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1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2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4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读一读下面的信息课件出示: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课件出不:(1) 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 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点明课题(1)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2)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1.认识“十万”(1)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2) 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儿万?(2万)再拨下去呢……(3) 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颗珠了表示多少?(十万)(4) 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5) 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一百-千-万一十万的变化过程)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1) 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2) 学生两人一组研究。(3) 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釆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归纳“十进关系"(1) 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2) 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1.认识数位(1)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2) 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3) 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认识数级(1) 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2) 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体会“位值”的含义(1) 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2) 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3) 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1.完成教材第4页“做做”第1题,笫2题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2.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2.画点体验:4.课堂小结,(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拓展延伸(2)计时体验(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亿以内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亿级 万级 个级 -数级教学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 人J......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一数位位位位位19 6 12 3 6 8个表示6个十万起初我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再利用类比迁移规律,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最后结合现实教学反思情境,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新授课教学目标掌握亿以内数的诿法,能正确地按数级读数。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读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读法。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师:(课件展示)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师:再读一读信息中的数,想一想,万以内数怎么读。(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儿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儿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儿就读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就读零)(-)点明课题师:(课件展示)在生活中,还有比万更大的数,这样的数又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整万数的读法2496写在个级上提问:读出这个数。(二千四百九十六)把2496写在万级上,个级补上4个0师: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一读。(二千四百九十六万或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师:这两种读法,哪种简便?再用这种方法读一读。试一试:3080000 40500000师:这两个数怎么读?比较(1) 师: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读法相同,只是数在万级时后面加一个万字)(2) 师:万级上的数怎么读?(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5.练习:读出下面每组数。34和34i0000 3004和3(X)4«0(X)0 340和340!0(X)03040和304()«0000(-)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54621师:这个数怎么读?读一读。(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出示:64070001003004065000634000069(1) 师:这些数怎么读?读一读。(六百四十万七千、一千零三万零四十、六十五万零六、三千四百万零六十九)(2) 师:这几个数中都有0,有些。我们就读出来了,有些0就没有读出来。我们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哪些。读出来了,哪些0没有读出来。(教师把读出来的0描红)(3) 师:想一想,0什么时候不读?什么时候要读?怎么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4) 师:我们知道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那么个级哪儿的0不读,万级哪儿的()就不读,也就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而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儿个0,都只读一个零。练习: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师:读出这些数,注意每个数里的0,要怎么读?(三)总结读法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总结:(1)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3) 每级末尾不管有儿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儿个0,都(只读一个零)。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基本练习1.练习:完成教材第6页“做…做”第3题(1) 师:读一读这些数?(2) 师: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万位?(可以从个位开始数,也可以分级)(3)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4) 师:对,通过分级我们可以很快地确定最高位,从而读出这个数,分级时我们一般在个级和万级之间用竖虚线分开。

(5)师:用这种分级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出这些数。2.完成教材第8页第3题(二)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0页第14题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千百十万万万万位位位位2496308405056401003亿以内数的读法千百十个位位位位2 4 9 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0 0 0 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0 0 0 0 读作:三百零八万0 0 0 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4 6 2 1 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7 0 0 0 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0 0 4 0 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教学反思教学时我侧重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首先通过让学生读信息中的数来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读法做准备。其次我利用知识迁移,把个级上的数移到万级上,使学生感受两级以上的数的读法。随后在读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的读法,便于学生掌握。最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读数并交流方法,进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读数的方法。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新授课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写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课件出示信息(1)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全长六千三百九十七千米。(2)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3) 世界现有哺乳动物约四千零一十种。(4) 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师: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师: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儿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点明课题课件出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师:这里还有一条信息,读一读,'‘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写数: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1.师:你能写出信息中的这个数吗?试一试。(230184)(2)师:你是怎么写这个数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方法二:按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从哪一级写起的?你们为什么把23写在万级,而把184写在个级?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万''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万”字前面的数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在个级)小结:

(1) 师:看来,“万”字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圈出来。“二十三万”说明23在万级,就在万级上写23,184就写在个级上。(2) 师:万级上的23怎么写?(与以前写23一样)(3) 师:写个级上的数时要注意什么?(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千位上写0)教师边讲边对着数位表板书。(4) 师:我们写得对不对呢?应该检查一下,怎么査?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方法一:把写出的数读一读,与要写的数对照进行检査;方法二:把数再写一遍,看两遍写的是否一样。(-)写其他三个数课件出示: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百零二万六千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师:这几个数怎么写呢?试一试,这些数位数比较多,注意检查。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圈出“万"字,"万"字前面的数写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写在个级)补充:五万零三师:这个数会写吗?师:五万零三,只有一个零,为什么大家写出了三个0?师:写数与读数不同,读数是每级中间或级首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写数正好相反,要把读出来的零还原回去,数中虽然只读出了一个零,但实际上这个数的千位、百位和个位上都是一个单位也没有,所以这三个数位上都应写0。(三)总结写法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汇报:(1)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练习: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教材第8页第4题(1) 师:没有数位顺序表了,你能准确地写出这些数吗?试一试。(2) 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如:方法一:自己写数位;

方法二:先确定是几位数,画小横线确定数位;方法三:边写边分级。无论学生釆用哪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3) 师: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上。如果像这种写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便捷?(4) 师:我们可以边写边分,就相当于数中的“万”字。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3个千万、5个十万、6个百(2)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问:这些数是多少?你有好方法吗?(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或方法二)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亿以内数的写法千百十万万万万位位位位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写作: 2 3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 1 0三百零二万六千 写作: 3 0 2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写作:20 4 00184234560000700教学反思教学时我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总结写数方法,并突出“万”字的重要,注重与已学的万以内数的写法联系起来,并且针对教学难点(什么时候写0及写几个0)进行了课堂强化训练。最后让学生在没有数位顺序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练习,并鼓励他们自己找办法,突出分级的重要。引导学生对写数方法进行比较优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新授课教学目标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类比迁移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复习导入,探究新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课件出示35601280201001020569305297806408046师: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点明课题课件出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有19612368人,上海有23019148人。师: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的人口多?(有的学生可能在数位数,有的学生可能己经说岀了答案,都可以)看来,大家是想比较这两个数据的大小,这两个数位数这么多,怎么比较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位数不同,先比位数(1) 师:(出示:99864和101010)我们先看这两个数,谁大谁小?(101010)(2) 师:9986最高位上是9,101010最高位上是1,9比1大,那应该是99864大呀,怎么回事?(3) 方法一: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的最高位是十万位师:我们分别在两个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看看是不是这样。(找两个学生上来拨数)师:从计数器上看,99864的最髙位是万位,101010的最高位是十万位,两个数谁大?师: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可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4) 方法二:比位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师: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谁大?师:通过比位数也可以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5) 师:你们虽然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说明了101010这个数大,看来不能直接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可以比最高数位,也可以比位数,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说说你的想法。(比位数,数数比背数位顺序简单)(6) 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能上来就比最高位上的数,应该先比什么?(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1) 师:两个数比较大小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你能举两个亿以内的数说明吗?(最好用学生说的,他们会更有兴趣。这里用书上的数:356000和360000)(2) 师: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怎么比大小?说说你的想法。(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结果。)练习: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题,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小结:(1)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2)师: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练习:(1)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数比较大小,可以把它们相同数位对齐排成一列,便于比较。(2) 解决引入问题: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人口哪个多?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2题。引导学生用对齐数位纵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大;例:99864<101010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例:356000060000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通过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创设比较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人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必要性。由于亿以内的数位数较多,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用分级的方法去数数位。让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5课时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课题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新授课教学目标掌握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改写,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改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约400000in?。师:你能读出这个数字吗?生:四十万。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数的特点。师:这个数字有什么特点呢?生:是整万数。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便捷(1) 课件出示:师:这是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图,血液中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一滴血液中有多少红细胞呢?男生女生分别看,看看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出这个数。一方看时另一方闭眼。能读出来就举手。男生看到的:红细胞:5000000个女生看到的:红细胞:500万个(比赛结果肯定是女生用时短)(2) 出示:红细胞:5000000个红细胞:500万个师:男生为什么会慢些呢?(后面的。太多了,读起来太麻烦)(3) 师:像这样,个级上全是0的数,是整万数,这样的数。太多了,我们读、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时为了读数方便,会把整万数改写成像500万这样用“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怎么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例题教学(1) 出示: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2) 师:请你把这两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5(X)(XXX)个=500万个在万级上写500,然后写个“万”字。师:原数中个级上的4个0呢?(换成“万”字了)10000个=1万个 去掉个级上的四个0,写上“万”字。有些学生可能会忘记单位名称,要提醒学生注意。试一试: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小结:(1) 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写上“万”字。)(2) 师: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大小不变,所以用“=”连接不同:计数单位不同,改写前的计数单位是“一”,改写后的计数单位是“万”°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1) 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写上“万”字。)(2) 师: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大小不变,所以用“="连接不同:计数单位不同,改写前的计数单位是“一",改写后的计数单位是'‘万"提醒学生注意:原数有单位名称改写后的数也要有单位名称。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6题。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亿以内数的改写5(X)(XX)0个=500万个10000个=1万个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通过男女生读数比赛的小互动,使学生体会到改写后读数和写数的便捷,让学生读出整万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改写的方法。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近似数课题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探兖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在认识和应用大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认识近似数师: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但有时有些数不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事举行的31天内,共有大约180万人通过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收看球赛。这里有的数据前有“约”字,这是什么意思?(近似数)那图中这些数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点明课题师:怎么求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求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方法。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求近似数课件出示:(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岀题中“大约”、“万”)。这说明要省略这两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还要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师:这两个数都不是整万的数。把不是整万的数写成整万数,这个整万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关系呢?求12756的近似数(1)师:12756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图。(课件出示数线图)12756…I 10000 15000 20000师:在这条数线上,用这个点表示10000,这个点表示20000,这两个点中间的点表示多少?(15000)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2756大约在什么位置。从数线上看,12756在10000和20000中更接近几?(10000)求1389000的近似数(1) 师:1389000的近似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2) 师:我们也来看看图。①课件出示:1389000I,1380000 1385000 1390000②师:清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389000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从数线上看,

1389000接近几?(1390000)(-)理解“四舍五入”法师:观察这两幅图,想一想,12756为什么约是10000,而1389000约是1390000?(12756在15000的左边,更接近10000,1389000在1385000的左边,更接近1390000)师:大家很会观察和比较,你们找到了一个标准,就是中间这个数。10000到2(X)(X)这一段和1380000到1390000这一段都是10000,它们的一半是5000.12756只比10000多2000多,不够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2小于5,所以把尾数它和它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12756接近1000()。这里用什么号连接?为什么?改写的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用什么号连接?师:1389000比1380000多9000(课件演示:1389000千位上的9变红),大于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所以1389(X)0约等于1390000,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39万,用“=”连接。找一找,想一想师:想想是“舍”还是“入”,哪一位上的数起了关键作用?(千位)师:我们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也就是个级上的四位,所以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几很重要。师:结合数线图找一找,口里的数分别等于几时1口756的近似数也是10000?1口756的近似数就是20000了?师:不看图想一想,口里的数分别等于几时138口000的近似数是1390000?1380000的近似数就是1380000了?5.小结:师:求近似数时,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师: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三)试一试: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由于题目没有要求改变计数单位,所以省略尾数后应改成0。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完成教材第14页第3题、教材第15页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板书亿以内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借助情境图调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在阅读、思考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并通过观察进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发散性思维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7课时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课题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 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占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导入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髙、体重等)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课件出示P16页计数方式图片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三)符号记数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介绍阿拉伯数字<1)课件出示:(各国的计数符号)<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认识自然数师:用这1()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师:看教材第17页,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表示9个百。冋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人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髙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己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师:你还能继续说岀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儿个数级?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完成.教材第22页第1题,第22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古代计数法:实物计数,结绳计数,刻道计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及统一数字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读写课题亿以上数的读写 新授课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数。在探究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有0的数的读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复习旧知师:怎么读亿以内的数?师:怎么写亿以内的数?(-)导入新课师:我们己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但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只有亿以内的数,还有亿以上的数(课件出示),这么大的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亿以上数的读法课件出示:(P19例1)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七十亿、一百亿四千万二千万、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小结:(1) 师:再读这些数,边读边想,你是怎么读出每一级上的数的。(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读,末尾加一个“万"字或"亿''字)(2) 读出下面的数。65 65000 65000000004075 40750000 40750000000035(X) 35(X)()(XX) 35(X)(XX)()O(XX)(3) 师:这三个数中每个数都有很多的0,哪些。读了哪些0没读?

(4)师:综合大家所说,想一想亿以上的数怎么读?4.练习:完成教材第19页“做•做”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师:在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你会读,没有数位顺序表,怎么办?(分级)师:读出这些数。(-)亿以上数的写法课件出示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师:试着写出这些数。(300000000、3090000000>700300200000)师:说说是怎么写的。三亿,先找亿字,三亿在亿级上写3,其他位上都是0。三十亿九千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三十亿在亿级上写30,九千万在万级上写9000,个级上全是0。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七千零三亿在亿级上写7003,二十万在万级上写20,其他位上都是0。师:怎样写亿以上的数?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三)读写法比较师:比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不同: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师:无论读数还是写数都离不开数级,读数时要先分级按级读,写数时要抓重点字来按级写。写数与读数相反,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读和其他位上连续有几个。都只读一个零,可在写数时,要把这些隐藏起来的0全部还原回去。有时题目里没有看到“零''字,写数时却写了一串,比如三亿,有时,明明只看到一个“零”字,写数时却写了几个,如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所以,读数时要注意0读还是不读,读几个的问题,写数时要注意在哪儿写0,写几个0。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教材第22页第4、5、6题读数游戏:<1)你写出一个数我们读。(2)根据学生写的,要求他们适当调整0的位置,使0不读出来,或读出一个、两个……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千百十亿亿亿亿位位位位亿以上数的千百十万万万万位位位位读写千百十个位位位位701004003三亿写作: 3三十亿九千万写作: 30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00400005000000900000200000读作:七十亿2000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干0000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000000000000教学反思课堂上我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反复读数的过程中,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迁移到亿以上数的读写法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学生初步总结亿以上数写法的基础上,请学生比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读数和写数方法的理解、掌握。巩固亿以上数的读写法,最后通过读数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有0的数的读法。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课题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 新授课教学目标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复习导入,探究新知(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先分级,再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2)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万字,约是4008万。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亿以上数的改写课件出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自主探究:读一读这些数,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0000\0000=2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师: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分级)师:看来,当位数很多时,分级很重要。师: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10I(X)(X)I(X)(X)=10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5305\0000\0000=5305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小结:怎样把整亿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换成“亿”字)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3题(-)亿以上数的省略课件出示: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1034500000 9876540000自主探究:(1) 读一读这些数。(2) 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0i3450!0000210亿先分级,要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万位,千万位上是3,小于5,舍去尾数。98i765410000^99亿先分级,千万位上是7,够5,向亿位进1,舍去尾数。小结(1) 怎样把不是整亿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看千万位上的数,够5就向前一位进1后再舍去尾数,不够5就直接舍去尾数)(2) 师:与不是整万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3) 师:无论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还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就近似数。都要看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并且“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练习: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三)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板书)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教材第22页第7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例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MXX)(X)(X)=2亿 1()000000()0=10亿 5305()000000()=5305亿

例4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l()345OO(XX)p10亿 987654000()299亿区别改写省略方法去掉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换成“万”字或“亿”字。“四舍五入”法大小大小不变,准确数近似数符号—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等问题强调分级的重要,来突破本课的重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改写亿以上的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把亿以内数的改写迁移到亿以上的数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最后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并结合发散性思维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

1.谈话引入,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算筹图)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叫什么吗?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 用算筹记数师: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用算筹记数,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根竖着的小棍表示lo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师:古人用算筹记数,还用它计算,所以要随身携带。但算筹不方便,计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筹,简化演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就成了人们的迫切需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二、 认识算盘认识算盘课件出示:(算盘各部位介绍)师: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內贯直柱,称为档。每根直柱穿一串珠子,叫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的作用(1) 师:算盘可以用来记数,也可以用来计算。(2) 师: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3) 出示:算盘师:请你在算盘上拨出602、534067。(4) 师:如果让你用算筹表示这两个数,你觉得怎么样?用算盘记数要比用算筹记数方便许多。计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国的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三)认识两种算盘

课件出示:(2种算盘)师:观察有这两个算盘,它们有什么不同?师: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因为中国古时候重量单位釆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釆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剰下1颗珠子。(-)国外计算工具的发展师:我国的计算工具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发明了计算工具。你都知道什么?认识计算尺(1) 课件出示:(计算尺图片)(2) 师:17世纪初,英国人冈特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认识机械计算器(1) 课件出示:(机械计算器图片)3.激发兴趣,

交流探索(2) 师: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是1642年,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发明的,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己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3.激发兴趣,

交流探索认识计算器和计算机(1) 课件出示:(电子计算器图片)(2) 师:在莱布尼兹把帕斯卡发明的只能做加减计算的机械计算器改进成也可以进行乘除计算后,一直要到20世纪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3) 师: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一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秒可以计算5000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以用手轻轻托起,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二)认识计算器1.计算器的用途(1)师: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工具呢?(2)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儿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手机上就有用起来方便)课件岀示:(计算器图片)师: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显示器,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步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作用。师: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计算工具的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算盘的认识:上珠每颗表示5下珠每颗表示1计算器的认识:ON/C开关及清屏键OFF关闭键数字键等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来营造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在学习生活中,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其中在介绍算盘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读出算盘上的数和在算盘上拨数的活动,引导学生想象要是用算筹表示这两个大数会怎么样,来突出算盘的便捷。最后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新授课教学目标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

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教学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复习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引入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用计算器的方法(1)课件出示:386+179=825-138=26x39=312+8=<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3) 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4) 课件出示: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试一试(1) 课件出示:825-138=26x39=312:8=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2) 订正答案。(3) 学生质疑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有问题吗?(如:按错了怎么办?)师:对呀,万一按错了键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方法一:按退格键“一”,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方法二: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计算比赛,合理使用计算器1.课件出示:128+28445x7728小42345514-0师:大家会用计算器了吗?我们进行比赛,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件)

订正结果。师:有的同学还在按计算器呢,你就算完了,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后两道题不用按计算器,口算就可以了)师:大家同意吗?看来,不是我们学习用计算器,所有的题就都用计算器,而是要用到该用的时候。(三)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1) 课件出示:9999X1=99999999X2= 9999X5=9999X3= 9999X7=9999X4= 9999X9=师: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先算出左边的答案,自己算一算。(2)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课件出示答案)9999X1=99999999X2=199989999X3=299979999X4=39996(3) 师:回头看一看,发现什么规律?(4) 师:你能不用计算器计算,说出右边算式的答案吗?(499956999389991)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完成教材第28页第3题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完成教材第28页第4题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简要讲解教材P27“你知道吗?”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用计算器计算例1386+179=565825—138=68726x39=1014312:8=39练习:128+284 45x77 284-4 2345514-()例29999X1=99999999X2=19998 9999X5=499959999X3=29997 9999X7=69993

9999X4=39996 9999X9=89991教学反思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使用计算器计算,并采用学生间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解决用计算器计算时会遇到的按错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是用计算器计算也要注意运算顺序。同时釆用计算比赛的方式,在题目中设计了两道口算就能得出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计算器。最后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综合与实践一亿有多大课题一亿有多大 新授课教学目标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冃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包打印纸、一袋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猜想1亿有多大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大数,看,这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100000000)对,是1亿,1亿大吗?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引入

师:从同学们的猜想中可以感觉出,大家都觉得1亿是个很大的数,确实是这样的。1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下。2.操作实践,推理感知确定研究课题师:(拿出一张打印纸)这是一张纸,它很薄,1亿张纸摞在一起呢?猜一猜有多高C大家猜的都不一样,我们从1亿张纸有多厚研究起。(-)确定研究方案局部推算整体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师:真是个好方法,用部分推算出整体,那“一部分”应当取多少张纸呢?(10张、100张、1000张 )师:有没有想到362张、1510张的?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张数?(1亿不是362的整倍数,不好推算)师:再说说我们要怎样研究?(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算出1亿是100的几倍,就用几乘100张纸的厚度,求出的结果就是1亿张纸的高度。)(三) 进行实验:测量、计算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大家就以小组为单位,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学生分组实验。A组: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B组:测量出5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C组:测量出10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张亿纸的高度。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四) 建立1亿表象1.师:1亿张纸有多高?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1) A组: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00000000;100=10000001X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2) B组:500张纸大约厚5厘米100000000;500=200000

5X2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3)C组:10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00000000;1000=10000010X100000=900000(厘米)=10000米2.建立1亿表象师:1亿张纸大约有1万米高,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师: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它有多高?(8844米)与1亿张纸的高度比比,有什么感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师:我们站在1亿张纸上就能爬上珠穆朗玛峰了。3.知识拓展,深入思考确定主题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1亿张纸的高度,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1亿粒大米有多重?1亿秒有多长时间……)2.师:每个小组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研究方案(先测量多少?怎样推算?),然后开展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研究(三)汇报1亿粒大米有多重(1) 100粒大米约重2克1000000004-100=10000002X1000000=2000000(克)=2000千克=2吨(2) 师:如果一个人一天可以吃500克大米,1亿粒大米够一个人吃多长时间?(一年按365天计算)2000000^500=4000(天) 40004-365=^11(年)(3) 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天就可节省大约13亿粒大米,这些大米够一个人吃多长时间?13X11=143(年)(4) 师: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够一个人吃一辈子还多,你有什么想法?1亿秒有多长时间(1) 100000000H-60=«1666667(分)1666667+6()427778(时)27778924^1157(H) 1157^-365^3(年)(2) 师:1秒只是1眨眼的时间,1亿秒却有3年多,再说准确些大约是3年62天的时间,

你有什么感想?师:是呀,1秒钟的时间很短,仅仅是•眨眼的工大,它往往不被我们所重视,但1秒1秒地累加起来,我们就在这眨眼之间浪费了3年多的时光,这就是“光阴如箭,岁月如梭”的含义。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1亿有多大?1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始,积少成多。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布置课后作业。教学板书—亿有多大100张纸高约1cm,500张纸高约5cm,1000张纸高约10cm推算:1亿张纸高约10000m0教学反思课上我让学生运用自己对数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去想象1亿有多大,使学生对“1亿有多大”充满好奇心,产生去探索、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向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教师点评和总结:第2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认识公顷课题认识公顷 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一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复习面积单位师:我们己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1) 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o(2) 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4) 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一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约44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约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起来认识公顷。(-)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1)认识1公顷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2)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师: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平方米”。(板书:1公顷=1(XX)()平方米。)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师: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1) 量一量: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想一想:( )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2) 算一算: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 )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3) 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6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6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布置课后作业。教学板书认识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学反思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帮助学生在数理层面二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同时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在课堂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最后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新授课教学目标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情境创设,探究新知资料播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KXXKi平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平方千米)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平方千米”的信息。师: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平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平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平方千米。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那么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兖竞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板书:认识平方千米)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师: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课件配合演示)(-)推算、想象,加深认识

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1) 独立探究:1平方T•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2) 汇报交流: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预设: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米,所以面积为1000X1000=1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预设1: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100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预设2: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X)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X)()4-100=1(),在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X10=100(公顷)实践活动,形成表象。(1) 读一读: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千米。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2) 算一算: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个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3) 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4) 说一说:(完成P37练习六第7题。)(三)尝试换算,巩固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完成P37练习六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介绍思考过程。归纳小结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完成教材P36页第5题。师:水立方面积合多少平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合多少公顷?完成教材第37页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排序方法。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介绍数学史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o

教学板书认识平方千米边氏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教学反思课前我收集了一些土地面积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让学生合理猜想、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建构1平方千米的表象,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丰富对“平方千米”的感知。最后补充数学史的介绍,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及现状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点评和总结:第3单元角的度量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角课题线段、直线、射线、角 新授课教学目标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表示方法;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直接入题,探究新知师: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长长短短的线,你会表示它们吗?你知道他们有什么特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线段、射线、直线与角的相关知识。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