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_第1页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_第2页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_第3页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_第4页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7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一、单选题1.(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A.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B.将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C.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2.(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C.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 D.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3.(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A.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B.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C.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D.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4.(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下图是1953年12月北京市西单区群众打腰鼓,扭秧歌,庆祝普选的情景。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是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5.(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下图为签字场景)签订,一下摘录了协议中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三、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在中央人民政府同意领导之下,西藏人民有实行的权利”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民族区域自治C.改编为人民解放军D.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以下表述史实有误是A.1954年,周恩来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建交公报》D.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7.(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某高一同学学习中国现代“开创外交新局面”内同时,收集了两端史料:1972年“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两段史料分别出自A.《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公报》B.《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C.《中美联合公报》《日内瓦公约》D.《中美联合公报》《九二共识》8.(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下图是政协的会徽,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②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③四面红旗表示当时的四大阶级④“1949”是政协召开的时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邮票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名称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D.不结盟运动会议10.(2019·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B.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顺利完成11.(2019·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12.(2019·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13.(2018·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雅尔塔会议C.万隆会议D.日内瓦会议14.(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有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两个“天安门”分别指①五四运动爆发②北平和平解放③举行开国大典④召开一届人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2018·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末)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16.(2017·北京四中高一期末)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日建交③中美建交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2018·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8.(2017·北京四中高一期末)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2017·北京四中高一期末)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不结盟会议20.(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21.(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1949年9月,在第一届政协参加的45个党派中,共产党的代表名额和民革、民盟一样,都是16人,候补两人。这说明第一届政协A.体现了共同执政新理念 B.具有较高的民主性C.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 D.代表来源于各阶层22.(2018·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最重要的表现是A.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B.讨论了新中国成立问题C.通过了《共同纲领》D.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23.(2017·北京四中高一期末)由新中国提出,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D.“求同存异”的方针二、简答题24.(2012·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回答问题(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样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具体是什么?(2)列举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分析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背景。25.(2012·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回答相关问题。(1)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试比较分析完成表格中的内容。英国美国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政府首脑首相议会作用(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为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我国出现“有史以来前所未有之变局”。“变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加以说明。(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主要有哪些成就?(4)将下表补充完整。年代宪法文件性质或影响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进了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三、材料分析题26.(2019·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近代宪法编修的历史折射了民主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当预备立宪之际,一时未能举宪政之全体而行之,惟有先将宪法规则迅速宣示,使天下咸知法律范围、自由权限,固有万不能稍为侵越者。尝考英、德、日本宪法大恉,首言君权,次言民权……约举大纲,不过百余条。拟请饬下宪政编查馆详细核查,应如何条列宪法规则,迅速请旨宣示,以别权限,而靖人心……宪法未布,民气嚣张,亟须预防,以杜后患——摘编自《呈请宣示宪法规则奏折》(1908年1月),《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1)依据材料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有哪些历史局限?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共同纲领》诞生的历史条件。材料四

宪法起草小组从1954年1月开始工作,到3月形成了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宪法草案初稿,共历时两个多月,相比临时约法起草多了一个多月。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人民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讨论。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全国人民参加讨论的人数共有1.5亿多人,在上海,全市627万人口中270万听到了有关宪法草案的报告,156万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了16.5万条意见和建议。1954年3月25日起全国政协组织了17个座谈小组进行了讨论,共讨论40多天,参加者500多人,开会260次。宪法学界编写了30多本小册子,全国各地成立了各种机构来引导宪法草案的讨论。这为人民更好地认识宪法打下了基础,树立了人们对最高规范的信心与内在认同,并以此为起点确立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基石。(4)依据材料四,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进步性,在起草过程上有哪些具体体现?27.(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民主与法制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政治目标。材料一

①从1912年2月7日起,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参议院召开了制定约法的会议。经过两次起草,32天的讨论,于3月8日获得通过。②3月11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就用根本法的形式否定了“朕即国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约法还规定“民国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④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史实即历史史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通过分析史实得出的结论。上述材料标示的序号中,属于史实的是,属于史论的是,属于史识的。材料二

图片说明:抗战时期,豆选法是根据地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选举法,其法以豆粒(什么豆子都可以,已经用过的有黄豆、绿豆和蚕豆不等)作为选票,每个投票人发给一定额数的豆粒,每粒表示一票。投票时让候选人坐在台前一排,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放一大海碗,投票人鱼贯而过,认为信得过的,就在他的碗里放下一粒豆子,豆多者当选。——引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回归》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三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龄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后来在选举资格上又增加了“无阶级、职业、不分党派差别”的规定……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每张票效力相等,各级参议会代表名额的分配是平等的,即以一定的人口比例为基础,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当。——韩大梅《论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制度》材料四

(2)根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意义。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3)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本质。28.(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中国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段、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属之。(1)《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上图所示内容出版于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材料三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海南参加会议,共商国是。(3)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29.(2017·北京四中高一期末)外交是一国维护和发展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并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特点。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是联苏抗美,中苏结成同盟,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进行紧张的斗争。这个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一边倒”。——刘山等《中国外交新论》(2)结合所学,简析“一边倒”方针的历史影响。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先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美】亨利·基辛格著《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美关系的变化,并结合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D选项符合题意;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剥削人民历史的是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土改将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一五计划完成,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三者都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D【详解】据材料“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开始对国民经济比例进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故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是1952年底,A与题意不符;过渡时期是19491956年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与题意不符;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是1949—1952年,C与题意不符。【点睛】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3.C【详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故C正确;材料反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无法体现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B不符合题意,排除;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D错误。4.A【详解】依据材料中“1953年12月”、“普选”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在普选的基础上,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三大改造指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京市西单区群众庆祝普选的情景,并未体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D选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材料时间及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B【详解】依据材料中“民族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中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因此B选项正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和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都与民族政策无关,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6.C【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公报》签署于1978年12月,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同印度和缅甸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后来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A选项不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选项不符合题意;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7.B【详解】依据材料中“1972年‘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信息可知,这是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依据材料中“1978年‘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信息可知,这是1978年12月16日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日本的信息;C选项错误,《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生效于1950年10月21日,与材料信息及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11月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官方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与材料信息及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麦穗”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即当时的四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红星下面的“1949”四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年号。因此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B【详解】依据材料中“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团结万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是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共同纲领》颁布后,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建立单一公有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项符合题意。A项,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与题干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目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民主形式的具体体现,而非社会主义性质确立的原因,故排除。D项,一五计划集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革,故排除。11.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届人大的召开。12.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三次建交高潮中第三次发生在1978年。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最重要得外交大事就是中美建交。中美建交之后引发了西方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因此选择A选项。【考点】中国走向世界·外交舞台的拓展·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13.D【详解】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新中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故D正确;A和B均不是新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故C错误。14.B【详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天安门发生;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故①③,选择B正确;②性质不符合题意;④是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15.A【详解】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6.A【详解】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①正确。中日建交在1972年,故②正确。中美建交在1979年,故③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与2001年成立,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排除BCD。17.A【详解】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1999年,排除B项;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1984年,排除D项。故选A项。18.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建国初,中国提出“另起炉灶”方针,排除A。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19.A【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日内瓦会议20.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以判断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举措超越了意识形态限制,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均不是从材料主旨出发,都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B【详解】材料中叙述的是一届政协的成员组成情况,可以看出一届政协中各党派人员分布平均,所以体现出了民主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执政党是共产党,这一点毋庸置疑;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问题;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22.C【详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故C项正确;会议代表的广泛性问题,不是立法权的主要依据,故A项错误;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规定国家的基本政策,并不属于立法权的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C。23.B【详解】试题分析: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选B。ACD都与题干不符,A是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C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D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24.(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国力与国际地位提升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详解】(1)外交方针: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本原则:依据所学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回答即可。(2)成就:依据所学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回答;背景:依据所学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提升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回答。25.(1)英国美国政治体制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政府首脑总统议会作用是国家的权力中心(立法权)行使立法权(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任意写出三点)(4)年代宪法文件性质或影响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详解】(1)表格填空,依据所学可知美国是共和制政体;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总统;英国的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美国的议会主要负责立法权。(2)变局:依据所学可知从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政治意义回答,比如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等。(3)制度:依据新中国初期建立的政治制度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等回答。(4)表格填空,依据所学可知《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是1982年的宪法。26.(1)立法官员认为宪法的作用是维护君主专制;清政府立宪的目的是安抚人心,巩固统治。(2)主权在民;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受到很大限制。(3)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新政协会议召开,来自各界代表充分参与讨论。(4)讨论时间充分、人民充分参与、修订过程起到了宪法宣传的效果。【详解】(1)由“迅速请旨宣示,以别权限,而靖人心”可知清末预备立宪中,立法官员认为宪法的作用只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立宪的目的只是为了安抚人心,不是为了进行真正的变革,由此体现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局限性。(2)综合材料二内容可从国家主权的归属、中央权力的划分、总统的产生方式和总统的权力等几方面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体现。(3)《共同纲领》诞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新政协会议的召开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4)据“全国人民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讨论……全国人民参加讨论的人数共有1.5亿多人”、“全国政协组织了17个座谈小组进行了讨论,共讨论40多天,参加者500多人,开会260次”等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过程中讨论时间充分、人民参与充分,修订过程也起到了宣传的效果。27.(1)史实:①②;史论⑤;史识:③④。(2)特点:直接、自由、普遍、平等;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3)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详解】(1)分类:根据材料中“史实即历史史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通过分析史实得出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参议院召开了制定约法的会议”,“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①②属于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即⑤属于史论;而“否定了‘朕即国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即③④属于史识。(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投豆选举”,材料三中“年龄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信息,可归纳得出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主要有直接、自由、普遍、平等。意义:根据材料二、三、四的出处、主题陕甘宁边区选举的方法、对象和成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