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与实施_第1页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与实施_第2页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与实施_第3页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与实施_第4页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与实施[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课程与教学新领域。该任务群与统编教材之综合性学习不完全对应,后者指向该任务群之领域分布不均,该任务群需要重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要以项目统整多学科,构建课程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实现问题与任务驱动;建设学习共同体,营造混合式学习场域;突出学科主体地位,形成物化成果。[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

理解、设计与实施

综合性学习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与呈现方式方面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高中课标”)实现对接——学习任务群成为各学段统一的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任务群最早由高中课标提出,新课标确定了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大类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系首次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崭新领域,需要从课程层面理解,方能建构与实施。一、对义务段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将新课标与高中课标中任务群名称梳理如表1:首先说明,表1学习任务群排序,与新课标、高中课标第10页排序略有不同,系笔者根据表达需要而作的调整。我们从表1可有以下发现与理解:其一,作为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任务群实现语文课程跨学段贯通式整体建构,体现出语文课程一体化、系统化建设,这是前所未有的。其二,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实现进阶式设计。一是用不同名称体现进阶。义务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高中段“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后者增加“探究”一词,就体现能力、素养要求的进阶。二是专题化或细化分类,体现进阶。前者如“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后者如三类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三,除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外,义务段其他五个学习任务群在高中段都能找到相对应任务群(笔者认为,今后高中课标修订,会增加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义务段是高中段的基础。高中段无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逻辑上不存在对应关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全新内容。该学习任务群借鉴当下课程建设与学习研究最新成果,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最先进的体现,其具体内容建设与实施具有挑战性,需要师生共同完成。二、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与教材对应关系的分析教材是课程重要载体,教材内容即为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载体。师生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使之成为学习任务群内容,才能完成任务群学习的组织与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贯穿全学段,其载体是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材料与汉字。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载体主要是教材中三大类型的文本、语言材料及相应的表达交流活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载体,主要是教材的12部必读名著与24部推荐名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不然。吴刚平、庄燕泽认为:我国语文课程跨学科整设计“总体上采用了语文学科单向整合的思路,重在理念倡导和设计综合性学习板块”。①综合性学习天然的综合性就决定着其具有整合多方面(包括多学科)内容的功能,体现跨学科学习是其应然之义。从这个角度说,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相对接,前者作为教材的具体板块承载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有必然性与合理性。但统编教材15个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五大领域之内容并非严密对接。我们先将两方面内容概括梳理成表2,便一目了然。从表2可以发现:其一,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内容的五个领域不完全对应。自然科学及科技活动方面仅一个综合性学习,自然科学课程内容在语文教材难以体现是其原因。心理健康方面缺少相应综合性学习。统编教材编写完成于2016年,新课标于2022年颁布,六年的时间逆差是重要成因。其二,综合性学习所指向和跨学科学习领域分布不均。一是五大领域中,指向第四、第五领域的综合性学习众,分别为8个、5个;没有指向第二领域的综合性学习;指向第一、第三领域的偏少,分布严重不均衡。二是某一领域内综合性学习指向分布也不均匀,如第四领域中,均指向公道德修养方面,没有指向科学理性、艺术精神方面的综合性学习。综上,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建设与落实的角度,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一,第一领域跨学科学习是一种理念,更多体现为多学科融合学习,表现语文学习对其他学科学习的支持与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并非将其他学科内容机械纳入语文课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形成跨学科教学的共同认识,建设多学科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二,课程实施中所设计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尽可能覆盖各个领域。具体到五大领域之某一领域跨学科学习设计,也应均衡覆盖。以领域四为例,减少指向公民道德修养的综合性学习,增加指向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的综合性学习。其三,跨学科学习活动需要重构。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从其主题、所涉学科等方面都需要重构(我们相信,统编教材未来修订会调整)。同时也要看到,综合性学习之主题、内容的设计,与其所处教材位置前一两个单元内容相关。统编教材15个综合性学习分布如下:七八年级每册教材各3个,共12个,每两个单元后设置一个;九年级上册设置2个,下册设置1个。“天下国家”为七下第一个综合性学习,位于第二单元之后,该册第一单元为杰出人物、第二单元为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与前两个单元尤其是第二单元形成呼应关系。未来教材会对综合性学习适当调整,但因存在难度,调整幅度或恐不大。当下实施好跨学科学习,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适当构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三、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在当前状况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并确保实施。1.以项目统整多学科,构建课程内容构建一个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就是创生与构建一个微课程。张华教授认为,超学科学习是广义跨学科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持续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即是典型的‘超学科学习’。”②

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整合性。跨学科学习前提是统整各学科内容,而构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关键是统整。被学界认为最能体现跨学科学习理念、推动跨学科学习建设作用最大的就是STEM/STEAM项目。项目是STEM/STEAM教育的核心,跨学科整合是STEM/STEAM教育的本质特征。语文学科本位的跨学科学习,其项目设计要突出与坚持语文课程主体地位与发展学习者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人教社出版的课标版教材中一些综合性学习,如果适当改造,即可成为学习项目,成为好的跨学科学习课程。“黄河,母亲河”、“马的世界”,教材设计还过于简略,所跨学科还不多,学科融合设计还不充分。若适当改良,前者可融合地理、历史、艺术(美术、音乐)、文学等多学科内容,后者可融合动物学、地理、历史、艺术、文学等多学科内容。2.创设真实情境,实现问题与任务驱动有一段时间语文课程不关注情境,教学脱离情境。新课标特别强调情境之于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理念”部分,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③,在“课程实施”部分,给出的“教学建议”强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④,而“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⑤……这些都是以往课标所没有的。跨学科学习更需要重视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问题与任务,确保学习的意义。戴维·H·乔纳森认为:教育唯一真正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劣构问题,问题解决需要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为了有效解决问题会有意向深入了解问题发生的情境。⑥此即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南京推行垃圾分类期间,南京外国语学校蒋兴超老师设计了垃圾分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现状、法规及未来发展,并要求学习者撰写科普文本进行宣传、解惑,撰写新闻类文本报道,撰写政策法规分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劝说市参与垃圾分类。针对市民经常讨论的行道树问题(因多种原因,关于行道树的讨论,在南京每年都会成为热点话题),南京外国语学校刘飞老师组织学生以“法国梧桐适合不适合做行道树”为研究项目,开展调查、讨论。这两个设计以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作为解决的对象,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首先,情境是真实的,就是学习者的生活情境;其次,问题与任务是劣构的,激发起学习挑战欲。而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有效地训练能力,提升素养。3.建设学习共同体,营造混合式学习场域传统语文教学中静态的陈述性知识与信息,多为教师讲授,是单向传授,信息接受端——学生,往往是个体接受。跨学科学习,因学科多元,学习内容丰富,所涉陈述性知识信息量呈几何级增加,遑论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个体的教与学都难取得理想效果。跨学科学习,需要建设学习共同体。共同体目的是合作,而方式与形式恰恰是分工。只有分工合理,才能合作有效。一是学生共同体需要分工协作。以“黄河,母亲河”项目化学习为例,共同体中需要有学生长于地理,对黄河、黄河流域等相关知识收集整理;需要有学生长于历史,了解历史上黄河改道与黄河的作用;需要学生长于文学,能够收集整理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以资学习。学习共同体分工协作是互补式耦合,如此,共同体跨学科学习效益就能得到保证。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一部分。根据项目主题,优化不同学科的联系,确定不同学科教师进入学习共同体,作为智力支持,保证在跨学科学习中获得多学科知识是准确而有效的。在上述“黄河,母亲河”项目中,地理、历史教师要从本学科角度回答“黄河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音乐老师合作从不同角度阐释《黄河大合唱》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至于如何保护黄河,除地理教师外,项目学习还需要环境保护与研究的专门工作者提供支持。作为智力支持的教师团队,还需要引领学习者将多学科知识优化、整合,使之成为系统,进而实现学习内容的内化。师生共同体之间应形成联系,前者指导、支持后者,语文教师联系每个学生共同体,其他教师则分别联系若干学生共同体。“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⑦,这是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提示。这些提示与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与开放性特征,决定了跨学科学习必须营造、建设混合式学习环境。从未来学校发展与建设来看,建设让学习连接生活的跨学科学习中心,是一种必然。在目前,跨学科学习则需要打破单一课堂、单一教室的壁垒。一是学校学习场域尽可能融合多学科元素,实现学习场域的综合化设置。“黄河,母亲河”项目中,学习者在学习场域若能够接触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的沙盘,对知识就能够迅速直观建构。二是物理意义上的学习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室,还应当拓展到社会上各种场馆、各种场域。三是借助高科技手段,丰富学习资源,改变学习环境,增加学习者的体验,形成高科技支持下混合学习场域。借助网络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上线下学习切换,多媒介学习交融,还可以借助高科技丰富学习者的体验。“黄河,母亲河”项目学习时,可以通过VR技术,让学习者增强体感受。4.突出学科主体地位,形成物化成果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学习,本质有别于STEM/STEAM项目。STEM/STEAM接近社会生活与工作中解决问题,采用多学科攻关。语文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应突出语文课程学科主体地位,多数情况下,应综合、整合其他学科为我所用,合作开发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实现整体育人。首先,以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在“黄河”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中,我们突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指出黄河文化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是三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向文化自信之核心素养。其内容的主要载体是与黄河有关的语言文字材料、文学艺术作品,即坚持语言运用素养的培养。组织跨学科学习,整个学习过程都要形成物化成果,即以文字为主、图画图片等为辅的交流、表达、创意表达的成果——文本。从设计跨学科学习方案开始,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调查问卷,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以及专门用途的文本,都要形式不同的物化成果。即在跨学科学习中,交流、表达一直贯穿全程,并有物化成果予以记录、展示。在完成有关垃圾分类项目学习后,蒋兴超老师指导学生发表了一组作文:《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吴思翰)、《道阻且长,未来可期——关于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的社会调查报告》(朱芷妍)、《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伟大工程》(刘宇赫)、《外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分析》(李慕)、《保卫绿水青山,垃圾分类进行时——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集锦》(华烨)。在完成行道树学习项目后,刘飞老师也指导学生发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