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mhl1-1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mhl1-1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mhl1-1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mhl1-1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mhl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无视中国立场,坚决否认存在争议;在历史问题上,美化侵略、逃避责任;在对华态度上,恶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极力构筑“对华包围圈”。中日关系降到建交以来的冰点,政治冷导致经济冷,这种状况仍将持续。思考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目前中日关系的基本态势是什么?若缺少一方会存在这种基本态势吗?这种关系反映了哲学的什么概念?提示基本态势是冲突。若缺少中日任何一方,就不会有中日关系的存在,更不会有中日冲突。中日关系既有冲突、对立,又相互依存,反映了哲学上的矛盾概念。答案走进生活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考点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考点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呈现核心线索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个概念:矛盾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重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2.方法论: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优点和缺点。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知识梳理深度思考对立和统一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对立统一(注意:不能将哲学的两点简单理解为优缺点)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化险为夷,乐极生悲居安思危(1)矛盾同一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他敢剪吗?

学会感激——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人。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3、教学相长——

4、一劳永逸---

这是

的形容词。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正确的应该是有劳有逸,劳逸结合。5、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哲学眼光看生活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

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

的倾向和趋势。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和异化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

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

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

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区别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③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原理。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方法论:

小结: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即要一分为二看问题。(1)同一性以差别和斗争为前提: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的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1)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⑵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天津高考,2(3)2014·新课标全国Ⅰ202015·江苏高考,302015·重庆高考,102016.全国Ⅱ,23结合古诗词、漫画、热点材料等考查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成为最近两年考查的重点。题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命题探究】考向1矛盾的概念1.下面的漫画中一个本来应该牵着狗走的小朋友却被狗牵着走。其寓意主要启示我们 ()

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B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命题探究思维建模2.(2013·

四川卷·11题)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向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2014·广东卷)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解析:材料中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这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A符合题意,故选A。B与题意不符,排除。C错,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D错,正确的价值观也无法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解析答案命题探究思维建模A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4.(2013·江苏卷)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他山之石

AB答案

AB答案参考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④(同一以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括号内容是添加的对应知识点】5.2016年社会有太多的道德追问。道德失范与道德光芒同在,道德“负能量”与“正能量”并存。社会对“负能量”的批评、对“正能量”的赞美使道德标准趋于明晰,更有利于营造“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上述材料。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命题探究思维建模他山之石

AB答案

AB答案提示:(1)道德失范与道德光芒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道德追问,使道德标准趋于明晰,更有利于营造“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提升全社会的道德境界。(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道德“负能量”与“正能量”的斗争,引发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关注和思考,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命题探究思维建模6.(2014·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解析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解答本题,首先应答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并进行知识细化;然后分别结合材料分析机器人与人对立表现在什么地方,统一表现在什么地方即可。答案: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命题探究思维建模答案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7.(2014·重庆卷)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回答问题。

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然后结合中俄关系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即可。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解析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答案: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统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命题探究思维建模答案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分析应用

往往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事例等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应用,通常从材料体现的哲理、启示,表明、应该怎么做等角度进行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时,一般有单一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方式,单一考查如“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或者“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分析)……”;综合考查如“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或者“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等,还有的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角度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等知识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进行综合考查,题型涉及体现类、说明类、认识类、措施类等类型。分析应用方法:(1)分析材料,看是否涉及对立统一的内容,或者看题目是否要求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回答,若涉及则可以用本知识点分析回答。(2)做非选择题时要明确不同应用的原理表述,第一种表述应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矛盾双方是如何对立、如何统一、坚持二者的统一。类似的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第二种表述应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三种应用表述: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前两种应用表述经常考查,第三种应用难度较大,考的相对较少。分析回答时一般是表述完原理后直接用知识分析材料,重材料分析。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③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④哲学矛盾与生活矛盾: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日常生活中的斗争,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化学运动中的化合与分解、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等都是矛盾斗争性的不同形式,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命题探究思维建模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生活中我们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思维中我们要避免逻辑矛盾。判断正误: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矛盾就是斗争;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辨明真伪去伪村真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易错矫正】易错点1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矫正训练1

(2013·重庆高考)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易错点2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提醒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解决矛盾,不等于消灭矛盾。

矫正训练2

(2014·新课标全国Ⅱ)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1)时时有矛盾(纵向)(2)事事有矛盾(横向)1、含义考点一.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而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事物的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典型案例分析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4、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2、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全面的观点,反对片面性、一点论。考点一.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的特殊性不同、区别、特、特色、相异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典型案例分析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良莠不分;千篇一律,一刀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拓展深化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矛盾概念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表现的对应关系【命题探究】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