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复习指导讲稿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复习指导讲稿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复习指导讲稿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复习指导讲稿_第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复习指导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指导第一讲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1、了解神权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具体表现神权法思想起源于原始的宗教迷信思想,形成于夏代,极盛于商,主要表现为一种天命、天罚思想,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动摇,其标志就是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2、了解周公的法律思想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礼治思想主要是要求大家对周公提出了哪些观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理解这种思想的深刻内涵。3、了解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关于西周的宗法等级制主要求大家掌握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即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成为王位的继承人,它是西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通过这样一种王位世袭的制度,进一步的完备了西周的宗法制。4、掌握礼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特别是礼治的基本特征,要注意的是: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所适应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谓“礼不上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刑法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礼与刑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上庶人,刑不上大夫”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也要处以刑罚。当然,那使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第二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章春秋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如:A.奴隶主贵族内部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封建性的贵族B.产生了新兴地主的独立的商人阶层C.宗法“礼制”衰落D.诞生了新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新成文法2、了解子产区分礼与仪、铸刑书一方面,了解子产是将礼和仪分开来进行论述的春秋思想家同时,掌握子产铸刑书。主要从过程,引发的争论、及意义几个角度去把握3、了解邓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思想邓析在教材所介绍的三位改革家中思想属于最激进的。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对传统周礼的态度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即“先王”及其礼法“法令”是可以批评,可以否定。“礼义”不见得正确,成为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4、注意邓析和子产思想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二者对待周礼的态度上,第四章儒家的法律思想1、理解儒家思想的人性论基础2、理解孔子的德治思想中的德与刑的关系孟子的仁政思想3、了解孟子“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4、了解荀子提出“法义”、“法数”和“类”三个重要的法学概念。5、掌握荀子人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墨家的法律思想1、了解墨家学派的产生以及代表阶级利益。2、了解墨家的法律起源论3、理解墨家法律思想的局限性4、了解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原则5、了解墨家提出处理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原则第六章道家的法律思想1、了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及其代表作的主要特点、内容2、了解道家提出的“道”的概念3、了解道家的法律思想体系的特点——以“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为中心。第七章法家的法律思想1、了解法家的产生及其代表阶级利益2、了解商鞅法信权相结合的思想、重刑思想、“刑无等级”的思想3、了解韩非“明主治吏不治民”论断、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4、理解法家法治学说的历史进步性和负面影响5、了解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区别第三讲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编第四编)第三编1、了解秦朝“专任刑罚”,把法家的重刑主义推向极端的恶果秦统一后,统治者的继续迷信暴力,“专任刑罚”,把法家的重刑主义推向极端。不仅从理论上窒息了法家思想的继续发展,而且导致秦走向灭亡。2、了解黄老学说具有道法结合的性质早期黄老学具有明显的道法结合的性质。3、了解《唐律疏议》阐述的德刑关系的言论以及《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关于德刑关系,长孙无忌在《唐律疏义序》中说:“德教为政教之本,刑罚是政教之用,犹昏晓明秋相须而成者业。”这实际上就是礼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思想。礼法结合在《唐律疏义》中已达到了十分完备的程度,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法律化已接近完成。4、关于董仲舒的法律思想(1)掌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形成基础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法家的君主集权思想和重法思想,同时又结合道家、阴阳五行家以及殷周的天命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因素,创立了一种新儒学。(2)理解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实质董仲舒《春秋》大一统思想实质是实行君主集权。(3)了解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思想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这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途径。董仲舒是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的第一人。5、掌握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西汉中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应运而生,以新儒学为基本内容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开始形成。其主要内容有: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2、以经断狱,礼法融合3、“三纲”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4、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经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对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第四编1、了解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理学产生于宋代,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学术,他的产生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发展过程:萌芽于唐代韩愈。中经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得到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出具体系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南宋朱熹总其大成,朱熹继承了二程的理学体系,在总结先秦以来各种唯心主义思想材料的基础上,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并融合佛、道学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2、理解封建社会后期,理学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理学家通过引入“理”这个哲学理论,使儒家思想建立在此基础上,弥补其形式上粗浅直观的欠缺,具备更慎密、系统、思辨的特点,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1)为封建统治采用严刑提供了理论基础2)使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披上理学的外衣,更添迷惑性和欺骗性。3)严重窒息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压抑了劳动人民的权利观念,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思想为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法律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领域达七百余年。3、关于朱熹的法律思想(1)了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存天理,灭人欲”(2)了解朱熹“德礼政刑”“相为始终”的思想朱熹认为,统治者应根据人的“气质之性”不同,有针对性的运用德、礼、政、刑,来改善人们的道德面貌。对气禀最厚者——导之以德对气禀厚者——齐之以礼对气禀薄者——导之以政对气禀最薄者——齐之以刑4、掌握明清启蒙思想家法治主张核心,正确的理解其法治思想的特店。在法律思想上明清启蒙思想家通过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法制等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突出了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新的“法治”主张。动摇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根基。注意: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治”主张与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有根本的不同,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特征。但同时,他们的法治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明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虽然对封建法制进行了批判,但同时又积极吸收了几千年封建法律文化中的民主性精华,继承法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主张“德主刑辅,德兴并用”、“法与时转”,“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很少受西方的影响,是一种中国式的启蒙思想。5、掌握黄宗羲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1)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2)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3)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利。(4)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①法的作用大于人的作用,应该重视“治法”的定立和实行。②法律的目的。——在于为“天下之人”。法律应当为天下人谋利。③法律的平等。——君臣上下都要遵守法律。任何人无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种“法治”观点,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特征。综上所述,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民主性精华,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第四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五编1、了解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鸦片战争前后,在深重的社会危机的刺激下,封建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批有识之士,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引发了中国近代研究西方、学习西方的时代洪流。他们的主张可集中概括为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了解《资政新篇》的主要特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高潮。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玕为了挽救危局而著的纲领性文件。(在政治方面提出了建立集权、分治与议政相结合的体制,改革封建专制独裁的弊端。在经济方面提出发展私有制,鼓励兴办近代工业等,以解放生产力。在文教方面提出鼓励现代文明事业,主张开办学校、医院、慈善事业、废除封建陋习等。)《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结晶,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的因素,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2、了解洋务派“中学为用,西学为体”主张的提出、含义,以及“自强”“求富”口号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一部分带有买办性质的当权派,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人们称这些当权派为洋务派。他们都是代表着封建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洋务派法律思想可以用其代表人物张之洞的一句话概括和总结,“中学为用,西学为体”,即以纲常名教为本,在中国原有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以应世变,适应镇压农民革命和办洋务的需要,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相号召,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4、了解清末礼法之争的引发以及斗争的焦点、实质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清朝末年出现过大的礼法之争。引发:1910年,《大清新刑律草案》,这是一部全新的法律,抛弃了中国旧有的纲常名教,采用了许多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还采用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刑法体系。——触发了“礼教派”和“法理派”之间的激烈论争。礼法两派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立法宗旨不同,即采用旧的纲常名教还是采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理论作为立法宗旨的问题。5、关于康有为的法律思想(1)了解康有为的著作康有为的著述非常丰富,反映其变法维新思想的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戍奏稿》等。(2)了解康有为的变法维新理——公羊三世说汉代人何休在《公羊传注》中提出的社会历史演进的三个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康有为据此提出了自己的变法维新理论基础:封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局限性:社会的发展要按照三世的先后顺序进行,“循序而行”,不可逾越。(3)掌握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1)设议院开国会。2)制定宪法。康有为认为“维新之始”应首先制定宪法。3)行三权分立,即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6、关于梁启超的法律思想(1)了解梁启超的法律起源论即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约”(2)了解梁启超法治、人治并重的思想在法治、人治的关系上,梁启超认为法治、人治并用,人治和法治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二者要相互配合,不可偏废。7、掌握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二)执法适中,“平恕”为审断之本。主张公平执法,依法断罪,反对比附。“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功不可没。(三)“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沈家本指出用人之法在于:一所有关键官吏,都应知法;二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学识,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三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四)法学盛衰说。8、关于孙中山的法律思想(1)了解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与旧民权主义的比较1、民族主义——首要问题旧:“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核心旧:“反对帝制,建立民国”,实质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虚伪性,更强调主权在民,直接民权。3、民生主义——最富特色“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了解孙中山“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