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件【新教材备课精研】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件【新教材备课精研】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件【新教材备课精研】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件【新教材备课精研】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件【新教材备课精研】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题29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夯实基础

增强能力

多维拓展

提升素养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在路上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中古时期的亚洲中古时期的非洲中古时期的美洲洲阿拉伯帝国:兼容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的传承,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东亚和南亚的国家:印度、日本等国家呈现出政治与社会的多样性,东亚的日本、朝鲜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阶段特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突出,地域性特征明显,独立发展;文明的发祥地大多起源于高原峡谷盆地一带,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从农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创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非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巨大;具有明显的区域延续性和一定的扩散性;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时空坐标通过了解古代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亚洲、非洲和美洲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复习目标课标要求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东亚与南亚的国家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一、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阿拉伯帝国1.帝国兴起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信仰真主独一,感谢真主,为主道而奋斗。尔等皆当坚持安拉之绳索,不得离散。

——《古兰经》(一)阿拉伯帝国2.帝国统治政治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文化①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②融合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③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3、帝国的地位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

阿拉伯人处欧亚交界,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中国的造纸术、古印度的数字先后介绍到西方,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又把阿拉伯的数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2)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西欧人后来正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3)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

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加以融合和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思考】阿拉伯帝国繁荣的文化成就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1)对世界——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对西方:①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把东方的技术发明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转型。3)对中国: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首创,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兼收并蓄)的原因。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②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③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⑤兼收并蓄,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史料探究(二)奥斯曼帝国16世纪后期,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1、帝国的兴衰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13世纪,兴起于两河流域,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都2、帝国的统治政治经济文化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农民和工商业者承担各种苛捐杂税;帝国政府控制欧亚商路,东西方贸易受影响。政教合一,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军队的主宰。奥斯曼帝国——阿拉伯政治体制的延续者3、帝国对亚欧和世界的影响对文艺复兴保存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世界古代文化的融合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交流、综合并创新发展。对东西商路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一定程度阻碍东西方商业活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国家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范围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宗教信奉伊斯兰教创立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城市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世界贸易苏丹(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哈里发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推动了东西方之间陆上和海上贸易拓展提升二、南亚—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恒河中游4世纪政局稳定,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__________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11世纪,________入侵印度地区;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为国教。突厥人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_,握有最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丹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行省地方划分为______,行省总督由______任命,重要职位由_______担任。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苏丹穆斯林中央集权,政教合一笈多帝国建立_______初,兴起于___________政治宗教德里苏丹国建立统治中央地方三、东亚—日本与朝鲜经济交流政治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①建立: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②锁国: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一)日本

(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代日本文化1)宗教:神道教2)制度:天皇制度3)思想:武士阶层崛起,形成武士道4)文学:《万叶集》《源氏物语》5)建筑:法隆寺6)绘画:大河绘、浮世绘关联选必新罗高丽朝鲜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①建立: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②统治:仿效唐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人科举考试;推崇儒学。①建立:14世纪末,李成桂称王,改国号为朝鲜。②抗击侵略: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二)朝鲜领域成就天文史学音乐舞蹈文字制度与习俗瞻星台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三国史记》、《高丽史》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受中国的影响源远流长,特色鲜明①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促进阿拉伯文化的繁荣。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过渡。③朝鲜的新罗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儒学经典和辞章治学广为传播。在中古时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辉耀东西。结合本课所学,列举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

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列岛、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共同打造一个带有鲜明中华文化的文化圈。拓展提升南部非洲:班图人——非洲文明的开创者地位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成就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活动范围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四、古代非洲文明区域国家时间国家形态主要特征东非阿克苏姆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地域广大的王国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文化繁荣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10-15世纪城市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8-15世纪中央集权大帝国丰富的黄金资源;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南非津巴布韦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地域广大的王国巨石建筑群1.非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2.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巨大。非洲的土壤容易风化流失;东高西低及高原众多的地形,使河流难以形成大的冲积平原,这些均限制了非洲农业的发展。因此很多非洲国家便依靠丰富的黄金、象牙等资源进行商业贸易,从而使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3.具有明显的区域延续性和一定的扩散性。如东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到今埃塞俄比亚地区的阿克苏姆文明,再到东非沿海地区的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既体现了东非文明的延续性,也体现了东非文明逐渐从北向南的扩散性。再如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既体现了西非文明的延续性,也体现了西非文明逐渐从西向东的扩散性。4.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由于交通不便,古代非洲一般只能通过东北非与外界进行联系,因此大多数古代文明部族往往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社会发展进程非常缓慢。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拓展提升古代非洲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认识: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观点:非洲文明是封闭的

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观点:非洲文明是开放的

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

内部关系: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7-9世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五、古代美洲文明文明成就区域范围时间国家形态玛雅文明经济: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政治:城市国家;文化: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祭祀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表意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概念中美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公元前2500年开始,15世纪中叶衰落,16世纪上半叶毁灭城邦阿兹特克文明政治:权力结构松散,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注重城市建设,特诺奇蒂特兰城中美今墨西哥一带12世纪开始,15世纪强盛,16世纪结构松散王国印加文明政治:王权世袭集权: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统治机构完善:划区设官、征税征兵、详细人口调查;推行国有:土地等国有、贵族政治;交通: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经济:农业发达,最早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修建梯田和水利灌溉系统等,手工业发达,掌握多种手工工艺,掌握青铜冶炼技术等;文化:编制太阳历;医学发达,能用草药治病,掌握脑外科手术技术等。南美安第斯髙原12世纪建立,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统一大帝国

材料印第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他们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方能得到神对他们这些弱小生灵的保护……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1.根据材料,思考古代印第安文明有何主要特点。①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②农业生产力落后。③各文明间交往极度缺乏。④社会文明发展水平较低。史料探究区域民族农业畜牧业生产工具文明扩展非洲班图人

甜高粱、西瓜、棉花牛、绵羊、山羊铁器7~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