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于取暖B.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C.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D.小苏打可以用作发酵粉
2.“记忆里的味道”蕴含着浓浓的妈妈味道。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素三鲜水饺B.糖汁山药泥C.红烧牛腱子D.蒜蓉青菜心
3,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4.碳酸氢镂暴露于空气中会神秘消失,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其分解产物的是()
A.SO2B.NH3C.CO2D.H2O
5.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6.如表是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102030405060
溶KC131.034.037.040.042.645.5
解
度KNO320.931.645.863.985.5110
/g
A.i(r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B.40久时,将70g饱和的氯化钾溶液稀释为10%,需要添加水的质量为130g
C.若绘制溶解度曲线,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在20〜3(rc之间
D.将6(rc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多
7.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石油、煤、甲烷-化石燃料
B.过氧化氢、二氧化硅、铁锈-氧化物
C.碳酸钙、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
D.HNO3.H2sO,、CH3COOH-酸
9.已知室温下NaQ的溶解度约为36g。现称取3.6g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
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加入50rnL水
心”
B.过滤
c“右铁圉蒸发
D.Q\r转移
!若纸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
第2页,共18页
A.镁条B.铁丝C.硫粉D.红磷
11.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B.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硝酸
C.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D.氯化钢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12.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为用二氧化碳生
产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o氯原子
©氧原子
缪碳原子
A.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氢气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
D.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3
13.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
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k
C.N、P点时,溶液的pH:N>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14.现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钠样品(杂质只有一种),取4.24g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
应,生成2gCO2,则该杂质可能是()
A.K2cO3B.BaCO3C.ZnCO3D.MgCO3
1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
都含有。
16.溶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发生反应生成
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该混合物高温煨
烧到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
17.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CO?,加剧了大气层的效应;用医用酒精进
行室内消毒时.,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抹布扑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经测定某医用酒精中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则该医用酒精
中乙醉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18.糖尿病检验原理之一是将含有葡萄糖(C6Hl2。6)的尿液与新制Cu(OH)2共热,产生
砖红色沉淀,该沉淀为氧化亚铜,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铜原子,3个氢氧根离子
(2)铜元素常显0、+1、+2价,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
(3)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生成CO?和,并释放能量。
(4)血液中要合成血红蛋白,需要比铢西于
19.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将蘸有酒精
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
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该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植物光合
光与叶绿素
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6H20—=—602+X'
贝UX的化学式为。
国
20.图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地壳内U
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H
“一”表示一步实现)。已知A、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U
氧化物,C、D为同类别物质,D可以用于制烧碱。H
(1)若用pH计测定B溶液的pH值,其数值70
(2)请书写D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o
(3)请书写E生成A对应的化学方程式o
21.化学实验体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化学要不断地对
实验进行思考、改进,在实验中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浓氨水的性质改进实验。通过此实
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第4页,共18页
2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
(2)除去硝酸钾中的硫酸铜;
(3)“联合制碱法”中的下列过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可得
到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
23.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甲乙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用装置甲制取氧气,采用该收集方法的依据是。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
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3)用装置乙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
(4)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C^COONa)固体与碱石灰中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甲烷,
同时生成碳酸钠,应选用的装置是(填“甲”或“乙”),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4.明明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向A、B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充分反应后U形管
中的现象是什么?。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A中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和结论)o
B
草酸(H2c2O4)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在加热条件下都易分解,产物都是氧化物.某校研
究小组对草酸的分解产物开展探究.
(1)小明根据草酸中含有元素,判断分解产物中一定有水.
(2)小东对草酸的分解产物进行猜想和验证:
【猜想】I、产物是电。和co;n、产物是电。和co2;m、产物是
【验证】小组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①小明认为在A中装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就可证明产物气体中有co?;你认为装入
溶液,看到______也可以证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小东认为若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证明产物气体中含有co.你是否支持小
东的观点:(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
③小芳认为从环保角度看,本装置有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具体处理方
法是.
第6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煤用于取暖是利用煤燃烧放热,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是利用氢氧化钠吸水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
性质,故B正确;
C、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
D、小苏打可以用作发酵粉,是利用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利用
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o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
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C
【解析】解:A、素三鲜水饺中富含糖类和维生素,故A错;
B、糖汁山药泥富含糖类,故B错;
C、红烧牛腱子富含有蛋白质,故C正确;
D、蒜蓉青菜心中富含有维生素,故D错。
故选:Co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
的作用,据此解答。
关键点: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3.【答案】A
【解析】解:A、候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
先驱”,所以正确。
B、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贡献是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所以错误。
C、门捷列夫首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所以错误。
D、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所以错误。
故选:A»
A、根据候德榜在化学工业方面的贡献判断。
B、根据拉瓦锡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
C、根据门捷列夫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
D、根据张青莲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
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化学
科学贡献力量的决心,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4.【答案】A
【解析】解:碳酸氢钱中不含有硫元素,分解不能生成二氧化硫,含有氮元素、氢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可能是成氨气、二氧化碳、水。
故选:Ao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
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
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
的基础。
5.【答案】D
【解析】解:A、硅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中n的值为:14—2-8=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原子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因此位于第三周期,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就
处于第几周期。
本题考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构成、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书写特点
可以判断元素的分类;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的构成分析。
6.【答案】D
第8页,共18页
【解析】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10久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
选项说法正确。
B、40K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我券质X100%;
4CTC时,将70g饱和的氯化钾溶液稀释为10%,设需要添加水的质量为x,70gX石舞ogX
100%=(70g+x)x10%,x=130g,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汽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近,20久时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氯化钾,
30久时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硝酸钾,则若绘制溶解度曲线,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
温度在20〜30。(2之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将60K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i(rc,无法
确定氯化钾还是硝酸钾析出的固体质量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1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20久时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氯化钾,30冤时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硝酸
钾,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利用的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选项错误。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
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甲烷不属于化石燃料,故A错;
B、铁锈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
C、碳酸钙属于无机物,故C错;
D、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HNO3、H2sO4、CH3COOH都属于
酸,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三大化石燃料考虑;
B、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考虑;
C、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考虑;
D、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三大化石燃料,知道氧化物、有机物、酸的判断方法。
9.【答案】B
【解析】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但室温下NaCl的溶解度约为36g。现称取3.6g粗盐,所需水的质量最多为鬻X100g=
10g(合10mL),选用10mL的量筒即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操作,应使用蒸发皿,不能使用烧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转移操作,应使用玻璃棒进行转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生成气
体,故选项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生成气体,故选项错误。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第10页,共18页
选项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生成气体,故选项错
误。
故选:Co
根据镁条、铁丝、硫粉和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
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11.【答案】A
【解析】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知Fe+CuSO4=FeS04+Cu,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生成的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置换出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小,
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
错误。
C、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大
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钢溶液和硝酸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根据反应前后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后所得
溶液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了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质量的变化,明确物质间的反应、
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所析出物质的质量的差值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当析出质量大于所溶解
质量时,所得溶液质量会小于反应前溶液。
12.【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02+
一定条件
3HCH3OH+H2O。
A.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于单质中,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所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
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C02)、乙(H2)分子个数之比为1:3,选项说法正
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
1:1,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o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
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
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答案】D
【解析】解:A、M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B、M点氧化铜部分反应、N点时氧化铜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k,该选项
说法正确;
C、N点时,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pH=7,P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显
酸性,pH小于7,溶液的pH是N>P,该选项说法正确;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o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一般。
14.【答案】D
【解析】解:设该盐为纯净的+2价碳酸盐,设该金属为M,对应的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X。
MCO3+2HC1=MC12+C02T+H20
x44
4.24g2g
x4.24g
44=2g
解得:x*93.28;
由于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所以所含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小于93.28,给定
物质中只有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小于93.28。
第12页,共18页
故选:D。
要计算含有的另一种杂质,可以根据归一法求混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后分析给定物
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本题考查了混合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完成此题,需使用极值法和平均值
法。
15.【答案】铝元素氢氧根离子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
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填:铝元素;氢氧根离子。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
氢氧根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CaCO3+H20+C02=Ca(HCO3)12
【解析】解:溶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发生
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03+H20+C02=
Ca(HCO3)2;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
与所得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最终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40gx50%+^x
56
100%=2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0g-28g=12g。
故答案为:CaCO3+H2O+CO2=Ca(HCO3)2;12,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17.【答案】温室隔绝氧气71.9%
【解析】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CO?,加剧了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用医用酒
精进行室内消毒时,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抹布扑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
绝氧气;经测定某医用酒精中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则该医用酒精中乙醇
12x2+1x6+16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100%«71.9%o
12X2+1X6+16+1X2+16
故答案为:温室;隔绝氧气;71.9%o
根据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以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难
度不大。
2+
18.【答案】2Cu30H-Cu2OH20Fe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符号前面
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30H-;故答案为:2Cu;30H-;
(2)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铜元素常显0、+1、
+2价,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CU2。;故答案为:Cu2O:
(3)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生成CO2和%0,并释放能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H20;
(4)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血液中要合成血红蛋白,需要亚铁离子,
表示为Fe2+;故答案为:Fe2+.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
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
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
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
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
题中。
19.【答案】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C6Hl2。6
【解析】解: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了C02密度比空气的大;棉芯熄灭,说
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
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1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
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
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6Hl2。6。
故答案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C6Hl2。6。
根据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进行分析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第14页,共18页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Na2cO3+Ca(OH)2=CaCO3I+2NaOHco?+C-2C0
【解析】解:(1)A、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可以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可
以用于制烧碱,D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与D相互转化可知,D为碳
酸钠;因为C、D为同类别物质,所以C为碳酸钙;B中含氧元素且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
排除氧化物、盐,就剩下酸可行了,所以B为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若用pH计测
定B溶液的pH值,其数值<7;
(2)D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a(OH)2=CaCO31+2NaOH:
(3)E为二氧化碳,A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
高温
式为:C02+C—260°
故答案为:(1)<;
(2)Na2cO3+Ca(0H)2=CaCO3I+2NaOH;
府温
(3)CO2+C—2C0-
根据已知条件中,A、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可以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
可以用于制烧碱,D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根据图示中二氧化碳与D相互转化可知,D为
碳酸钠;因为C、D为同类别物质,所以C为碳酸钙;B中含氧元素且与二氧化碳相互转
化,排除氧化物、盐,就剩下酸可行了,所以B为碳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
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
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布条上,与酚醐溶液
中的水接触,形成氨水,氨水属于碱,能使酚献试液变红色,所以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
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浓氨水易挥发。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氨水显碱性,浓氨水易挥发)。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考虑:碱能使酚献试液变红色。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酷试液变红色。
22.【答案】Fe2O3+3H2sO4=Fe2(SO4)3+3H2OBa(OH)2+CuS04=Cu(OH)2I
+BaS04iNaCl+H20+NH3+C02=NaHCO31+NH4cl
【解析】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0o
(2)硫酸铜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Ba(0H)2+CuS04=Cu(OH)21+BaS04
(3)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可得到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
肥,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氮肥是氯化镀,其化学式为:NaCl+
H20+NH3+C02=NaHCO3i+NH4CL
故答案为:
(l)Fe2O3+3H2sO4=Fe2(S04)3+3H2O;
(2)Ba(OH)2+CuS04=Cu(OH)2I+BaS041;
(3)NaCl+H20+NH3+C02=NaHCO3I+NH4CI0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
(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
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3.【答案】(1)长颈漏斗;
(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水或细沙;
(3)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乙;CH3COONa+NaOHANa2CO3+CH4T
【解析】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铁丝燃烧产生高温熔融物,若直
接接触瓶底,造成局部过热,引起集气瓶炸裂,因此在底部加入少量的水或者细沙,吸
收热量,避免集气瓶炸裂;
故答案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水或细沙。
(3)反应后若先熄灭酒精灯,内部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导管,造
成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因此需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加热发生装置,甲烷难溶于水,利用排水法
第16页,共18页
收集,故选乙为制备装置;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甲烷,书
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HsCOONa+NaOHA
Na2cO3+CH4T;
故答案为:乙;CH3COONa+NaOHANa2CO3+CH4To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前瞻试题及答案
- 期刊发表与学术交流的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适应性备考策略试题及答案
- 深化西医临床知识技能与试题及答案
- 深入理解母猪商品化过程的试题及答案
- 探讨药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试题及答案
- 公共营养师考试的未来研究方向试题及答案
- 理解护士资格证考试核心价值的试题及答案
- 汇编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母猪护理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试题及答案
- 浅析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及实践路径
- 机械制图综合练习题
-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 2019年自考《世界市场行情》模拟试题及答案
- 伊利经销商设立、变更、撤销、评估管理及考核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重点内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LB/T 018-2011旅游饭店节能减排指引
- GB/T 5162-2021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
- GB/T 12755-2008建筑用压型钢板
- FZ/T 73020-2019针织休闲服装
- 地测防治水各岗位工种标准化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