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梁祝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梁祝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梁祝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梁祝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祝》音乐与文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单位:吉林市第五中学校姓名:高云丽《梁祝》—音乐与文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梁祝》--音乐与文化教学年级:八年级任教学科:音乐使用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设计者:高云丽吉林市第五中学校132022138432133221113545092@一、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2、引导学生透过音乐,了解《梁祝》文化,挖掘音乐的人文内涵。了解乐器的演奏形式与作品内容的紧密联系。理解《梁祝》的民族性:音乐表现手法的特殊性——交响音乐与戏曲相结合地手法。4、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的变化;对不同主题能正确区分判断。二、整体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阔音乐视野,弘扬祖国音乐文化。从听觉、视觉入手,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听赏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爱情主题》为切入点,视听与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学内容分析《梁祝》是人教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音乐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公认。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信息。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课件,以不同形式展现音乐主题,达到视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增进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年龄特征,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大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发挥思维空间,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学生自身素质可能存在着差异,在听赏中教师力求面向全体,营造学生共通的欣赏氛围,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收获,成功的赏析音乐作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2、了解并喜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挖掘音乐的人文内涵;2、透过音乐,了解《梁祝》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2、音乐表现手法的特殊性——交响音乐民族化。六、教学活动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下面请欣赏同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两个片段,如果听出是哪一首曲目请告诉我。播放课件:1、盛中国在日本与东京交响乐团协奏的《梁祝》片段2、八十年来,首次登上美国好莱坞碗形剧场的旅美华人吕思清演奏的《梁祝》欣赏两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的演出盛况。听辨曲目名称。从听觉、视觉入手,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听赏兴趣;利用设疑,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欣赏激情导趣同学们都已听出是哪首曲目了吧?那么关于《梁祝》同学们的了解有多少呢?大家都知道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于流传了上千年的传奇故事。音乐是如何来描写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示课题)介绍音乐、文化了解学生对《梁祝》的已知情况引出课题,明确本节欣赏内容引出主题1、有多少同学听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谁能哼唱一遍主题?3、单手弹奏一个乐句的主题这就是《梁祝》的主部主题,也被称为《爱情主题》呼应老师的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爱情主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激起学生听赏本首乐曲的热望。体验感受课件播放。独奏小提琴在A弦、G弦上演奏的主题(CD)倾听主题,并感受、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熟识主题音乐启发诱导音乐所描写的爱情是怎样的?《爱情主题》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音乐所塑造的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草船结拜》会解开这个谜的用语言表述对《爱情主题》的感受

能用语言表达、交流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信息音乐形象播放中国东方交响乐团2022年在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所演奏《梁祝》中的《草桥结拜》(VCD)1、你认为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各代表谁?2、各自的形象是怎样的?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描写的是她们初识、相遇、结拜的情景以上我们欣赏的是呈示部中的主部,接下来欣赏它的副部,你会发现音乐有很大的变化。(VCD)欣赏分析用语言表述对《爱情主题》的感受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相联系,发挥各感官的联觉作用,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活起来关注音乐要素1、从音乐中能否捕捉到他们学习生活的气息呢?2、是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呢?让我们再感受一遍副部主题,听一听它在情绪和节奏上与《爱情主题》比较而言有什么不同?由越剧过门变化而来的副部主题,独奏小提琴用跳弓的技法演奏,在节奏与情绪上与《爱情主题》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第一次欣赏《同窗共读》: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副部主题、加花变奏反复、第一插部聆听副部主题,体会与《爱情主题》在节奏、情绪上的对比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等要素,进而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思想内涵《长亭惜别》是由抒情而徐缓的《爱情主题》发展变化而来,聆听的同时请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暂时还感悟不到,让我们再感受一遍带有休止符的音乐又感受了一遍音乐,结合老师的提示,你认为音乐中的英台是怎样向山伯诉衷肠的?用音乐描写一个故事本身就很难,尤其是这么细腻的情节,但巧妙之处就在于休止符的运用,不仅音乐声断气连,故事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让我们欣赏一段越剧中的十八相送,请注意唱词。戏曲有唱词帮衬,我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音乐要通过体验感悟来领会感受体验音乐思考:1、独奏小提琴描写了分别之际英台是什么样的心情?2、休止符对音乐表现有什么作用?再次聆听只带休止符的音乐片段欣赏越剧《十八相送》片段学生始终以积极参与地状态,沉浸在音乐欣赏之中加深理解帮助理解音乐,并了解越剧《梁祝》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的源接下来欣赏展开部中的《抗婚》1、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有哪些?2、铜管、大提琴、锣鼓所奏出的音乐令你兴奋,还是使你压抑?同学们已经知道独奏小提琴代表的是:(祝英台),它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在叙述英台面对逼婚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是乐曲中唯一一次用小提琴之外的其它乐器所演奏的主题,让我们单独倾听一遍这个主题。你认为它是代表谁的?本节我们只是截取了部分音乐欣赏,以后还将欣赏到乐队以强烈的快板节奏衬托的独奏小提琴的果敢反抗

欣赏VCD《抗婚》聆听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观看由曲作者陈刚钢琴伴奏,何赛飞演唱的《楼台会》唱段揭示作品的另一音乐形象使学生对下一课时的内容充满渴望与越剧唱腔的联系请同学们欣赏越剧《楼台会》的唱段,特别提醒要关注它的旋律协奏曲中的《楼台会》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把这一唱段移植了过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把握课堂节奏再次引入越剧,进一步理解协奏曲的民族性,及与越剧《梁祝》的关系情感体验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相会”是梁祝生死诀别;绝望的梁山伯因相思、郁闷而亡。面对梁山伯的坟墓,英台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绪呢?请欣赏:哭灵、控诉、投坟从音乐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看到了英台怎样的哭诉。音乐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及越剧嚣板的手法(紧拉慢唱),形象地渲染了英台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下面的音乐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锣鼓齐鸣喻示着什么?英台纵身投坟,以她年轻的生命向苍天做了最后风控诉。分析、感悟音乐欣赏“投坟”音乐的最高潮了解协奏曲与戏曲的联系。体会《梁祝》音乐的民族性,和交响音乐民族化的特点引发思考深化理解再现部的《化蝶》(CD)1、《化蝶》以什么样的音乐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2、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3、他们真的能化成蝴蝶吗?4、音乐为什么要用化蝶来结束?《梁祝》是一个故事,更是历史的一个缩影......1、我们再来感受一遍再现部美妙的旋律,当爱情主题出现时,请同学们大声哼唱2、播放金奖杂技节目《化蝶》这个节目最大限度地诠释了化蝶音乐,它之所以能获得金奖,演员的技巧水平自不必说,音乐同样功不可没《爱情主题》已深深地刻在记忆之中了吧?我们试着唱一曲由阎肃填词的《化蝶》好吗?教师钢琴伴奏聆听、想象仔细辨别、主题出现时跟唱观看曾获国际金奖的杂技《化蝶》预习歌曲《化蝶》直接唱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熟记《梁祝》主题课堂总结正面引导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由音乐所演绎的《梁祝》凄美爱情故事。人生最难割舍的就是情,诸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爱情对同学们而言涉入它还为时过早,你们稚弱的双肩还承受不起这份爱的责任;但我们可以欣赏它、赞美它、讴歌它。人类除了爱情以外还有更崇高的理想,而理想才是我们目前的最大追求。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仔细的思考、聆听。师生互动,学生互助合作,气氛融洽,体现了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学生通过赏析,深层次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人文内涵。八、课后反思1、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课题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2、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