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_第1页
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_第2页
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_第3页
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_第4页
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

一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手机正以它独特的传播特点,从一个简单的通信设备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与此同时,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联姻开启了手机网络化时代。与电脑相比,手机上网具有移动性、便携性、价格便宜等优点,这使得手机网络化进程得以不断推进。而在广大的手机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但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又相对较弱的未成年人群体。因此,了解未成年人对手机新媒体的使用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来引导他们正确运用手机及手机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一)手机媒体及手机上网的概念界定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即宣传的载体或平台。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作为新媒体的典范,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1]它除了具有新媒体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便携性、交互虚拟性及创新性等特征。手机上网是移动互联网的一种体现形式,是传统电脑上网的延伸和补充。具体而言,手机上网是指利用支持网络浏览器的手机通过WAP协议,同互联网连接,从而达到网上冲浪的目的。通过WA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无线通信终端来获取互联网上的即时信息。[2]手机上网具有方便性、信息复杂性及交流的隐蔽性特征。(二)基本分析框架本文是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所做的一个简要分析,首先将通过数据直观展示现在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及运用手机上网的状况,通过对基本现状的描述,得出相关结论,然后对其原因进行探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三)相关理论视角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介于宏观社会学视角与微观心理学视角之间的中观学科视角,它的研究对象既不是社会学中的社会整体,也不是心理学中的个体,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某一特定社会群体或现象。未成年人的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正属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本文将以社会学中的“人的社会化理论”及社会心理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本的理论视角,来对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状况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3]一般来说,个体是在社会、家庭与学校和同龄群体中逐步完成社会化的。但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十分剧烈和无序,上述三个条件已经难以维持稳定。而手机新媒介因其方便自由、即时互动、广泛覆盖的优点,尤其是其强大的社交网络功能,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人在获得了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之后会努力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4]未成年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要寻求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在网络时代,手机新媒体恰恰满足了这一需要,为未成年人构建起方便快捷的社交网络。尤其对于部分性格孤僻的未成年人来说,当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了断裂时,只好借助间接性的社交媒介,塑造理想中的自我。二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上网现状和基本特征(一)未成年人的手机运用现状和基本特征1.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有手机吗”这一问题,被调查未成年人的情况是:72.8%的未成年人拥有手机,只有27.2%的未成年人没有手机。从分层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其手机拥有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性别来看,女生的手机拥有率略高于男生;从年龄来看,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比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高,即年龄与手机拥有率成正比;从家庭所在地来看,家庭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远远高于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可见,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的差异性是:女生、年龄在12岁以上、家庭所在地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较高。2.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通信,其次是娱乐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经常使用哪些手机功能”这一问题,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中,打电话、发短信和听音乐是列前三位的选择,其次是拍照、玩游戏。调查显示,78.5%的未成年人主要用手机打电话,58.9%的未成年人主要用手机发短信,51.2%的未成年人主要用手机听音乐(见图1)。图1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从分层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在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性别上看,女生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排在前三位的比例要高于男生,此外,在这三项最常使用的功能之外,在女生中,排在第四位的是手机拍照功能,而在男生中,排在第四位的是玩游戏功能;从年龄上看,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排在前三位的比例要高于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这说明年龄大的孩子对手机的需求更强烈。此外,在排在前三位的功能之外,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较常使用的是手机拍照功能,而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较常使用玩游戏功能;从家庭所在地上看,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发短信排在第二位的比例略低于家庭在首都和省会的未成年人,而打电话排在第一位和听音乐排在第三位的比例高于家庭在首都和省会的未成年人。可见,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在手机使用功能上表现的差异性是:男生、年龄在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群体在最常使用的三项功能即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之外,较常使用玩游戏功能,而女生、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群体则较常使用手机拍照功能。3.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的手机运用状况与整体情况无较大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有手机吗”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中,61.7%的未成年人拥有手机,38.3%的人没有手机。在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电话(71.3%)、短信(38%)和音乐(53%)。对“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多长时间”这一问题,被调查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中,近六成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时长在半小时左右:半小时以内的比例占44.5%、半小时左右的占19%。在手机来源方面,近七成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来源是父母购买,所占比例是65.8%,其次是别人淘汰的旧手机,所占比例是10.7%,再次是亲戚朋友送的新手机,这部分比例占7.2%。从分层角度来比较,不同年龄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在以上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12岁及以下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略高于12岁以上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在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上,12岁以下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排在第二位的功能是听音乐,而非发短信;手机来源与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手机使用时长方面,12岁及以下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在半小时以内的比例高于12岁以上的不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二)未成年人的手机上网现状及基本特征1.未成年人的手机上网普及率较高,上网的主要内容是聊天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达到80%,只有20%的未成年人没有用过手机上网。此外,在20%没有用手机上过网的未成年人中,知道手机能上网的比例达到89.8%。由此可见,手机上网的普及率和知晓率都较高。从分层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对手机上网普及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性别来看,用手机上过网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从年龄上看,年龄与手机上网普及率呈正相关关系,手机上网在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中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在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中的普及率;从家庭所在地来看,手机上网在居住于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中的普及率高于家庭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的普及率。这说明相对于首都和省会城市,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更加依赖手机上网这种娱乐方式。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对手机上网普及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一个基本趋势是:手机上网在男性、12岁以上、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中的普及率较高。调查显示,对于“你用手机上网主要做哪些事”这一问题,超过一半(51.6%)的未成年人回答用手机上网聊天,其次是听音乐,占到33.9%,用手机查资料的比例达到29.1%(见图2)。此外,玩游戏、看新闻、看小说等也是未成年人手机上网的目的。图2手机上网的主要内容从分层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在手机上网内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从性别上看,女生认为用手机上网聊天、听音乐、查资料排在前三位的比例高于男生,同时,女生用手机上网看小说上的比例也高于男生,而在玩游戏、看新闻上的比例低于男生;从年龄上看,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手机上网聊天、看新闻的比例远远高于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而在听音乐、查资料、玩游戏上的比例则低于后者;从家庭所在地来看,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在手机上网聊天、听音乐、查资料、看新闻几个主要功能上的比例均高于家庭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而后者在玩游戏、看小说上的比例高于前者。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在手机上网的主要内容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一个基本的趋势是:女性、12岁以上、家庭所在地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用手机上网聊天的比例较高,而在其他功能的使用上有轻微的差异。2.未成年人手机上网的习得途径主要是自学,半数以上未成年人每日手机上网时间适中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是怎么开始用手机上网的”这一问题,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中,超过七成的人都是自己学会手机上网的,该比例达到71.1%,其次是同学朋友教的,占到16.8%,父母教的比例仅为7.7%(见表1)。表1手机上网的习得途径从分层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在手机上网习得途径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从性别上看,男生中自学、父母教的排在第一位、第三位的比例高于女生,同学朋友教的排在第二位的比例则低于女生;从年龄上看,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中父母教的排在第三位的比例远远高于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而自学的、同学朋友教的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比例则远远低于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从家庭居住地上看,家庭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中自学、父母教的排在第一位、第三位的比例高于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而同学朋友教的排在第二位的比例则低于后者。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在手机上网的习得途径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一个基本趋势是:男性、12岁以上、家庭所在地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通过自学学会手机上网的比例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大概多长时间”这一问题,约六成的未成年人每天手机上网时间在半小时以内。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不到半小时的比例约占到40%,半小时左右的比例为20.1%,1小时以上的比例约为30%(见图3)。图3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长从分层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时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性别上看,有长时间手机上网倾向的未成年人中,男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女生;从年龄上看,手机上网时长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手机上网时长普遍长于12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长;从家庭居住地上看,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长普遍长于家庭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的手机上网时长。这说明了相比于大城市,对小城市而言,手机是主要的上网工具。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在手机上网的习得途径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中可以看到的一个基本趋势是:男生、12岁以上、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平均每天长时间上网的比例较高。(三)学生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及认知1.学生家长使用手机上网比例略低,使用频率不高、时间不长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43.9%;有29.3%的家长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为一天一次,一天数次的占21.5%;每次上网时长大多控制在半小时:半小时之内的所占比例为36.8%,半小时左右的为24.5%,1小时左右为15.9%。而且在家长主要使用的手机功能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看新闻(51.8%)、上网聊天(28.4%)和查资料(27.8%),这与未成年人主要使用的是上网聊天、听音乐、查资料的调查结果有很大的不同。2.学生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情况、手机上网情况的认识与未成年人实际的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情况相异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您的孩子有手机吗”这一问题,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40.8%的家长认为没有,59.2%的家长认为有;同样的,对于“您的孩子使用手机上网吗”这一问题,61.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用手机上网,只有34.8%的家长认为有(见图4),还有3.9%的家长表示不知道。这与学生调查中显示的高手机拥有率(72.8%)、高手机上网普及率(80%)的调查结果不甚一致。图4家长对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情况的认知和实际情况的对比3.家长比较反对孩子用手机上网,但对采取干预措施的态度较为暧昧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您对孩子使用手机上网的态度”这一问题,持“非常反对”观点的占25.3%、“比较反对”的占30.4%。另外,有32.2%的人认为一般,持赞成观点的比例微乎其微(见图5)。由此可知,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上网表现出反对态度。图5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上网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您认为有必要专门为孩子设计一款特定功能的手机吗”这一问题,被调查的家长中,持明确肯定态度的占40.9%:认为极有必要的占17.4%,认为较有必要的占23.5%。另外,持一般态度的占17.9%。认为不太必要、极没必要、不清楚的分别占29.3%、8.2%和3.8%。调查显示,在“您认为有必要专门设立青少年上网专区吗”这一问题上,被调查的家长中,明确表示支持的占45.1%:认为极有必要的占18.8%,认为较有必要的占26.3%。另外,持一般态度的占18.7%。认为不太必要、极没必要、不清楚的分别占23.4%、8.2%和4.7%。这两项数据表明家长在干预未成年人手机上网的具体措施上态度不甚明确,持肯定支持态度的比例不到一半,多数家长选择了中立的态度或者反对的态度。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一方面,学生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上网表现出较强的反对态度,这可能与传统上对互联网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或许由于他们对手机上网的知识较为缺乏,对相关领域了解不够,在具体干预手机上网的措施方面却表现得比较被动,对一些干预措施的推出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三基本结论与讨论(一)手机新媒体在未成年人中覆盖面广泛,已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娱乐工具,且受众群体趋于低龄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指数上,一个是在被调查的未成年群体中高达72.8%的手机拥有率,另一个是高达80%的手机上网普及率。在未成年人主要使用的手机功能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网聊天、听音乐和查资料,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长是在半小时左右,年龄稍大点的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甚至达两三个小时。在信息时代,手机早已突破了最原始的通信功能,成为集娱乐、学习于一体的新媒介,在未成年人中拥有了广泛的使用群体。另外,在使用手机及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2岁及以下的低龄未成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手机新媒体在未成年人中的受众面趋于低龄化的势头。(二)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的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情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进行分析,他们在手机运用及手机上网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没有达到分化的程度,仍然体现出未成年人这个群体在整体上所具有的共性。总体上讲,女生、12岁以上、家庭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的手机拥有率较高;男生、12岁以上、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更喜欢用手机上网;女生、12岁以上、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表现出对手机上网中聊天功能的青睐;男生、12岁以上、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更倾向于长时间用手机上网。这些因不同特征而划分的未成年人亚群体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主观感受是基本一致的,如家庭在地级市及以下城镇的未成年人比家庭在首都和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更依赖用手机上网且上网时间更长,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农村专线接入率低,手机上网更方便;手机一般比电脑便宜,乡镇地区更能承受,这使得城镇的手机上网普及率略高于首都和省会城市。(三)未成年人对手机新媒体趋之若鹜的原因分析1.手机自身的优点相比于其他媒体,手机在某些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便携性,手机体积小令其便于携带,使未成年人群体可以与家人朋友保持畅通的联系。二是手机上网的隐蔽性,由于手机是私人物品,加上移动互联网接入的匿名性,使得手机上网可以更加灵活而且富有吸引力。三是手机上网的随意性。移动互联网接入的便利性使得未成年人群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十分方便快捷。2.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首先,未成年人处于成长阶段,求知欲强烈,有着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敏感且易于接受。手机新媒体独有的特点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其次,未成年人的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当前手机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成年人对群体规范的高度顺从以及对时尚的追求。再次,未成年人的情绪转移。当今社会,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未成年人有着寻求更高层次的人际交往的需求。他们渴望睁眼看世界,内心有积极交往的原动力。然而,学业的压力、现实生活中的不顺或者是家庭矛盾,会同一个多变的时代,难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现实交往空间。而手机新媒介以其方便自由、即时互动、安全隐蔽的特点为青少年的情感宣泄和人际交往提供了出口,成为他们寻求安全、排遣压力的通道。3.家庭、学校教育的失当家庭和学校是未成年人群体成长的两个主要场所,这二者教育方式的不当可转化为未成年人迷恋手机新媒体的诱因。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虽然大多数家长反对孩子用手机上网,但在具体干预措施上却态度模糊,这一方面反映出家长对手机新媒体知识有所欠缺,同时也反映了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平时对孩子使用手机上网缺乏合理的引导,只用粗暴的态度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而不懂得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另外,学校方面,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下,学校一味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必要的人文、实践活动,轻视对学生课余爱好的培养及心理的辅导教育。这导致青少年无处宣泄学业的压力和内心的压抑,转而求助方便快捷的手机新媒体。四政策建议(一)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不良的手机信息对未成年人群体的渗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面对手机新媒体上的各种信息,甄别能力不强者往往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所以,政府需加大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信息在未成年人中的传播。首先,要健全法制,使监管有法可依。对于手机短信,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采取了法律手段规范信息服务,如英美等国。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仍显欠缺,所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对发送、运营不良信息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其次,在技术层面上,加大研发投入,在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上安装针对不良信息的防护过滤软件,使其具有拒收、过滤短信的功能。再次,打造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绿色手机。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仍是打电话、发短信,所以,鼓励未成年人使用操作简单、具有基本通话功能的手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未成年人陷入手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泥沼。(二)学校需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学校是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实践证明,校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活动,这一现象说明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给孩子提供的健康娱乐时间、娱乐场所太少。因此,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工作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书法比赛、摄影大赛、演讲比赛、健美操比赛等,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后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可以消除孤独感,进而削弱对手机的依赖。其次,学校应搭建起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教育平台,引导他们理性对待手机新媒介。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大众媒介信息、建设性地享用大众媒介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己、参与社会发展。[5]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举办讲座等,培养学生的信息免疫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他们合理规划手机上网时间,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健康的手机上网消费习惯。最后,学校可适时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有严重手机依赖症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逐步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三)家长要多方关心与帮助子女,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解决手机上网成瘾问题除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教育外,家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有些家长看来,只要把子女送进了最好的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子女的教育完全由学校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