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下册文言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
师》《,鸿门宴》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
六国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通假字
1.毋吾以也(“”同"",一)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同"",)
3.莫春者(“____”同"")
答案:1.以己止2.希稀稀疏3.莫暮
二、古今异义
以吾丁目长乎尔
古义:今义:一天
答案:指很短的时间
三、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⑵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⑸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2.与
(1)吾与点也()
⑵唯求则非邦也与()
(3)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4)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答案:1.(1)名词,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
干长度的意思(2)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⑶名词,方形(4)名词,区域,地方(5)副
词,将,刚刚2.(1)动词,赞成(2)语气词,表示疑问(3)介词,和,跟(4)介词,替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如会同,端章甫)
2.浴乎沂,风乎舞零)
3.鼓瑟希)
4.冠者五六人)
5.可使有勇)
6.赤也为之小)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8.孰能为之大)
9.可使足民)
答案:1.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名词作动词吹风3.名词作动词弹奏4.
名词作动词戴帽子5.形容词作名词勇气6.形容词作名词小相7.形容词作名词
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8.形容词作名词大事,指大相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不吾知也!)
翻译:
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
翻译:
3.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翻译:
答案:1.宾语前置不了解我!2.状语后置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3.状语后
置(我)和他们三人的为政才能不一样呀。4.定语后置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
六、语句翻译
1.浴乎沂,风乎舞零。
翻译: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翻译:
答案:1.在沂河洗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采分点:浴,风;状语后置)
2.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采分点:勇,方;省略句)
教师专用文化常识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
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齐桓晋文之事二
一、通假字
1.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____”同"",)
2.为长者折枝("____”同"______",________)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同"",)
4.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同"")
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同"",)
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
7.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_―”)
答案:1.说悦高兴2.枝肢肢体3.刑型典范、榜样,用作动词,做榜样4.采
彩5.盖盍何不6.涂途道路7.罔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8.颁斑
二、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圣人之老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2.吾情,不能进于尊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3.俯不足以畜事手
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
答案:1.两个词。以,介词,把。及,动词,推广到2.到这一步3.妻子儿女
三、一词多义
L爱
(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3)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2.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⑵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任重而道远(《论语》)()
(5)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6)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3.诚
(1)然,诚有百姓者()
(2)是诚何心哉()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乃
(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⑷屠乃奔倚其下(《狼》)()
⑸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5.若
(1)其若是,孰能御之()
(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L(1)动词,吝惜,舍不得(2)动词,喜好,爱好(3)动词,爱惜(4)疼爱,爱护(5)动
词,欣赏⑹形容词,可爱2.(1)动词,述说,谈论⑵动词,说,讲⑶名词,道义⑷名
词,路,道路⑸名词,道义⑹名词,天道,自然的规律3.⑴副词,的确(2)副词,到底
⑶名词,诚心(4)副词,的确,实在4.(1)代词,这样(2)副词,竟然,居然(3)副词,才
(4)连词,于是,就⑸副词,又5.⑴动词,像(2)代词,如此(3)连词,如果(4)代词,
你(5)动词,及,比得上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权,然后知轻重.()
2.然后从而刑之()
3.是用民也_______()
4.五亩之宅,矽之以桑____—()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抑王兴甲兵,詹士臣—()
8.期秦楚________()
9.以一服八__()
10.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_______(
11.是以君子匹庖厨也()
答案:1.名词作动词称量2.名词作动词处罚3.名词作动词同“网”,张网捕捉,比喻
陷害4.名词作动词种植5.名词作动词穿6.名词作动词称王7.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起来;使……受到危害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9.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臣服10.形容词作名词美味的食物;轻软暖和的衣服11.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臣未之闻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由知吾可也?()
翻译:
3.将以衅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乃仁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姓之不见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构怨于诸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宾语前置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
2.宾语前置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3.省略句将用(它)来祭钟。
4.主谓倒装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5.判断句这就是行仁政的方式。
6.被动句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7.状语后置与各诸侯国结怨。
8.状语后置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
六、语句翻译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
护)别人家的小孩:(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采分点:老、幼、以及、运)
2.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遇上丰收年终身饱暖,
即使是荒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采分点:足以、事、畜、岁)
教师专用◎文化常识
1.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
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间孟子。
2.寡人:指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秦始皇之前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之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庖丁解牛二~
一、通假字
1.呈然向然(“——“同“____)
2.技盖至此乎(“”同“”,)
3.批大郤(““同“”,)
答案:1.向响2.盖盍何、怎么3.郤隙空隙
二、古今异义
视为止,勺为迟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答案:动作因此
三、一词多义
1.解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离骚》)()
(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2.乎
(1)技盖至此乎()
⑵进乎技矣()
⑶依乎天理()
(4)而况大幅乎()
(5)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然
(1)若然向然()
(2)奏刀兄然()
(3)因其固然()
(4)虽然,每至于族()
(5)怵然为戒()
答案:1.(1)动词,剖开,分割(2)动词,解释,解答(3)动词,肢解(4)动词,理解2.(1)疑
问语气词,呢(2)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3)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4)疑问
语气词,呢(5)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1)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
容词词尾(2)助词,象声词词尾(3)代词,指结构(4)代词,这样(5)助词,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的样子”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以无序入有间()
2.良庖岁更刀,割也()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厚度2.名词作状语每年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经肯繁之未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技术好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就得)
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
2.宾语前置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
3.省略句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
来。
六、语句翻译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追求的是(事物的)自然的规律,超过技术了。(采分点:好、道、进;判断句:臣之所
好者道也)
2.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
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采分点:厚、间、是以、发;状语后置:若新发
于硼)
教师专用◎
L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大多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结构简单,多用
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中国著名的寓言故
事有《携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特点是
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2.庖丁:是名叫''丁"的厨师,先秦古书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前。
@烛之武退秦师二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同"",)
2.失其所与,不知(“”同"")
答案:1.共供供给2.知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率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彳丁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米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那人,指秦穆公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⑶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2.图
(1)唯君图之()
(2)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⑶执图诣寺后(《促织》)()
3.焉
(1)子亦有不利焉()
⑵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答案:1.(1)如果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2)低贱,卑下(3)迷漫而模糊
2.(1)考虑(2)预料,料想(3)图画3.(1)句末语气词,啊(2)疑问语气词,怎么(3)代
词,从哪里(4)兼词,于之,在那里(5)代词,哪里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晋军函陵()
2.与郑人眼()
3.率缱而出()
4.萼济而夕设版焉()
______________()
5.既卷封郑,又欲肆其四封()
______________()
6.既东封郑()
7.且君尝为晋君强矣()
8.若不阚秦()
9.越国以鄙匹()
10.烛之武退秦师()
11.阚秦以利晋()
12.共其乏困()
13.因人之力而敝之()
14.邻之厚,君之尊也()
15.且或于楚也()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作动词结盟3.名词作状语在夜晚4.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5.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6.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7.动词作
名词恩惠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9.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土地、
国家,这里指郑国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
使……获利12.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13.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伤害14.形容词作
动词变雄厚;变薄弱15.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其无礼于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宾语前置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3.状语后置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4.省略句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六、语句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
邑,您知道是困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
句:敢以烦执事)
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
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
教师专用@
1.侯、伯: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
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2.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鸿门宴L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同"",)
("”同"“,)
2.要项伯(""同"“,)
3.不敢倍德("”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
5.臣有将军戮力而攻秦(“”同"")
6.令将军与臣有郤(“”同“",”)
答案:1.距拒把守内纳接纳2.要邀邀请3.倍背4.蚤早5.戮劫
6.郤隙隔阂、嫌怨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嫡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箪也
古义:今义:副词,十分,极
3.盼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答案:1.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2.意外的变故3.……的原因
三、一词多义
1.谢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⑵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⑶乃令张良留谢()
(4)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并序》)()
⑸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2.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4)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5)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并序》)()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7)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8)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⑼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
3.为
⑴为击破沛公军()
⑵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谁为①大王为②此计者()
(4)何辞为()
(5)约为婚姻()
(6)窃为大王不取也()
⑺吾属今为之虏矣()
(8)且为之奈何()
⑼譬如为山(《论语》)()
4.因
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2)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4)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5.意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⑵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并序》)()
6.胜
(1)沛公不胜杯杓()
⑵刑人如恐不胜()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4)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答案:1.⑴感谢(2)道歉(3)辞谢(4)辞另U⑸告诉2.(1)举起,抬起(2)尽(3)拿
(4)全,皆(5)行动(6)发动,举行(7)推荐,推举(8)攻取(9)成功3.(1)介词,替、给
⑵是(3)①介词,替;②动词,谋划(4)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不译(5)动词,成为
(6)动词,认为(7)被(8)动词,对待,对付(9)堆积4.(1)于是,就(2)趁机(3)沿袭
⑷凭借
5.(1)意图⑵料想⑶神情、态度(4)意料6.(1)动词,承受⑵副词,尽⑶形容词,
美好(4)动词,胜过、超过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篝吏民,封府库——()
4.道芷阳间行_______.()
5.刑人如恐不胜()
6.范增数目项王()
7.项伯乃率驰之沛公军________()
8.吾得月事之_______.()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君安与项伯有数—_()
14.素萼留侯张良——()
15.秋毫不敢有所近——()
16.拔剑撞而破之一—()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扎2.名词作动词称王3.名词作动词登记4.名词作动词
取道5.名词作动词使用刑罚6.名词作动词使眼色7.名词作状语在夜晚8.名词
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9.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0.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阻止;使……进入,接纳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
从,带领13.形容词作名词交情14.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5.形容词作动词接
触、沾染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天子气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属皆且为所虏!()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属今为之虏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然,籍何以至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王来何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2.判断句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3.被动句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为所”表被动)
4.被动句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为”表被动)
5.宾语前置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呢?
6.宾语前置大王您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7.状语后置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六、语句翻译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
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采分点:顾、两个“辞”、让、方、为)
2.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不敢占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
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是因为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采分点:秋毫、籍、所以、之、出入、非常)
教师专用@
L山东:指靖山以东。靖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古代将嵋山与函谷关并
称为“靖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
2.季父:指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
老三,季排行最小。
3.参乘:亦作“骏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谏逐客书'
一、通假字
1.遂散六国之从("____"同"")
2.河海不择细流(“____"同"")
3.藉寇兵而赍盗粮(“____”同"")
答案:1.从纵2.择释舍弃3.藉借
二、一词多义
1.负
⑴客何负于秦哉()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2.过
⑴窃以为过矣()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答案:L(1)动词,辜负(2)动词,凭借(3)动词,背着东西(4)名词,失败2.(1)形容词,
错(2)名词,过失(3)动词,责备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东得百里奚于宛()
2.北收上郡,用取汉中________()
3.蚕食诸侯()
4.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________(
5.遂散六国之从()
6.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________()
7.然则是所事者在乎色、乐、珠玉____(
8.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东面2.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3.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4.名
词作状语对内;对外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7.形容词作动词看重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畅快
四、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2.判断句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
3.状语后置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揽丕豹、公孙支。
4.状语后置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
五、语句翻译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就叫作“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采分点:藉、赍;判断句式)
2.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舍弃溪流,方能成就深水;称王的人不推
辞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采分点:是以、让、成、择、就、去H、明)
教师专用
1.书: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
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谏逐客书》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公文,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
质属性。
2.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3.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因此,
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4.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覆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
代称。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与妻书工
一、通假字
1.称心快意,几家能骰(“”同"____")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俗同"",)
答案:1.骰够2.念廿二十
二、古今异义
1.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任性;由着自己的性子
2.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今义:模仿
答案:1.勇敢,按照自己的本性2.想象,揣摩
三、一词多义
1.余
(1)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2)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⑶前十余日回家()
(4)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5)吾今死无余憾()
⑹余尤疑之(《石钟山记》)()
2.及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⑶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4)知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答案:1.⑴副词,以外,以后(2)动词,剩下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4)代词,我的
⑸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6)代词,我2.(1)动词,推广到(2)介词,等到(3)动词,到
(4)比得上,能与……相比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四分之日可以如()
()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有语汝()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裂计()
4.汝幸而假我()
5.望今后有匹彷必以告妾()
)
6.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答案:1.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2.名词作动词追求3.
名词作状语用数字4.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5.动词作名词远行的事情6.动词作
状语小声哭着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心快意,几家能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的一个人。
2.定语后置像我们这样感情丰富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
3.省略句希望今后(你)有远行的事情,一定要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
4.主谓倒装有几家能够称心满意呢?
5.固定句式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比我先死(“与使……无宁……”表选择)。
6.固定句式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还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奈……何”表疑问)
六、语句翻译
1.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翻译:
答案:1.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采分点:当、
离;定语后置: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2.我的意思是说像你这样柔弱,必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采分点:意、谓、禁)
3.信纸短而衷情长,我没有说完的,还有万语千言,你可以自己去想象体会。(采分点:巾、情、
模拟)
促织二
一、通假字
1.手裁举(“”同"")
2.翼日进宰(""同"")
答案:1.裁才2.翼翌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
⑵每责一头()
(3)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⑷以塞官责()
2.进
(1)以一头进()
(2)径进以啄()
⑶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5)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红楼梦》)()
⑹进尽忠言(《出师表》)()
3.益
(1)死何裨益()
⑵益奇之()
(3)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苏武传》)()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顾
(1)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⑵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答案:1.(1)动词,责令(2)动词,索取(3)动词,责罚(4)名词,差使2.(1)动词,进奉
⑵动词,前进(3)任官,出任(4)超越(5)长进(6)奉献3.(1)名词,好处(2)副词,
更加(3)副词,逐渐(4)动词,增加4.(1)动词,看,环视(2)连词,表转折,但(3)动词,
顾虑,考虑(4)动词,探望,拜访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岁征民间()
2.得佳者第养之一—_()
3.早出昔归——()
4.取儿藁葬()
5.目与子弟角—()
6.力叮不释—()
7.试使斗而才______()
8.旬余,杖至百()
9,上于盆而养之()
10.儿涕而出()
11.自名“蟹壳青”____()
12.细疏其能()
13.故天子一速半-------_()
14.用其直_______()
15.仙及鸡犬()
16.讯赐抚臣名马衣缎_____()
17.呼告母_()
18.蟹目栗羊_______()
19.成述其殍______()
20.薄产累尽—_()
21.近抚之_______()
22.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23.成以其小,为之()
24.益奇之()
25.而商其直()
答案:1.名词作状语每年2.名词作状语用笼子3.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4.
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5.名词作状语每天6.名词作状语用力7.名词作动词
有才能,这里指勇猛善斗8.名词作动词用杖打9.名词作动词装、放置10.名词作动
词流着泪11.名词作动词命名12.名词作动词陈述13.名词作动词走半步、一
步1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抬高15.名词作动词成仙16.名词作动词皇帝
传达命令17.动词作状语哭着18.形容词作名词白肉、黄粉19.形容词作名词奇特
本领20.形容词作动词耗尽21.形容词作动词靠近22.形容词作动词献媚,巴结
2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劣/差2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5.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抬高
四、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物故非西产。()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使斗而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合纳斗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者燕香于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焚拜如前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覆之以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翻译:
9.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杖至百。()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2.省略句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猛善斗的才能。3.省略句因而把(两个蟋
蟀)放(在)一个斗盆里。4.省略句、状语后置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5.
状语后置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6.状语后置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7.状语后
置用手掌覆盖(蟋蟀)。8.定语后置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9.被
动句为人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
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10.被动句被打了上百板子。11.固定句式莫非是指
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得无……所耶”是“莫非……吗)
五、语句翻译
1.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死有什么好处?不如自己去寻找蟋蟀,(或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逮到它。(采分点:
裨益、冀、万一)
2.巫婆在旁边望着天空替人祷告,嘴巴开合,不知道(在念)什么词儿。(采分点:代祝、翕辟、
词)
3.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神志恢复了原状,他说自己曾化作蟋蟀,轻巧敏捷,善于角斗,现在
才苏醒过来。(采分点:复旧、苏、轻捷)
教师专用◎
1.丁口,即人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称口。
2.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3.学使,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科考两试的官员。
谏太宗十思疏」
一、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同",)
答案:振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不苜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今义:尽情
4.人君当科学之重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祭祀用品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跖
古义:今义:走路
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今义:认为
答案:1.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2.泛指古代的帝王3.放纵情感4.指帝位5.路人
6.“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三、一词多义
L景
(1)承天景命()
⑵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⑶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2.克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⑵克勤克俭(成语)()
(3)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4)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3.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⑵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信
⑴信者效其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艺土壤改良技术试题及答案
- 社区活动临时工协议
- 强化农业职业经理人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 特许经营经理录用合同
- 人生没有坦途生命需要韧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2024年农艺师考试实践要求试题及答案
- 施工人员月工资协议
- 园艺师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战略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教学设计
-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新版)苏科版
-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公厕保洁服务保洁实施方案
- MOOC 空中机器人-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29古籍的装帧形制
- 2024-2029年中国IC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TPM培训资料-课件
-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全科医学实践教学中的病例讨论与演示
- 文化小队组建方案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课件
- 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