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哲学问答题解题技巧及分析_第1页
整理哲学问答题解题技巧及分析_第2页
整理哲学问答题解题技巧及分析_第3页
整理哲学问答题解题技巧及分析_第4页
整理哲学问答题解题技巧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问答题解题技巧及其分析方法链接知识梳理例题在线

巩固练习

方法与知识一样重要

第1页/共29页第一页,共30页。

主观题解题一般思路与基本方法:

1、读:审设问弄清类型

2、找:审材料找准题眼3、答:审文字

做到规范

有哪些类型的设问?如何找准题眼?如何规范?第2页/共29页第二页,共30页。方法链接1、知识储备,过基本知识关(前提);

2、掌握题型与相应解题方法,在审题(审题型和审材料)中过方法关(技巧);3、答题规范,过格式关。(表现)第3页/共29页第三页,共30页。

能力备考是重点,落实基础是关键1、知识储备,过基本知识关;(1)分清知识板快,过范围关;

(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2)熟记原理内容与方法论,过知识关;哲学四大板块第4页/共29页第四页,共30页。

知识板快原理名称原理内容(世界观)方法论要求

NO.1

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关系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2)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第5页/共29页第五页,共30页。知识板块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要求NO.2

辨证法①联系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的坚持联系的观点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事物联系是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3、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因果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2)整体与部分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②部分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①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又要搞好局部(优化部分结构),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第6页/共29页第六页,共30页。知识板块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要求NO.2

辨证法②发展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规律原理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发展的实质原理事物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4、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5、发展的状态(量变质变相互关系)(1)事物的发展始于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要坚持适度的原则(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要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事物的结构6、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1、要坚定信心,坚信前途是光明的;2、要准备走曲折的路。第7页/共29页第七页,共30页。知识板块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方法论要求NO.2

辨证法③矛盾1、矛盾的含义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①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②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坚持两分法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5、矛盾不平衡性原理:(1)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系。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2)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3)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第8页/共29页第八页,共30页。知识板块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方法论要求NO.3认识论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原理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认识原理(1)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①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1)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2)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3)认识的发展原理: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4)分析与综合科学的思维方法原理在认识事物中要善于运用分析和综合方法(5)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思维能力)原理坚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3、实践原理实践的特征、形式及其作用的原理坚持实践,树立劳动观点,坚持改革,发展科技。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第9页/共29页第九页,共30页。知识板块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方法论要求

NO.4

价值观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应正确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正确的价值观原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集体主义原理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在我国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处理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时,既讲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6.理想原理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奋斗中实现理想。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8.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改造世界中,要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第10页/共29页第十页,共30页。2、掌握题型与相应解题方法,在审题中过方法关

哲学问答题常见题型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

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找出……的哲学依据”题型二:“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或者“运用所学的××原理说明……的意义”题型四:“如何做到×××(原理)的”题型五:

“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第11页/共29页第十一页,共30页。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有哪些哲学道理”、“找出……的哲学依据”1.题型特点:没有板快知识范围界定和材料内容限定,只是要求用哲理、哲学常识、哲学知识分析。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2.解题技巧:抓关键词或中心问题①带着问题读材料,按顺序逐句分析题目材料(同时不能忽略整体思想),抓关键词(有效信息)或中心问题,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②再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顺序检查和排列原理;3.答题格式: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材料分析第12页/共29页第十二页,共30页。例题1: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山人,面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最近10年以及未来20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中山进入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矛盾凸显期。怎样减少现代化转型的阵痛,中山人不断进行着探索,他们现正以更高的热情进行着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构建和谐中山的具体实践。很多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可贵的是,中山历届党委政府都本着对中山父老乡亲和中山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尽最大可能避免走弯路,闯出了一条适合中山自己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为中山人生活质量、生存价值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注:“两个适宜”是指适宜创业和适宜居住)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山人在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过程中体现了哪些哲学思想?①②③④⑤③第13页/共29页第十三页,共30页。参考答案:①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的观点。中山人面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发展大局,适时提出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的目标。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山人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事物,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山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闯出一条适合中山自己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中山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发展形势。指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中山进入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了构建和谐中山,中山人在很多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以更高的热情进行着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

第14页/共29页第十四页,共30页。题型五:“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题型特点: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2.解题技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先应从两方面考虑哲理:(1)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2)根据以上哲理推论出“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侧重方法论)3.格式应为:“方法论+材料分析”第15页/共29页第十五页,共30页。例题:2002年高考文综第38题第(3)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3、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根据以上哲理推论出“怎么办”(方法论)第16页/共29页第十六页,共30页。参考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1)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第17页/共29页第十七页,共30页。

答题规范,过格式关。哲学问答题格式的基本要求:(行文作答要“四化”)(1)层次化。即组织答案时要层次分明,条理要清晰。(2)要点化。作答时确定要点,要点表达简明扼要。(3)序号化。在作答时,每一要点前要标上小序号,这样评卷者感到赏心悦目。(4)规范化。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要准确运用哲学术语,书写要规范,字迹要工整清晰,卷面要干净整洁。分析过程一定要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防止抛开材料只谈原理或只分析材料而不用原理的现象。第18页/共29页第十八页,共30页。

抓关键词解哲学题1.“根据……、针对……、由…..决定、”

——此类语言哲理是: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精神、路线、方针、政策、道德、法律、法规、观念、思想……的影响或作用”,”发现……,……研究成功”

——此类语言哲理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3.“面向市场,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

——此类语言哲理是: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4.“……..有利于……会促进…..会带动……”

——此类语言哲理是:联系的观点第19页/共29页第十九页,共30页。

5.“全局、各地方、各部门各部分”——此类语言哲理是:整体和部分6.“创新、改革……”——此类语言哲理是:发展的观点

7.“既…….又…..虽然…..但是”——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8.“第一、重点、关键、首要、中心”——此类语言哲理是:抓主要矛盾,即办事情要抓重点和关键第20页/共29页第二十页,共30页。8.“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此类语言哲理是:量变和质变,整体和部分9.“内需、国内、自力更生、自身、自己”——此类语言哲理是:内因

10.“机遇、国际、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此类语言哲理是:外因11.“以人为本、发扬群众的首创精神、即强调人的……”——此类语言哲理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变革、主导力量

第21页/共29页第二十一页,共30页。1、2006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分析“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练一练①②③④⑤⑥第22页/共29页第二十二页,共30页。⑴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大胆创新,树立新的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⑵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坚持两分法的体现。⑶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体现了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⑷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⑸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⑹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要求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第23页/共29页第二十三页,共30页。2、材料一:青藏高原是世界巨川大河发源地,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50年前,青藏公路建设时遗留的取土坑,植被至今也没有恢复。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青藏铁路建设要珍爱高原一草一木。青藏铁路环保工程的投资大约为21亿元,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8%。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和施工单位,还与青海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份环保责任书。材料二:专家分析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运输的瓶颈制约将被打破,进出藏货物量将会大幅度提升,西藏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同时,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对西藏的旅游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非常有利。此外,青藏铁路建成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将打破西藏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把现代文明带入西藏,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

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练一练第24页/共29页第二十四页,共30页。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家在规划青藏铁路的过程中,把保护资源、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既满足当代,又着眼未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国家在规划决策中充分认识到了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客观实际,坚持把保护和治理结合起来。③要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青藏铁路的建设坚持科学规划,理性决策,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青藏铁路的建成将在促进西藏与区内外的经济交流、减少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