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划分为()。
A.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
B.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高温区
C.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致死低温区
D.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
2.《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3.在自然界中可能性很小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同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种都不是
4.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5.鹿群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鹿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上升B.日照时间加长C.光照强度增强D.食物质量提高
6.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7.诱捕昆虫时,经常应用()。
A.红光灯B.黄光灯C.黑光灯D.蓝光灯
8.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弥补壳中钙的不足,这是生态因子的()
A.间接作用B.直接作用C.综合作用D.补偿作用
9.反映植物种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标是()。A.盖度B.多度C.频度D.高度
10.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
11.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
A.内环境B.外环境C.微环境D.区域环境
12.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D.无关
1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14.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B.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互助关系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D.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5.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6.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
17.一个猴群占据某个山头,不让其他猴群进入,这一现象在生态学中称为()
A.种群调节B.密度效应C.自疏现象D.领域行为
18.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19.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老虎B.蝗虫C.真菌D.水稻
20.下述作物属于短日照的是()
A.大麦B.水稻C.小麦D.油菜
21.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
A.建群种B.优势种C.附属种D.稀有种
22.农业生产中玉米地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23.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24.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25.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了()。
A.能量的衰变趋势
B.非平衡态的系统的开放性
C.生态系统固定更多日光能的重要意
D.生态系统的存在必须不断输入能量和物质
26.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27.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28.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29.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是因为()。
A.温度太低B.食物不足C.白昼取食时间短D.水量太少
30.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
31.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32.下列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A.天敌被大量捕杀后,雷鸟种群因球虫病大量死亡
B.植物发展了有毒化合物的产生,食草动物体内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
C.真菌菌丝穿入到松树根部,为植物提供氮元素和矿物质,松树为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D.大豆被动物啃食后,能通过增加种子粒重来补偿豆荚的损失
33.生物圈内最大、层次最厚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34.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作用,其本质是()。
A.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B.寄生与被寄生之间的关系C.协同进化D.营养的关系
3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36.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系统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37.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38.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39.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出现的次生裸地,与原生裸地()。
A.差异极大B.有些差异C.差异不大D.没有差异
40.炎热夏季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的这种适应是()。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结构适应D.形态适应
41.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42.按照饶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体系,银杏属于()。A.隐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高位芽植物
43.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44.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乌对筑巢位置的竞争B.动物对食物的竞争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45.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油菜C.菠菜D.晚稻
46.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47.豆科作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
48.当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种内斗争
49.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A.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
50.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二、填空题(20题)51.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______、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52.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______。
53.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54.绿色植物处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___________营养级。
55.生理死亡率叫________。
56.生物种内关系包括植物的______、动植物的性行为、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57.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资源之______。
58.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_____圈中。
59.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______。
60.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61.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称为__________。
62.生态因子的综合称为______。
63.种群调节不是无限的,它围绕着平均密度做上下波动。另外,种群原来的基数不同。调节向结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密度。这说明种群调节具有一定的______。
64.光照不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下降时,增加C02浓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即为生态因子之间的___________。
65.水稻在开花期间在38℃的恒温条件下几乎不结实,这是由于______使受精过程受到严重伤害的结果。
66.各种因子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是生态因子__________规律。
6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68.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四类。
69.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有机体多少的度量。
70.一个物种在没有受到其他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生态位叫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
72.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73.钾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植物间的循环属于生物循环。()
A.正确B.错误
74.()
75.水稻和陆稻属于土壤生态型。()
A.正确B.错误
76.营养物质循环变慢是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A.正确B.错误
77.由于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其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的复杂,所以生物的种类比较少。()
78.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79.生物的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A.正确B.错误
80.生态环境资源因素中包括了人口因素。()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对风的适应。
82.什么是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的主要因素?
83.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84.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5.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7.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六、单选题(0题)88.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C
6.C
7.C解析:黑光灯放射的是紫外线,昆虫对紫外线有趋光性,以此诱捕昆虫,故选C。
8.D
9.C
10.B
11.A
12.C
13.D
14.D
15.B
16.D
17.D
18.D
19.C
20.B
21.D解析:群落环境丰富多样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稀有种的存在正好证明了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故选D。
22.A
23.D
24.C
25.C解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能量守恒,因此生态系统中维持能量守恒的重点就在于固定更多的日光能。故选C。
26.A
27.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28.B
29.B
30.D
31.B
32.B
33.A
34.D解析:A、B、C三项只是生物间的一种关系,本质上三者都是营养关系,故选D。
35.D
36.D解析:次级生产力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海洋中能量流动与贮存多维持在消费者层次中,故其次级生产力最高,选D。
37.D
38.A
39.A
40.B
41.C
42.D
43.D
44.C解析:非密度制约因子是指种群外部环境因子,故选C。
45.D
46.D
47.A解析:豆科植物利用根瘤菌获得可吸收利用的氮,根瘤菌通过豆科植物吸收养分,这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故选A。
48.A
49.D
50.D
51.植被植被
52.他感作用他感作用
53.均匀型
54.【正确答案】:
一
55.最小死亡率
56.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57.总和总和
58.岩石
59.个体论观点
60.内禀增长率
61.临界温度
62.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63.限度限度
64.补偿作用
65.高温
66.综合作用
67.【正确答案】:
单向
68.岛屿生态学
69.生产力生产力
70.基础生态位基础生态位
71.N
72.Y
73.A
74.N
75.A
76.A
77.N
78.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79.B
80.B
81.(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强风能造成植物矮化降低植物的生长量;②强风能形成旗形树冠;台风、龙卷风等能毁坏农田作物、树林等;③风能传播花粉、果实和种子。(2)植物对风的适应①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叶小而坚硬、树皮厚、根系发达;②适应于风媒特征:花小数目多、花丝长、柱头发达、花粉粒小而轻有的先花后叶;③适应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小而轻常有翅和毛等;风滚型传播体随风滚动传播种子。(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强风能造成植物矮化,降低植物的生长量;②强风能形成旗形树冠;台风、龙卷风等能毁坏农田作物、树林等;③风能传播花粉、果实和种子。(2)植物对风的适应①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叶小而坚硬、树皮厚、根系发达;②适应于风媒特征:花小数目多、花丝长、柱头发达、花粉粒小而轻,有的先花后叶;③适应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小而轻,常有翅和毛等;风滚型传播体随风滚动,传播种子。
82.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
83.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
84.(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5.(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
(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
(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
(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
8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迎元旦升旗仪式演讲稿(3篇)
-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 秋季学期安全工作计划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含答案
- 大学生演讲稿关于诚信(3篇)
- 清明节踏青活动策划书(3篇)
- DB12-T 1079-2021 公务用车标识管理规范
-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大数据与流行病学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查表
- 2023年度省综合专家库评标专家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三套)
- (复合附件版)房产居间合同范本(通用)
- 电力配网安全培训课件
- 关于乙醇的安全培训课件
- 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新版)
- 智能印章 研究报告论文
- 绿地保洁及维护方案
- 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械加工PFMEA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