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龙县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见面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2.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之一。下列举措为分割相权的是()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吴晓波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地消失了。”这一制度()A.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进步C.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4.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5.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6.“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7.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8.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鱼,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积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9.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戒“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A.民主性原则B.司法独立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分权制衡原则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11.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提到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14.某学校高一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维新变法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A.①④⑥B.①②③C.①④⑤D.②③⑤15.1945年日本投降,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16.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改变了这种局面的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7.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18.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说明()A.以德治国的重要性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D.当时缺乏必要法律依据19.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亡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沿海沿江的11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在1912年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文中的“他们”是指()A.维新派
B.革命派
C.立宪派
D.激进派21.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洋务派对金融体系的改革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D.面对国外资本的冲击,清政府开始向近代金融靠拢22.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与发展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北洋军阀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D.五四运动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23.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24.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有日本昭和十二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
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
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①美化侵略行为
②颠倒战争是非③否认屠杀暴行
④助长侵略气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5.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祖国大陆此观点()
表明了我国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直接促成了两岸的通航通商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
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2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2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所谓“天”就是天理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28、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9.宋朝设立台谏制度,当时的吕祖谦这样描述:“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以询访焉。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主要说明宋代()A.皇权不再至高无上 B.已经有了权力制衡机制C.相权受到严重削弱 D.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30.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玉龙县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见面考历史答题卡题号一二总分分数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目12345678910答案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第=2\*ROMAN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25分)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