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致富成功。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8页自主阅读本课前言:找到一些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有哪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耕织图∙耙耨》清·焦秉贞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农产品商品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习目标:
1.分析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变化;
2.掌握明清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3.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4、分析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重点:明清经济发展的变化。难点:明清时期阻碍社会转型的因素。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1、新(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1)背景: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亩产高,适应性强),经新航路开辟传入中国。(14课危机:人地矛盾)(2)影响:
①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
②丰富了粮食作物的品种,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饮食结构;
③加剧垦荒,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1、新(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推广;2、多种经营方式: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致富成功。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8页农业经营方式多样、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业生产区域化,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新(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推广;2、多种经营方式:3、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18世纪末,帝国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一半以上的棉布、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贩卖而生产。”—WilliamT.Rowe《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产粮)明代谚语:“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经济作物,农产品商品化;湖广产粮)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高产农作物引进与推广;(2)生产力水平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继续发展;(3)政府政策调整:鼓励垦荒,赋税征银(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木)2、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1)提高粮食产量,推动人口增长;(2)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3)推动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二)手工业发展:1、丝织业、制瓷业等的发展(1)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2)私(民)营手工业兴盛(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3)明朝出现五彩瓷;清朝出现珐琅彩和粉彩(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乾隆)。清代乾隆珐琅彩双环瓶清代清粉彩八宝玉壶春瓶清代青花五彩瓷罐清康熙款黄釉锥把瓶清雍正款墨彩山水人物长颈瓶清乾隆款粉彩镂空三友转心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二)手工业发展:1、丝织业、制瓷业等的发展(2)私(民)营手工业兴盛(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景德镇烧窑图“景德镇官窑的制瓷业,有58座,而民窑已超过了900座,民窑所烧造的薄胎纯白器、青花以及各种颜色釉等都能与官窑媲美,甚至还超过官窑的水平。”—《瓷都史话》景德镇:从民窑中挑选烧造质地精良、画工精细的瓷器作为贡品,一般是有命则贡、无命则止,并没有设置生产御器的专门机构和窑场。可以说,这种官窑实际上是寓于民窑之中。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二)手工业发展:
2、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纵横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明清: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重点难点,笔记):(1)标志及特征:雇佣劳动关系、手工工场(2)出现行业及地区:江南的丝织业出现;(3)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4)影响: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压倒性优势。(4)发展缓慢原因: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②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③大地主和商人将资金更多投入土地,影响资本扩大再生产④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根因)(三)商业新现象: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繁荣1、白银货币化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白银大量流入背景:①新航路开辟;海外贸易(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②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相对领先,贸易顺差,出超地位);③政府开放(放松)海禁等(明:隆庆开关;清:广州十三行)。(2)白银大量流入影响:①明清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白银货币化);②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中;④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⑤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银锭五十两(等于铜钱五万)中国墨西哥月港马尼拉波托西阿卡普尔科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太平洋贸易:“丝一银”对流白银丝绸瓷器太平洋大西洋西班牙银元马尼拉大帆船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约占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据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中转站贸易西马尼拉丝、棉、瓷—白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商帮:徽商和晋商,长途和大额贸易(明清时期是以血缘和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群体))晋商:乔家大院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记
晋商,俗称“山西帮”,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特别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徽商主要经营粮食、棉布、文房四宝。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
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
朱仙镇市镇景德镇(江西)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佛山镇(广东)盛泽镇(苏州)乌泥泾镇(上海)合溪镇(湖州)主要行业制瓷交通交通冶铁丝织棉纺织木炭2、城市经济功能: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本表资料来源: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何一民《兴盛与衰落:明清四大名镇在近代的舛变》等明清市镇的特点: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四)社会经济的局限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思考:
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这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是否顺利发展壮大,如西方般促使本国迈入“新社会”(实现社会转型)?请简要说明原因。(笔记:明清时期阻碍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因素)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3、思想:八股取士,儒家思想日益走向僵化。4、政策:重农抑商占主导、闭关锁国。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二、思想领域的变与不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明清思想之变: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阻碍工商业发展;(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壮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3)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4)思想:①文化专制,理学僵化(空谈义理,不切实际);②“西学东渐”开阔视野。2、代表人物:(1)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2)异端:李贽(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思想之变:代表人物:(1)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学习、实践)陆王心学:“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①主张(实质:主观唯心主义):A、南宋陆九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内心反省。B、明朝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心是世界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物)致良知(通过内省克服私欲,在行动中实行良知,即知行合一)②意义: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励志;
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揭开了明朝中后期思想领域提倡自由、批判专制的序幕。“阳明赏花”阳明游南镇,友曰:“为何此花如此美丽?”阳明曰:“我心看到了才是美丽的”友问:“尔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阳明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心之外。”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核心“理”是世界本原“心”是世界本原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异目标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知行合一方法格物致知发明本心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思维拓展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思想之变:代表人物:(2)异端:李贽李贽(1527年~1602年)福建泉州人。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回族。明末进步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明清两代皆被列为禁书。材料:“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李贽承认个人私欲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男女平等抨击道学虚伪①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②影响: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循天下之公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2、思想之变:代表人物:(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王夫之《船山遗书》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提倡:工商皆本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经世致用主张君臣平等唯物主义,世界本原为气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2.批判君主专制制度。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4.关注现实,经世致用。5.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3、明清儒家思想的评价(明清思想之不变:仍是儒学范畴)(1)积极:①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②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①内容: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②地位: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主流地位;③影响: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4、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小农经济主导)、政治(专制强化腐朽)、思想文化(专制,三纲五常)等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1.创立:2.继承:3.重创:4.正统:5.冲击:6.融合:7.发展:8.批判
式继承:春秋时期,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战国时期,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隆礼重法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合归儒宋明时期,吸收佛、道思想,哲学化、思辨化;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归纳综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三、文学、戏曲、科技领域发展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明清之际小说、戏曲繁荣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娱乐活动丰富;②明清时期出现批判儒学的进步思想;③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文化下移,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④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2、小说、戏曲特点:①数量繁多,题材广泛;②通俗化、平民化明显;③反礼教、追求个性、批判现实。三、文学、戏曲、科技领域发展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三、文学、戏曲、科技领域发展作品作者成书时间地位《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的典范《红楼梦》曹雪芹清朝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儒林外史》吴敬梓优秀讽刺小说3、小说代表作:【小结:古代中国的文学】时期时代背景文学成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诗经》、楚辞汉大一统汉赋唐繁荣、开放、衰落唐诗宋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宋词、散曲、话本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文人进取无望元曲明清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小说——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生活化【唯物史观】文学是对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传奇: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明朝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女主角李香君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头撞桌,鲜血飞溅。”
清朝孔尚任(1648-1718)《桃花扇》:《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却因父命难违,最终伤情而死故事。(2)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4、戏曲代表作: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三、文学、戏曲、科技领域发展特点:通俗化、反传统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三、文学、戏曲、科技领域发展5、科技代表作:作者作品成就领域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对药物的分类系统分明,体系先进。医药学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和明代在农业科学方面的成就。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书籍。农学宋应星《天工开物》综合性科技典籍;同时也部分记载了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工艺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它对地学的贡献主要在地貌和水文两方面。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地理学传统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思考: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①重经验:应用科学,经验总结,缺乏理性认识(西方重实验)②重综合: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重分析)③重实用:实用性强,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重理论)④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重工业)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三、文学、戏曲、科技领域发展6、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知识链接】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2264-2265)《四库全书》(局部)书影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四、西学东渐1、含义: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2、概况:(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3、明清前期西学东渐的影响:①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衣物柔顺剂行业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荠蓝油市场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硅酸锆行业前景趋势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矿物棉市场营运状况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波兰数学奥林匹克(第二轮)试题
- 2025辽宁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字文化与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美术学院《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办公技能训练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 2024年2个娃儿的离婚协议书模板
- DB11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
- 单词连连看答题闯关游戏课堂互动课件1
- 物理学家伽利略课件
- 《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课件-1. WPS初级-文字
- 2024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