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集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集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集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集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集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阙(quē)处经纶(lún)千转(zhuǎn)与(yù)其奇者B.徙倚(xǐ)东皋(gāo)素湍(tuān)夕日欲颓(tuí)C.襄(xiāng)陵沿溯(shù)未寝(qǐn)重(chóng)岩叠嶂D.飞漱(shù)藻荇(xìng)汉塞(sài)纤云(qiā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瀚林

城郭

题跋

长而不冗B.犹如

绢本

沉檀

无暇一顾C.覆灭

踏青

细致

一应具全D.洪敞

岔道

擅长

长途拔涉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B.6月7日早上,伊朗德黑兰国家议会大楼和伊朗开国领袖霍梅尼陵墓发生枪击和自杀爆炸事件,造成至少约12人死亡,42人受伤。C.面对新一轮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D.为了防止禽流感不再蔓延,我国各地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五色交辉(

)

(2)沉鳞竞跃(

)

(3)念无与为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从景物描写方法这一角度任选一句赏析下面的话。

(1)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选项中对两篇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是都采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B.甲文的“夕日欲颓”中的“欲”与乙文中“解衣欲睡”中的“欲”,在语境中意思基本相同C.甲文全方位描写山川之美,乙文借助想象描绘月光之美,都表现了作者醉心美景的情D.甲文《答谢中书书》中的“书”与乙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记”都是一种文体形式。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萤火虫法布尔①如果萤火虫只会像亲吻似的轻拍蜗牛,对它施以麻醉术,而没有其他本领的话,那它也就不会这么出名,这么家喻户晓了。它真正名扬四海的原因,是它能在尾部亮起一盏灯。②我的手和眼仍然很听使唤,做起解剖来还算得心应手,因此,我便想解剖一下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以便彻底搞清楚其构造。我终于成功地把一根发光宽带的大部分给剥离开来。我在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了这条宽带,发现其上有一种白色涂料,由极其细腻的黏性物质构成。这白色涂料显然就是萤火虫的光化物质。紧靠着这白色涂料,有一根奇异的气管,主千很短却很粗,下面长了不少的细枝,延伸至发光层上,甚或深入体内。③发光器官受到呼吸气管的支配,发光是氧化所导致的。白色涂层提供可氧化的物质,而长有许多细枝的粗气管则把空气分送到这物质上。现在,我很想搞清楚这个涂层的发光物质究竟为何物。起初,人们以为那是磷,还把它加以燃烧,以化验其元素,但这种办法并没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磷并非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尽管人们有时把磷光称之为萤光。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不在这里,而是另有原因。④萤火虫能够随意地散布它的光亮吗?它能否随意地增强、减弱、熄灭其亮光?它怎么做的呢?它有没有一个不透明的屏幕朝着光源,能够把光源或遮住或暴露出来呢?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已知道得很清楚,萤火虫并没有这样的器官,这样的器官对它来说是没有用的,它拥有更好的办法来控制它的明灯。若想增强光的亮度,遍布光化层的光管就会加大空气的流量;如果它把通气量减少甚至停止供气,光度就变弱,甚至熄灭。总之,这个机理与油灯的机理一样,其亮度是通过控制空气进入灯芯的量来调节的。⑤从各种实验的结果来看,极其明显的是,萤火虫是自己在控制着身上的发光器,它可以随意地使之或亮或灭。不过,在某种情况之下,有无萤火虫的调节都无关紧要。我从其光化层上弄下来一块表皮,把它放进玻璃管里,用湿棉花把管口堵住,免得表皮过快地蒸发干了。只见这块表皮仍在发光,只不过其亮度不如在萤火虫身上那么强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有无生命并不要紧。氧化物质,亦即发光层,是与其周围空气直接接触的,无须通过气管输入氧气,它就像是真正的化学磷一样,与空气接触就会发光。还应该指出的是,这层表皮在含有空气的水中所发出的亮光,与在空气中所发出的亮光的强弱一样。不过,如果把水煮开,沸腾,没了空气,那么,表皮的光就熄灭了。这就更加证明,萤火虫的发光是缓慢氧化的结果。⑥萤火虫发出来的光呈白色,很柔和,但这光虽然很亮,却不具有较强的照射能力。在黑暗处,我用一只萤火虫在一行印刷文字上移动,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个字母,甚至可以看出一个不太长的词儿来,但是,在这小小的范围之外的一切东西,就看不见了。(选自《昆虫记》,有删改)1.本文围绕萤火虫的发光,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发光控制原理和_________等知识。

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但这种办法并没获得理想的效果。

3.小文和小梦对“囊萤”能否读书起了争议,这时你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小文:你知道吗,萤火虫的光还能读书呢!古代就有人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白绢做的口袋里,夜里读书用。

小梦:你说的是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吧,我觉得这只是传说而已,“囊萤”的光是没法读书的。

4.小文在网上找到一段介绍萤火虫的文字,阅读后觉得还是法布尔写得更有意思,请以上文内容为例说说《昆虫记》有意思体现在哪些方面。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末端的腹面,主要由大量发光细胞组成。发光细胞中的萤光素,在萤光素酶的催化下利用萤火虫体内的能量物质(ATP)与氧气发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激发出光子,形成肉眼可见的亮光。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诗篇所展现的画面上,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C.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2.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