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关注儿童心态,尊重儿童感受,倾听儿童声音,走进儿童心灵,以儿童为中心是本教学设计遵循的理念。首先,从儿童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揣摩儿童阅读这一篇文本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其次,从儿童视角出发,发现儿童不易察觉的细节点;再次,从儿童表达经验出发,发现儿童的表达与文本的表达之间的差异点;最后,基于儿童立场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真正落实教学是为儿童的成长服务的理念。【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失魂落魄、噪声、忙碌、龟裂”等词语,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明确故事情节是围绕“钱与书”展开的。.了解一元五角钱的分量,揣摩“我”向母亲要钱时的心理活动;在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体悟母亲挣钱之苦。【教学重难点】了解一元五角钱的分量,揣摩“我”向母亲要钱时的心理活动;在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体悟母亲挣钱之苦。【教学过程】一、链接作者,深情导入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用细腻而又朴实的文字写下一部中篇小说——《母亲"在小说中他这样写道,“今天,当我竟然也成了写书人的今天,每每想起儿时的这些往事以及这份特殊的母爱,不免一阵阵心酸。我在心底一次次呼喊:我爱您,母亲!”师:深沉的母爱和辛酸的童年是他作品的重要内容,这位作家就是梁晓声,(出示作者照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选自《母亲》中的一篇文章,去感受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提示读好“深”字。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面对情感细腻、文字朴实的文本,在教学伊始就注重创设与文本相贴合的语境。通过链接梁晓声小说《母亲》的原文使学生建立作者、原作品、主题与即将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的联系,将四者自然融合,为初步感知文题、紧扣题眼“深”读好课题做铺垫,更为接下来深入理解文本、走进作者内心建立情感基调。]二、初读文本,感知内容师: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做上标注,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串,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塞攥凑挣钱龟裂忙碌噪声师: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尝试概括后出示填空题: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O于是,我来到母亲为我们()的地方,那里的()震耳欲聋。当母亲知道我想要买书,用()的手将钱()给我后,就立刻陷入()。我()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罐头。母亲数落我乱花钱后,又给我()足了买书的钱。师:龟裂的手是什么样子?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出示龟裂的手的图片。明确:布满老茧、粗糙不平;手上有一道道裂痕,又干又裂。师:刚才描述的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龟裂。经历了长期艰苦劳动才会有这样的手。带着敬畏再来读一读。师:生活中,你有过想一样东西想得“失魂落魄”的时候吗?师:作者朝思暮想的不就是一本书吗?不就是一元五角钱吗?找母亲要不就可以了吗?明确:一元五角钱对于那个时代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存欠O师:第1〜5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这一元五角钱的分量?PPT出示:母亲一个月拼命工作得来二十七元工资,分到三十天,平均每天九角钱。师:对于这样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这一元五角是多么沉重啊!师:一边是自己渴望的《青年近卫军"一边是一笔巨款,“我”去向母亲要钱时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明确:家境贫寒使“我”不敢开口;担心母亲会骂我。师:书要一元五角,这是很多钱,而“我”想得失魂落魄,抓住文中这两个细节,再结合时代背景,我们才读到了这么多内容。可见,读书要善于捕捉细节。师:当“我”鼓足勇气,买到这本书,照理说“我”应该非常开心、激动、兴奋,然而拿到钱的“我”却是什么感受?出示: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师:“我”鼻子酸酸的,想哭,是因为心疼、心酸。[设计意图:站在儿童立场意味着要清楚地知道儿童面对这一篇课文时的难点在哪,也就是要找到理解这一篇课文所需要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的落差。找到了落差接下来就是设计连接两者的通道,即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本环节利用词串教学串联了课文内容梳理、理解重点词语、解读关键细节、揣摩人物心理等学习进程。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一元五角”的分量与“失魂落魄”的体验,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容易忽视的细节,因此紧扣这两点设计教学活动是关键。运用拓展性资源,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在揣摩人物心理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我”要钱时的纠结与拿到钱时的心酸。最后,将生活经验的问题转化成语文经验问题,为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即抓住文中细节并结合时代背景来读书,才能读出更多的内容。]三、研读细节,体悟“心疼”师:哪些细节让“我”心疼、心酸?默读课文第6〜19自然段,将你感触最深的细节圈画出来,静下心读一读。分享交流,相机出示第7自然段。预设: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令人心疼。师:这个热为什么让你最扎心?上下文关联着读一读。明确:酷暑炎夏,窗子不能开,所以感觉到又闷又热;“身在蒸笼”写出了这热让人难以忍受;人多,灯泡多,在封闭的空间中在不断发出热量,这是一种持续的、温度不断上升的热。师:有人说这一段写得很啰嗦,连续四次出现“七八十”,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去掉“七八十”比较着读一读。明确:在“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有了这么多“七八十”,显得非常拥挤。师:厂房的挤、热、潮、暗、低、吵,和这“七八十”像一根根钢针扎进作者心中。环境如此恶劣,身处其中的作者每看到一个“七八十”都有心疼的感觉。引导学生代人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站在儿童立场意味着要揭示潜藏在文字背后儿童不易发现的细节。母亲工作的艰辛正是在一个个细节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我”的心疼也源于这一个个眼见的细节。本环节在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环境恶劣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品词析句的训练,让学生从场景中捕捉到细节,尤其在聚焦“热”“七八十”等细节时,引导学生关联读、对比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热”“如果没有‘七八十'会有什么不同”,深化对“热”“拥挤”等细节的体认,深刻体会母亲挣钱不易。]师:读一读第19自然段,这段话很特别,谁发现了?出示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师:对比读读原句与这个句子,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哪个句子写得更好?明确:原句的三个句子仿佛能够让我们看到母亲挺背、转身的动作和母亲的神态,但是修改后将三个句子合成一句,就没有这种画面感了;三次“我的母亲”是作者由内心发出的呼唤。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原句,想象自己就是作者,面前就是母亲,好好体会一下,哪一个细节更让你心疼?你心疼什么?看看插图,再闭上眼睛想象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明确:佝偻、瘦弱的背,让人心疼;憔悴的脸让人心疼;满头大汗的样子让人心疼;眼圈黑黑、疲惫乏力、布满血丝的眼让人心疼。师: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亲的背是挺直的,身躯是厚实的,那一天,“我”却看到了母亲是如此瘦弱,如此疲惫,是什么原因使得母亲变成这样?明确: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劳累辛苦、生活的重担。师:是的啊,这些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母亲的肩上,“我”的母亲怎能不累呢?出示:其实,母亲累垮很多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起来,又去上班……节选自梁晓声《母亲》师:此时我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同学们拿出纸笔写一写,此时你想到了哪些场景,如果能抓住一个细节,再仿照课文表达就更好了。学生展示小练笔,从是否写出了细节,是否表现了母爱等角度评价。师: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母爱;在这世界上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深情。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理解、感激与眷恋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播放音乐,学生伴随音乐齐读。设计意图:站在儿童立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现文本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点,抓住这样的差异点,让学生在阅读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