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611111课程名称:生态学英文名称:Ecology开课学期:3学时/学分:32/2课程类型: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专业:地理科学选用教材:李博等编著,《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主要参考书: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编.普通生态学.北京:高教出版社,1987.2.李博,弓耀明,高玉葆等.普通生态学,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3.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丁圣彦主编.生态学——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一、课程简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指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基础或环境科学基础,需要配合教师的讲授,积极参与讨论和勤于思考。Ecologyisthemaintheoreticalfoundationforstudyingonth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smsandtheirenvironment,harmonizingbetweenmankindandnature,directingmankind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Withtheoreticalintroductionandexampleanalys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livingbeingsanditsenvironmentcouldbeelucidatedatthelevelofindividual,population,biosensors,ecosystem,andbiosphere,respectively,aimingatmakingthestudentshavethecapabilitytograspthefundamentalknowledgesystemofecologyandecologicalideology,andimprovingtheunderstandingoftheenvironmentproblem.Thestudents,majoringinecology,shouldhavethefundamentalknowledgeofbiologicalenvironmentalscience.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态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地理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着重从生物有机体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讲授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阐明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规律。另外,结合本学科发展动态,介绍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全球环境变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生态问题和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第二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生态学发展简史第四节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二章生物与环境(5学时)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二、环境的类型三、环境因子分类第二节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类型一、生态因子的概念二、生态因子的分类三、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第三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第四节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光的性质二、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三、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四、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第五节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第六节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第七节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4学时)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种群的定义及其内涵二、种群的内涵三、种群生态学第二节种群动态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二、种群统计学三、种群的增长模型第三节种群的空间格局一、

种群的空间格局的概念二、种群的空间格局的类型第四节种群调节一、气候学派二、生物学派三、食物因素第四章种群生活史(1学时)第一节生活史概述一、个体大小二、生长与发育速度三、繁殖四、扩散第二节繁殖成效一、繁殖价值二、亲本投资三、繁殖成本第三节繁殖格局一、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二、生活年限与繁殖第四节繁殖策略一、r选择和k选择二、R-、C-和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三、波动与稳定第五节性选择一、植物的选择受精二、动物的性选择第五章种内与种间关系(6学时)第一节种内关系一、密度效应二、动植物的性行为三、他感作用第二节种间关系一、种间关系的类型二、高斯假说三、种间竞争模型四、生态位理论五、捕食作用六、寄生与共生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6学时)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一、生物群落的定义二、群落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群落的种类组成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第三节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结构要素1.生活型2.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3.层片4.同资源种团二、群落的外貌与季相三、群落的垂直结构四、群落的水平结构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第七章生物群落的动态(3学时)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演替一、演替的概念二、演替的类型三、演替的模式第三节演替顶极理论第八章生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1学时)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一、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三、群落的数量分类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排序一、间接梯度分析二、直接梯度分析第九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3学时)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一、非生物环境二、生产者三、消费者四、分解者第三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第四节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第五节生态效率一、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一、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二、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第六节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第十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学时)第一节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第三节生态系统中的分解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第十一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学时)第一节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第二节水循环第三节气体型循环第四节沉积型循环第五节有毒有害物质循环五、实验无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提问、讨论情况、报告完成情况等。报告审核标准如下:(1)8—10分:报告内容完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结论正确;(2)6-7分:报告内容比较完整、分析合理、结论基本正确;(3)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