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经济发展研究
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人们获取某种权益具有激励和督导的作用,目的是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实现“共赢”。知识产权制度一方面为个人或组织的智力成果设定法律保护框架,一方面也指导和激励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战略目标。我国加入WTO之后,旧有的贸易壁垒将逐步拆除,与之相应的政府管制也会逐渐放松,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将会转化为以品牌战略和专利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知识竞争、法律竞争。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2005年开始研究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旨在全面提出自主创新的战略规划;各地知识产权工作者对此也有深刻认识,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吴岳静同志曾明确指出,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和拥有量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竞争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测度指标之一。[1]可以预知,掌握、控制关键领域以及前沿技术中的知识产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将成为各个企业、各个城市乃至各个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2005年,广州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次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广州切实开展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推动广州城市的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升级,致力于打造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本文将通过分析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知识产权在广州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广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探讨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促进城市经济稳步、健康的发展,以期为广州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一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入手,观察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学理论关于经济增长的认识,历经了数百年的知识积累。18世纪时,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指出,劳动分工和规模生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量的提高。他的看法显然适宜工业社会前期的生产状况,在这种“斯密增长”理论的指引之下,工业生产创设了福特式生产模式,即流水作业的分工合作模式,通过劳动分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过于细密和严格的分工可能导致“把人当作机器”的情况,挫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效率。于是在管理学领域出现了“后福特式”的生产模式,即以团队“生产岛”的方式取代流水生产线,减少分工而加强团队协作;在经济学领域相应地出现了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开创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思路: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的贡献,从而淡化生产中单纯对量的追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罗(R.M.Solow)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技术进步论”,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增长模式:由生产要素量的增加导致的“增长效应”和由技术要素水平提高所产生的“水平效应”。到80年代中期,经济学者罗默(P.Romer)与卢卡斯(R.Lucas)在索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特殊知识积累为核心作用的“新增长理论”,特别强调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原始劳动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区别,指出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知识与专业化人力资本,而不是一般知识及一般人力资本。他们的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卢卡斯因此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增长理论印证了知识产权制度中专有领域的知识与公有领域的知识相区别、创新劳动与原始劳动相区别的思路。根据新增长理论,创新劳动的成果——智慧财产(要素)正是获得经济竞争比较优势的关键;[2]而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项私权,[3]一方面,通过在智慧财产上设立专有权,保证智力投入能够得到回报,从而激励更多的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在专有知识上设立合理使用的规则,使得私人所有的专门知识能够及时、有效地进入公共领域,为文化科技的进步、知识创新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一个合乎公平效率要求的平台,促使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同时,还应该注意,在全球化时代,资金、人才、技术、知识高速流动,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被拆除,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竞争突出了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法律技术手段的作用。知识产权作为一国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既必须适应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又必须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通行惯例,这样才能够保证与世界主潮流同步,开放而富于活力。然而,在当今的世界秩序格局中,少数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它们强大的影响下,国际贸易规则充斥着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因素,例如,美国外贸法中著名的301条款,就是一条置国际贸易协调机构于不顾、无视贸易对象国利益的霸权主义条款。因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本国内部的法律体系,更大的作用在于立足本土、走向世界,为充分适应和利用国际的有力发展因素创造条件。诚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保护知识产权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在实践上,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也部分取得了新增长理论创造者所期望的理想功用。美国与日本都是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大力发展的成功案例。“从美国建国时起,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体系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动力。”[4]从1998年开始,美国自知识产权对外贸易中获得的收入每年都在360亿美元以上,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不断增强,整体上已超越其最大的竞争敌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领域中当仁不让的领头羊,这正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的结果。[5]再看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十年,日本一直遵循着“技术引进—消化—再改良—创新”的发展思路,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改良型创新已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日本的综合国力从1991年的世界第1降到2001年的第26位。于是,日本政府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把日本发展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知识化产权大国”的口号,最近,还进一步提出“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发展目标。运作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为日本这样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注入了发展的新动力,使日本的经济得到健康迅速地发展。[6]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显然也深刻地意识到了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05年6月,我国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2006年1月,党中央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定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使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城市的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7]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之一,也正积极地响应与落实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与方针。200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出台了新时期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广州市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开展了重点商品知识产权保护行动。通过一连串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的具体工作,广州市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知识产权创新取得新进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水平也相应进一步提高,为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市场体系、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法律制度内部的考察:版权、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客体是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创造的知识产品(智慧财产)。知识财产与物质财产一并构成财产法律制度的权利客体。与物质财产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知识财产具有无形性与可复制性(共享性),[8]这直接导致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最根本特征:“客体共享,利益排他”。[9]本节拟以知识产权客体的基本类型——版权、商标、专利——为切入点,从知识产权制度内部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版权理论、实践与策略版权又称“著作权”,指的是对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10]在实行版权制度的地区或国家中,未经作者、出版者、电台、制片厂或其他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都无权复制、翻译或传播自己所得到的作品(信息)。版权人通过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专有性权利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从而激励与保证更多文化产品的产出;另一方面,版权制度通过一系列权利限制的制度设计(如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制度等),促使作品的创作、传播与应用,促进文化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11]此外,除了在促进社会文化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构建良好的创作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之外,版权作为一种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非常重大的。以美国版权产业[12]为例,在2001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创造了大约5351亿美元的产值,占GDP的5.24%左右,而总体版权产业产值估计为7912亿美元,约占GDP的7.75%。1997~2001年的24年里,美国版权产业在GDP中的增速是7.0%,超过了其余经济部门和整体经济GDP同期年均增长率的两倍。版权产业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部分,以计算机软件和电影部门出口较为突出。计算机软件的国外销售始终创造着最高的美元价值,从1991年的196.5亿美元发展到了2001年的607.4亿美元。电影产业的国外销售从1991年的70.02亿美元增长至2001年的146.9亿美元。[13]近年来,广州市各相关部门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以“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为原则,主动出击,密切配合,以各类展会和商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环节,在汽车零配件、钟表、皮具、化妆品、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领域积极开展了打击侵权盗版、整顿市场秩序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广州市共组织了1000余次联合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万多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78578多户;捣毁制售侵权商品窝点1222家,查处涉案物品货值6249.1万元。销毁侵权商品94.90万件,没收盗版音像制品、软件光盘2145.40万张,没收盗版书刊156.60万册,随着近年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广州影视、游戏软件、动漫、服装设计、数据库、广告等与版权作品创作相关的产业均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可见,广州版权行业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广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广州市构建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在版权行业领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版权侵权案件涉及的领域专业性较强,而新形式的版权侵权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如近年来,广州法院受理了多起围绕着网络的开发与运用、网络域名、网上著作权侵权等新类型案件,由于网络的数字化、虚拟化、全球性等特点,这些案件在法理认定上存在模糊之处,难以从现有的法律规范中找到清晰明确的规定。这种状况不仅给行政部门监管和权利人举证造成极大的困难,也向代理律师与法院审理人员提出很高的专业性要求。但是,目前广州高水平的版权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这不但体现在版权专业的审判人员数量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州日益增多的版权案件审理,还表现在专业代理版权侵权案的律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使得版权案件的审理出现一定的困难。据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人员介绍,许多权利人所聘请的代理律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版权相关专业知识,也没有办理过版权侵权案件,受案之后反而还要法院人员给律师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此外,有的律师虽然对版权方面的知识很精通,但对诉讼程序不熟悉,办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权利人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情况,这都导致了权利人的权利得不到很好的维护;[14]其次,版权侵权活动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从而加大了执法机关查处版权侵权违法行为的难度。比如制作盗版软件的“地下生产线”,一般每隔两个月就换一个地方,其间对工人实行的是全封闭管理。而两个月后,被放出来的工人到执法部门举报时,那些“地下生产线”早已人去楼空。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具体案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革制度规定,改善工作方式。针对广州版权行业存在的问题,除了各政府部门需要继续加强打击各类侵犯版权违法行为的力度之外,更多地应当注重加强对版权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广大公众普及版权保护意识。目前的知识产权执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偏重于“运动式”执法,即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严厉打击盗版假冒。但是我们看到,风头一过,涛声依旧。这其中的弊端主要有两点:一是过于看重令行禁止的短期效果,忽视法理和制度深层因素的反思;二是过度强调法律制度的供给与程序的执行,而忽视了公众良好的法律意识与素质的培养。广州应当面向社会,加大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的力度,一方面通过培养公众良好的版权意识,使权利人和利益相关者成为版权执法最有力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培养版权专业人才,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在版权保护环境得以改善之后,不但可以激发更多的文化界人士投身到广州文化产业的建设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作品,繁荣广州市的文化市场与文化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和谐有序的版权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促进广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二)商标理论、实践与策略商标是附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说明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商标使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得到区分,因此,它成为商品市场上第一个直觉的“信息源”:消费者往往凭着商标作出适合于自己的选择。另外,生产者一方面可以凭借商标判断自己的竞争者,从而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助商标建立自己企业的商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更好地实现商品的经济利益。图1商品实现经济利益的两种途径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要通过出售而实现经济利益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线路(1),通过市场流通;二是线路(2),利用商标作为商品的标记并保证商标所代表的良好品质,使商标在消费群体中建立起良好商誉,这就形成凝聚着高额利润的品牌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商品的经济利益。同样是在一家中国企业生产出的同等质量、款式的鞋子,经美国耐克公司检验合格贴上“耐克”(NIKE)商标后,其价格就是原先鞋子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商品昂贵的价格里面当然包含着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价值(这是加工企业所获取的),但是包含更多的是品牌(商标)的价值,而这一部分高额的利润则被耐克公司获取。一些有识之士近年开始惊呼“中国要成为世界加工厂了”,但现状是许多人还在懵懵懂懂无动于衷。从耐克鞋子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强烈地体会到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所凝聚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当代世界摄取巨额利益,恐怕不再需要从每一个毛孔流出血和肮脏的东西,反而是文质彬彬,打你一巴掌给你一个甜枣。我国政府近年大力呼吁和倡导我国企业要“创自己的名牌”,正是出于此类深层的忧虑。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国内劳动、土地等资源充裕、成本低廉的特点以及投入资金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等现实,广州把政策着眼点放在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年,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广州阶段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广州今日的财富积累立下卓越功勋。然而,这种投资拉动型、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广州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偏大、对内辐射有限的缺憾。从宏观上看,广州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达90%以上,外贸中的加工贸易比例也高达60%以上;从微观上看,广州许多行业、企业从资金、技术、设备、管理、产品品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方。这显然不利于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创造和发展。[15]随着外资企业利用商标圈地,动用强势品牌排挤或兼并广州弱势品牌,逐步对广州重要产业形成垄断,给广州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对广州经济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虽然广州市集中力量打击侵犯商标权违法行为,给权利人保护商标权提供了多种救济途径,但受利益驱使,各种侵犯商标权的违法犯罪活动仍然非常猖獗,打击侵犯商标权违法行为的力度还远不能对违法分子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假冒侵权现象还严重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如广州每年查获的各类制假售假案件数百宗,个别年份高达上千宗;海外冒仿和抢注广州知名品牌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如广州轻工业集团的“虎头”牌电池、“钻石”牌风扇、“家宝”牌电饭锅等著名品牌先后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国家被仿制并以低价倾销,致使每个品牌每年因假冒出口损失高达几百亿美元。广州“惠之星”商标被德国西门子抢注,“采诗”商标在香港被抢注等事件,均对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打击。[16]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尽管广州市商标的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广州的知名品牌数量却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在行业分布上,广州市的名牌商标大部分分布在食品、生活用品等传统产业产品方面,而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如汽车、生物、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自主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严重缺乏。因此,有人认为广州商标质量与价值偏低,竞争力相对薄弱,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17]而且,广州很多企业对商标的保护意识也不强。曾在广州颇具口碑的知名品牌商品如“岭南饼、珠江水”及其他生活用品、日用商品、生产用品等曾一度被迅速挤出市场,为国外的洋点心、洋饮料及各种洋品牌所取代,给广州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针对这种商标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广州政府启动了“以商标为核心的名牌带动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企业的商标注册量与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品牌拥有量已稳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市40.6万家企业共有注册商标9.8万件,注册量居全国第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广东省著名商标176件,位居全省第1;广州市著名商标399件;有8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4个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虎头电池等6个品牌生产企业被商务部列为重点扶持出口名牌企业。[18]2006年广州市共有6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19件,广州市著名商标472件,注册商标总量近10万件。[19]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广州正从一个商标大市向着“商标强市”迈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广州不仅在商标注册数量上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拥有了相当的商标质量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商标为核心的名牌带动战略”全方位推进,据统计,2005年,广州市399件著名商标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的企业比例接近40%;全市新增工业产值中约40%来自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持有企业,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5%,比2004年提高5%。珠江钢琴集团、广州医药集团等200多家名牌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突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526亿元,占全市总额的30%以上,对全市工业销售增长贡献率达40%。总结经验和教训,无论从商标理论还是从广州商标保护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效看,广州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必须继续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与加强商标侵权处理的力度,促进产业集群化,提升品牌的质量,丰富品牌发展层次;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驰名、著名商标,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有关部门在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和合资合作工作中,要注重发扬广州优良传统,维护与振兴老字号品牌——广州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孕育了大批的老字号品牌,启用与振兴这些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凝聚了极高商誉的老字号品牌,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次,企业自身也要注重与加强培育自己的商标与商誉,积蓄商标专业力量和法律服务力量,主动积极地维护自身的商标权益,争取创出自己的品牌,实现高价值的商品经济利益。(三)专利理论、实践与策略专利指的是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0]专利作为知识产权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集中体现了法律主体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产权意识水平,各国在评价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成果时,往往都将专利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专利利益的“垄断”与专利信息的“公开”是其对技术创新起助推及保障作用的核心:专利利益的“垄断”,保障了知识与技术转移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使得全球科技资源的自由流通与配置成为可能,同时也激励与保证更多创新技术的产出;而专利信息的“公开”则使各种技术研发活动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也推动了更多创新技术的产出。[21]创新技术产出的质量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出台了被称之为“偏袒专利权”的政策,不但进一步扩大了专利的权利范围,而且大幅度提高了专利使用费的费率和侵权赔偿费,特别是侵权赔偿费具有相当的威慑力。这些长期的亲专利政策对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以及该制度所带来的经济良性发展都是有着巨大的推动意义与作用的。据相关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投资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的份额约为80%,创新科技因素只占20%;到了70年代,创新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的份额上升到50%,而投资份额则由80%降至50%;到了90年代,创新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上升到70%,而投资作用则减到30%。从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中科技创新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这正是长期强大的亲专利政策干预所导致。[22]同时,应当注意的是,除了注重与鼓励创新技术的产出,更重要的是把创新技术的制高点权利化,形成专利权,这样竞争优势就会更强大。所以专利权已经成为企业争夺、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越来越多的技术领先企业,通过专利权的积累运营,将创新优势转变为知识产权优势。比如IBM公司在最近10多年内成功取得3万项技术的专利权,开辟了新的市场,赢得了投资,获得了利润。我国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企业如华为公司等一批中国企业也依靠自身的创新技术所取得的专利权在国际市场上崭露锋芒。[23]随着广州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广州企业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逐步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市场体系和投资环境也明显优化,效益产业得到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涌现出金发科技、天普药业、达安基因等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广州软件和生物医药行业已在国内形成相对优势,产业规模位居国内前列;纳米技术、LED等新兴高科技产业逐步凸显出新的优势和潜力。[24]第二,近几年,广州市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专利申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反映。据资料显示,我国实行专利法的头20年,即1985年4月~2004年12月,广州专利申请量累计为49587件,年均增长速度为22%,高于全国20%的平均增长水平。[25]这项指标与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城市的地位是相适应的。2005年,广州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当年公开申请量为1.1012万件,同比增长33.8%。2006年广州专利申请量达1.2296万件,在连续两年专利申请超万件的同时,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3.4%。[26]第三,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州近5年的发明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例逐年增加,突出地表明了广州市的专利申请结构处在逐步优化过程中。表1广州市2002~2006年专利申请量、发明申请量及发明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从整体看,广州企业研发机构少,研发投入不足,发明技术专利创新能力薄弱,这使得广州企业难以与跨国公司形成战略技术联盟,也不易吸引外商在穗进行研发性投资以更大地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2004年,广州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平均比例为20.7%,[27]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3.4%)。据广州统计局2004年的抽样调查,广州大型企业只有34%的企业有专利申请,中型企业只有23%的企业有专利申请。[28]可见,广州企业参与技术专利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再者,广州企业很多科技工作者仍然抱有“重成果,轻专利”的心态,技术创新成果没有及时地申请专利,而广州中小型企业一般分布在加工制造行业,改革开放前期基本是“三来一补”型经济,新产品大多依靠仿制,节省时间和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普及与加深,广州中小型企业专利申请开始活跃起来,但由于企业实力和市场原因,这些企业的申请大多集中在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申请较少。[29]同时,尽管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州专利申请结构在逐年优化,但整体而言,广州企业专利的特点仍然是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相对较少。据统计,2006年,广州全部申请受理专利中,外观设计5855件,占47.62%,实用新型3735件,占30.38%,发明专利2706件,仅占22.01%;全部授权专利中,外观设计3155件,占49.30%,实用新型2539件,占39.68%,发明专利705件,仅占11.02%。[30]广州企业的这种专利申请结构,不仅难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提并论,[31]与国内大城市的企业相比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例如,上海2006年专利申请量突破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2050件,高达33.43%;而上海2006年的专利授权量中,发明专利2644件,达15.93%。[32]从总体上看,广州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一般为传统领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严重缺乏。例如,截至2004年底,广州市电子、机械设备、医药、汽车、石化、钢铁六大支柱产业的专利申请公开量为4505件,仅占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的11.2%。[33]广州过去的政策取向以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而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市场价格的下跌,不断加重的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连续出现的能源荒、民工荒等问题,这种用市场换技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端日益显露。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只是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而不是利益全球化,广州的自主创新无法指望他人的力量,唯有依靠自身的努力,依靠本地的企业。因此,利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时期的契机,必须把鼓励与增强广州市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摆在突出位置。在这过程中,既要注意引进外资与高端的核心技术,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又要高度重视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力争创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争取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三制度外部考察:企业、政府和市场知识产权是私权,按照传统民法理论,私权强调的是平等主体的意思自由和意思自治,公权不应当干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获得最大的自主创新空间。知识产权制度又是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对创新行为进行调节的法律规范,按照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市场应当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政府干预可能会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信号。不过,市场的趋利性,却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例如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提供就不能单靠市场获得,这需要政府利用宏观政策手段加以调节,用“看得见的手”协助“看不见的手”。在我国近20年的专利制度运行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技术创新行为在低水平层次下的“繁荣”:从1985~2003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数占总授权量的比例仅为12.77%,除去这个比例中外国公司的大量发明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仅占4.5%,而国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授权量却占总授权量的83.88%。广州的技术创新状况也不容乐观,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广州的专利申请结构在逐年优化,但整体而言,广州企业专利的特点仍然是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相对较少,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相当薄弱。这些都表明了在市场调节和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下,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表现浮躁,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市场机制的优势尚未完全显露,“市场失灵”的弊端却已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而合理的政府管制,可以发挥矫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可以更加充分地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运作效果。[34]在一些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知识产权运行较为成功的国家里,在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加强行政权力介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做法将政府管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制适当地结合,克服与避免市场自发调节给知识产权制度运行带来的弊端。这种策略在部分地区或国家实行的积极效果已经初步显示(如美国和日本)。但关涉到我国,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政府管制中存留着过于强烈的行政手段烙印,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太宽,导致了在某种程度上的“政府失灵”,如忽视制度创新的价值引导,这导致了对创新主体激励和监管的双重缺位。我国当前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刻,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均可能在知识产权制度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35]若完全放弃政府管制,只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市场失灵。因此,我们主张,我国政府应当积极汲取其他地区或国家有益的经验,探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新型的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的政府管制机制。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广州政府更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和措施,适应“入世”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的要求,迅速地提高广州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和取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和产业化1.鼓励与增强广州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成果转化的主体,凸显本地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尤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大型企业在资金、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用于冒险创新、分散风险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如在美国,大型企业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但83%的技术创新成果仍然来自中小企业。[36]但企业创新是市场环境、制度条件、企业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增强企业的主体创新意识需要采用各种配套性政策措施,尤其要积极运用法治、财政、税务、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手段,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支持和激励广州本地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第一,在城市法治建设和市场管理中,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规则接轨、与国家法律相配套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将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引导和保护力度纳入统一的市场管理执法体系,强化法制管理,净化市场环境,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用。第二,要妥善处理自主创新与引进外资和国外技术的关系。实践证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尽快实现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也是不少国家与地区发展经济走过的成功之路。但是引进外资与技术并不是简单的资金与硬件引进就能在本国或地区发挥作用,而是要附之大量的消化吸收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新时期,广州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吸取过去盲目引进的教训,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与技术,提高外资和国外技术的利用效率,积极发挥外资和国外技术带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在引进外资方面,要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变目前赋予外资过多的优惠条件,摆脱“以政策换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的旧有招商模式,探索新的吸引外资方式,尤其要注意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既可以促进外资企业向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又有利于本地企业把竞争压力转换成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从而产生正向的竞争效应。[37]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应当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的、本地化研发周期较长的高端核心技术。而广州企业则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引进技术,制定中长期规划,避免盲目引进,切实满足自身需求。同时,广州企业应当对所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做相应的改进和创新,不断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最终达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的目的。2.推动与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带动作用我们说过,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尤其应该注意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但是在目前,广州市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研发能力不足,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人才、技术、成果、信息等优势,这正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所急需的。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游离于企业之外,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充分获取研发信息,技术和专利成果缺乏转化途径等。因此,应当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在人才、技术、资金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与合作,这是实现广州科技、经济、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是在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中,院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在市场作用下,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自由选择的结果。[38]当前比较成功和有影响力的研发模式,一种是以院校科技研究活动的扩散效应为核心,依托市场化的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强有力的纽带,一种是以大型企业的专项基金为核心,将大量分散的科技加以整合,再创新之后重新推向市场。在这两种模式之外,还有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的科研,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依靠国家科研立项将作为“特例”而存在,不会普遍化。广州应该组织适当的研究力量,综合研究分析美国硅谷等高科技产业基地成功的经验,并且深入研究西门子、宝洁、思科、辉瑞等大型跨国公司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做法,创设具有自我风格的产业模式。(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培训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广州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调动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广州高新技术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和经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精通并善于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人才。目前广州地区已形成了“三院一所”(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山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格局,但随着广州专利量的大幅增加和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日趋完善,广州知识产权中高级专业人才仍然非常缺乏。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人才到服务组织(协会、培训中心等)的人才,从专利代理专业人才到知识产权诉讼法律服务人才,都十分稀缺。因此,要提高广州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广州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调动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真正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2.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水平,形成广州地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完整的法律体系建设、及时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是必要的,但如果社会公众不具备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那么即使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其效用也大打折扣。在当前,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以及知识经济的挑战,对于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应有更高的要求。广州作为沿海发达城市,更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普遍提高市民对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自我管理的意识,最大地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效能。2005年,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时段,共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2.6万多份、图片80张、音像制品1500盒、展板15套,在全市地铁、体育中心等重要场所设公益广告164块,在电视、电台播出公益广告3500多条次。[39]可见,广州市政府是相当重视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完善,注重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融入社会文化的构成中,把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分解灌输到各个教育阶段,不但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亦应当重视知识产权教育,[40]才能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积极性,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长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秩序。(三)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拓展知识产权服务市场1.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建设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支柱行业、重点领域和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突出知识产权信息的本地特点和专业特色,以更好促进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为加快广州知识产权先进、高效的信息化工作进程,广州市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下半年完成了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设计,通过了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专家的评审和技术方案审核,2005年开始陆续实施。该《方案》包括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专利数据库系统、专利分析系统、数据交换系统、专利检索系统和对外信息门户平台六大部分。2004年,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广州专利技术推广平台暂行管理办法》,首次开通了“广州市专利技术转化服务平台”。[41]2005年,广州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初步形成并运转。完成“广州知识产权(专利)贸易措施应对体系”基本框架的设计和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第二期工程。[42]实践证明,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切实地起到了宣传知识产权、促进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提高广州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克服一些诸如缺乏本地化的专利信息检索功能、数据库的安全和备份环节比较薄弱等问题与缺陷,将广州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一个信息全面而本地化、行业化特色突出的互动、交流、宣传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平台。2.大力发展广州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类知识产权申请及纠纷诉讼不断增多,广州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也不断发展,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广州市22家专利代理机构代理国内专利申请案1.3983万件(含外地来广州代理案),具有涉外资格的6家代理机构代理涉外申请共371件(含PCT申请)。全年共办理专利许可合同备案16件、技术合同登记162项,合同金额分别为600余万元和1.3亿多元。[43]尽管目前广州市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一般都有成熟的管理战略,但是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不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企业急需帮助时,却不知道如何找到理想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缺失也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目前广州市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一些不具备中介条件的组织进入该领域。他们在收受企业费用后,并不能很好地帮企业解决问题,导致企业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失去信任。因此,在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广州市知识产权事业将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整顿和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逐步建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质标准和管理办法以及推行行政决策咨询的相关制度等,促使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其次,要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增强公信度,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执业行为,使其为社会公众,特别是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四)严格行政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加大广州市行政执法力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在处理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方面具有快捷、经济、有效等优势,但对于一个城市发展而言,广州应当有必要针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研究探索、总结和提高,以切实、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广州各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生产、科学研究、商品流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形成全市协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跨镇区、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信息通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定期组织全市性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从严查处与制裁各种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诈骗行为,建立保护知识产权、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广州只有健全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并与司法保护相配合、相协调,才能创造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律环境,从而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促进广州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2.加强与完善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管理协调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面广、量大、涉及因素多。从适用法律来看,主要涉及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技术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法律;从执法主体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监理合同书模板
- 木工个人计时工计时散工协议
- 旅游服务协议书范本
- 换热器设备采购合同案例示例
- 碎石购买协议
- 保密协议在程序员工作中的权益平衡
- 摄影比赛组织协议
- 房屋交易合同纠纷处理经验分享
- 冬季用草花买卖合同
- 农业合作合同协议
- 郑州大学《新能源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04 整本书阅读(题型归纳、知识梳理)(考点串讲)-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 《跨境电商直播(双语)》课件-4.1跨境直播脚本设计
- 教师职业病教育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粉末冶金制造行业“十四五”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小苏打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