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风行,并占有一定的地位。材料二:秦始皇创帝制,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秩序,以后历朝历代都这样仿效。材料三: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毕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先后挫败西、荷、法等国,占领了印度,侵入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在美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日不落”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实质?
(2)从本质上讲,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19世纪英国的强大又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并且,从材料一、二可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并发展,19世纪英国的强大,从本质上说是制度的先进,使其可以适应资本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一: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与天下。则为害甚臣,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卸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二:洋棉每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为止。故近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续富国策》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身心,民族英雄林则徐洞察英国专心之险恶,主张开展焚烟运动。材料二反映了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资本主义国家商人操作市场,压低价格,把中国变成了其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三、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在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解决。”材料二: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因素如何,也不管这些因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用何种政策?(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因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请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答: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2)答:指太平天国运动。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3)答: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区别:1)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并且平等的。2)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主线无力抗衡。
四、材料一:《厅大洪告示》:“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心之苦极矣!”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条;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局限性”。材料二:“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锟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国库以养”。材料三: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问题:(1)导致材料一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并导致了如何的结果?(2)材料二出自哪部大纲?何时颁发,重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三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1)答:1)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2)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3)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通使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2)答:1853《天朝田亩制度》:1)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2)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3)设立“圣库”制度。(3)答:《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大纲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五、材料一:奕忻认为强国灭敌之策:“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材料二:李鸿章: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材料三:冯桂芬在《校郡庐抗议》中指出:以中国六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问题:简述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用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用了以下措施:1)兴办近代公司,涉及军用工业,民用公司,如1865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2)建立新式海陆军,如北洋、南洋、福建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六、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一方面取得胜利。”ﻫ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见解。参考答案:
答:(1)武昌起义。ﻫ(2)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二千数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进一步人心,
推翻了洋人的统治工具清王朝,一定限度上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亚洲民族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七、材料: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批准权和最后决定权。ﻫ
问题:(1)上述法案的颁布者是谁?(2)谈谈你对上述法案的结识。
参考答案:
答:(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2)规定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制度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但是其中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大纲。
八、材料: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到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由于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测、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对的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对的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问题: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大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大纲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答: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在一定历史阶段实际采用的现行政策的辩证关系。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大纲。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大纲即最低大纲。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大纲和最高大纲的统一论者。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通过民主主义,才干达成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大纲,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充足发展的基础上才干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大纲,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大纲。将来条件具有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九、材料: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初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假如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与,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干得到彻底的胜利。
问题:(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重要的敌人和重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答案要点:答:(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与民主革命的也许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2)由于革命的重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重要的革命者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材料二:1933年美国国务院负责远东事务的官员项白克说:“美国十分同情中国的遭遇,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但美国援助中国和在亚洲扮演圣诞老人是没有好处的……维护同各国的和谐关系,是美国的一贯政策。”ﻫ
问题:上述材料表白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答:l)中国政府表达要抵抗日本侵略,保卫领土完整。美国表面上同情中国,实际是为美国采用不干涉政策加以粉饰。ﻫ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矛头直指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原想通过一些国际条约来克制日本的侵略,现在不起作用了,唯有奋起抵抗才干生存。美日虽在中国有利益上的冲突,但在七七事变前,美国一方面继续推行“门户开放”政策,放弃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一些局部利益,继续其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向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推行中立政策从暂时来看对美国有利。十一、1840年
15619箱1844年23667箱1848年38000箱1852年48600箱1856年58060箱
材料一:“在1843、1844、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人兴奋若狂。舍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了大批刀叉,并声明它准备把刀叉供应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输出了大批钢琴,但是中国人仍然热爱自己的锣鼓,不能接受这种“美意”。
材料二: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通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西印度之上,只比欧洲大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不勒斯稍多一点点,这仿佛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材料三
英国对华输入鸦片表:
问题:(1)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1843-1845年,英国人为什么对中国开放北方商埠“兴奋若狂”?(3)分析材料三所述现象产生的因素?(4)根据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分析材料二中“奇怪的结局”出现的因素。为改变这种“奇怪的结局”,英国又采用了如何的对策。
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比战前更多。
(2)英国完毕工业革命,需求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抱负对象。
(3)开放五口便利了鸦片走私;鸦片走私比合法贸易更易获得暴利;清朝统治阶级生活腐朽,吸食鸦片成风。
(4)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借口“亚罗号”事件,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十二、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但是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盲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徙。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局限性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认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因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1)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主线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严禁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
(2)严重入超。中国的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公司。
(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十三、材料:张之洞在初办冶铁厂时,委托驻英公使薛福成购买国外的新式设备。薛告诉他,冶炼设备有用于酸性的,有用于碱性的,应先将冶铁厂所用铁矿和焦炭样品寄给制造设备的厂家化验,然后才干定样品,只管买一套来,结果薛所定的设备与办厂用矿的矿质不符。选厂址时,张为了能在自己的总督衙门就能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烟,硬将厂子选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为此,不仅大大增长了煤铁运转的开销,还为选厂址多耗白银100多万两。
问题:(1)张之洞是在如何的背景下创办汉阳铁厂的?
(2)张之洞对厂址的选择违反了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以上材料及其反映的情况在哲学上给我们如何的启示。参考答案:答:(1)洋务运动后期,随着军事工业的的创办,资金、燃料、运送等方面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2)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着眼,工业布局要考虑到如何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以节省运送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对于钢铁工业特别要考虑上述因素,张之洞违反了这一原则,导致了巨大浪费。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规定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张之洞不考虑矿质,结果盲目购买设备,不能使用,在选地时,无视铁矿和煤矿之间的联系,导致办厂费用和生产成本增长。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十四、材料一:庚子京拳祸,其始由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指慈太后),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动摇光绪帝的皇位),邀非常之利,遂致乘舆远播(皇室离京外逃),生灵涂炭,款议屈就,岁币(赔款)无厌。
材料二:在1920236月下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规定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慈禧阀后,益怒曰:“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
材料三: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肚脐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外国使馆)保护不及,激成大祸。
材料四:下文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得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宝,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清朝统治者中的一部分人支持义和团出于什么目的?(2)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清统治集团对义和团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关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的因素和结识有何不同?哪一个比较对的?
(4)材料四是如何评价义和团的?你如何看这种评价?
参考答案:答:(1)运用义和团进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应付与外国反动势力的矛盾。(2)进行剿灭。迫于义和团的声势而不敢公开弹压。(3)材料一认为是由几个大臣的支持而引起的,材料四认为是由于外国侵略不断进一步,人民仇视侵略而发生的。材料四的见解对的。(4)认为义和团在斗争方式上不对的,但其反抗侵略的精神是可取的。基本对的。义和因盲目排外,又被统治者运用,有其明显缺陷之处,但其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十五、
材料一:我们对袁世凯有和谐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可以与各国公正交住……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发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可以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材料二: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重要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项收入,所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材料三: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枪……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材料四:本国政府在继承采用它迄今所采用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正式地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2)材料二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3)材料三所说的“稳定形势的作用”,其目的是什么?(4)材料四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什么态度?(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参考答案:答:(1)保护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2)截留关税从经济上抗杀革命。(3)以武力威胁保护列强在华利益。(4)干涉中国内政,对湖北军政府施加压力。(5)帝国主义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因素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彻底反对帝国主义。一六、材料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著文宣告:"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人中考语文作文
- 玻璃熔化工艺模拟与优化考核试卷
- 什么中的身影初一语文作文
- 难忘的友谊初一语文作文
- 绿色初二语文作文
-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磷肥生产设备结构与原理考核卷考核试卷
- 玩具行业人才培养需求考核试卷
- 宁波九校高二上学期语文作文
- 烘炉设备维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 GB/T 30727-2014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
- GB/T 28731-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工业分析方法
- 年度店长销售工作总结5篇
-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与疏导课件
-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精课件
- 《骨折概论》课件
- 暨南大学-萧惠琳-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 数理统计(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申请书
- (精选word)洪恩识字-生字卡片1-200
- CNC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