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研究9100字(论文)》_第1页
《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研究9100字(论文)》_第2页
《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研究9100字(论文)》_第3页
《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研究9100字(论文)》_第4页
《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研究91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与传播策略研究目录TOC\o"1-3"\h\uHYPERLINK\l_Toc21808引言 PAGEREF_Toc21808\h3HYPERLINK\l_Toc24169一、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和传播的特点 PAGEREF_Toc24169\h3HYPERLINK\l_Toc20192(一)资源获取更便捷 PAGEREF_Toc20192\h3HYPERLINK\l_Toc12106(二)形成网络语言带来积极影响 PAGEREF_Toc12106\h3HYPERLINK\l_Toc138351.表达简洁化 PAGEREF_Toc13835\h3HYPERLINK\l_Toc126692.使汉语言文学生动化 PAGEREF_Toc12669\h3HYPERLINK\l_Toc14582(二)互动性强 PAGEREF_Toc14582\h4HYPERLINK\l_Toc31309(三)资源丰富 PAGEREF_Toc31309\h4HYPERLINK\l_Toc8053(四)模式创新便于人才培养 PAGEREF_Toc8053\h5HYPERLINK\l_Toc25385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在发展和传播遇到的困境 PAGEREF_Toc25385\h5HYPERLINK\l_Toc29304(一)影响阅读习惯 PAGEREF_Toc29304\h5HYPERLINK\l_Toc6521(二)影响传输精度 PAGEREF_Toc6521\h6HYPERLINK\l_Toc14618(三)缺少传播人才 PAGEREF_Toc14618\h7HYPERLINK\l_Toc8695(四)影响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效率 PAGEREF_Toc8695\h7HYPERLINK\l_Toc16146(五)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PAGEREF_Toc16146\h7HYPERLINK\l_Toc5080三、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发展的对策 PAGEREF_Toc5080\h9HYPERLINK\l_Toc14258(一)利用移动终端,建立传播平台 PAGEREF_Toc14258\h9HYPERLINK\l_Toc12882(二)运用开放环境,丰富传播活动 PAGEREF_Toc12882\h10HYPERLINK\l_Toc27096(三)构建二维码的数字化传播体系 PAGEREF_Toc27096\h10HYPERLINK\l_Toc32577(四)充分利用模拟仿真体验型传播的应用软件 PAGEREF_Toc32577\h10HYPERLINK\l_Toc13444(五)网络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PAGEREF_Toc13444\h11HYPERLINK\l_Toc30710(六)提升汉语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PAGEREF_Toc30710\h11HYPERLINK\l_Toc30950(七)辩证看待网络流行语 PAGEREF_Toc30950\h11HYPERLINK\l_Toc30066四、结语 PAGEREF_Toc30066\h12HYPERLINK\l_Toc7720参考文献 PAGEREF_Toc7720\h13

引言汉语言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性课程,主要以古代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已经具备相当成熟的经验,在汉语作为母语的国度里,汉语言文学自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具有海量资源的网络时代对原本汉语言文学的使体系产生了较大的瓦解和冲击作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不仅要继续巩固原来的知识体系,还要与时俱进,紧跟网络时代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和丰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和传播方式。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和传播的特点资源获取更便捷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汉语言文学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依赖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连接,让汉语言文学传统的理论知识实现网络共享,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目标的达成学生以及教师通过网络获得资源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其学习质量更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教师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通过网络的学习,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获得独有的汉语言文学体系,加深对汉语言文学内容的了解。(二)形成网络语言带来积极影响1.表达简洁化网络语言是承载信息的重要载体形式,所以语言文字表述的过程中应简洁明了,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相对较快,所以对于语言的要求更加倾向于简洁化。网络语言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表达形式,均突破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局限性,引入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对传统的文字进行重新组装和构建,大大提高了文字输入与交流的效率,不仅高度契合当代人的语言发展需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例如“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和奔走相告四个词语的缩写,看似一个成语,实则是一种网络语言。2.使汉语言文学生动化通过应用网络语言,也进一步提高了汉语言文学表达的生动化,人们在利用网络语言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符号表情表达微笑、悲伤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双方交流的生动性,消除了冷漠感。网络语言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对方意图,具有人情味和趣味性的网络语言相比纯文字更能够深化交流。与此同时,新时代网络语言交流环境下,人们的汉语言文学表述更具有趣味性,可以在网络沟通交流过程中应用网络语言,充分凸显网络的自由性与休闲性,使其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例如“囧”字,在汉语言文学中原义被阐释为光明,但是在网络语言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更多的是代表郁闷无奈。(二)互动性强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包括大数据、物联网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不会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时代的普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在汉语言文学传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减少时间、空间对文化传播的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如此,网络环境还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互动。网络授课也成为当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增强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互动性,保证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发挥个人的最高水平,另外,网络布置课后作业以及网络查收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教学,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师直播的过程中向教师提问,也可以给教师留言或通过其他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提问。教师接收到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立刻给学生做出解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升汉语言文学传播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扩大传播的范围。网络的出现,让人们的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同时也给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跟网络相结合,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时可以将任务逐一下发,让学生在网络进行资源的收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教学的时间,而且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三)资源丰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学习资源不再只有文字或图片,还包括视频、音频、AR等多种形式。通过连接互联网,可以共享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且在资源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反馈。例如,网络中分享了某个文学典故,并在平台中广泛传播,许多人看到了这个典故,并对这个典故做出了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资源得到了传播,同时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反馈,这有助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但在资源共享和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区分真伪,避免谣言的产生。所以,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做好知识的充足与整合,构建真实有效的知识库,为学习和传播汉语言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模式创新便于人才培养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言和文学两项知识,课程包括语言、文学理论、文学等多种类型。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种各样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所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学生不仅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进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人才。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得网络上的汉语言文学资源可以有效实现网络用户的共享,用户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来选取自己所需的文学资源,同时还能了解到与自己所需资源相关或相似的资料,比如:在网络上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则出现与之以相同的其他寓言故事,有时还会出现关于寓言故事的解说等等,由此看出,网络环境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学资源。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在发展和传播遇到的困境(一)影响阅读习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如今,人们的阅读节奏逐渐加快,对阅读的内容不会深思熟虑,往往只是简单地浏览。不仅如此,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汉语言文学作品,甚至有很多人没有考究内容的真伪就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质量,会误导很多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所以,网络不仅给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带来了便利条件,也会对汉语言文学传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造成许多读者忽略了汉语言文学的精髓之处,甚至出现很多理解上的偏差。例如,“细思恐极”是一个网络词语,很多人会将其误以为是成语。实际上,“恐极”只能表达“恐惧之极”,并不能表达“恐怖至极”。如果在汉语言文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此类词语,很容易产生误解,进而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正确传播。(二)影响传输精度现如今,网络越来越开放,大部分平台都不限制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网络传播的自由度较高。这种自由传播的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也影响了文化传输的精准度。因为汉语言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很多内容需要全面的还原和深入的考究,一些古文、古诗词等文学作品需要咬文嚼字地进行分析推断,应该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然而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人忽略了汉语言文学中的内涵和意义,甚至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误解和分歧。例如,“老气横秋”本意是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情,但现在很多人误解其含意,把它用于形容陈腐、老套或年纪大等状态。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很多人不会深究成语含义的对错,许多文章中错误使用成语,进而影响人们的理解,导致一错到底。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科学让受众接受来自媒体的信息,报纸、电视等媒体处于主体地位而如今互联网的出现,网络的流行让人们的地位改变,一下子从受众的地位成为主体,与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平等交流,人们也终于有了发声的权利。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网络的出现也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己经开始习惯于使用电子方式进行文字的书写,也直接造成了人们的提笔忘字。如“偶”就是因网络中人们经常打错字而出现的网络用语。互联网发展得越快,人们对电子媒介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提笔忘字的情况发生的概率也就越高,这直接阻碍了汉语言科学的发展。如今网络发言平台没有相关的政策监管,网络传播信息越来越自媒体化,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从目前网络语言发展的形势来看,越来越碎片化、谣言化,并且互联网具有传播时间短的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垃圾,碎片化的特点也让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碎片,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日趋没落长此以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三)缺少传播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汉语言文学传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汉语言文学传播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人才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还要掌握现代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可以合理地利用网络传播汉语言文学,而不是扩大网络对汉语言文学的负面影响。然而,现在汉语言文学传播人才匮乏,一些人才虽然了解汉语言文学,但不了解现代科技,或反之掌握信息技术,但对汉语言文学理解得不够深入。(四)影响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效率汉语言文学的本质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但是如今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上,教师更注重讲授的是课堂的理论知识,形成平面理论,没有应用到生活中去所谓汉语言文学就是对人们生活中词语的总结,也因此没有重视新一代对语言文学感知方式众所周知,新的一代是在网络环境下长成的,因此他们对网络很熟悉,甚至有人从小便开始接触网络,对纸质媒体有所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促进网络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的融合,才能引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因此,网络环境下,要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应加强网络与汉语言理论的结合。(五)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冲击在互联网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生长土壤发生了变化,这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存在必有道理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网络流行语具备无边界、超媒体、跨时空、数字化的特点。使用这种创作语言能够极大丰富语言的创作空间与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并且网络流行语的受众更广,人们更愿意接受这种简单、个性化的交流在网络上流行语越来越多,这些语言充斥在人们所使用的社交软件以及工具软件、视频网站等人们纷纷在使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表达自我,在交流形式上也呈现多样化。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词汇量与表达形式,那些人们不知道如何用规范性的词语表达的意思用网络流行语直接表达了出来流行语的出现通俗易懂,更为人们所接受,加快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如“我想静静”、“宝宝内心很苦,但宝宝不说’别吃土”等这些语言表现形式的出现,充分表现了现代网络流行语的多样化,充满个性但流行语毕竟是一种不规范的词语表达形态,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历史文化等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种流行语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的用语习惯,给中国的汉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第一,影响汉语言学习。网络语言是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在小群体聊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所以无论是在创造角度还是实用范畴上均缺少规范性。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语言不断创新发展的影响下,诸多网络语言的产生和运用很难被正确地认知和理解。网络语言中存在诸多谐音字、同音字,所以很容易引导学生写错别字,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汉语言文学应用的标准和意义。特别是青少年学语言的认知和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导致对自身语言的不正确认知,不利于青少年日后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影响下,导致汉语言文学中的文字记忆度降低。在互联网环境中人们通过电子信息设备进行文字传播,所以很容易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由于长期运用网络语言,在正式的书面表述中会不自觉地引入网络语言,并不利于记忆文字和使用文字。除此之外,网络语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的发展,由于网络语言具有碎片化的显著特征,在其影响下人们使用语言的习惯,也呈现出碎片化特点,这并不利于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系统化传播和发展。第二,影响文字发音和句意。当前诸多网络语言的产生是基于传统语言文字发音上的相似性,运用其他文字来代替原有的文字,例如“这样子”的汉字表达转化为网络语言是“酱紫”“想哭”变成“香菇”“难受”变为“蓝瘦”。网络语言的运用虽然能够表达文字的意义,并不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针对刚刚接触和学习汉语发音的人而言,不仅很难理解网络语言的含义,同时还会影响其发音的标准性。特别是我国当代青少年,长期运用网络语言会导致自身汉语应用能力逐渐降低,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解难度增大,并且十分容易造成认知偏差。第三,影响汉语言文学传承。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逐渐沉淀而来,汉语言文字在语法结构和应用上均不断完善,并且在文化表达方面体现出十分鲜明的民族特征。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同时网络语言中还存在一些与常规思维相背离的现象。例如“奇葩”,在汉语言文字中原有的含义是奇特珍贵而又美丽的花朵,但是在网络语言中的含义则体现出较强的讽刺意味。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汉语言文字原本的含义,将会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三、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发展的对策(一)利用移动终端,建立传播平台为了提升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效率,传播者应该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充分融入网络环境之中,使汉语言文学有更便捷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会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交流和沟通,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等。传播者可以构建传播平台,使人们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汉语言文学的交流和学习。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古文词意与现代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尤其在较快的生活节奏下,大部分青少年都没办法沉心静气地进行文化研究。针对这种情况,传播者应该创新汉语言文学传播方式,使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文学科普和文化传播,包括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传播者可以提炼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内容,然后将其编写成趣味性的文章或故事并在社交平台中发布。例如,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一篇古诗词,并在诗词下方做出详细的词语解析和情感分析。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分类,如情感类、送别类等等。阅读者可以根据标题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内容下方进行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现代人群的阅读需求,使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除了文字外,也可以采用制作视频、画漫画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例如,现在有很多古风歌曲制作人,利用传统汉语言编写歌词,使汉语言文学更容易被人接受,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在网络环境无所不在的生活和学习背景下,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格局。其作为视频、文字、动画、图片、表情等多元因素于一体的社交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较强的互动性和较快的传播速度获得广大用户的青睐,汉语言文学可以借此设立相关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他们用于传播和发送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和内容,从而增加和人们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途径,人们在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同时,不断丰富个人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另外,通过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节目进行精准推送和投放,手机和电脑客户端是主要的接收方,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接触和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二)运用开放环境,丰富传播活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交流环境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人们可以在网络中学习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文化,学习和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传播效率。但如上文所述,网络语言也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应该合理地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组织多样化的网络文学传播活动,由专门的文化部门负责引导和组织,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学者、作家或其他从业人员参与活动,针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专题讲解和分析,针对网络词语进行深入的讲解,正确引导学习者,使网络成为文学传播的载体和平台,为汉语言文学传播提供更多便利。例如,陕西省青年志愿协会会长,同时也是著名相声演员的苗阜,在创作之余也积极地参与文化传播工作。其通过直播的方式讲述山西文化,观看人数高达128万,起到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三)构建二维码的数字化传播体系数字化传播是网络时代下未来阅读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学的传播效率,所以有效引进二维码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的数字化传播。二维码在当前的信息传播中具有容量大、面积小、识别率较强的优点,因此对于汉语言文学传播,可以从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系统入手,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通过模块点击的方式了解诗歌、历史典故等内容丰富的文学知识。(四)充分利用模拟仿真体验型传播的应用软件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广泛包含语言、文字、戏剧、工艺等方面的文化精髓,在现代知识体系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更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文化传播,比如开发关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APP,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和文学元素都容纳在这个虚拟空间中,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其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有效体验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这种虚拟体验的方式能够有效突破对汉语言文学学习在年龄和知识结构上的局限性,更容易吸引人们对于古典文化的学习兴趣。(五)网络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而如今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进行理论的传授,学生在下面呆若木鸡,没有真正接收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这种教师教学方式直接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应建立合作式教育模式,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在线下将疑惑传递给教师,教师进行指导学校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辩论赛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平台。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有效的传播,还可以组织相关教师编制专业、统一的网络教材,将网络中的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为汉语言文学传播贡献更多力量。例如,采用超链接、数字化等技术,将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文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构建完善、多元的网络教材,使其成为文学传播、教学引导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尤其要针对网络文化和汉语言文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调整,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构建良好的文学传播平台,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分歧和误解。(六)提升汉语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如今情况下,要发展汉语言文学就必须依靠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而如何使用网络平台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中之重。网络环境资源庞大,更重要的是网络充满自由,能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想办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其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汉语言文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修正青年人一般好奇心与表现欲比较重,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举办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自主到网络上去搜集答案,并山传到指定平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也加强了其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主观能动性。(七)辩证看待网络流行语随着时代的变化,网络的推广,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在发生着变化。网络上流行语的出现对人们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