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1页
浅谈“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2页
浅谈“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3页
浅谈“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4页
浅谈“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论述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本是死课本。”同样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学就是死教学。要想把小学数学教学变成“活的教学”,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启示下“寓教于生活”。本文以五个方面为着脚点,探究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即教育”理念,真正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效能体现出来。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措施前言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启示下,我们可以寓教于生活,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运用恰当的措施将生活场景与数学教学相互联系在一起,然后以小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认知为出发点,使得他们可以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就当下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言,面对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兴趣低自控能力差,理解不透彻,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在一起。对此,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启示下,教师可以构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保证他们主动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积极提升学习数学的质量,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一、构建贴近生活的情境,激起学生内在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从鹅行鸭步时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一切的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探索的对象,对身边的世界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爱上学习的持久不断的天然的内驱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彰显出数学的生活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融入课堂,爱上课堂,乐意去感悟数学知识带给他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而不是一个个冰冷冷的分数。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生活情景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拉近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自然世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相对的,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认识事物大多还处于一个浅层次的状态,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恰当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二年级的“二位数加法运算”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每学期一次的爱国主题教育社会活动来进行,学校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两辆35人座位的车,一共有3个班,一班人数是25人、三班20人、五班25人。接着让学生认真去思考,应该如何调整,三个班级的学生才正好都能有座位呢?学生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多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学生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出最合适的分配方法:让三班的10人到一班,剩余的10人到五班,这样一车就可以坐35人,借助生活实例将二位数加法运算引出来,方便学生理解,进而激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例如,教师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章节的内容,在课堂上建构出“文具店”的真实场景,老师组织同学们分角色扮演“收银员”和“客户”。给予每一个“客户”二十元钱,让他们自主到文具店购买自我所需要的物品,计算所购买物品的价格,最终得出自我购买的总价钱。通过构建这样一个购物情景将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很好地融入到文具店的生活化情境中,让学生自主购买所需物品,有的学生购买了一支铅笔1元、一把铅笔刀1元以及一个笔袋10元,计算出自我所需要支付的总价钱为:1+1+10=12元,而有的学生到文具店购买了一盒画笔(12元)、三张彩纸6元、一把剪刀1元,计算出自己最终需要支付的总价为:12+6+1=19元。通过多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水平,增加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样的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社会生活的情景,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授课的效能。当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以后,教师也要适时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最初都源于生活,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二、寻找与教材案例相关的生活内容,增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数学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何有效地建立起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桥梁,成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挖掘课本案例中富含的生活化情境,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生活存在的内在联系性,从生活化角度讲解教材的知识,从生活实用的角度来看待各个章节的知识,引导学生投入到教材案例学习当中,分析教材上的各个问题,进而能够轻松学习和理解每一章节的重难点,增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与感悟,夯实了他们的文化基础。例如:由于教材中“位置”概念都是在平面上进行教学和展开,尽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培养和积累了一定的方向感和识别方向的方法,但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感知来说,还是相对比较不具象,难以准确识别。所以教师在讲解“位置”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可以先分析研究出教材中知识点与生活场景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和契合点,进而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可操作性地呈现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通过研究学校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分析位置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到“东、西、南、北”各个方位的概念,明确校园内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增加学生对位置的认识与理解,强化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学生在经历把抽象的概念还原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再从生活场景回归到抽象的“位置”概念的过程中,达到了进一步掌握“位置”的概念、方位的概念、相对位置关系和判识方法,并最终可以熟练得致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三、呈现出生活化原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数学当中比较典型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立刻明白头数就是总只数,但鸡和兔子脚的只数是不同的,怎样保证总只数一定的情况下,脚的总只数符合要求呢?这就给学生在分析理解上带来一定的困扰,同时也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用方法。如果单纯从逻辑层面来进行分析说教教学,未免显得“纸上谈兵”,其结果往往不太理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出现实原型,将鸡和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同探索“鸡兔同笼”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换一换,进而得出笼子中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过程,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例如:一个笼子里关有鸡和兔,共有10个头,32只脚,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教师引入现实的原型,先让笼子里面装10只兔子,经过计算学生立马可以得到脚的只数有40只,但题目当中给定的实际只数显然与假设的不符合,脚的只数多了8只,怎么办?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想到交换的方法,从笼子里拿出1只兔子,就向笼子里放进1只鸡,一个换一个,这就保证了总只数还是10只,同时学生还会发现脚的只数就减少了2只,有了这次实际操作的经验,学生就很容易想到把4只兔子换成鸡,多的8只脚就可以正好的抵消了。最终得出结果:鸡有4只,兔子有6只。经历这样一段生动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更深入内心的理解和情感认同。最终,促使学生突破了学习上的难点问题,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四、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形成生活化思维能力好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他们的数学智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计出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当中。同时,在生活化的问题当中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探索出知识内容背后所蕴藏的无限魅力与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章节的内容,精心设计出以下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在统计数据时会用到哪些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应用到哪些生活实际当中?”、“条形统计图可以应用到哪些生活实际当中?”、“扇形统计图可以应用到哪些生活实际当中?”、“这三种统计图之间有怎样的优点与区别”等,以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教材的内容,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思考教材的内容,从生活中找寻到应用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事件,发现折线统计图可以应用到“天气温度变化情况”、“股票涨幅走势”、“新冠感染者的实时变化情况”、“南方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等事件当中,发现条形统计图可以应用到“销售业绩”、“人口统计”等事件当中,增加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与理解,明析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性,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意识。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数学活动的实施尽量构建在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然后按照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经验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例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主要是进行巩固知识,查找不足,发现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但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该考虑到问题的可操作性,同时学生实现起来也不能太困难。以三年级“估算”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晚上回到家中以后,先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了解最近一个月家中的用电、用水和用气情况,然后依据各自的单价去进行计算,并适当的估算出这个月家中用电、用水和用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沟通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数学和生活问题。真正去践行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用于生活的理念。结束语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重视和运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实施,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兴趣性和实用性。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学素材,将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情境中,借助生活反思完善教学,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活学,从而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有一个质的提升。参考文献:余志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