入小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乙同学观点正确【规律方法】有气体参与的综合性实验解题模板【精整合技法指导】

1.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2.除杂试剂选择:根据主体气体与杂质气体的性质差异如:H2(HCl)、CO(CO2)、NO(NO2)——水CO2(HCl)、CO2(SO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l2(HCl)——饱和食盐水N2(O2)——灼热的铜网3.干燥剂选择:状态、性质酸性干燥剂:浓H2SO4(H2S除外)、P2O5、硅胶等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氧化钙、固体NaOH等中性干燥剂:无水CaCl2(NH3除外)等4.净化装置:顺序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在前,加热在后。如Cl2中混有HCl

、H2O(g):气体→饱和食盐水→浓硫酸;N2中混有O2

、H2O(g):气体→浓硫酸→灼热铜网如图为常见的气体净化装置:【练类题巩固拓展】

1.(2019·焦作模拟)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可将木炭氧化为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验证该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A→C→D→F→E→C→D→BB.甲中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C.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SO2D.丁和丙中溶液均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SO2,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CO2【解析】选D。甲为气体发生装置,先通过品红溶液验证SO2的存在,再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若品红不褪色即可确定SO2已除干净,在排除SO2干扰的条件下,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CO2的存在,所以装置连接顺序为A→C→D→F→E→C→D→B,A项正确;反应中浓硫酸被还原为SO2,C被浓硫酸氧化为CO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B项正确;酸性KMnO4可将SO2氧化为H2SO4而除去,排除对CO2检验的干扰,C项正确;丁和丙均褪色,说明SO2没有除尽,SO2干扰CO2的检验,不能根据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甲中生成了CO2,D项错误。2.(2019·沧州模拟)碱式碳酸镍可表示为xNiCO3·yNi(OH)2·zH2O,它是一种淡绿色粉末,常用作催化剂、电镀液及制备镍盐的原料。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A~F测定其组成。世纪金榜导学号(1)装置A为N2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

__。

(2)各仪器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3)实验过程中需通入两次N2,其作用分别为

__。

(4)称取3.77g某碱式碳酸镍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2.25gNiO,生成0.44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样品的化学式为_

_。

(5)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去掉此装置,测得的

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某同学用装置G代替装置A进行上述实验,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__。

【解析】(1)装置A中产生N2,为氮元素的归中反应,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可得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2)实验原理为xNiCO3·yNi(OH)2·zH2O的热分解,分别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吸收H2O和CO2并测得其质量变化。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需要用干燥的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并用碱石灰阻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综合上述分析,可得连接顺序为afg(或ih)de(或ed)ih(或fg)jk(或kj)bc。(3)由(2)的分析可知,通入两次N2的作用分别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将分解产生的CO2及水蒸气全部排出并被完全吸收。(4)n(Ni2+)==0.03mol,n()==0.01mo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OH-)=0.04mol,OH-对应生成的H2O为0.02mol,反应中生成H2O的总量n(H2O)==0.06mol,所以样品中的结晶水为0.06mol-0.02mol=0.04mol。x∶y∶z=0.01∶0.02∶0.04=1∶2∶4,所以化学式为NiCO3·2Ni(OH)2·4H2O。(5)装置B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CO2及水蒸气进入装置F中引起误差。若去掉此装置,测得的CO2质量偏大,导致x偏大,y偏小,将偏小。(6)装置G为制备H2的反应,此时反应为xNiCO3·yNi(OH)2·zH2O+(x+y)H2(x+y)Ni+xCO2+(x+2y+z)H2O,依据碱式碳酸镍、Ni、CO2和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