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双塔联合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商丘市双塔联合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商丘市双塔联合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商丘市双塔联合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商丘市双塔联合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双塔联合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假设有一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为4200km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为36000km,宇宙飞船和一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两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某时刻两者相距最远,从此刻开始,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A.4次

B.6次

C.7次

D.8次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可知载人宇宙飞船的运行周期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又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一天即,因而载人宇宙飞船的运行周期,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所以宇宙飞船的角速度为,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为,,当两者与太阳的连线是一条直线且位于地球异侧时,相距最远,此时追击距离为,即一个半圆,追击需要的时间为:,追击距离变为,即一个圆周,追击时间为:,可以得到内完成追击次数为:次,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为7次,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名师点睛】地球同步卫星与宇宙飞船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它们的半径的三次方之比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之比相等.当它们从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转动的角度相差。2.如图,O是一固定的点电荷,另一点电荷P从很远处以初速度射入点电荷O的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是曲线MN。a、b、c是以O为中心,、、为半径画出的三个圆,。1、2、3、4为轨迹MN与三个圆的一些交点,以表示点电荷P由1到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的大小,表示由3到4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的大小,则

A.B.C.P、O两电荷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D.P的初速度方向的延长线与O的距离可能为零参考答案:B3.(多选)一列横波在x轴上沿x轴正方向传播,其中ts和(t+0.4)s两时刻在x轴上-3m至3m的区间内的波形图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振动周期一定为0.4sB.该波最小波速为10m/sC.从ts时开始计时,x=2m处的质点比x=2.5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在(t+0.8)s时,x=-2m处的质点位移为零参考答案:BC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灯L1、L2正常发光.由于电路出现故障,突然发现灯L1变亮,灯L2变暗,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根据分析,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A.R1断路

B.R2断路C.R3短路

D.R4短路参考答案:A5.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曾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场,而非存在“以太”。后来人们用电荷在场空间受力的实验证明了法拉第观点的正确性,所用方法叫做“转换法”。下面给出的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牛顿通过对天体现象的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认识

C.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D.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一物体以v0=24m/s的初速度从斜面上A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8m/s2,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9m,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参考答案: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沿斜面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垂直斜面方向上合力为零,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解答:解:(1)由运动学公式得:==36m(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有:沿斜面方向上:mgsinθ+f=ma…(1)垂直斜面方向上:mgcosθ﹣N=0…(2)又:f=μN…(3)由(1)(2)(3)得:μ=0.25

故答案为:9m.0.25.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7.用测电笔接触市电相线,即使赤脚站在地上也不会触电,原因是

;另一方面,即使穿绝缘性能良好的电工鞋操作,测电笔仍会发亮,原因是

。参考答案:测电笔内阻很大,通过与之串联的人体上的电流(或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在安全范围内;(2分)市电为交流电,而电工鞋相当于一电容器,串联在电路中仍允许交流电通过.(3分)8.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①完成平衡摩擦力的相关内容:(i)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选填“静止释放”或“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ii)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则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

,平衡摩擦力才完成.②某同学实验时得到如图(c)所示的a—F图象,则该同学验证的是:在

条件下,

成正比.参考答案:(2)(10分)①(i)轻推(ii)减小,间隔均匀(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②小车质量一定,它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9.(6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做功;热传递10.某同学为了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他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①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②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③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

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P上。④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g=9.8m/s2)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0cm.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

-----

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此次实验探究结果的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某些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他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①

。参考答案:

①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的质量;②没有平衡摩擦力;11.某同学采用—1/4圆弧轨道做平抛运动实验,其部分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实验中,通过调整使出口末端B的切线水平后,让小球从圆弧顶端的A点由静止释放。图乙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照片中的每个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代表的实际长度为4.85cm。已知闪光频率是10Hz。则根据上述的信息可知: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vB=

m/s,小球在D点时的竖直速度大小vDy=

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参考答案:12.如图所示,一根长L的光滑绝缘细直杆MN,竖直固定在场强为E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倾斜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杆的下端M固定一个带正电小球A,电荷量Q;另一带正电小球B质量为m、电荷量为q,穿在杆上可自由滑动。现将小球B从杆的上端N静止释放,静电力常量为k。小球B可静止的位置距M端的高度h为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答案:13.如图所示,一竖直轻杆上端可以绕水平轴O无摩擦转动,轻杆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力F=mg垂直作用于轻杆的中点,使轻杆由静止开始转动,若转动过程保持力F始终与轻杆垂直,当轻杆转过的角度θ=30°时,小球的速度最大;若轻杆转动过程中,力F的方向始终保持水平方向,其他条件不变,则轻杆能转过的最大角度θm=53°.参考答案:【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向心力.【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F始终对杆做正功,重力始终做负功,随着角度的增加重力做的负功运来越多,当重力力矩等于F力矩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重力做的负功比F做的正功多,速度减小;(2)杆转到最大角度时,速度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即可求解.:解:(1)力F=mg垂直作用于轻杆的中点,当轻杆转过的角度θ时,重力力矩等于F力矩,此时速度最大,则有:mgL=mgLsinθ解得sinθ=所以θ=30°(2)杆转到最大角度时,速度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mv2=FL﹣mgLsinθ所以FLsinθ﹣mgL(1﹣cosθ)=0﹣0解得:θ=53°故答案为:30°;5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力矩和动能定理得直接应用,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某兴趣小组为了测量一待测电阻丝的阻值Rx,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出它的阻值约为9Ω,再用千分尺测量该段电阻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然后再用伏安法精确地测量。实验室里除待测电阻丝外,还准备了以下器材:A.多用电表

B.电压表Vl(3V,5kΩ)C.电压表V2(15V,25kΩ)

D.电流表Al(0.6A,0.2Ω)E.电流表A2(3A,0.04Ω)

F.电源(E=4.5V,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Rl(5Ω,3A)

H.滑动变阻器R2(200Ω,1.5A)I.电键S、导线若干(1)待测电阻丝的直径是_______mm;(2)在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阻值时,要求尽可能准确,并且待测电阻的电压从零开始可以连续调节,则在上述提供的器材中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3)在实验中,既要满足实验要求,又要减小误差,应选用的实验电路图是_______。参考答案:.(1)1.010(3分);(2)B,D,G;(每空1分,共3分)(3)C(3分)15.某同学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采取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力传感器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并用另外一个传感器对木块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表1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木块的重力为10.00N,重力加速度g=9.80m/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保留3位有效数字):实验次数运动状态水平拉力F/N1静止3.622静止4.003匀速4.014匀加速5.015匀加速5.49

(1)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不小于

N;(2)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木块匀加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N。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8cm,两板间距离d=8cm,A板比B板电势高300V,一带正电的粒子电荷量q=10-10C,质量m=10-20kg,沿电场中心线RO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υ0=2×106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为12cm,D是中心线RO与界面PS的交点,O点在中心线上,距离界面PS为9cm,粒子穿过界面PS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bc上.(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1)求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多远?(2)电场力做的功为多大?到达PS界面时离D点多远?(3)大致画出带点粒子的运动轨迹(4)确定点电荷Q的电性并求其电荷量的大小.参考答案:(1)0.03m

(2)0.12m

(3)如图(4)

解析:(1)带电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的距离,即侧向位移:

(2)电场力做的功为:,y=0.12m

(3)4分(4)带电粒子的速度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及穿过PS进入点电荷电场的速度:

此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

带电粒子在离开电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在PS上的a点(如图),则a点离中心线的距离为y:则a点与点电荷所在位置的连线与PS的夹角为β,则,带电粒子进入点电荷的电场时,速度与点电荷对粒子的库仑力垂直,由题的描述:粒子穿过界面PS最后垂直打在与A板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荧光屏bc上,由此可以做出判断:该带电粒子在穿过界面PS后将绕点电荷Q作匀速圆周运动。带正电的粒子必定受到Q的吸引力,所以Q带负电。

半径

由库仑定律和匀速周运动规律得:(1分)

得:

17.下图是某传送装置的示意图。其中PQ为水平的传送带,传送带长度L=6m,与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5m。MN是光滑的曲面,曲面与传送带相切于N点,现在有一滑块质量为m=3kg从离N点高为h=5m处静止释放,滑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系数为μ=0.3.重力加速度为g=10m/s2。(1)滑块以多大的速度进入传送带?(2)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请求出滑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与传送带的速度v的大小关系,并作出Q与v的图象。(3)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请求出物体从Q点抛出后距Q点的水平的距离与传送带的速度的关系。(认为滑块以水平速度离开传送带)参考答案:(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