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_第1页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_第2页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_第3页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_第4页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_文档视界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

外汇储备是一国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是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也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与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以及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一起构成该国的储备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截至201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18万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量为3338.1亿美元,增速为11.72%。数据表明,近年来在基数较大的基础上,我国的外汇储备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年均增长量高达4132亿美元。1982年至2011年短短的30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由最初的69.86亿美元占当时国内生产总值的2.5%,发展到至今的31811.4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45%,增长了近455倍。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近年来我国规模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找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对于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货币纷纷与美元挂钩实行浮动汇率制,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频繁波动的背景下,研究一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①以经济学家阿格沃尔为代表的机会成本说,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需求由其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适度储备需求应是其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达到的均衡时的储备要求。该模型中考虑的指标为一国收支逆差最高额、一国收支逆差概率、资产产出比、追加资本中的进口含量以及进口的生产性物品占总产出的比率。该模型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在理论上比较完备,但是模型中有许多变量难以精确的表示。

②以H·约翰逊等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研究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该学派认为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一国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理论中所依据的变量为货币供应量。这种分析方法在解释长期外汇储备行为方面有所帮助,但是却无法从中得出一国外汇储备的水平。

③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为代表的学派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量要与该国的贸易进出口额保持适当的比例。该理论虽然为外汇储备的控制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但是却忽略了对其他可能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的分析。

④以R·J·卡包尔和C·D·范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采用定性分析法。该理论指出一国外汇储备需求量受一国储备资产质量、经济政策的态度、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力、政府采取调节措施的谨慎态度、该国所依赖的国际清偿力的来源及稳定的程度、国际收支的动向以及一国的经济状况等6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⑤外债规模与储备存量比例关系说,该理论认为一国外债规模与外汇储备量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即一国应把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其外债总额的30%左右。

但是以上这些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大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情况,对于我国来讲其适用性自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找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个因素,对于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这些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选取合适的变量。采用代表经济总量的国内生产总值、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外债余额、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代表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虚拟变量D1等八个变量,在对各个指标1985年--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具体影响。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管理提出建议。

三、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变动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迅速增长。表一反映了我国1985年至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1985年的26.44亿美元发展到至今的31811.48亿美元,增长了近1200倍。但是由图一可以看出这一变化并非突变式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过程。

199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1996年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到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国外汇储备实现了首次快速增长,每年增加近300亿美元,平均增速达到了65.49%。在1998-2000年间受东亚金融危机及其滞后影响,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低速增长,年均增长量由危机之前的296.73亿美元减至90亿美元,平均增速也由65.49%降至5.7%。受2000年我国加入WTO的影响,从2001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又恢复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并在当年年底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到2002年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量仅次日本居世界第二。此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和增幅,年均增量达到了3216.38亿美元。在2006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10663.44亿美元,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之后受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经济体包括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在内均受到较大的冲击,我国的出口受到影响,此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速有所放缓。但是由于依然保持增长的其实,到2009年已经达到23991.52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

表一我国外汇储备数据

年份国家外汇储备

(亿美元)

增量

(亿美元)

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

198526.44-55.76-67.8345198620.72-5.72-21.6339198729.238.5141.0714198833.724.4915.3609198955.521.7864.59071990110.9355.4399.87391991217.12106.1995.7271992194.43-22.69-10.45041993211.9917.569.03151994516.2304.21143.50211995735.97219.7742.574619961050.29314.3242.708319971398.9348.6133.1918

19981449.5950.693.6236

19991546.7597.166.7026

20001655.74108.997.0464

20012121.65465.9128.1391

20022864.07742.4234.9926

20034032.511168.4440.7965

20046099.322066.8151.2537

20058188.722089.434.2563

200610663.442474.7230.2211

200715282.494619.0543.3167

200819460.34177.8127.3372

200923991.524531.2223.2844

201028473.384481.8618.681

201131811.483338.111.7236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官网

2.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现状(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是弥补一国国际收支逆差、促进宏观经济平衡、稳定本币汇率以及维护国家和企业国际信誉的有力保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和全球资本流动的加速,一国的经济更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同时一旦一国遭遇经济危机或是金融危机,与之经济联系密切的各个国家将很快被传染和波及,并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国。因此,外汇储备越来越成为一国实现国内外经济均衡与稳定、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

但是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如今我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保持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研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理论,其中可以量化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储备/进口比例法”和“外债规模与储备量比例法”。前者认为,若排除一些短期或随机因素的影响,一国的外汇储备与它的贸易进口额之比应保持适度的比例,这个比例以40%为标准,20%为最低限。而“外债规模与储备量比例法”认为一国应把外汇储备维持在其外债总额的40%左右。若依据这两种方法作为参考那么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早已经超过了适度规模,属于超额储备。

图二表二

年份

国家外汇

储备

(亿美元)

外债余额

(亿美元)

出口总额

(亿美元)

外汇储备占外

债的比重(%)

外汇储备占出口

总额的比重(%)

198526.44158.28237.5016.7011.13198620.72214.83309.409.646.70198729.23302.05394.409.687.41198833.72400.03475.208.437.10198955.50412.99525.4013.4410.561990110.93525.45620.9021.1117.871991217.12605.61719.1035.8530.191992194.43693.21849.4028.0522.891993211.99835.73917.4025.3723.111994516.20928.061210.1055.6242.661995735.971065.901487.8069.0549.4719961050.291162.751510.5090.3369.5319971398.901309.601827.90106.8276.5319981449.591460.431837.1099.2678.9119991546.751518.301949.30101.8779.3520001655.741457.302492.00113.6266.4420012121.651701.102661.00124.7279.7320022864.071713.603256.00167.1487.9620034032.511936.344382.28208.2592.0220046099.322629.905933.30231.92102.8020058188.722965.507619.50276.13107.47200610663.443385.909689.80314.94110.05200715282.493892.2012204.60392.64125.22200819460.303901.6014306.90498.78136.02200923991.524286.4712016.10559.70199.66201028473.385489.3815777.54518.70180.47

201131811.486949.9718983.81457.72167.57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国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

3.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

由于在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中没有对我国的外汇储备按照币种细分,因此我们无从知道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也无法判定其币种结构是否合理。但是有学者借助国内外一些公开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对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进行大致的了解。石凯、刘力臻以及聂丽在《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动态优化》一文中,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和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间接推断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他们综合TIC和COFER的统计数据他们得出结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可能为美元60%~65%、欧元25%~30%、英镑5%~7%及日元3%~5%。

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目前在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币种包括美元、欧元、英镑以及日元。其中,美元依然占有较大的比种。

4.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现状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充足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能力。使得我国在面对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更加的从容。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四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因此,从这四个方面面入手分析外汇储备对我国现行经济的影响。

图四

①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由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两部分构成。图4反映了我国经常项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具体情况。由图中可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我国贸易顺差的大部分,2002年至2011年间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占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平均比重为80.97%。因此,进出口贸易顺差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构成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出口换汇”,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就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五

②由图五可以看出,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主要是由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分析2000年至今我国直接投资项目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每年引进的外商投资额将近1000亿美元。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又闲置不用,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③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由于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不仅使得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也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势必会不断压缩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

四、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外汇储备相关理论以及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选取变量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拟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外债余额、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代表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虚拟变量D1等八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计量

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在对各个指标1985年--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管理提出建议。

1.变量的筛选

由于计量经济模型有许多经典假设,而现实的经济数据往往不能满足基本经典假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易造成虚假的因果关系造成伪回归。因此,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选择对我国外汇储备有实际影响的因素。

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适用于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差分,对差分后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ADF检验对各变量差分后的数据检验其平稳性,得出GDP、广义货币供应量M2、FDI、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外债余额以及外汇储备量均为二阶平稳,汇率为一阶平稳。

因此,对D(GDP,2)、D(M2,2)、D(HL,1)、D(FDI,2)、D(EX,2)、D(IM,2)以及D(WZ,2)分别与D(Y,2)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汇总如下表:

NullHypothesis:LagsObsF-StatisticProbability

0.2780.603D(GDP,2)doesnotGrangerCauseD(Y,2)

124

D(Y,2)doesnotGrangerCauseD(GDP,2)4.9370.037

14.2160.000D(FDI,2)doesnotGrangerCauseD(Y,2)

223

D(Y,2)doesnotGrangerCauseD(FDI,2)3.9740.037

0.0850.967D(HL,1)doesnotGrangerCauseD(Y,2)

322

D(Y,2)doesnotGrangerCauseD(HL,1)0.8030.511

5.3860.015D(WZ,2)doesnotGrangerCauseD(Y,2)

223

D(Y,2)doesnotGrangerCauseD(WZ,2)3.6820.046

3.4480.044D(M2,2)doesnotGrangerCauseD(Y,2)

322

D(Y,2)doesnotGrangerCauseD(M2,2)11.1220.000

15.7620.000D(Y,2)doesnotGrangerCauseD(EX,2)

322

D(EX,2)doesnotGrangerCauseD(Y,2)11.1710.000

D(IM,2)doesnotGrangerCauseD(Y,2)4

21

6.363

0.005D(Y,2)doesnotGrangerCauseD(IM,2)

4.814

0.015

由表中结果数据可以看出,变量FDI、WZ、M2、IM、EX通过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认为是被解释变量Y的格兰杰成因,而GDP、HL未通过该项检验。由表中结果可知,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我国外汇储备量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外汇储备是GDP的格兰杰成因也即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对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影响。而从检验结果来看,汇率与我国外汇储备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汇率不是外汇储备的格兰杰成因,外汇储备亦不是HL的格兰杰成因。

因此,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最终在模型中引入的变量有:外商在华投资额FDI、外债余额WZ、进口总额IM、出口总额EX、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代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虚拟变量D1。2.模型形式的确定

通过做Y与EX、IM、FDI、WZ、M2的散点图可以看出Y与各变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ttttttDbMbWZbFDIbEXbIMbbYμ+++++++=162543210

运用EVIEWS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初步估计模型为:

1

754.1664277.02655.2214.10178.17009.02864.602DMWZFDIEXIMYttttt++-++--=由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可调整决定系数为0.996211较大即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F检验值也大于临界值说明解释变量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成立,但是常数项C、IM、FDI以及虚拟变量D1均未通过t检验,即在统计上来讲,其对外汇储备Y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前面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经济现实并不相符。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不满足计量经济模型的经典假定。因此,下面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以确定最佳的模型形式。3.模型的检验与修正1)模型估计方法的选择

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由于不满足基本假定所引起的问题主要有多重共线、异方差、序列相关等。这些问题通常并非单个出现,而是一次出现几个甚至同时出现。因此,处理这些问题的先后顺序以及处理的方法的选择,通常会对最终确定的模型形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重要的解释变量不能通过检验而被删掉。因此,确定恰当的模型估计方法,以及处理多重共线、异方差、自相关等问题的先后顺序,对于正确的估计模型形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有矩估计、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以及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等。其中,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由于其步骤简单且其估计量具有线性、无偏性、同方差性等多种优良性质而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当模型不满足基本假定时,其估计量将不再具有上述优良性质。由于加权最小二乘法与普通最小二乘法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时加权最小二乘法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等价,其估计量也具有上述优良性质。当模型中出现异方差时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在不影响估计量优良性质的同时处理这一问题。因此,在下面的处理中一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由于异方差问题与其他问题共存和单一处理某一问题而错误删除某些重要变量的概率。

在确定模型形式时,为了避免模型出现多重共线问题而影响变量的选择,本文中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逐次引入变量,并剔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得到一个每一个变量都显著且拟合效果较好的理想回归模型。2)模型的建立

首先,分别作被解释变量Y与GDP、HL、WZ、CE、FDI以及虚拟变量D1之间的一元回归,回归所得的重要指标如表n所示。在一元回归的基础上,按照2R即模型的拟合效果的好坏,选择基础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IM

EXFDIWZM2D1参数估计量1.95341.667713.12825.22720.268921839.14t检验值

24.633722.546316.405318.274239.580211.76930.96040.95310.91500.93040.98430.84710.95880.95130.91160.92760.98370.8410

将各解释变量按照2R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M2、IM、EX、WZ、FDI、D1,因此以M2为基础变量依次加入其他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分析过程见下表:

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分析中剔除非显著变量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Variable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AdjustedR-squaredF-statisticstep1

C-1250.0550294.9815-4.23770.00030.9837

1566.5930

M20.26890.006839.58020.0000step2

C

-1343.262065.8439-20.40070.00000.9842

997.5624

M20.20450.02577.95250.0000IM0.42330.16342.59020.0161step3

C

-1170.777052.8835-22.13880.00000.9980

4907.1690

M20.27330.012022.68740.0000IM-2.19380.2047-10.71670.0000EX1.86840.144312.94790.0000step4

C168.081762.12312.70560.01290.9990

7553.7950

M2

0.31460.009034.97070.0000IM-1.33020.2099-6.33610.0000EX1.69260.17709.56180.0000WZ-2.65000.1297-20.43800.0000step5

C167.389365.63162.55040.01860.9997

15691.9100

M2

0.30690.010030.72260.0000IM-1.00340.2091-4.79760.0001EX1.36150.16418.29720.0000WZ-2.96240.1731-17.11850.0000FDI1.59500.39854.00250.0006step6

C108.264076.07721.42310.17010.9991

4368.5630

M20.27660.011723.61790.0000IM

-0.81860.1511-5.41870.0000EX1.27040.13669.30320.0000WZ-2.63030.2249-11.69290.0000FDI1.22870.39733.09300.0057D1

1166.3720

493.8712

2.3617

0.0284

注:(1)Prob.表示收尾概率,其含义是“拒绝零假设犯错误的概率”,是t统计量的显著性检验水平。该值越大该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越不显著;这里以0.05作为检验标准。

2R2

R

上述步骤是不断的剔除非显著性解释变量的一个过程。步骤①中,变量M2的收尾概率为0.0003,因此可以判断M2为对外汇储备影响显著的解释变量。在步骤一的模型中加入解释变量IM进行回归拟合,模型简化为②。在②中,IM的收尾概率最大,为0.0161小于0.05,说明各变量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均为显著。接下来在步骤3中,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EX进行回归,相应得到计算结果③。从③中可以看到,各变量的收尾概率均接近于0,说明各变量对Y的影响均显著。而且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0.998,与步骤二相比拟合效果更好,因此加入解释变量EX是合理的。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WZ,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计算结果④。在④中,各变量的收尾概率均接近于0,截距项C的收尾概率最大为0.0129但仍小于0.05,而且模型的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说明解释变量WZ的加入是合理的。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FDI,进行回归,得到结果⑤,从⑤中可以看到,各解释变量的收尾概率均明显小于0.05,说明各变量对Y的影响均为显著,且与模型4相比模型5的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说明将FDI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是恰当的。在模型5的基础上将虚拟变量D1(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解释变量加入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结果⑥,由⑥中可以看到,各解释变量的的收尾概率均小于0.05,其中虚拟变量D1的收尾概率最大为0.0284但是仍然小于0.05,说明虚拟变量D1对Y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但是由于虚拟变量D1的加入模型6的拟合优度与模型5相比有所下降,因此剔除该虚拟变量。以模型5作为最终的模型。

在模型5中,F统计量的样本值为4368.5630,明显大于临界值,这表明该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同样通过,即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显著成立的。AdjustedR—Squared的样本值为0.9997,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且其AIC和Sc的值都比模型①中的对应值小,说明改进后的模型有更好的统计性质。

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拉格朗日乘数检验中p值为0.588126大于0.05,因此接受原假设0H即认为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由模型中各变量的系数显示,进口总额、外债余额与我国外汇储备呈反向变动关系;出口总额、外商在华投资额、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同向变动。这与经济现实相符合,因此模型拟合结果也通过了经济意义检验。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模型5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最为理想的模型。因此最终确定的模型形式为:

23069.09624.2595.13615.10034.13893.167MWZFDIEXIMYttttt+-++-=4.拟合效果和残差分析

四、模型分析

1.由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主要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进口

总额,出口总额,外商在华投资额和外债余额。其中出口总额、外商在华投资额和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是正向的;而进口总额和外债余额与外

汇储备呈反向变动关系。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外商在华投资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外汇储备将平均增加1.595个单位。同理,出口总额、货币供应量的单位变动将引起外汇储备分别相应增加1.3615和0.3069个单位。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口总额或外债余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引起外汇储备量相应的减少1.0034或2.9624个单位。

2.对各变量对外汇储备影响大小进行分析可知,外债余额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

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外债余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引起外汇储备量相应的减少2.9624个单位。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比较关

注外汇储备的国际清偿能力,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作为外汇储备功能的重要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自然要与外债规模相适应,以应付还本付息的压力。由图n可知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不断扩大,至2011年底外债余额为6949.97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460.59亿美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