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作者Administrator 2010-06-191238第一部分总论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十二五”期间广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建成具有鲜明广州城市职业教育特色和在国内高职教育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将高职教育融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发展大环境中,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使学校成为广州地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城市社区教育与服务人才培训平台、国学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大学文化建设窗口,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制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本方案内容组成分为八个部分总论、建设基础与优势、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其他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安排、保障措施和预期效益。基于对“十二五”期间广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给学校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充分论证,方案提出了示范校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确定了主要建设内容和项目建设成效验收要点。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1)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2)进一步培育“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3)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走出“文化引领、质量建设、特色取胜”的内涵发展道路;(4)重点建设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与保健)、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4个专业及专业群;(5)围绕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组织“社区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国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和“办学基础能力建设”等4个综合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建设项目,达到7个建设目标(1)促进学校专业群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城市高端化服务业、社区服务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集聚与整合广州市相关行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根据重点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要求,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3)建设一批校企共享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实训教学拓展到生产过程,构建有利于培养现代城市服务业高素质人才的实训平台,大大提高学校的职业教育能力和水平;(4)建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适应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的过程管理规范和教学标准;(5)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6)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与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对相关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省内外同类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7)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成效,在各专业办学中落实服务社区的办学理念,学校社区教育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明显增强。根据广东省现有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预算总经费为9,350万元(含办学基础能力建设费4,00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900万元、广州市财政投入7,950万元、学校自筹500万元,建设期为3年,按年度对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分期投入,并确定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具体验收指标。学校制订了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第二部分建设基础与优势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现有广园南校区、广园北校区、海珠校区、滨江校区和越秀校区共5个校区,占地面积202,582平方米,实训场地面积45,472.64平方米,实训仪器设备总值4,474.84万元,馆藏图书89.27万册。招生专业25个,706门课程;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03人,全校教职工567人,专任教师367人,校外兼职教师940人。设有信息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培训学院、社科部、基础课部等9个学院部,另设有国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一、基础与优势(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1.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我校发展,由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制定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学校‘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在5-10年内着力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未来10-15年努力探索城市社区教育新路,逐步过渡到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市民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并重,力争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自2005年合并组建以来,重视校本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塑校”战略,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路径;学校秉承近半个世纪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优良办学传统,肩负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大都市开创新型社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将服务社区作为重要的办学服务宗旨,积极发挥社区教育与服务功能,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励精图治,形成了“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其基本内涵是遵循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秉承社区教育优良传统,创新办学理念,塑造“立人立业”文化精神,凸显人才培养的人文性和社区性,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坚持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创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和特色专业;使学生修身致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为现代化建设第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将培养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校内形成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领导重视教学。按照“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的要求,学校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各级领导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校院领导和行政部门负责人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制度保障教学。学校从教学优先出发制定考核、晋升、评先、评优等考评制度,制定了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名师评选的奖励制度,设立教学成果、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竞赛等多种教学奖项,表彰为教学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建立资助教育教学研究的立项制度,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经费优先教学。至2009年9月,共投入1.12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投入3,933.18万元用于实训场地、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土木基础建设;投入7,277.31万元用于实习基地、多媒体课室、图书馆、校园网等建设,建成校内外实训基地332个,校内实训(验)室面积增长了9.94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5.06倍。管理服务教学。学校从“一切为了教学”出发,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始终贯穿“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确立了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的观念。舆论关注教学。合并组建以来,教学工作始终居于学校宣传工作的中心。在评建过程中,学校启动了宣传工作“12312工程”,评建工作的进展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等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二)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教学团队建章立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先后出台了关于优秀人才引进和奖励等各个方面的文件30多项,通过内培外引,规范管理,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适应高职教育要求,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学校注重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大力加强教师进修培养。至2009年9月,我校专任教师367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209名(其中博士9名),占教师总数的56.95,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93;拥有高级职称者82名,占教师总数的22.34。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提高职业教育能力。迄今为止,到国(境)外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师达163人(315人次);同时,制定政策鼓励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全校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83人,占教师总数的50,比合并初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引进校外兼职教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校目前共聘任兼职教师940人,覆盖了我校的所有专业。为加强对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学校制定了相关文件,并通过培训、研讨、听课、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并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三)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职业能力显著提高1.着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学校紧密围绕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将合并前各校已经开设的41个专业调整为25个。形成了计算机类、机电类、城市建设与服务类、商学类、旅游管理类、艺术设计类、生物技术类和人文类等8个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等专业作为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发挥专业群核心专业(特色专业)的带动作用。学校按照整合优化、加强重点、凸显特色、提高效益的专业特色建设原则,着力凸显人才培养的“人文性”和“社区性”特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服务社区能力。建成了10个省、市、校级示范性专业和示范性建设专业。这些示范专业在专业群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带动了全校专业的整体水平提高。2.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从“能力本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出发,实施“精平台、强专业、多方向、模块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改革。全校开设的课程从2005年的1,500多门整合到2009年的706门,课程更新率达到100。目前,已经建设了省、市、校级精品课程50门,约占课程总数的7,立项建设校级网络建设课程18门,131门课程建立了教学网站。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基于职业资格标准和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每个专业对应学生就业岗位群设置了2-3个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实现了“就业岗位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对应。根据生产一线的要求,将职业岗位证书的培训和考证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仿真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先进方法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教、学、做”一体化。(四)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实践教学条件大为改善1.积极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覆盖率达到100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开展顶岗实习,计算机类专业群与广州软件外包企业合作,如在校内外建立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视觉传达艺术专业以订单培养的形式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合作开设“钢琴设计与制作”专业,共同培养钢琴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全部由钢琴厂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组织完成,珠江钢琴厂接收全部毕业生并安排就业。.校企合作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校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为两个平台,从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三个层面安排教学实践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07年起,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已经占到总教学时的50以上,2009年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到87。如软件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及应用”示范性建设基地和校外的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实行“企业送教上门”的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学生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学校合并组建以来,不断加大实验实训基础的建设力度,建成校内实训室161间,校外实训基地171个。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计算机及应用实训基地),省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每个专业都建立了2-3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基地,顶岗实习得以落实。学校与广州市海力动漫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了生产性的动漫培养培训基地,学生在该基地内可以完成动漫生产的主要实训环节,在此基础上建成“广州市动漫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与广东碧桂园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建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五)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成效显著1.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升学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国学精粹”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增强,人文素养明显提升。2.招生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学校率先在广州市属高职院校中将招生批次从3B提高到3A,招生区域扩大到广东以外的6个省区,生源质量大幅度提升,第一志愿上线率和新生报到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见表1)。我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07200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98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5o表12007-2009年招生、就业情况一览表年份计划数/录取数(人)第一志愿上线数/第一志愿上线率(人/)报到人数/报到率(人/)平均报到率()我校初次就业率/全省就业率()我校总体就业率/全省就业率()20092100/21891997/91.221984/90.6388.2494.97/89.5198.73/96.8820082300/26062372/103.132252/86.4293.18/90.3298.24/96.462007 2000/2413 1681/84.05 2116/87.69 84.64/87.5599.09/96.53 3.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取得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和成果,省市级教学成果7项,省市级精品课程8门,省市级示范专业5个,国家和省市级财政支持的实训项目8个,市级以上的教改项目41项(见表2)。表2主要教学建设成果一览表项目类型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广州市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示范性专业和示范性建设专业财政支持基地省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等级二等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中央广东省广州市数量1114471412541先后有5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省、市优秀学生奖学金;两批学生(29人)出国培训并获得国外机构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学生在全省大学英语和公共计算机课程统考中的合格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见表3);在国家、省、市大学生科技发明比赛、英语口语竞赛、职业技能比赛中,累计有30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奖励50多项;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到87。表32007-2009年统考合格率统计年份大学英语合格率(AB级)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率200768.5166.0200875.6279.31200982.5381.704.以科研促教学,成效显著以项目促进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校合并组建以来,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17项,厅局级科研立项51项,公开发表论文1,098(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79)篇,出版著作、教材等104部。5.服务社会能力逐年增强树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建立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动漫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了“广州市软件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广州市社区职业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成立了珠江钢琴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在广州市赤岗街、三元里街、景泰街、棠景街、大塘街、登峰街等各行政区所属的街道社区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开展社区教育与服务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校面向社区、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工作,培训对象包括公务员、农民工、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等,培训人数达5万多人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科研成果108项。(六)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学校合并组建以来,积极推进实质性融合和办学转型,努力探索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制完善、机制灵活、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发展路径,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凝练办学特色,着力凸显人才培养的“人文性”和“社区性”特征,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分布于广州地区各社区、各行业,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特色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院校的普遍认同,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广州日报、新快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绩。近年来,先后有20多家境内外院校到我校学习、考察,对我校的办学特色给予了肯定。二、主要突破口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成效显著。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突破口有1.突破学校规模偏小的限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规模明显偏小,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已有的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尚不能充分满足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继续优化专业结构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整合,学校专业建设有了明显发展。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还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第三部分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建设战略(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为办学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培育“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办学特色;深化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整合、共享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坚持内涵发展,实现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使学校成为广州地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城市社区教育与服务人才培训平台、国学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大学文化建设窗口,建成一所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服务于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高职院校办学提供示范。(二)建设战略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实施五大战略1.改革创新战略以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2006〔16〕号)和示范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质量建设战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教学质量达到广东省高职院校先进行列,成为服务于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文化引领战略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成为校本文化;弘扬开放、务实、包容和敢为人先的岭南文化精神,建设和谐校园。.社区服务战略深入社区,积极开拓社区教育领域,实施社区教育与服务战略,全面参与广州“学习型”社区建设,建立面向广州的社区教育与服务体系,在广州城市区域内建立社区教育与服务网点,开发社区教育课程和项目,在广东省“就业工程”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国际交流战略加强与境外高职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送教师和学生到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进行职业教育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聘请境外职业教育专家到我校讲学,引进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二、总体目标立足广州,服务广州,辐射华南,以产业需要和市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紧贴广州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探索作为举办方的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使学校成为广州地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城市社区教育与服务人才培训平台、国学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大学文化建设窗口,着力发展具有广州社区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探索服务广州社区职业教育新路。重点建设4个与广州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直接对接、与企业有良好互动关系、特色鲜明、就业竞争力强的优势专业,并以此带动专业群内其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成一批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打造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若干教学、培训、职业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开拓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基地,以此为依托,增强以服务社区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使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社区教育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加强,至2012年,全日制高职教育在校生达到8,000人(其中,中、高职对接自主招生学生900人);每年为广州地区平均培养3000名以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以上,就业质量有明显提高。各类培训每年达到1.6万人次。建成与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使学校成为具有鲜明的社区职业教育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综合性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文化建设以及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为同类高职院校提供示范,对广州地区高职教育改革起到引领作用。三、建设内容(一)深化校本文化建设在示范校建设中,进一步培育“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着重从文化设施和资源建设、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实施“文化塑校”战略。具体措施内容包括搭建国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交融的学校文化平台、打造人文性与职业性相交融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开展国学精粹与职业技能相交融的课程教学、组织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交融的主题活动,将国学教育推进社区,发挥国学院的文化辐射功能。强化职业文化素质教育,着力文化育人,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以行业、企业的岗位素质要求为目标,围绕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科技与人文素质、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等方面,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具有广州城市学院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教育项目,建立针对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构建“认知、见习、考证、顶岗、就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项目化职业活动课程;按照“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考证、顶岗实习”各环节规范组织教学。(三)加强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着重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根据专兼结合建设思路,聘请一批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主讲教师,建立有利于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使教师能及时跟踪、掌握最新技术,充实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至2012年底,在校教职工总数达到713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达到60。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8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教师314人,来自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或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106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不低于70。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引进和培养13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42名骨干教师;安排教师500人次下企业实践,205人次参加相关培训和交流;62人次考取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安排108人次出国(境)进修或交流,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165人担任兼职教师。(四)强化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在示范校建设中,建设64门高质量、课程信息内容丰富、使用效率高的网络课程;建立100门课程的教学网站;开发404个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并编制基于工作流程的实训项目指导书147部;构建实施网络教学与培训的学习资源系统。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教学标准,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指导、学习评价等,构建面向重点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的共享型专业课程资源库。建立教学资源开放机制、师生使用机制,使教学资源库在网上学习、辅助教学中发挥作用。(五)加强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构建服务广州现代城市发展的专业群,形成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城市高端化服务业和社区服务的四大专业板块。重点建设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与保健),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市政工程技术,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及专业群。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企业级系统互联接入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加工承揽合同:原材料供应商与加工厂之间的加工承揽协议
- 2024年专业物流服务10月委托运输协议版B版
- 2024年商用设施安装协议参考文本一
- 吉林省辽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2024商品房买卖合同
- 2024年定制版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合同版B版
- 2024年企业协议拟定与执行要点解析
- 2024年度农产品供应与采购合同2篇
- 2024专项货运车辆承包服务协议版B版
- 宪法晨读内容
- 河道拉管施工方案
- 危大工程监理巡视检查用表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课件
- 办公大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
- 江苏省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备考卷一(南通专版)
-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 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常用材料物性一览表
- 【地理】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