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文化分析_第1页
先秦时期的文化分析_第2页
先秦时期的文化分析_第3页
先秦时期的文化分析_第4页
先秦时期的文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取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

复习指导(1)哲学观点(解题思路):确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确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社会存在(政治、经济)确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2)演化规律: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求同存异相互批判、相互取代、相互融合,相互渗透(3)把握原则:先局部,后整体。1.局部:代表人物的核心主见、特点。2.整体:学问结构法、时间线索法、比较法、图表法等学问系统化,整体化。(4)如何对待:珍视传统,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发展创新。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经济: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缘由相识:确定时期的文化是确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儒家思想的演化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爽发展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见、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见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见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一、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时期)政治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留意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逐步改良保守性民本思想教化方面:主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化的局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思想成就评价:中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主动意义。2、他主见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行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化的垄断,促进古代教化事业的发展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2.孟子(战国时期)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见“性本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冲突,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3.荀子(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政治:主见“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礼法并用。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见“性本恶”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二、老庄之学(道家)1、老子(春秋时期)(1)用“道”探究宇宙起源和演化,“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世界的根本;(2)朴实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政治主见:(3)“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消极悲观的看法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2、庄子(战国时期)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老庄崇尚自然,主见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三、法家思想(战国时期)1、特点:嘉奖耕战、实施严刑峻法2、法家的政治实践诸侯国魏国楚国韩国齐国秦国变法者李悝吴起申不害邹忌商鞅李悝主见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见)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打击旧制度;建立封建制度。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3、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1、理论来源2、观点主见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①法、术、势三派②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嘉奖耕战3、发展趋势4、作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渐渐消逝,被儒家吸取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须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斗争的须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须要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四、墨家主见(战国时期)1、宗旨、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2、主见: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3、特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③讲求实际功利(好用)的精神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百家争鸣”的意义⑴标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旺盛时期。⑵为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三节先秦时期的文化1、《诗经》文学(4)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是其精华,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3)特点:以四言为主,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1)概述:春秋末年形成的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2、楚辞与屈原文学(4)地位:楚辞又称“骚体”,“风”“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特点:浪漫主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