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5篇)_第1页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5篇)_第2页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5篇)_第3页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5篇)_第4页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5篇)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5篇)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

一年一度,观看感动中国。开学前夕,接受精神洗礼。

人活着,要像钱伟长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英勇地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钱伟长是中国学问分子的楷模,是科学家报效祖国的典范。作为学校老师,虽然谈不上纯粹意义上的讨论学问,但是我们双手托起的是祖国的盼望。教书育人,培育栋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人活着,要像郭明义、刘丽那样,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却关爱着更为弱势的贫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钱观,回归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举己全力,帮困扶贫。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赢得了全部人的敬重。当我们为一点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的时候,不要遗忘这两位本同我们一样,甚至收入还不如我们的草根平民。不要遗忘,人生的意义不在索取,而在奉献。

人活着,要像王茂华、才哇、王伟那样,舍小家顾大家。在困难面前,在生死选择面前,先人后己,诞生入死,舍死忘生,尽显英雄本色。中国,从来不缺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这些铮铮铁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筑起了坚不行摧的钢铁长城,铸就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华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孙东林兄弟那样,讲一个“诚”字。一诺千金,人无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召唤诚信、坚守诚信、以生命捍卫诚信,当看孙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医生王万青那样,义无反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处走,不应成为选择工作的准则,更不应成为猎取名利的不正值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伟人时代的洪亮口号,理应穿越时空的隧道,响彻在追求公正公正的和谐社会。

人活着,要像军人何祥美那样,立志岗位成才。纵然司马迁感叹李广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和平年月依旧需要神兵强将。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在当下社会更具广泛意义的职业价值。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至,努力成为各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当是每一个人毕生的事业追求。

人活着,还要像孙炎明那样,坦然面对有限的人生。或许常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珍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名言;“今日不知道明天怎样”,是身患绝症的孙炎明的口头禅。笑对生活,爱洒有罪之人,以情动人,金石为开,挽救灵魂,赢得敬重。仁者爱人,人恒爱之,短暂的生命演绎精彩的意义,并制造了生命的奇迹。

向感动中国的草根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2

当《感动中国》的熟识旋律在耳边唱响,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气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让我们细数那些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的道德模范们的先锋事迹,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继、追赶科技幻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幻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年届90仍旧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转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老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为什么他们能感动我们?他们的大爱无私,他们对抱负的的信念和坚持,他们在灾难面前的顽强和执着……无一不打动着我,我想,在被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动的同时,我们的反应不应当仅仅只是流几滴被感动的眼泪。他们大多数其实就是一般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在于他们用一颗尚未泯灭良知的心,去做了自己认为应当去做而大多数人无法坚持或者根本无法做得到的事情。让我们回首看看我们身边另外的人和事。当年的“我爸是李刚”,再到小悦悦大事,再到摔倒老人的扶不扶。从毒大米大事到染色馒头和地沟油。社会有善恶两面,我们应当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基层干部要像最美村官段爱平,扎根基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才智的头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所急。她说:“我啥也不要,不要命不要钱,我要的就是我的老百姓。他们信任我、敬重我,我就满意了。”

她在自己生病后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完成好分内和格外的工作,在村主任这个岗位上用完了自己的家财,却建好了村里的学校,进展了村里的产业,保障了群众利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自己说的这段话做了最好的诠释。——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经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珍贵财宝。医生要像胡佩兰老人那样,有高尚的医德。它曾在接受现场采访时这样说道:“医生应当是不爱金钱的职业,它需要对病人的情感投入,想发财就不要当医生。看到病人苦痛的来,欢乐的去,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给病人看一天病。”多么贴心朴实的话语!——那些靠收取红包才给病人手术、昧着良心给病人开最贵的药、让病人重复化验检查收取额外费用的医生们,那些以药养医的黑心医院的院长们,你们看后做何感想?我们要向好人学习,和他们一同进步。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3

今日,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人们常说:“奉献是欢乐的”,没错,有的人情愿为了让山里孩子飞出大山而奉献自己的一生;还有的人情愿关心农夫脱贫致富而燃烧自己的青春;更有的人为了让脊柱畸形患者抬头看世界倾注了毕生心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品质——奉献。

1980年,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区贫困的泥洋山区支教,36年的时间里,她是孩子们的太阳:每天早上有亲切的问候叫醒孩子们起床;她是孩子们的妈妈:白天用谆谆教导和欢快的嬉戏陪伴孩子们成长;她是孩子们黑夜里的眼睛,每个夜晚在灯下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支妈妈问孩子们:“幸福是什么?”同学一句“幸福是老师的爱”。让支妈妈流下了眼泪,她说:“总要有人牺牲,这个人为什么不行以是我呢?”她用生命来奉献的不言之教,教会了同学和我们什么是良知和操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20__年,毕业于耶鲁高校的秦玥飞来到一个湖南的小村庄任村官,三年里,他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想方设法筹钱。泥泞的天龙边,有他望着顺当通水的河渠的不言的欣喜;崭新的.敬老院前,有他对着阳光欢快的面庞;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室门前,有他成就感满满的笑脸。他奉献了自己的金色年华,换来的是村庄的欣欣向荣。

我认为年轻,不代表傲慢和轻浮,而代表俯首躬行;年轻,不意味着夜店和电影院门前的久久徘徊,而意味着在荆棘和贫困中无畏的拓荒;年轻,不是索取与获得,而是奉献与成就。不骄躁,不沉沦,乐于奉献才是年轻原本的模样。

年轻,播下抱负的种子,在悉心耕耘的大地上静待收获的季节。

多年前,梁益建学成回国,开头讨论和治疗重度脊柱畸形这一病症。在贫困的大山深处他是患者的爱护神:他不仅帮人治病而且帮人找钱;在学界公认的“禁忌症”面前他是愚公:他用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开了1000多条“被折叠的生命”;在他自己面前,他却只是一个“小医生”。

“我帮你治病,我帮你找钱”多么暖和的一句话。太阳,因奉献的自己的光亮而受到人们的爱戴;落红因“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被人们世代歌颂;梁益建却由于奉献了自己一生的价值所以他的名字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矫正脊柱,梁益建只用两根支架——“妙手”和“仁心”。

奉献是漂亮的,支月英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让教育事业后继有人;秦玥飞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却让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梁益建虽倾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诠释了什么是“妙手仁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学会奉献吧,信任从下一刻开头,世界将会开满爱的鲜花。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4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赞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浇灌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浪费,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名贵。”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赐予马旭的颁奖词。

1933年,马旭诞生于哈尔滨市木兰县。14岁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与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斗。1961年,马旭作为军医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登机跳伞,直到1984年,年已5旬的她还曾跳伞两次。20多年间,马旭曾跳伞140多次。她娇小的身躯出现在山壑丛林、皑皑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

主持人在采访中问到:“为啥您跟阿姨都穿着这身衣服?”“我们就始终穿着这个衣服。我们很少买什么新的衣服,赶时髦的衣服我们很少。这些都很好,发的衣服都穿不烂,为啥不穿呢?”老人操着一口家乡话,苍老的声音显得那么得朴实,就是这样的朴实却打动了很多的观众。在视频中看到,那小小的院落,斑驳的石阶写满了“简陋”二字。马奶奶家的陈设也特别简洁,除了满屋子的书外,几乎没有什么惹眼的摆设。沙发也都露出了破棉絮,睡的也是老式的硬板床,穿的是部队发的军装,吃的只是牛奶、面条这样简洁的食物。

自1983年起,马奶奶与她的丈夫工作重心转向科研,着手将多年的医务工作与跳伞阅历结合起来,并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多本相关书籍,填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讨论空白。离休后,夫妻俩就始终居住在武汉,过着简朴的生活。马奶奶说:“我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我搞科研打的柜子,将近五六百块钱。”听到这,我不免有些惊奇,莫非马奶奶的退休工资和搞科研的酬劳都不足以为自己添置新的家具么?随着镜头的切换,我看到了柜子里满满的书籍和科研数据,这才明白,这不仅仅是个书柜,它还承载了老人近半辈子的努力与幻想,这才是无价的啊!为了让自己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摆脱生育的拖累,马奶奶在新婚其次个月就做了绝育手术。许多人都不理解,自己没有孩子,又是正师级离休干部,到了晚年为何不像其他老人那样养养花,钓钓鱼,颐养天年呢?但他们把这种最简洁的享受都放弃了,把全部的精力与心血都用于自己钟爱的事业。

人行千里常思亲,树高千丈不忘根。马旭少小离家,戎马一生,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是却始终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乡心切。9月,马旭将毕生的积蓄一千万元全部捐给家乡木兰,用于孩子们的教育。教育是她对家乡盼望的寄予,她说:有了学问就有了财宝,有了财宝更有学问。

平凡的老人,朴实的心愿,无不让人动容。她的行为无声,却给人以无穷的力气。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5

每年的这个时候,寒冬即将过去,而春天也会紧随而来。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却总是会比和煦的春风领先一步,给我的心带来一阵暖流;总是会比绵绵的春雨更胜一筹,使我心田里那颗名为“感动”的种子,又一次破土而出。

钟扬,作为一名植物学家,他的名也与一种植物——“杨”同音。正直、坚韧、拼搏是杨树的象征意义。而这些,也是贯穿了钟扬一生的精神品质。20__年,在他第一次来到西藏科考后,就下定决心要到西藏开展植物学讨论。为了盘点西藏高原的生物资源家底,他毅然带领团队多次在这片“世界屋脊”上长途跋涉,查找与他们一起挑战着这片高原土地的坚韧的植物们。16年间,钟扬带着同学在青藏高原采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哪怕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曾让他病危,他也在略微康复后再次回到了西藏。

钟扬,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正如他的名——“扬”,他为藏族培育了第一个植物学博士,也带出了藏族第一个生物创新团队:钟扬既采集种子,又扬下种子,扬下植物学的盼望,扬下了人间的大爱。“不是杰出者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是钟扬教授生前说过的一句话。而他本人也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与印证。初识西藏的满腔激情及为种子库奉献一生,他完善中国种子库的幻想公开其中。但是当一位位受教育环境不太好的西藏同学在他的指导下顺当攻破一个个学位时,很明显,他有着另一份幻想。这份幻想在一块世界之巅的大陆上,遥指着那个关于生命的无限命题。

能在中国种子库的采集上作出巨大贡献,钟扬教授的拼搏与幻想与之亲密相关。这一点,我在一次机器人设计竞赛的前期颇有感悟。刚接到竞赛任务时,我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每次培训前留的练习作业总是要等到其次次培训开头前才完成一部分。我总是以为仅通过课上的时间就能赶上,却没想到是一步慢,步步慢。一段时间过后,当身边的人已经完成了几份练习作品时,我才刚刚完成第一份。一份对于机器人的幻想让我不禁开头反思起了我自己。这时我突然发觉我根本没有在培训后努力过,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局面。于是,我下定决心一步步赶上。当在下课或是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脑海中构建好框架,回到家做完作业后抓紧时间实践。就这样,我慢慢地从落后到领先,最终获奖了。通过此事,胜利需要拼搏的道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或许钟扬教授身上的奉献社会的精神离我们很遥远,他对社会和事业的大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对于深扎心头的幻想的坚守和身上如“杨”一般的坚韧拼搏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个中同学去学习,去实践。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6

王娅的事迹,得到了西青区上下的高度关注。记者们亲密跟踪记录着王娅善人善举的点滴。在繁重采访工作中,我们总是情愿挤出一点时间去记录她。我们多盼望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把她的故事写得生动,把她的镜头拍得漂亮。终究,我们来不及对她说感谢,来不及与她拥抱,来不及了。今日,我们赴王娅最终的约。

记者的眼睛,始终为查找西青的美睁开,记者的眼睛,也被王娅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钢铁意志铸成的新闻战士,不会在大雨滂沱的报道中流泪,不会在几百米的高空中恐高流泪,然而今日,我们都哭了。新闻或许会过时,纸张泛黄,影像模糊,网页丢失但王娅的精神会永久在我们的报道中涌动。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7

66岁的王娅是一名一般的天津退休女工。生活条件一般的她,持续捐资助人近30年。去年3月,王娅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可她却做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打算:放弃治疗,捐出她唯一的房产用来连续助学。2月16日,王娅去世。根据她的意愿,亲友们为她办理了遗体捐献的手续。

王娅在乐观协作医生治疗的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她要在死神降落前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一生都在为慈善尽力

王娅生于1952年,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民办老师。农村孩子对学问的渴求,给王娅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盼望工程正式设立,王娅立即捐出100元,当时她的工资还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资的一大部分。

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她各捐款20xx元、甘肃舟曲地质灾难她又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进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她持续不断的爱心捐赠脚印     。

20xx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高校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她立刻搜寻网络了解到,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主要捐助甘肃贫困同学完成高中学习,一次性捐款额为6000元,正好是高中三年的学费。

王娅马上给基金会发去电子邮件,询问账务公开状况。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教授的回信。信中,陈章武的一句话坚决了王娅通过基金会捐资助学的信念。"他说我们没有专职人员,就这一句话,我就告知陈教授,我最终找着了,我要早知道,早给捐了。'

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

甘肃灵台一中的高一同学白云成为了王娅的捐助对象。20xx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同学白云。

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满足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负担。'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8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能没有事业。”“再穷不能穷教育,只要我每年省一点,一年下来也能多资助几个孩子。”报告会上,朱丽华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叙述了她虽然双目失明,但始终自强不息、热心公益的感人故事。40多年前,朱丽华由于两次意外事故而使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赶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灿烂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全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累计资助贫困同学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近年来,朱丽华同志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诸多殊荣,现在还担当着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9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北京进行,它叙述了9个人,两个团队用自己的力气,做出了各自利于祖国,利于人民,感动中国的光荣事迹。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援非医疗队”、“陇海大院”和好心人“炎黄。”

先来说说“炎黄”吧!我觉得张纪清爷爷(‘炎黄’)是一位特别和善,朴实,无私奉献的人,还有,虽然张纪清爷爷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是他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捐款,更珍贵的是这个“炎黄”,张纪清爷爷捐款时从不留名,总是匿名为“炎黄”,曾经全城动员查找“炎黄”,但始终没有找到。张纪清爷爷的品质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拥有的,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妙的明天!

再来说说“援非医疗队”吧,提到这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年新“登场”的害人病毒——埃博拉。它使人闻之色变,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很多人染上此病,不治身亡。其他国家可能为了自己国民的生命安全,把驻扎在那里的医生都调回了。有人退缩,自然有人冲锋,中国派遣的“援非医疗队”便是冲锋阵营之一,即使设备不算精良,但他们全力以赴,把许很多多的人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他们在别的领域上绽开白衣天使的翅膀,救死扶伤。我认为他们能够与其他人不一样,这是特别值得赞扬的一点,别人正在往回撤,远离死亡线,而他们则不同,就像与死神抗争的勇士,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死亡线里拉了回来,自己就算受到死亡的威逼也全然不顾,这种舍己救人的品质莫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最终,“陇海大院”这个500多人的集体成为了焦点,是啊,一人高位截瘫(高新海),全院照看他,这真像一个暖和的小社会,到处布满真善美,到处都有欢乐,高新海是不行的,但是他还是感到幸福,由于在他的背后,有着陇海大院五百多人的坚守与支持……“陇海大院”应当是我看过《感动中国》最感动的一次了,我都巴不得搬到陇海大院去,感受那里的幸福,由于它告知我们世界总有真善美,世界总有这样的人……

总而言之,感动中国每次都能给我新的感动,给我新的道理,重要的不是这个节目,而是这些感动中国的人怎么想,怎么做。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0

今日晚上,我们一家人看了《感动中国》。看完后,我对获奖者的事迹特别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残疾人刘伟。他虽然小时候失去了双臂,但他依旧坚韧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开头努力学习游泳。在经受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后,他最终学会了游泳,还不断刻苦训练提高技术,最终成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还开头了备战残奥会。对我们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他却在我们认为遥不行及的竞赛中好像已胜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由于训练过度而得了病,因此不能再游泳,但他依旧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又转学钢琴,并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了七级的水平。他每天弹七个小时,练完后脚都磨出了泡,但他依旧坚持着。我学了两年钢琴,却只考过六级,还就此放弃了。而刘伟失去了双臂,却以惊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拥有了七级的水平。这也激励我肯定要连续学琴,不能输给条件比我差的残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迹也同样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岁时就一个人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还照看着她瘫痪的养母;最美妈妈吴菊萍冒着骨折的危急接住了从楼上掉下的幼儿,即使事实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觉得懊悔;党的干部杨善洲植树造林七万亩,使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山林,最终却把价值三亿元的山林无偿交给了国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抛弃了富有的城市生活,去边远的西藏支教……

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感动中国,但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动身边人。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1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时,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别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受了短暂的甜美,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困、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诞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经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

家中有小是个宝,儿女是全家人的盼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

不论天阴还是下雨,经常是别人还没有起床,夫妻俩就上山找猪草,下地种庄稼。

“靠养牲口、种庄稼增加收入,是我们靠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张顺东说,妻子虽然没有双手,但她的脚像手一样敏捷、有力,煮饭、喂牲口、针线活等家务,她样样能干;除草、收花生、种红薯等农活,她样样在行。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面对困难,张顺东总鼓舞妻子说:“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过不去。”夫妻俩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春天,他在山沟山洼围水,她在稻田里用脚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缝补衣服、教孩子读书。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张顺东说,身体残疾并不行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转变命运。所以,在自身奋力拼搏苦干的同时,他还担当残疾人联络员,为村里的87户97名残疾人供应联络服务。他坚信,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只要独立自强、奋勉向上,每个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残疾人一样能够脱贫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妙的生活。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2

女排世界杯第七轮,中国队3:0完胜美国队。9月23日的这场竞赛,不仅一扫今年世界女排联赛江门站中0:3失利的阴影,女排的姑娘们也找到了抑制对手的方法。尤其值得留意的是,一向以严厉 示人的郎平,竞赛中不时地露出了笑容。1981年世界杯,初出茅庐的郎平跟随中国女排站上了世界杯舞台,同样是对阵劲敌美国队,同样是关乎奖杯的焦点战,郎平和队友们同样制造了七战七捷的成果,最终拿下了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时至今日,国人对中国女排的关注,可以说超过了众多体育竞技项目,不只是由于竞赛的“含金量”,更多的是由于“女排精神”。上世纪80年月,中国女排的竞赛,举国关注、万人空巷。30多年后的今日,再次感受这样的氛围,再次因女排精神而心潮澎湃。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阅历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永不言败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坚韧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不畏强敌、奋力拼搏,这比“五连冠”本身鼓舞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剧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引领社会文化的时代符号。从郎平的绚烂笑容里,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女排精神。众所周知,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经受辉煌、低谷和重生。重振女排精神,比卫冕世界杯更为重要。新一代中国女排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出成果,而是用女排精神激励队员刻苦训练,用女排精神分散力气,用女排精神创新先进技术,这才是中国女排重振雄风的动人力气。对于全社会而言,传承和创新女排精神,是对中国女排最好的褒扬。为女排精神注入新的内涵,唤起亿万国人的精气神,在面对将来的进程中,呈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分散起磅礴的中国力气。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3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诞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勇敢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20__年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觉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由于信仰,所以伟岸

“共产党到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叙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充满、战火纷飞的革命年月,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与。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月,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圆满;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当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牢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盼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4

“每一次竞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辛丑年半,东京奥运会的大幕拉开。短短几日内,捷报频传,国人欢呼呐喊。运动员们用汗水铺就冠军路,用拼搏攀上最顶峰,执信念筑血肉、击高墙!

从第一金到第三十二金,中国以昂扬的姿势阔步向前,打破一个又一个不行能,捍卫每一个得来不易的荣耀!“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杨倩一个沉稳的转头,瞄准靶心,瞬间击落奥运首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陈芋汐、张家齐“复制”彼此,以曼妙身姿跃下十米跳台,摘下水中桂冠;“一棹逍遥天地中,浮沉烟浪自从容。”四人双桨在水面穿梭从容,桨推船行,无谓浪打风吹,仗依默契信任,捍卫海上明珠;苏炳添在百米赛道上大放异彩,以9秒83的成果打破亚洲纪录……从一到三十二,一个个运动员拼尽全力,不问终点,全力以赴,击下一块块金色的荣耀!

我们为赛场上奏响的国歌而扬起嘴角,也为圆满退场的竞技英雄全力呐喊。排球赛场上,朱婷手缠绷带、脚裹固定板,用黑青的右手奋力击球,惋惜终无缘八强;肖若腾完善发挥,却无奈叠好收回国旗,带着落寞大度地为对手鼓掌;孙炜扶着手腕,埋头在地,有伤痛也有惋惜;乒乓球混双不敌日本,刘诗雯哭着不断赔礼;芦玉菲脱杠重重摔下,站起来第一句话:“我可以再翻吗?”……奥运会的赛场上,每一位运动员都是奋力一搏。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少年,还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无论是独自上场,还是团队拼搏,他们身上都闪烁着永不言弃、为幻想坚持、为祖国拼搏的豪情与信念。拼搏过就无悔,无论赛场内外,总有一块金牌叫“拼搏”。

每一次夺冠,都意味着中国的国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升起。热闹的中国红与光明的黄飘扬在东京上空,激扬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让国歌在东京奏响,这是运动员们的追求,也是中国人民的傲慢!

在世界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们奋力一搏。无论结果是勇夺桂冠还是圆满落败,他们都代表着十多亿中国人民,呈现出中国风采!运动健儿一展威严,世界赛场一现惊鸿!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5

新年之际,本应是阖家欢快,灯火阑珊的景象,然而,无声地一枪却从武汉打响,划破了苍穹,响彻了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疫情来了!于是,很多逆行者奔赴前线,参加到这场与病毒做斗争的无声地硝烟中去。

我们能看到,年已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开头了与新冠病毒的抗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片土地爱得肤浅。”钟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武汉肯定会渡过难关,不禁红了眼眶。耄耋之年却照旧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为后辈青年诠释了使命与责任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一群90后学着前辈的模样,披上白衣战袍,成为众人口中的“英雄”而去救死扶伤。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由于有人需要,才有人情愿牺牲自己成为英雄。很多的白衣天使,汗水浸透他们的脊背,防护服在他们脸上勒出痕迹,他们只一笑而过,连续投入战斗。他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向后辈青年诠释了奋斗与担当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各界人士对疫情的关注与支持。村支书的花式喊话,爱国华人华侨从国外不远万里运输口罩等物资,热心志愿者主动为医院和警局供应关心,一线记者对疫情的实时播报,韩红等慈善基金会对各大医院物资的调配捐赠……老百姓众志成城,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爱国与团结的真正意义。

我们也能看到,全国乃至世界都齐心协力与疫情作斗争。科技实力的增加,也为疫情的掌握供应了坚实的后备力气。前辈后辈、国内国外的学者,每日沉于抗疫药物的讨论,即使一套又一套抗议方案接连推出,他们也绝不放松,誓与疫情斗究竟!他们用理性的科研精神,为攻破疫情保驾护航,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科研与从容的真正意义。

而00后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前辈们的谆谆教导仍萦绕在耳畔。疫情给每个人的教育,让每个人的信念又深了一分,让每个人的魄力又重了一分,让每个人对国家的骄傲感又强了一分,让每个人对自己奋斗的方向又清楚了一分。我们信任天空的辽远蔚蓝,信任人间的大爱暖和,我们更信任,自己努力拼搏的明天!

抗日战斗时期,西南联大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培育出了很多惊才绝艳的学士。而抗疫的今日,青少年更应秉承先辈的教导,将每一滴力气,每一丝信念,都化作朵朵浪花,汇入盛世的洪流;以坚韧的精神,将使命与责任给予肩头,将国家与人爱怀于胸中;把我们能做的、应当做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

正如《杀破狼》中所言:“如果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如果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将万死以赴!”青年人应当如此,踏着疫情的灾难步步成长。待到樱花烂漫时,一腔热血洒中华!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6

苏炳添的成果举世瞩目:20_年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2的成果打破亚运会纪录;20_年2月21日凌晨进行的20_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中跑出6秒49的成果夺得冠军……那赛场上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向前的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飞人”的称号。

当我们惊羡苏炳添这些惊人成果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成果的背后浸透了苏炳添奋斗的泪泉,洒遍了苏炳添牺牲的血雨?

苏炳添每天都坚持进行训练。每一次训练时,他总是先慢跑热身,接着做小步跑,踢腿等预备活动。一切都预备就绪后,苏炳添换上了钉鞋,细心地用卷尺进行起跑器的调试,随后蹦跳了几下,深吸几口气,便来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单膝跪地,做好预备。他两只手的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呈八字,紧紧地压在起跑的白线后。大约过了几秒,苏炳添后脚猛地一蹬,立刻像一支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步频越来越快,直到冲过终点才渐渐减速,整个跑步过程令人叹为观止。跑步结束后,苏炳添拿出一个小型摄像头,上面记录着他跑步时的视频,只见他在观看过程中不断叹气,不断摇头,嘴巴还不时嘀咕几句,并且要反反复复看许多遍,训练才结束。

苏炳添专注训练,不受干扰,是一种才智;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力量;永不放弃,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这几点,恰好是我没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久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漂亮的浪花。”这完善地诠释了苏炳添的一生,保持专注、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打开胜利之门的三把钥匙,也是永久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7

应当说全身许多地方的机器都有损坏。但是你做高原,你没有这样的献出你不行能会有这样的获得。

身体屡遭重创,而抱负的火焰却愈然愈旺,吴天一对于高原病学的讨论也愈发深化、透彻。20__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当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8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整个六班级都被支配到电教室去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三个。

在三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其次个人物。他名叫刘伟,是一个从重重逆境中不断走出阴影找回自我的年轻人。在他七八岁那年,有一次,在玩耍时,他不慎被高压电线电晕了过去,尽管经过了数日的抢救,他依旧失去了他的双臂。从今,他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可虽然这样,小刘伟并没有放弃盼望,他努力地练习用脚去做别人用手做的事。最终有一天,他的脚几乎和正常人的手一样敏捷了。这时,刘伟又开头了体育熬炼。首先,他挑战的是游泳。每天,他都会背着个浮板,风里来雨里去地练习。虽然他在那些残疾人里受的伤是最大的,但他由于努力,游得比任何人都好。就在他快要胜利的时候,灾难又降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得了一种病,这种病让他不得不向体育告辞。在精神和肉体的巨大熬煎下,刘炜仍没有灰心,他又开头了他的钢琴之旅。一刺眼,很多年过去了。他用脚弹琴的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还过了七级。现在,他的事被众人知道并认可,他就成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站在了刺眼的舞台上。

看完这段视频,我不禁对刘伟布满了敬佩之情。他失去了双手,还那么顽强、那么英勇地迎接新的生活。他不像一般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止步,即使天塌下来,他也是挺直腰杆顶着。他天生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使他虽然失去了双手,却能像一般人一样做事,甚至做得更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胜利好像是个遥不行及的梦,可他却靠着他的不懈努力,他那份坚决不移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那属于他的巅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像他那样,永不停留,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只要那样,再高远的遥不行及的幻想也会成为现实!

让刘伟成为一颗刺眼、绚烂的北极星,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吧!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19

国测一大队长、党委副书记李国鹏是位性格开朗、身体壮硕的“70后”,爱好是每天早晨出门行走3公里。作为国测一大队的中坚力气,随着中国测绘事业的不断进展,他们这一代测绘人的脚印     更是遍布祖国的山川沼泽、河流荒原,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酷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从地温高达70摄氏度的火焰山,到最冷时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区……无不留有他们负重前行、纵横千里的身影。

“我们在一个标注自己去过哪儿的APP上做标记时,别人都是标注去过的地方,我们都是标注没去过哪儿。”李国鹏谈天时骄傲地说,“我们现在许多人就中国台湾没去过了,盼望有机会也能去那里进行测绘工作。”

国测一大队成立64年来,共产党员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荒漠高山,抑或激流险滩,国测一大队担当的每一个重大测量任务中,临时党支部总是建在最前面,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走得最远、爬得的都是共产党员。作为党委副书记,李国鹏介绍说,目前国测一大队队员50%都是党员,他们组成了测绘队最牢靠的中坚力气。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20

语文课上,老师问了我们这么一个问题:“‘喜爱祖国’是学校生守则的第一条,谁能说说喜爱祖国表现在哪里呢?”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一阵缄默之后,最终有同学举手了:“爱国就是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作贡献!”老师听了点了点头说:“你说得没错,但是,长大后建设祖国,那是将来的事情,我们现在讲爱国,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请问升国旗时,我们应当如何做呢?”“在升旗仪式上要肃立,向我们的国旗敬礼!”“说得好!”老师话锋一转问道:“可是我们真的全做到了吗?”同学们又一次缄默了,是呀,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当雄壮的国歌响起时,当艳丽的五星红旗升起时,不是还有个别的人在说话吗?不是还有个别的人在左顾右盼吗?

“喜爱祖国”这不只是一个空空的词,做为一名学校生,喜爱祖国,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升国旗时,我们肃立、敬礼,这是爱国;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这也是爱国;爱惜公物,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这也是爱国;爱惜我们的校内,爱惜我们的环境,爱每一棵小草,爱每一朵鲜花,这,也是爱国。祖国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对祖国的喜爱无疑就像一种规章,它无时无刻不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同学们,现在你肯定知道了,爱国就是在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祖国合格的小公民!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21

仰视星空,我们能观察两个“北斗”。一个有7颗星,已在宇宙间存在亿万年之久,自古以来为人类指位定向;一个有30颗星,从无到有诞生进展不过26年,在浩渺太空却能为人类供应精确到10米的定位。

前者名为“北斗七星”,是自然的馈赠;后者名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由中国航天人制造的奇迹。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每谈及此,谢军总是有诸多感慨。

1982年,谢军从国防科技高校毕业,安排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工作,从这里踏上航天之路。

一张蓝图绘究竟。198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提出了利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即双星定位设想,由此开启了筚路蓝缕般的宏大征程。

1994年,北斗一号卫星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20__年,2颗北斗一号卫星胜利放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一号系统采纳有源定位体制,可为中国用户供应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系统设计建设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充分体现了“快、好、省”的原则。

20__年,当北斗二号卫星系统工程正式启动时,谢军也正式走上了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的岗位。于谢军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也意味着一份全新的使命和职责。

相较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要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供应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谢军坦言,尽管研发之路困难重重,荆棘载途,但他和团队从未轻言放弃,始终攻坚克难,逆流而上。

在谢军记忆中,20__年是北斗二号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了保证国内申请的珍贵的频率资源,我们克服困难,在4月14日胜利放射了北斗二号第一颗导航卫星。”谢军说。

首战告捷,也正式拉开了北斗二号组网建设的序幕。

从那之后,北斗二号进入了组网建设快车道。20__年,胜利放射了5颗北斗二号卫星;20__年4月,建成“3GEO+3IGSO”基本系统;20__年12月,14颗卫星正式组网运行,北斗二号系统供应正式运行服务。

谢军表示,到20__年,我国已胜利放射20颗北斗二号卫星,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进展之路,“这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星座体制,亚太地区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混合星座系统优点明显,是利用高轨卫星固定对一些区域供应服务,同时,中圆轨道卫星对全球供应服务。”谢军说。

步步铿锵,步步有力。

就在北斗二号建设如火如荼的20__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谢军认为,这是北斗系统迈向世界一流、全面比肩GPS的关键一步。

“卫星上天不能任凭动,一动就相当于坐标值在变,需要精准掌握、精准测量,这就涉及到关键器件原子钟。”谢军说,在北斗导航卫星上,高精度原子钟至关重要。

而最初,北斗导航卫星上使用的原子钟依靠于进口,既受制于人,又不能完全保证质量,影响导航服务。

时间精度是卫星导航的命门,天地间时间越同步、误差越小,定位精度就越高。深思熟虑之后,谢军下决心让星载原子钟国产化,走自主研发之路,“肯定要让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一念既定,再难再苦也要迎难而上,快马加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谢军坦言,星载原子钟的研发特别难。

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上的铷原子钟,通过微波场激励铷灯泡中的铷原子来回运动产生固定的频率,所发出频率在经过滤光泡将不稳定的噪声滤掉后进入汲取泡,最终通过光电探测器生成光检信号。

“高精度的时间频率信号,打算着星地之间的时间服务精度,原子钟对于空间环境要求特别高。”谢军说。

为了达到抱负的上星使用效果,谢军带领研发团队进行攻关、试验,他们在整星上特地设计了温控小舱,以极高的控温精度,保障原子钟空间温度环境。

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团队成员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哪怕归零,也要回溯问题所在。

就是在这样严慎细实的研制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铷原子钟装在了北斗导航卫星上。

谢军说,从20__年还存在于图纸上的“想象”,到如今大量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上的高精度成品,回头想想,这一路走来不简单,然而其过程却正是新时代北斗精神的深刻体现。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这就是新时代北斗精神。

首获占“频”之胜、攻克无“钟”之困、消退缺“芯”之忧、布“站”之难。如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北斗二号卫星上国产化比例不到80%,在北斗三号卫星上已实现100%。

谢军说,“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供应优于10米的导航,依据实测结果,水平定位精度达到1.6米,高程定位精度达到4.4米,重点区域甚至更为精确,授时精度10个纳秒。”

在谢军看来,这就是自主创新、追求卓越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

今年6月23日,是谢军航天生涯中无法忘记的一个重要日子。

那天早晨,谢军早早就站在了西昌卫星放射场放射塔架前,望着眼前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心情既感动又安静。

这天9时43分,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终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点火放射,飞翔太空。

在卫星放射27分钟后,星箭完成分别,卫星两侧太阳翼顺当绽开。那一刻,谢军紧绷的心最终松弛了下来。

谢军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收官之星游览太空,是几代航天人、北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最终实现的里程碑。

26年来,参加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要推广北斗系统应用,做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等后续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22

我觉得,正是这一届又一届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那千千万万虽然没被颁奖,却拥有着同获奖者一样品行或成就的人们,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暖和,让我们可以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安全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妙,更加布满了盼望。

让孩子们看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不仅仅是为了积累写作文的素材,应当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颁奖盛典?让他们写下内心真正的感动,让孩子们的心灵从今种下一颗美妙的种子,种下一颗和善、英勇、无畏、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在以后的日子里萌芽生长、开花结果。

当一个人具备了助人为乐的美德,有了甘心服务他人的品行,有了奉献社会的责任,有了为国为民的信念,那么,他的心胸将更加宽阔,他的境界将更加高远,他将来的成就将更加不行限量。

由于找到了生命意义的人,明确了自身价值所在的人,会更有力气,会更有自律,会更懂得提升自我,由于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完成自己确定的使命。

假如你觉得我以上说的都是口号,假如以为都是空洞的说教,那我很圆满。我盼望每一个家长,尽可能引导着孩子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虽不能至,然心憧憬之。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我们登记他们的名字,也登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向着更好的自己开启崭新的路。

2023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23

什么是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摆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照旧眼中坚决。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究竟。盼望女排的经受给国人带来正能量。”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坚韧战斗、英勇拼搏精神的总概括。

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坚韧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这,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们就是凭借着这股精神,坚韧战斗、英勇拼搏,在国际赛场上一次次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世上哪有唾手可得的成功?

无所畏惧

中国女排,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果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月,中国女排曾经惊艳世界。女排球队曾为中国获得“三大球”中的首个世界杯冠军,并一举获得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女排精神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又在20__年世界杯、20__年奥运会、20__年世界杯、20__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

从五连冠到十连胜,中国女排靠的是什么?坚韧拼博

而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女排姑娘们汗与泪的付出。

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女排姑娘们训练时没有完善的训练器械,甚至连像样的训练场都没有。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

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早年的训练基地,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馆,四周漏风,地上铺的是带毛刺的旧木板,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受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扳手腕;没有创可贴,就用胶布粘贴

基础设施不好,训练更似“玩命”。主教练袁伟民站在高台上,把一筐球不间断地扣向对面,女排姑娘以最快速度飞身救球,一个滚翻后立即爬起来接下一个球。她们在地上摸爬滚打,摔得遍体鳞伤,咬着牙含着泪连续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