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南经济区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川南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内江、宜宾、泸州4个市,28个县(区),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3%,2014年末总人口超过1800万人,占全省的22.5%。[1]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极,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工业“稳增长”基础仍然不牢,投资、消费增速回落,新兴动能尚在培育、要素成本持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下半年,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一)经济增速分化明显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7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8.3%,比2011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增速为8.1%,高于四川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2]其中,自贡地区生产总值达580.09亿元,同比增长7.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内江地区生产总值达580.84亿元,同比增长7.7%。宜宾地区生产总值748.11亿元,同比增长8.3%。泸州地区生产总值为692.70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川南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2.50亿元、1546.95亿元、772.30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9.3%、23.1%、12.7%,增速分别为3.3%、8.5%、8.8%,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0.1个、1.1个、0.2个百分点(见表1)。表1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0.9∶59.5∶29.6,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小幅下降,第三产业逐年上升。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涨4.9个百分点。与全省同期产业结构10.3∶47.1∶42.6相比,川南经济区第一产业与全省相差无几,仅高出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偏高,高于全省1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可见,川南经济区虽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第三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见图1)。图1川南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三)工业经济增长总体平稳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继续加强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自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长17.2%,高端制造业增长12.6%,节能环保产业增长4.5%,新材料产业下降6.3%。内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88.52亿元,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为31.0%。宜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2%。泸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在川南四市中位居第1(见图2)。图2川南经济区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0.73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6.3%。自贡、内江、宜宾、泸州的投资总额分别为325.29亿元、469.48亿元、730.96亿元、845.00亿元,分别居全省21市(州)的第17、14、4、2位。就投资增速看,自贡仅增长3.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7位,其余三市均高于全省12.3%的平均水平;泸州以19.0%的增速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就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自贡为11.8∶26.2∶62.0,内江为4.5∶32.3∶63.2,宜宾为4.2∶29.9∶70.1,泸州为5.4∶27.9∶66.7(见表2)。表2川南经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四市突出抓好“稳市场、扩消费”工作,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6.07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5.3%;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为12.9%,四市均高于全省11.5%的平均水平。其中,自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55亿元,同比增长11.9%。内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75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宜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6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2.7%,增速居全省第10位,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泸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0亿元,同比增长14.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见图3、表3)。图3川南经济区与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表3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六)财政收支情况不乐观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不断强化财税征管,“营改增”平稳过渡,财政运行情况总体稳定,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35亿元,平均增速为9.7%,预算支出535.62亿元,平均增速为12.4%,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具体来看,自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24亿元,增长1.3%;支出79.41亿元,增长6.9%。内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1亿元,增长10.3%;税收收入20.19亿元,增长9.6%;支出89.6亿元,增长10.9%。宜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37亿元,增长8.5%;税收收入37.44亿元,增长6.7%;支出167.21亿元,增长16.9%。泸州完成一般公共财算收入71.5亿元,增长7.9%;税收收入37.00亿元,增长18.1%;支出199.4亿元,增长15.0%。表4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税收收支情况(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继续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泸州最高而内江最低。自贡达到14088元,同比增长8.7%;内江实现12695元,同比增长8.6%;宜宾达到13697元,同比增长8.8%;泸州实现14233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内江最高而宜宾最低。自贡达到5823元,同比增长10.1%;内江达到6028元,同比增长10.3%;宜宾实现5351元,同比增长10.5%;泸州实现5577元,同比增长10.8%。同时,四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图4川南经济区四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图5川南经济区四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二新常态下川南经济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新常态下川南经济区面临的重大机遇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过去高速增长依靠的要素优势在逐渐消退。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川南经济区各市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方向转变。将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使用水平,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资源消耗强度与环境污染负荷,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川南经济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处,有利于川南经济区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动参与全球分工,更广泛地整合配置资源,在产能输出、产业转移、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新跨越。四川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有利于川南经济区依托改革创新的基础和优势,在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创新发展动力、完善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有利于川南经济区厚植发展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川南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启动实施将有利于川南经济区发挥连接成渝的区位优势,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和资产重组。3.四川经济稳定发展为川南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四川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努力夯实经济增长基础,促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上半年,四川实现GDP14222.3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013.1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530.4亿元,同比增长30.7%;第二产业投资4111.7亿元,增长11.0%,为川南经济区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四川省委省政府继续深入推进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支持川南经济区优先发展,为川南经济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动力。(二)新常态下川南经济区面临的现实挑战1.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的提质增效。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越加明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期,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发展方式转型压力较大。如果转型升级不能顺利推进,经济可能长期陷入缓慢发展的状态。因此,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利推进深化改革、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应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新环境,审时度势,不唯速度论,主动调低发展预期。2.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仍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为主。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民生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找新路径。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绿色经济、低碳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拉动投资与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开放合作与区域竞争的现实矛盾川南经济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始终加强对外合作。但合作的同时,也存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加剧,行政分割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在涉及城市发展利益的关键领域竞争仍大于合作,一体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等问题;与天府新区、成德绵创新改革核心区、重庆都市圈还存在政策争取、要素支撑、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博弈和竞争,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如何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是川南四市亟须解决的难题。三2017年川南经济区经济走势预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温和复苏,国家“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四川“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川南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集聚,川南经济区经济发展形势将迎来利好,整体将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6年上半年,全国经济总量同比增长6.7%,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四川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川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高于四川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在此大背景下,川南经济区应抓住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夯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底部基础,继续增强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预计2017年川南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在7.5%以上,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继续稳居五大经济区的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保持稳定,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稳中略升,服务也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同期,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0.3∶47.1∶42.6,川南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0.9∶59.5∶29.6,川南经济区与全国和全省相比,第三产业占比都较低,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24.5个和13个百分点,说明川南经济区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川南经济区“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川南经济区将继续推进能源、化工、机械等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临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由此必将促进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将达30%以上。(三)财政增收压力持续加大2016年上半年,受工业增长放缓、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的实施等因素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偏低,仅增长4.1%。同期,四川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93.14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1318.14亿元,增长10.6%,财政收入增势稳定,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65.74亿元,增长11%,财政支出进度较快,重点支出保障有力。[3]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35亿元,增长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同时收支缺口较大。预计2017年,川南经济区财政收入仍将保持增长,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市场不振的影响,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四)区域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川南四市在交通、水利、能源、资源、信息、产业合作发展等方面的成效明显,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2017年川南经济区区域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产业、医疗、教育、社保、城际交通路网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提升共建共享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形成区域主要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加强产业协同配套发展,促进构建跨区域的重大产业链;进一步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五)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不断深化随着全国和四川省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川南经济区开放水平和质量将不断提升,对外贸易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创新驱动发展将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川南将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比重将大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六)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国家十分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促进就业,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加大力度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6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0%和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2.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四川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全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速分别为8.4%、10.2%,城乡收入之比为2.44∶1,比上年同期缩小0.04。2016年上半年,川南经济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2017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将稳步提升。四对策与建议(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积极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区域内的有序自由流动搭建平台,稳步发展覆盖川南经济区的产权、技术、环境、金融资产等交易市场,深化户籍、农村产权、社会保障、用地、农村金融“五项改革”。[4]二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开展与沿线地区在高新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研发设计等领域的项目对接,加强与沿线地区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多形式的互利共赢合作平台;加快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三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完善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暨川南经济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川南经济区项目推荐会,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经贸洽谈会、贸易博览会等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与成都、重庆等毗邻区域的合作示范区建设项目落地。鼓励和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以全球性的眼光配置资源,支持重点企业到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开展海外投资,积极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权益保障。(二)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落实好相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工业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振企业家信心,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工业新兴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增强发展带动力。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二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推动服务业全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合作合同
- 严格把关免责保证
- 服务满意度承诺书与保证书
- 广告灯箱投放方案招标
- 拒绝酒驾我承诺
- 在建工程抵押借款合同2024版
- 信息技术外包协议
- 数据服务合同共
- 学历之魂 文化熏陶
- 吊车租赁及运输2024年度合同2篇
- 2024年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年舟山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
- 一年级拼音默写表
- 家长会课件:七年级家长会班主任优质课件
- 明亚保险经纪人考试题库答案
- DL-T 5369-2021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 火力发电工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CISG)
- 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探讨医院办公室管理工作
- 桩基础工程施工安全协议书(完整版)
- 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自查表(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