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管理规定(试行)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管理规定编写:审核:审定:批准:张家港华兴电力有限公司年5月8日1范围法和技术管理应达到的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已投产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适用于本标准。GB2887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GB4830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DL435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DL/T655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火力发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5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DL/T5190.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热工自动化JJG650电子皮带秤试行检定规程3.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控制和保护等功能,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功能分散,操作显示集中,数据共享,可靠性高。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是硬件布置上的分散。3.1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3.1.1停运前检查3.1.1.1全面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况,将异常情况做好记录,并列入检修项目3.1.1.1.1检查各散热风扇的运转状况3.1.1.1.2检查不间断电源(UPS)流电源电压及各电源模件的运行状态3.1.1.1.3检查机柜内各模件工作状态,各通道的强制(或退出扫描状况)和损坏情况,各操作员站,控制站,服务站,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等。3.1.1.1.4检查报警系统,对重要异常信息(如冗余失去,异常切换,重要信号丢失,数据溢出,总线频繁切换等)作好详细记录。3.1.1.1.5检查各类打印记录和硬拷贝记录。3.1.1.1.6测量控制室,工程师室和电子设备室的温度及湿度。3.1.1.1.7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日志,数据库运行报警日志。3.1.1.1.8检查计算机自诊断系统,汇总系统自诊断结果中的异常记录。3.1.1.1.9检查计算机设备和系统日常维护消缺记录,汇总需停机消缺项目。3.1.1.1.10对于现场总线和远程输入输出(I/O)就地机柜,进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检查记录。3.1.1.2做好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和数据的完全备分工作。对于储RAM并备分。3.1.2停运后检修一般规定3.1.2.13.1.2.1.14.3.3.1条)停运设备,关闭电源,拔下待检修设备电源插头。3.1.2.1.2电子设备室,工程师室和控制室内的空气调节系统应有足够容量,调温调湿性能应良好;其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应符合GB2887或制造厂的规定。3.1.2.1.3所有电源回路的熔丝和模件的通信熔丝,应符合使用设备的要求,如有损坏应作好记录,查明原因后更换相同容量与型号的熔丝。3.1.2.1.4计算机设备外观应完好,无缺件,锈蚀,变形和明显的损伤。3.1.2.1.5检查各计算机设备应摆放整齐,各种标识应齐全,清晰,明确。3.1.2.1.6在系统或设备停电后进行设备的清扫。3.1.2.1.7对于有防静电要求的设备,检修时必须做好防静电措施,工作人员必须带好防静电接地腕带,并尽可能不触及电路部分;拆卸的设备应放在防静电板上,吹扫用压缩空气枪应接地。3.1.2.1.8吹扫用的压缩空气须干燥无水,无油污,压力应控制在0.05MPa左右;清洁用吸尘器须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便及时吸走扬起的灰尘;设备清洗须使用专用清洗剂。3.1.2.1.9所有机柜的内外部件应安装牢固,螺钉齐全;各接线端子板螺钉,接地母线螺钉应无松动。3.1.2.1.10计算机设备之间连接的电缆,导线应连接可靠,敷设及捆扎整齐,美观。各种标志齐全,清晰。3.1.2.2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服务站硬件检修:3.1.2.2.13.1.2.2.2检查线路板应无明显损伤和烧焦痕迹,线路板上各元器件板卡及连接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安装螺钉齐全。3.1.2.2.3清扫机壳内,外部件及散热风扇。清扫后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散热风扇转动灵活。3.1.2.2.4装好机箱外壳,检查设备电源电压等级应设定正确。DL/T774——20043.1.2.2.5接通电源启动后,设备应无异音,异味等异常现象发生,能正常地启动并进入操作系统,自检过程无出错信息,各状方向正确;对于正常工作时不带显示或操作设备(键盘或鼠标)的服务站,可接上显示或操作设备进行检查。3.1.2.3控制站检修:3.1.2.3.1机组及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各系统设备停运,控制系统退出运行,停运待检修的子系统和设备电源。3.1.2.3.2对每个需清扫的模件的机柜和插槽编号,跳线设置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3.1.2.3.3清扫模件,散热风扇等部件;检查其外观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无明显损伤和烧焦痕迹,插件无锈蚀,插针或金手指无弯曲,断裂;模件上的各部件应安装牢固,跳线和插针等设置正确,接插可靠;熔丝完好,型号和容量准确无误;所有模件标识应正确清晰。3.1.2.3.4检查控制站模件的掉电保护开关或跳线设置应正确。带有后备电池的模件,其后备电池应按照制造厂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检查更换;更换新电池时,应确保失电时间在允许范围内。3.1.2.3.5模件检查完毕,机柜,机架和槽位清扫干净后,按照模件上的机柜和插槽编号将模件逐个装回到相应槽位中,就位必须准确无误,可靠。3.1.2.3.6模件就位后,仔细检查模件的各连接电缆(如扁平连接电缆等)应接插到位且牢固无松动,若有固定螺丝和/或卡锁,则应紧固固定螺丝并将卡锁入扣。3.1.2.3.7模件通电前,对带有熔丝的模件,应核对熔丝齐全,容量正确;模件通电后,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散热风扇运转正常。3.1.2.3.8配有显示器的和/或键盘/接显示和操作设备(键盘,鼠标)进行检查。3.1.2.4计算机外设检修:3.1.2.4.1显示器检修内容包括:a)停电,断开显示器的电源连接。b)显示器内,外清扫,用专用清洗液清洁显示屏;检修后无异常,各连接插头,连线应正确,无断线,无松动,裂断裂等缺陷;测量设备绝缘应符合要求。c)显示器检查复原后上电检查,显示器画面应清晰,无闪烁,抖动和不正常色调;亮度,对比度,色温,聚焦,定位等按钮功能正常;仔细调整大屏幕显示器,整个画面亮度色彩应均匀。d)检查大屏幕显示器散热风扇运转应正常。3.1.2.4.2打印机,硬拷贝机检修内容为:a)打印机停电,断开打印机电源插头与电源的连接。b)清扫打印机,清除打印机内纸屑,清洁送纸器和送纸通道,外观检查应清洁无灰,无污渍,内部电路板上各元件无异常现象,各连接件或连接线的连接应正确,无松动,断线现象,并紧固各部件;测试绝缘应符合要求;对打印机的机械转动部分上油,油量不宜过多。c)复原打印机,检查打印机各开关,跳线和各有关参数设置正确。d)针打打印机应根据打印纸厚度重新调节纸厚调节杆;接通电源后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断针现象,否则应更换打印头或色带。e)喷墨打印机,接通电源后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字符变形,缺线或滴墨现象;更换墨盒时,墨盒的型号与机型须对应。f)激光打印机,上电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字符变形,黑线或墨粉黏着不牢现象。g)硬拷贝机接通电源后进行总体测试,拷贝一页彩色画面进行检查,画面和色彩应正确无异常,字迹清楚。3.1.2.4.3轨迹球和鼠标检修内容为:a)关闭计算机电源,拔下轨迹球或鼠标与计算机的连接接头。b)清洁轨迹球和鼠标,仔细清洁球体,滑轮,光电鼠标反光板,清洁后应无灰,无污物。c)检查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连线应无断线破损,连接应正确无松动,紧固各安装螺丝。d)恢复与系统的连接,上电后操作轨迹球和鼠标,应灵活无滞涩,响应正确。3.1.2.4.4键盘检修内容为:a)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操作每个键,如发现无反应,不灵活或输入错误的键,记录其位置。b)关闭计算机电源,拔下键盘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头,清洁键盘,清楚键盘内部异常现象,重点检查已有缺陷记录的按键;检修后内部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各连接线或外观应无灰,无污渍。c)恢复与系统的连接,上电重新检查测试键盘的每个键,各键应反应灵敏,响应正确。3.1.2.5网络及接口设备检修:3.1.2.5.1通信网络检修内容为a)系统退出运行。b)更换故障电缆和/或光缆;检修后通信电缆应无破损,断线,光缆布线应无弯折;电缆或光缆应绑扎整齐,固定良好。c)检查通信电缆金属保护套管(现场安装部分应使用金属保护套管)的接地应良好。d)测量绝缘电阻,终端匹配器阻抗,应符合规定要求。e)紧固所有连接接头(或连接头固定螺丝),接插件(如RJ45,AUIBNC等连接器)和端子接线;检修后手轻拉各连接接头,接插件和端子连线,应牢固无松动。f)通电后,检查模件指示灯状态或通过系统诊断功能,确认通信模件状态和通信总线系统应工作正常,无异常报警。冗余总线应处于冗作工作状态,交换机、集线器、耦合器、转发器、总线模件等通电后指示均应显示正常。g)通过系统诊断工具每个控制子系统,所有I/O通道及其通信指示均应正常。3.1.2.5.2网络接口设备检修内容为:a)检查前应关闭设备电源,各连接电缆和光缆做好标记,然后拆开各电缆和光缆连接,并及时包扎好拆开的光缆连接头,以免受污染。b)对交换机、集线器、耦合器、转发器、光端机等网络设备内、外进行清扫、检修,紧固接线;检修后设备外观应清洁无尘、无污渍。内部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各连接线或电缆的连接应正确、无松动、无断线;各接插头完好无损,接触良好;测试风扇和设备的绝缘应符合要求。c)仔细检查各光缆接口、RJ45接口和/或BNC断裂、断线和破碎、变形,连接正常可靠。d)装好外壳;上电检查,应无异音、异味,风扇转向正确;自检无出错,指示灯指示正常。3.1.2.6电源设备检查3.1.2.6.1自备不间断电源()检修内容为:a)机组停运,系统退出运行。正常停运热控自备UPS电源所供电的用电设备,然后关掉UPS的开关,拔掉UPS的连接插头。b)UPS清扫检修后,外观检查应清洁无灰、无污渍;输出侧电源分配盘电源开关、熔丝及插座应完好;紧固各接线;UPS蓄电池应无漏液,否刚应更换蓄电池。c)接通电源,热控自备UPS启动自检正常,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无出错报警;测量UPS电源各参数应符合制造厂规定。3.1.2.6.2模件电源、系统电源和机柜电源检修内容为:DL/T7742004a、扫与一般检查:1)停用相关系统,对各电源插头或连线做好标记后拔出。2)查内部印刷线路板上应无烧焦痕迹,各元件应无异常,各连线、连接电缆、信号线、电源线、接地线应无断线或松动,并重新紧固;电源内部大电容应无膨胀变形或漏液现象,否则应更换为相同型号规格的电容;检查熔丝,若有损坏应查明原因后换上符合型号规格要求的熔丝。3)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4)复原电源内部配件,检修后设备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根据记录标记插好所有插头并确认正确后上电。b)上电检查试验:1)通电前检查电源电压等级设置应正确;通电后电源装置2)根据要求测量各输出电压应符合要求。3)启动整个子系统,工作应正常务故障报警,电源上的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4)对于冗余配置的电源,关闭其中任何一路,检查相应的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否则应进行处理或更换相应电源。3.1.2.7主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标准时钟装置检修:3.1.2.7.1切断主时钟系统电源,清洁主时钟或GPS标准时钟装置,清洁后外观应无灰,无污渍。3.1.2.7.2检查主时钟各通信接口连接应正确,通信电缆完好无损;启动主时钟,进行主时钟,进行主时钟与标准时钟的同步校准。3.1.2.7.3检查GPS天线安装应垂直,四周应无建筑物或杂物遮挡;天线插头应接插可靠,牢固五松动,馈线应无破损断裂。3.1.2.7.4检查GPS完好无损;开启电源,装置进行初始化和自检,应无出错;初始化和自检结束后,GPS卫星锁定指示应正常;若GPS失步,则装置内部守时时钟应工作正常。3.1.2.7.5启动各站的时钟校正功能,校正各站时间的显示,使其与主时钟或GPS标准时钟装置同步。3.1.2.8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检修:3.1.2.8.1PLC系统退出运行,关闭电源。3.1.2.8.2清扫检修PLC机柜,机架,PLC模件及散热风扇;清扫后设备应清洁无灰,无污渍;风扇转动正常无卡涩。3.1.2.8.3检查PLC后备电池,电量不足应及时更换新电池。3.1.2.8.4检查带有熔丝的模件通道,其熔丝容量应符合要求;若熔丝已损坏,应查明原因后再予以更换。3.1.2.8.5松开各模件接线端子排固定螺丝,拔出接线端子,检查:a)端子排中与模件插头对应的卡簧应无变形,松动;各接线端子的接线号应齐全,接线应整齐美观,无裸露线。b)PLC现象;元件间连接插针应无变形,磨损;对模件安装底检修后要求底板固定牢固,插针完整,无变形和断裂。c)检查所有PLC的I/O器和分支器等应连接良好,特别是接头内的屏蔽线须固定扎实。d)恢复系统,检查各I/O模件,回路接线和插件应紧固无松动,各设置开关(DIP开关)和跳线设置正确。3.1.2.8.6确认电缆接线正确后,恢复供电;检查风扇转向正确,各PLC就地柜通信正常,无报警和出错信息。3.1.2.8.7检查站点间,站点与计算机间以及各I/O模件和中央处理单元(CPU)之间的通信应正常。3.1.2.8.8检查远程I/O子系统和控制器间、主机和控制站间的通信应正常。3.1.3软件检查3.1.3.1操作系统检查3.1.3.1.1通电启动各计算机,启动显示画面及自检过程应无出错信息提示,否则予以处理。3.1.3.1.2通常操作系统上电自启过程应无异常或出错信息提示;若出现应考虑备份恢复或重新安装。3.1.3.1.3启动操作系统后,宜关闭所有应用文件,启动磁盘检测和修复程序,对磁盘错误进行检测修复。3.1.3.1.4检查并校正系统日期和时间。3.1.3.1.5搜索并删除系统中的临时文件,清空回收站;对于不具备数据文件自动清除功能的各计算机站,应对无用的数据文件进行手工清理。3.1.3.1.6检查各用户权限、账号口令、审核委托关系、域和组等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检查各设备和文件、文件夹的共享或存取权限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3.1.3.1.7检查硬盘剩余空间大小,应留有一定的空余容量;宜启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优化硬盘。3.1.3.2应用软件及其完整性检查:3.1.3.2.1计算机控制系统逻辑组态修改工作完成后,须再次进行软件备份。3.1.3.2.2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软件列表,检查核对应用软件应完整。3.1.3.2.3根据系统启动情况,确认软件系统完整。3.1.3.2.4启动应用系统软件过程应无异常,无出错信息提示(对于3.1.3.2.5应无出错报警。3.1.3.2.6使用提供的实用程序工具,扫描并检查软件系统完整性。3.1.3.2.7启动计算机控制系统自身监控、查错、自诊断软件,检查其功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3.1.3.3权限设置检查:3.1.3.3.1检查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3.1.3.3.2检查各网络接口门或网关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3.1.3.3.3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端口服务设置,关闭不使用的端口服务。3.1.3.4数据库检查3.1.3.4.1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应正确,符合管理和数据安全要求。3.1.3.4.2对数据库进行探寻,各数据库或表的相关信息应正确。3.1.3.4.3数据库日志记录若已满,应立即备份后清除。3.2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3.2.1控制系统基本性能试验3.2.1.1冗余性能试验:3.2.1.1.1操作员站和服务站冗余切换试验:a)对于并行工作的设备,如操作员站等,停用其中一个或一部分设备,应不影响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b)运行设备停运后,从运行设备应立即自启或切换至主运行状态。c)按同样方法进行反向切换试验。d)将系统恢复正常。e)上述试验过程中,除发生与该试验设备相关的热工设备故障报警外,系统不得发生出错,死机或其他异常现象,故障诊断显示应正确。3.2.1.1.2控制站主控制器和模件冗余切换试验:a)主控制器和模件通电前,检查熔丝齐全,容量正确。b)况相符。c)选择下列方法进行主控制器或模件的冗余切换试验。1)取出主运行的主控制器或模件的熔丝;2)复位主运行的主控制器或模件;3)d)按同样方法进行反向切换试验。e)将主控制器或模件恢复正常。f)试验过程中,系统应能正常、无扰动、快速的切换到从运行主何异常发生。3.2.1.1.3通信总线冗余切换试验a)试验前进行下列检查:1)总线电缆应无破损、断线;2)接插件接插应牢固、接触良好,端子接线正确、牢固。3)检查总线终端电阻值正常,接线牢固,交换机、集线器、总线模件指示灯显示正常;4)通过诊断系统或总线模件工作指示灯检查总线系统工作正常,冗余总线应处于冗余工作状态。b)投切通信网络上任意节点的设备,总线通信应正常。c)在通信网络任意节点上轮流切断节点设备与总线间的某一通信连接线,系统应无出错、死机或其他异常现象。d)选择下列方法,进行通信总线冗余切换试验。1)切断主运行总线模件的电源;2)拔出主运行总线的插头;3)断开主运行总线电缆或终端匹配器;4)模拟其他条件。e)同样方法进行c)~d)的反向切换试验。f)将系统恢复正常。g)试验过程中,通信总线应自动切换至冗余总线运行;指示灯指示和系统工作应正常;检查系统数据不得丢失、通信不得中断、热工设备故障报警正确、诊断画面显示应与试验实际相符。3.2.1.1.4模件、系统或机柜供电冗余切换试验:a)模件、控制系统及机柜的自投供电或n+1冗余供电系统,应逐一进行下冗余切换试验:1)切断工作电源回路,检查备用供电须自动投入;2)对于n+1冗余供电系统,切断任一路供电;3)按同样方法对))进行反向切换试验。b)将系统恢复正常。c)上述试验过程中,控制系统应工作正常,中间数据及累计数据不得丢失,故障诊断显示应正确,除发生与该试验设备相关的热工设备故障报警外,系统不得发生出错、死相或其他异常现象。3.2.1.1.5控制回路冗余切换试验:a)计算机控制系统投运,与控制回路相关的主控制器和模件投运正常。b)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控制回路冗余切换试验:1)利用手操器等设备使控制回路输出一个固定的值或状态,然后将相关的主运行状态下的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复位或断电;2)直接将相关的主运行状态下的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复位或断电。c)同样方法进行控制回路反向冗余切换试验。d)将系统恢复正常。e)试验过程中观察控制回路输出应无变化和扰动,检查备用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的运行状态应正确。3.2.1.2系统容错性能试验:3.2.1.2.1在操作员站的键盘上操作任何未经定义的键,或在操作员站上输入一系列非法命令,操作员站和控制系统不得发生出错、死机或其他异常现象。3.2.1.2.2进行部分系统和外围设备的重置试验:a)30s乒重新闭合。b)关闭运行的显示器电源,然后再合上。c)关闭运行的操作员站主机电源,然后再合上。d)关闭运行的通信站主机电源,然后再合上。e)分别关闭打印机电源,然后再合上(正在打印和未在打印时f)试验过程中,控制系统应运行正常,不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故障诊断显示应与实际相符。3.2.1.2.3a)确认待试验模件具有热拔插功能。b)拔出一模件,画面应显示该模件的异常状态,控制系统或设备应自动进行相应的处理中,控制系统的其他功能应不受任何影响。c)在某一被试验I/O拔该I/O模件重复两次。应对系统运行,过程控制和其他输入应的物理量示值热插拔前后应无变化。3.2.1.3系统实时性测试:3.2.1.3.1调用显示画面响应时间:通过连续切换操作员站显示画面10次,通过程序(或秒表)测量最后一个操作到每幅画面全部内容显示完毕的时间。计算操作员站画面响应时间的平均值应小于1.5s(一般画面不大于最复杂画面小于2s),或不低于制造厂出厂标准。3.2.1.3.2显示画面显示数据刷新时间:观察显示画面上过程变量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变化,通过程序(或秒表)测试变化20次的总时间。计算显示画面上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的刷新周期应保持为1s,且图标和显示颜色应随过程状态变化而变化。3.2.1.3.3开关量采集的实时性,选择数个开关量通道,接入测试用开关量信号,按设计开关量采样周期交替改变状态。通过开关量变态打印功能检查开关量信号采集的实时性。变态打印结果应与设定采样周期相符。3.2.1.3.4控制器模件处理周期:通过程序分别测试模拟量和开关量的处理周期,应满足模拟量控制系统不大于250ms,开关量控制系统不大于100ms。快速处理回路中,模拟量控制系统不大于125ms,开关量控制系统不大于。3.2.1.4系统响应时间的测试。3.2.1.4.1将开关量操作输出信号直接引到该操作对象反馈信号输入端,记录操作员站键盘指令发出到屏幕显示反馈信号的时间,重复10次取均值。操作信号响应时间平均值不大于2.0s。3.2.1.4.2将模拟量操作输出信号直接引到该操作对象反馈信号输入端,记录操作员站键盘指令发出,到屏幕显示反馈信号的时间(或在工程师站选择一站的模拟量测点,通过键盘输入信号值,观察,记录该信号发出至另一站显示器上数据10次取均值,操作信号响应时间平均值应不大于2.5s。3.2.1.5系统存储余量和负荷率的测试:3.2.1.5.1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每个控制站的内存和历史数据(或具有历史数据存储功能)站的外存容量及使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内存余量应不少与40%b)外存余量应不少与60%3.2.1.5.2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测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负荷率和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各负荷率应在不同工况下测试510s足:a)所有控制站的中央处理单元在恶劣工况下的负荷率应不大于60%b)不大于40%c)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以太网应不大于,其他网络应不大于40%3.2.1.6抗干扰能力试验:3.2.1.6.1当计算机控制系统使用环境变化时,应进行抗干扰能力试验。3.2.1.6.2现场引入干扰电压的测试:a)用变压器作干扰源,从现场电流,热电偶,热电阻信号回路中引入共模干扰电压和差模干扰电压,在控制站I/O输入端子处测量实际共模和差模干扰电压值(测试方法参见附录Cb)I/O输入端子处测量从现场引入的共模和差模干扰电压值。c)实际测得的最大共模干扰电压值应小于输入模件抗共模干扰电压能力的60%d)实际测得的差模信号引起的通道误差应满足公式()要求:U﹪/(10)≤0.05%N式中:U﹪--输入端子处测得的交流分量峰峰值与该点满量N程之比;NMR-–差模抑制比,按公式(2)计算;2UUUNMR=20lg式中:Umax——加干扰后测得最大值;Umin——加干扰后测得最小值;Uac——输入的量程中值信号。3.2.1.6.3抗射频干扰能力的测试“用频率为400MHZ—500MHZ,功率为5W的步话机作干扰源,距敞开机柜1.5m处发出变化范围应不大于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两倍。3.2.1.7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3.2.1.7.1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时,应保证标准信号源(校正仪)的阻抗与模件阻抗相匹配,内外供电电源相对应。3.2.1.7.23.2.1.7.3对于新建或A级检修机组,每块模块的I/O通道应逐点进行精度测试:对于B级,C级检修和其他情况,每块模件上可随机选取—6个通道(见表)表1输入模件通道精度标准基本误差通道抽样点的方差和根随1481632机抽112340.1%样通11234道直流电压V1123411234112462246热电偶mV热电阻Ω0.3%3.2.1.7.4模拟量输入(AI)信号精度测试:a)用相应的标准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025%50%75%100%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与输入的标准进行比较。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表1的精度要求。3.2.1.7.5脉冲量输入(PI)信号精度测试:a)用标准频率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1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检查触发电平,均应满足表13.2.1.7.6模拟量输出()信号精度测试:a)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在对应模件的输准计算值进行比较。b)记录各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表2的精度要求。表2输出模件通道精度标准AO信号类型电流mA电压V基本误差±0.25%±0.25%±0.25%回程误差0.125%0.125%0.125%脉冲Hz3.2.1.7.7脉冲量输出(PO)信号精度测试:a)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分别按量程的1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分别在各输出端子上用标准频率计测量并读取示值。与输出的标准计算值进行比较。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制造厂出厂的精度要求。3.2.1.7.8开关量输入(DI)信号正确性测试:a)通过短接/断开无源接点或加入/去除电平信号分别改变各输入点的状态,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上检查各输入点的状态变化。b)记录测试的各点状态变化,应正确无误。3.2.1.7.9中断型SOE)开头疸输入通道的正确性检查:a)通过开关量信号发生器,送出间隔时间在1ms~5ms间的3~5个开头量信号,至SOE信号的输入端,改变信号发生器信号的间隔时间,直至事件顺序记录无法分辨时止。事件顺序记录的分辨力应不大于1ms;报警显示、打印信号的次序及时间顺序,应与输入信号一致;重复打印时,时序应无变化。b)若无开关信号发生器,可在不同站的SOE信号输入端同时输SOE信号输入端连接到同一开关上,SOE报警列表中的显示和打印记录时间、内容,应与输入信号一致,且在信号发生和消失的间隔内不应重复打印。3.2.1.7.10开关量输出()信号正确性测试:a)通过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或手操作器)分别设置“”和“”的输出给定值,在相应模件输出端子上测量其通断状况,同时观察开关量输出指示灯的状态。b)记录各点的测试状态变化,应正确无误。3.2.1.8通道输出自保持功能检查:a)在操作员站上对被测模件通道设置一输出值,在相应模件输出端子上测量、记录输出值。b)将该相应模件电源关闭再打开,在相应输出端子上再次测量记录输出值。c)该模出量断电前后的两次读数均应在精度要求的范围内。d)该模出量上述操作前后的两次读数之差的一半所计算的示值最大误差值,也应不大于模件的允许误差。3.2.2控制系统基本功能试验3.2.2.1系统组态和在线下载功能试验:3.2.2.1.1检查工程师站权限设置应正确,以工程师级别登录工程师站。3.2.2.1.2打开工程师站中的系统组态软件,按照组态手册离线建立一个组态,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编译生成,检查确认组态软件功能应正常。3.2.2.1.3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电启动后,通过工程师站组态工具,将控制站中任一主控制器或功能模件的组态回读到工程师站中;然后再将此组态(或修改组态并确认正确后)下载到系统原组态数据应自动刷新;确认整个操作过程中控制系统应无出错或死机等现象发生。3.2.2.2操作员站人机接口功能试验:3.2.2.2.1检查操作员站权限设置应正确,以操作员级别登录操作员站。3.2.2.2.2检查各流程画面、参数监视画面等应无异常。3.2.2.2.3通过功能键盘(或轨迹球/和画面中的任意被控装置逐项进行操作。检查各显示画面应显示正常,各功能键或按钮与各功能画面的连接、所有操作的对应结果应正确无误。对于任何未经定义的键操作时,系统不得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3.2.2.2.4调用各类主要画面(如流程画面、参数监视画面、实时趋曲线显示画面、报警显示画面等)应显示正常;检查各动3.2.2.2.5检查各报警画面,报警窗口和报警确认功能应正常,报警提示和关联画面连接应正确。3.2.2.2.6测点名,测点编号)和检索时间段,系统应正确响应,并显示相应的记录(如历史数据报表或历史数据曲线,历史果相同。3.2.2.2.7检查系统运行状态(系统自诊断信息)画面,显示应与实际相符。3.2.2.2.8检查帮助和/或操作指导画面应显示正常。3.2.2.3报表打印和屏幕拷贝功能试验:3.2.2.3.1检查报表管理功能画面应显示正常;启动报表定时打印功能,检查定时打印的报表格式,内容和时间,应符合要求。3.2.2.3.2通过功能键盘(或轨迹球/打印的报表,触发随机(召唤)打印功能,系统应即时打印出选中的报表,其格式,内容和时间应符合要求。3.2.2.3.3选择一幅流程图画面,触发屏幕拷贝功能,检查硬拷贝内容和画面显示应一致。3.2.2.3.4触发事件追忆报表中的任一开关量信号动作,检查事件追忆报表打印应正常,数据和被触发的开关量信号,动作前后时间应正确。3.2.2.4历史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试验。3.2.2.4.1从历史数据库中选取一组记录点,内容应包括模拟量,开关量,操作记录,系统事件等。3.2.2.4.2分别组态当前时段(短期)的历史数据报表和曲线,显示并打印,检查报表、曲线的数据和时间应正确,整个操作过程应无故障报警。3.2.2.4.3分别组态已存储至磁带或光盘(长期)的历史数据报表和曲线,系统应提示需提供已转储时段的历史数据磁带或光盘;插入相应的磁带或光盘,予以激活,显示并打印,检查报表、曲线的数据和时间应正确。整个操作过程应无故障报警。3.2.2.5性能计算功能检查。3.2.2.5.1检查与性能计算相关的所有测点应正确,计算报表及画面应显示、打印正常。3.2.2.5.2启动性能计算应用程序,应无出错报警。3.2.2.5.3协同有关部门检查性能计算精度,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调整或组态修改。3.2.2.6通信接口连接试验。3.2.2.6.1系统上电,通信接口模件各指示灯指示正常。3.2.2.6.2启动通信驱动软件,系统应无出错信息。3.2.2.6.3利用网络软件工具或专用的通信检测软件工具,确认通信物理连接应正确有效。利用应用软件或模拟方法检查测试数据收发正常,实时性应达到设计要求。3.2.2.6.4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他专用装置的接口和通信,应检查确认连接完好,通信数据正确无误。3.2.3自备不间断电源()试验3.2.3.1自备UPS性能测试:3.2.3.1.1将UPS电源输入端接到交流0250V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到交流220V电源上,合上电源。将调压器调至交流220V和交流250V(根据UPS分别测量UPS电源的输出电压,均应在交流(1±5%)×220V。3.2.3.1.2将UPS电源接到交流220VUPS电源供电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电源切换及备用时间试验:a)试验电路接入示波器。b)确认UPS电源电池充电灯灭,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切换电压时(或切断UPSUPS电源应迅速切至电池供电,测量UPS×220V。c)切断UPSUOS机系统自动执行关机程序,最后应正确关机。d)检查UPS电池供电备用时间,应不小于制造厂说明书规定的备用时间。一般应保证连续供电30min。e)恢复UPS外部供电,UPS应由电池供电切至外部电源供电。f)通过示波器,记录UPS电源切换时间,应小于。g)观察切换过程,相应的声光报警,故障诊断显示及打印信号应正确,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设备的运行应无任何异常,否则应进行检修或更换该UPS电源。3.2.3.2自备UPS与计算机通信检查。3.2.3.2.1检查UPS和计算机的通信应正常,启动UPS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中的UPS自检报告,应正常,无出错信息。3.2.3.2.2从计算机中启动UPS电源测试程序,检查与UPS的通信应正常。3.2.3.2.3切断UPS外部供电电源,UPS尚未关机之前,重新合上UPS外部供电电源,计算机均应有相应的报警信息。4.3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4.3.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投运与验收4.3.1.1投运前的检查4.3.1.1.1计算机控制系统设备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度应满足设备运行的要求。4.3.1.1.2电子设备室上机柜上方的空调通风孔,应已采用防漏水隔离措施。4.3.1.1.3各路电源熔丝容量应符合规定。4.3.1.1.4各控制柜,中间端子柜的柜号,名称应醒目;柜内应附有接地线、照明线和测量回路接线应正确,牢固。4.3.1.1.5由现场进入中间过渡端子柜,控制站机柜的各类信号线、信号屏蔽地线、保护地线4.3.1.1.6逐项进行下列检查,应符合规定要求:a)控制站1)柜内各电源模件,主控制器,功能模件及其他设备,应全部复原且安装正确、牢固;2)引入控制站机柜的各类信号线,电源线,接地线及柜内连接电缆,应连接完毕,正确、牢固、美观;3)与各站的冗余通信电缆,应连接完好、正确、牢固、美观;4)控制站内的数据通信线以及各控制站间的通信线,应连接完好、正确、牢固;5)各功能模件与中间端子柜内对应端子板的连接电缆,应连接完好、正确、牢固。b)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1)各站的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等的电源应连接完好;2)键盘,鼠标或轨迹球,显示器信号线和打印机信号线与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因完好、正确;3)各站之间的数据通信线,应连接完好、正确、牢固。4.3.1.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上电、试验与投运;4.3.1.2.1源,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a)上电准备工作;1)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所有子系统的电源回路,经确认无人工作;2)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所有子系统,经确认允许计算机控制系统上电;3)系统投运所需手续齐全。b)上电过程要求:1)上电过程中,逐个检查电源模件的各路输出电压和上电设2)确认上电的设备或系统的电源电压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设备或系统的上电操作。c)控制站上电:1)合上控制站总电源开关;2)合上控制站系统电源开关,合上控制站现场电源开关;3)启动控制站,自动进入系统运行,指示灯显示运行状态,可通过自诊断程序进行观察。d)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等上电:1)合上总电源,接通工程师站和各服务站的主电源,启动工2)合上打印机、硬拷贝机、显示器等外设电源开关;3)合上各操作员站主电源开关,启动各操作员站后,自动进入应用程序。e)按照上述步骤,逐台启动所有计算机,直至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启动完毕。f)等指示,应正常并与实际状况相符,否则应予以处理,必要时可通过专用检查工具和专用软件进一步进行检查。g)检查计算机通风设备因工作正常。4.3.1.2.2.经过检修或升级后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按照第3.2.1、3.2.2条要求,进行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实验.4.3.1.2.3经过检修或升级后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各设备性能及功能检查、试验正常的情况下,应进行72h的离线运行,以便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只要在系统的稳定性符合要求后,才能将系统正式投入在线运行。4.3.1.3检修验收:4.3.1.3.1控制系统中所有孔洞密封完好。4.3.1.3.2控制系统中各项检查、检修项目符合质量要求。4.3.1.3.3测量模件的备用通道,已按在线运行通道要求进行初步设置。4.3.1.3.4控制系统各项性能及功能试验均按试验方案试验完毕,技术指标符合规定要求。4.3.1.3.5现场检查各控制子系统投运正常(具体要求见第8154.3.1.3.6下列各项检修记录应齐全、完整、规范、数据正确,记录结论应符合质量规定要求,若有不合格项应单列出清单。a)检查停运前检查异常记录及检修后异常问题处理结果,应无漏处理项。b)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要求。c)模拟量I/O模件精度校准记录,并附有各类模件校准合格率归类统计表。d)计算机设备及系统的部件性能检查、试验记录应齐全,并符合规定要求。e)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试验记录应齐全,并符合规定要求。f)计算机控制系统设备、部件的修理和部件更换记录应详细、g)软件检查修改记录应详细、齐全(应附有详细说明及修改h)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备分,应保证质量,数量足够。i)计算机控制系统硬、软件的任何修改,均应有详细记录。4.3.1.3.7整个系统启动后,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故障报警记录,自诊断记录,应无异常。4.3.1.3.8打印机通电后运行正常,打印纸装配完好。4.3.2计算机控制系统维护4.3.2.1日常维护:4.3.2.1.1系统运行期间,不得在计算机控制系统3m以内的范围内使用对讲机。4.3.2.1.2可能引入干扰的现场设备除检查回路接线应完好外,还应对该设备加装屏蔽罩。4.3.2.1.3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硬、软件故障记录台帐和软件修改记录台帐,详细记录系统发生的所有问题(包括错误信息和4.3.2.1.4防止将电脑病毒带入,工程师站上不应安装任何其他第三方软件,软盘须专盘专用。4.32.1.5日巡检中,做好缺陷记录;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安排消缺;热工自动化专责工程师应定期对巡检记录进行检查,对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巡检内容与要求包括:a)查看运行日志,摘录控制系统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清版)DB50∕T 798-2017 渝小吃 牛肉焦包烹饪技术规范
- 农作物种子生态安全问题试题及答案
- 专业解答2024篮球裁判员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常见农业病虫害的监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 金矿选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业植保员资格考试的助力科技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模具设计师备考试题及答案
- 体育经纪人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清单 试题及答案
- 关键要素足球裁判员试题及答案
- 多维度评估的篮球裁判员试题及答案
- 抖音账号合同协议
- 儿童生长发育的健康监测与指导
-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4四川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成品出货检验报告模板
- 人工智能概论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Q∕GDW 11257.3-2020 熔断器技术规范 第3部分:跌落式熔断器
- 最新投标书密封条
- SAPFI清账接口和部分清账接口例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