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曾在早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_第1页
陈寅恪先生曾在早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_第2页
陈寅恪先生曾在早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_第3页
陈寅恪先生曾在早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_第4页
陈寅恪先生曾在早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寅恪先生曾在早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痛心疾首地说:近年以来,奇书珍本虽多发见,其入于外国人手者固非国人之得所窥,其幸而见收于本国私家者,类皆视为奇货,秘不示人,或且待善价而沽之异国,彼辈既不能利用,或无暇利用,不唯孤负此种新材料,直为中国学术独立之罪人而已。(注: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18页;据香港马幼垣教授考证,“陈先生此文之作于1931年不必置疑”,见氏文《陈寅恪已刊学术论文全目初稿》,见胡守为主编:《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90~622页,有关考证见第602~603页。)本文所要讨论的敦煌本景教《志玄安乐经》(以下简称《志经》),当属陈先生所言的“奇货”之一。该写本虽有幸终被著录刊布,但一般研究者无缘接触,以致时下录文,多有以讹传讹者。本文所要质疑的佐伯录文,即日本研究中国景教权威佐伯好郎博士所录文本,在学界影响最大,讹之源皆出是本。《志经》写本为著名大藏书家李盛铎(1858~1937)所藏。李氏收藏该写本的消息,学界早有所闻,但公开披露,依笔者所见资料,则是始于1923年。是年发表的抗父《最近二十年中国旧学之进步》一文,在综述“敦煌千佛洞石室所藏古写书”时,称“德化李氏藏《至玄安乐经》,《宣元至本经》各一卷”。(注:抗父:《最近二十年中国旧学之进步》,载东方杂志社编:《考古学零简》(东方文库第七十一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98页。)至于李氏如何得到该写卷,则讳而不谈。不过,1958年京都出版的《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下卷,刊出了该写本原件首端和末端的照片(见文末附图)。从照片可看到李在卷末有题记一行,标点如下:“丙辰秋日,于君归自肃州,以此见诒,盛铎记。”按丙辰当为民国五年(1916),如李氏所记属实,则该件来源并非很不光彩。于君为何人,待考,但其归自肃州,从肃州得到敦煌写卷是合情合理;因为当年确有一些敦煌卷子流入当地社会,为私家所藏。(注:详参荣新江:《甘肃敦煌文献知多少》,《档案》2000年第3期,第16~19页。)至于该件如何由藏经洞流入社会,虽没有任何资料可资说明,然其确出自敦煌古本,似不必置疑。因为若为赝品,李氏为此道行家,谅不会看走眼,其断不会把赝品当真迹珍藏。尽管李氏早在1916年便已得到写本,几年后消息也在学界正式传开,但研究者征访殊难。直到1928年,才有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东洋史权威羽田亨博士者,几经周折,通过多位民国学界名士的恳笃介绍和斡旋,方有幸在天津英租界黄家园拜访李,获睹原件,并著录全文。时在是年10月7日。翌年8月,羽田以《景教经典志玄安乐经考释》为题,将录文在《东洋学报》刊布。(注:[日]羽田亨:《景教经典志玄安乐经に就ぃて》,《东洋学报》18—1,1929年8月,第1~24页;收入《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下卷,京都,1958年,第270~291页。该文有钱稻孙氏节译本,载《清华周刊》第32卷第10期,1929年,第23~30页。)羽田氏在该文中,将拜访李得睹写本的经过细节一一写明,以昭信实。除对内容多所考释外,尚就该写本的外观,作了一番考述:此经典有如敦煌出土的诸多经卷一样,写于黄麻纸上,上下和行间施以细栏。首行与第一百五十九行,即末行,如前所述,题有志玄安乐经,首尾完结,惟始端十行下半部残缺。字体异于一神论和序听迷诗所经,与之相比,稍硬而粗,毋宁说是近于三威蒙度赞者。……书写之字体殆属晚唐时期无误。(注:《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下卷,京都,1958年,第272~273页。)该写本尔后的下落,学界一直未见报导。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与笔者在伦敦考证小岛文书的真伪时,顺带了解到该件真本已于1935年由李氏售诸日本某氏。(注:1935年,李盛铎将家藏的一批敦煌写本精品,“以八万日金,售诸异国”,目录载于是年12月15日及21日的《中央时事周报》,计有360件之多,《志玄安乐经》写本列其中第十三件。详参笔者与荣新江合撰:《所谓李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九州学刊》1992年第4卷第4期,第19~34页,经增订收入荣新江:《鸣沙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65~

102页。)1958年写本的部分照片在日本首次刊出,(注:荣新江:《鸣沙集》,第73页转刊该照片。)足证该件确存日本。台湾著名敦煌学家苏莹辉先生在《中外敦煌古写本纂要》一文中称“此经新会陈氏曾征访未获”(注:该文原刊《东海大学图书馆学报》第4期,1962年8月出版,收入氏著《敦煌论集》,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79年4月,1983年6月,引文见第332页。)。这意味着该件流入日本前,国内没有学者寓目。按此说可能是根据陈垣先生20年代初《基督教入华史略》讲演中的一段话:“又有宣元至本经、志玄安乐经、一神论、一天论、世尊布施论等。前二种存赣人李盛铎手,余未得见。”(注:陈垣:《基督教入华史略》,始载《真理周刊》第二年第十八期(1924年7月),收入《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5页。)其实,陈垣先生后来还是看过写本原件的,而且是在羽田氏刊布《志经》之前。查陈先生19年的讲稿《基督教入华史》,其第一部分介绍唐代之景教时,明确地说道:“最近我见唐代抄的志玄安乐经,文章极好,写的字却不很好”(注:陈垣:《基督教入华史》,见《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

集,第95页。)遂后在介绍《序听迷诗所经》写本时,将其与《志经》相提并论,称“序听迷诗所经的字,与志玄安乐经之文,可称双绝”(注:陈垣:《基督教入华史》,见《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集,第98页。)。可见,陈先生时已仔细看过原写本了。更有,李氏所藏的另一个景教写本,即《大秦景教宣元本经》,陈垣先生曾抄录了10行,送给佐伯好郎研究,后者于1934年将该10行发表。(注:P.Y.Saeki,

“TheTa-ch‘inLuminousReligionSutraontheOriginofOrigins”,BulletinoftheCatholicUniversityofPeking,

No.

9,November1934,

PP.133~135.)陈垣先生还将所见写本的形态告诉后者:“与羽田博士见过的《志玄安乐经》同样是用黄麻纸书写,上下行间划有细丝栏;其字体也与《志玄安乐经》同。”(注:[日]佐伯好郎:《支那基督教の研究》第1卷,东京春秋社1943年版,第380页。)从语气看来,陈先生对《志经》写本的印象是很深刻的。由是,吾人推测陈垣先生当先于羽田看过该经,不过未得抄录,故也无从进一步研究。在此事上,显见李氏厚日人而薄国人,这与其“待善价而沽之异国”的打算恐不无关系;其后来把大批敦煌写本售诸日本,绝非偶然。但无论如何,连陈垣先生都被传闻“征访未获”,足证其他国人更无缘得觏写本。上揭《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所刊出的《志经》局部照片,现存日本京都大学的羽田纪念馆,荣新江教授近年曾于该馆亲见,据云是羽田氏在生时所拍。若然,则原件1935年流入日本后,羽田应再度看过。其以治学谨严著称,倘早年的录文有明显疏漏的话,必当有所补正。但直至1955年去世,(注:羽田于1955年去世,有关的悼念文章见《东方学》第11辑,1955年10月,《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有关词条误作1956年。)羽田从未言及修正录文事,可见其对自己当年的文本当感满意。笔者将其最初发表的录文对照已发表的局部照片,发现卷首10行,至少可补8个字,显然是缘写本原件破损,羽田当年匆匆抄录,未遑细辨。1958年出版的《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编者将该文收入时,据照片把缺字补上,其他部分则未更动。至于卷末12行,完整清晰,故录文仅第155行“弥施诃”误作“弥师诃”外,其余均准确。据荣教授云,原件的收藏者,目前仍将写本秘不示人,(注:2000年6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日本学者落合俊典博士在会上简介了羽田亨遗稿《敦煌秘籍目录》,披露了在1938年到1940年间,日本企业家西尾新平在羽田亨的帮助下,购得了李盛铎旧藏的432件敦煌经卷。窃以为,《志经》当是其中之一。目前,学界已不断呼吁公布该等经卷(参阅方广锠《呼唤〈羽田亨目录〉中的敦煌遗书早日面世》,见2000年7月25~26

日香港举行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日后该等经卷公诸世人,当可证实也。承蒙荣新江教授提供有关信息,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寄赠落合博士的演讲稿,谨衷致谢忱。)这就使当今学者无从根据原件作出新的释文。因而,照理说,羽田早年的录文迄今仍是最原始可靠的文本。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权威的文本,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多有学者舍本逐末,采用佐伯的文本,咸以为佐伯的文本更完善。如今,原件局部照片已公刊,只要将佐伯的文本与之略为对照,即见明显的错误。是以,基于学术的严谨性,我们不得不就该经的录文问题,从研究史角度,加以正本清源。羽田的文章发表于1929年,而次年英国著名的东方学家、基督教史学家穆尔(A.C.Moule)教授便出版了《一五五○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一书。该书在介绍敦煌发现的景教文献时,有提及《志经》名字;(注:[英]穆尔著,郝镇华译:《一五五○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5页。A.C.Moule,

ChristiansinChinabeforethe1550,London,NewYorkandToronto,

1930;repr.NewYork1972,P.58.)但作者承认尚未接触该写本,故唯“点名”耳,并无内容介绍。直到1934年,西方学界对该写经的内容才有较全面的了解,这得力于佐伯好郎博士之将该经率先英译。是年,佐伯氏将该经的英译稿连同汉字录文一起在英文《辅仁学志》发表。(注:P.Y.Saeki,

“TheSutraonMysteriousRestandJoy

,

BulletinoftheCatholicUniversityofPeking,No.9,Nov.1934,PP.105~132.)就写本首端残缺部分,佐伯氏在英译本的说明中,称“约残90字”,并在译文和汉文录文中就该残缺部分,多作填补。佐伯氏虽然在给编者的说明中,提到该写经最先由羽田发表,但没有明确说明自己的译本是否根据原件或其写真,遂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其比羽田已发表的文本更准确,是个“足本”。尔后,其复将该“足本”收入其1935年出版的日文《景教之研究》,(注:[日]佐伯好郎:《景教の研究》,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5年版,第721~735

页。)1937年出版的英文《中国景教文献和遗物》,(注:P.Y.

Saeki,TheNestorianDocumentsandRelicsinChina,Tokyo:

1937,repr.1951,见附录的汉文经典,第77~95页。)1943

年出版的日文《支那基督教之研究》第1卷。(注:[日]佐伯好郎:《支那基督教の研究》第1卷,东京春秋社1943年版,第384~402页。)而我们知道,佐伯氏这三部书,均为海内外学界所瞩目,被目为中国景教研究的权威之作。20世纪国人的《志经》录本,殆据佐伯录文。其实,佐伯在其所有的著作中,都未曾申明其看过《志经》的原件或照片。其录文,是直接根据写本原件或写真,抑或源自羽田文本?我们无妨略作考证。查佐伯文本,最先发表于1934年,其时写本原件尚由李氏收藏。而佐伯的博士论文大概是在1941年或稍前才通过;(注:有关其学位论文《新近中国发现之景教经典研究》审查报告,见东京《史学杂志》第52编第4号,1941年,第472~475

页:《佐伯好郎学位请求论文〈支那に於ぃて近顷发见せられたる景教の经典研究〉(英文)审查报告》。)以其在30年代初的地位,恐难有羽田氏那样面子,得到李氏的殊遇,其录文必定是转录自羽田本。将两个文本进行比较,就可以证明吾人这一推断确实无误。因为如上面所指出,羽田本155

行“弥施诃”误作“弥师诃”,而佐伯本也依样照误,便可资证。检视佐伯传世的录文,也一直未根据原件或写真修订过。1935年写本流入日本后,虽然并不排斥其接触原件的可能性,但其文本从没有根据原件修订,这是肯定的。为了说明问题,兹将《志经》前10行据写本照片著录,同时将佐伯1951年版的“足本”也抄录,以资对照。《志经》照片:1.志玄安乐经2.闻是至言时无上3.河净虚堂内与诸4.众左右环绕恭敬侍5.伽从众而起交臂6.何方便救护有情7.我等人众迷惑固8.弥施诃答言善哉9.生求预胜法汝□(复)坐敛神10.一切品类皆有(安乐)性随按□表示缺一字,加括号表示系据墨迹,结合上下文判定之字。本录文除第9

行空缺一字外,余与羽田本同。佐伯文本:(注:P.Y.Saeki,TheNestorianDocumentsandRelicsinChina,Tokyo1937,repr.1951,见附录的汉文经典,第77页;该文本与其1942年出版的日文《支那基督教之研究》一致。)1.志玄安乐经2.闻是至言时。无上(一尊弥施诃。在与脱出爱)3.河净虚堂内与者(俱。□岑稳僧伽□与诸人)4.众。左右环绕。恭敬侍(坐。□□□□□。岑稳僧)5.伽。从众而起。交臂(而进作礼赞。白弥施诃言)6.我等人众迷惑固(久。□□□□□□□非以)7.何方便救护。有情(者。何可得安乐道哉。一尊)8.弥施诃。答言。善(哉斯问。善哉斯问。汝等欲众)9.生求预胜法。汝(当审听。□□□□□□如是)10.一切品类皆有安(乐道。□□沉埋而不见。譬)按括号内的文字系佐伯补上,标点也为佐伯所加。比较上面两个录本,可见佐伯本多有臆测杜撰之处。此外,佐伯本每行都补足17个字,更属主观臆断。按羽田文本共159行,除首尾两行均题“志玄安乐经”仅5字外,其余自第11行至158行殆无损缺,满行书写。其间每行22字、20字、13者字各一,18字者二十有五,17字者九十有四,16字者二十有六。全本每行字数虽以17字居多,但也不外占总行数之六成耳。是以,吾人不能推定残缺部分每行咸必17字。众所周知,敦煌文书不乏残缺者,补缺一般只局限于个别字眼,根据墨迹形态,从上下文的意思揣测补上;至若成句、成行的补缺,则应有相应文本参照。佐伯如此补缺,无疑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此外,羽田文本中诸多打上问号,即尚有怀疑的单字,在佐伯文本中也一一改定,却未见任何考证。其实,以羽田的博学,其踌躇未定之单字,必定是颇有难度者;间有可改而不改的字,则是为了忠实原件,以利日后他人之研究。但佐伯在没有原写本参照的情况下,便一一遽定,即使其中或有可取者,与出土文书整理之一般规范,恐也未必符合。佐伯氏不仅没有参照原写本著录,而且误解羽田的录本。由于写本每行的字数多少不一,羽田本发表时,受排版每行最多17字的限制,原写本中每行字数超过者,便只能多续一行。佐伯竟然没有细察这一点,把印刷版面上不得不多占的一行,都当为原写本固有的分行。由是,在佐伯的文本中,比原写本多出了29行。其中每行5字、3字、2字者各一,每行仅1字者凡二十六。遂令人乍读莫名其妙。1935年,著名汉学家兼基督教学家林仰山(F.S.Drake

)教授,于英文《教务杂志》发表《唐代之景教文献》一文,论及《志经》时就据佐伯的文本统计,称全经凡188行,2660字。(注:

F.

S.

Drake,“TheNestorianLiteratureoftheT‘angDynasty”,TheChineseRecorder66,1935,P.739.)其实,正如羽田所说,写本仅159行,而我们据羽田1929年文本,电脑统计,全经159行,存2596字,多出的64

字便是佐伯所加。仰山氏这个数字被尔后诸多有关著作所采用。(注:方豪:《唐代景教考略》,载《中国史学》1936年第1期,第122页;《唐代景教史稿》,刊《东方杂志》第41卷第8号,1945年,第45页;但在其《中西交通史》(台北1953

年版)第二十章《唐宋之景教》,介绍该经时改从羽田说,即159行(见长沙岳麓出版社1987

年版,上册,第416页)。朱谦之先生亦从仰山说,见氏著《中国景教》,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页。)由于佐伯文本得到仰山氏的认同,也就更带“权威性”。1957年台湾学者梁子涵先生《唐代景教之文献》,以及1987年大陆陈增辉先生《敦煌景教文献〈志玄安乐经〉考释》文中《志经》的录文,(注:梁子涵:《唐代景教之文献》,《大陆杂志》第14卷第

12

期,1957年,第393~395页。陈增辉:《敦煌景教文献〈志玄安乐经〉考释》,刊《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1~384页;收入段文杰主编《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宗教卷第3册,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467~474页。)都采用佐伯的188行本。有些版本虽然意识到佐伯在分行上的错误,但他们不据羽田本,而按佐伯本来改正,结果写本第44行凡22字,字数特多,便仍被他们误当两行著录。例如,1948年朱维之先生发表的《宣元本经及志玄安乐经考》,1970年台湾张奉箴先生出版的《福音流传中国史略》,其录文皆是,全经被录成160行。(注:朱维之:《宣元本经及志玄安乐经考》,原载《神学志》1948年第1期,收入氏著《文艺宗教论集》,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51年版,第159~177页;张奉箴:《福音流传中国史略》,台北辅仁大学1970年版,138~149页。)朱先生的文本,还“参考佐伯博士底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