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我国在(1956年)基本完毕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3、早在(1956年)初,毛泽东就向全觉提出了要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建设道路4、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发言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6、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7、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的发言上初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在(1993年)出版发行的9、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是在(党的十四大)10、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党的十五大)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注重思考的问题和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加强作为国家执政党的自身建设问题)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党成立80数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1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14、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15、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为最高标准16、“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17、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1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20、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2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的文章是(《改造我们的学习》)22、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1978年)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2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5、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2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指(它自身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8、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中最重要的是(理论创新)29、现在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还在继续着)30、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31、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3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3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34、社会主义的主线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35、社会主义的主线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对的途径是进行(改革)37、邓小平初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1980年)38、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主线上决定于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40、邓小平认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41、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主线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2、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43、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一方面是为了(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4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4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46、当代中国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是(我们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性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47、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纳领)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求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矛盾)决定的5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3、“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54、在党的十三大制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5、《中国共产党章程》初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的是在党的(八大)56、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的中,“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57、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21世纪中叶)58、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3年力争比(2023年翻两番)59、我国要在21世纪头2023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6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主线是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己达成小康水平)62、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6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要把工业化同(信息化)结合起来6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在国民经济基础地们位的是(农业)65、我国经济增长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6、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乡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67、走中国特色的城乡化道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乡协调发展)68、可连续发展战略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69、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70、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7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2、我国的改革(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73、我们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7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75、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76、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77、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作出对“三个有助于”标准的重要表达78、“三个有助于”标准是(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79、“三个有助于”标准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8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在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81、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作出了新的判断82、对公有制经济是(巩固和发展)83、对非公有制经济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84、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重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85、股份制是现代公司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86、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87、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为基础8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派的直接因素是(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89、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派性质的收入是(集体公司职工工资奖金收入)90、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91、1992年6月,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发言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9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93、我们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是(以间接调控为主)9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公司)是市场主体95、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96、我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用的基本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9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工人阶段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8、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主线前提)9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工作是按(《共同大纲》的精神进行的)10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01、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10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103、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104、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105、“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06、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107、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由(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108、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109、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110、搞好道德建设的两种基本手段和途径是(教育和法制)111、(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1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认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113、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114、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定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115、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116、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历史形态)117、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18、在“一国两制”构想中,香港、澳门、台湾依法建立(特别行政区)119、“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主线利益)120、《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重要司级官员的必须是(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121、《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长官必须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23)122、“一国两制”构想一方面用于解决的问题是(香港问题)123、1895年,日本逼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马关条约)124、“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一国”的原则)12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美国表达认可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26、我国政府最早明确提出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是在(50年代)127、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128、我国对外政策的主线特点的和主线原则立场是(独立自主)129、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130、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的是(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131、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佳的方式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2、总起来说,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134、邓小平认为,既是霸权主义的重要受害者,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的是(第三世界国家)135、党的十六大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内容的论述,增长了(文化和安全面的新内容)136、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斗争过程)137、从主线上说,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取决于国际各种力量的对比及其(互相间的分化与组合)13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中,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39、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赋予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它们是(参政党)14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141、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142、“新的伟大工程”是指(新时期党的建设)143、在党的建设中,处在首要地位的是(思想建设)144、(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主线组织原则,也是无产阶级的主线领导制度145、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规定14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47、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从五个方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多选题1、认定和平与发展是当时代的主题,意味着(BC)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性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CD)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BC)A: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B: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C: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4、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BD)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总体是(ABD)A: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思想体系B: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6、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津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由于(ABCD)A:它们都坚持同样的政治立场B:它们都坚持同样的基本原则C:它们都坚持同样的思想方法D:它们都坚持同样的前进方向7、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由于(ABC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对社会主义的结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性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8、近年来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重要表现在(ABD)A: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长B: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D: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9、何为发展?发展就是要(ABCD)A: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的结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位和意义在于(ABCD)A:它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线指导思想B:它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C:它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主线任务的高度概括D: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1、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CD)B:完毕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与促进共同发展D:推动现代化建设1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D)A: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D: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13、“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拔乱反正奠定了基础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敬;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D: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14、解放思想就是(BCD)B:实事求是C: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D: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CD)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C: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互相包含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1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在(AB)A:思想和实际相符合B: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ABCD)A: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B: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C:是邓小平理论创建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基础D: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18、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的新阐释(BCD)B:科学地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C:全面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丰富内容D: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19、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AC)A: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C: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20、邓小平在巡视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ACD)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C: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D:关于“三个有助于”的思想2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于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干(ABCD)A:增强综合国力B:促成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C: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顺利发展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2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重要在于(AB)A: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B: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BCD)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24、我国现阶段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表现为(ABCD)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思不发达的状况没有主线改变B: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C: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尚有广泛的影响25、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在历史发展中的(ABCD)问题A:道路B:经济政治制度C:领导权D:指导思想26、四项基本原则重要解决(AB)的问题A:什么是社会主义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27、改革开放重要解决(CD)的问题C:如何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28、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ABC)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成小康水平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成中档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29、我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要形成的产业格局是(ABD)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D:服务业全面发展30、我国实行可连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有(ABC)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B:合理运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C: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1、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可连续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坚持(BCD)的基本国策B:计划生育C:保护环境D:保护资源32、我们的改革是(ABC)A: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B)A:公有制为主体B:共同富裕34、改革的作用在于(ABCD)A: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B: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C:为经济的连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D: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35、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互相关系中,(ABC)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36、公有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B)决定的A:社会主义性质B:初级阶段国情37、公有制经济涉及(ABCD)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3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重要体现在(ACD)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39、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特性是(ABCD)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B: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C: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D:国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40、我国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资产是(ABCD)A: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公司B:关系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公司C:基础设施D:重要自然资源41、宏观调控的手段涉及(BCD)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必要的行政手段42、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是(ABCD)A: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加强法律宣传教育C: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D:维护司法公正43、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的有(ABCD)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D: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4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针是(ABCD)A:坚持四项基本原B: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要有领导、有环节、有秩序地进行D:保证国家的安定团结45、党的领导重要是(ACD)A:政治领导C:思想领导D:组织领导46、当今世界剧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涉及(ABCD)A:经济实力的竞争B:科技实力的竞争C:国防实力的竞争D:文化实力的竞争47、弘扬和哺育中华民族精神,当前要着重增强全国人民的(ABD)A:爱国意识B:团结意识D:自强意识48、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的是(ABCD)A: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C:形成学习型社会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9、“四有”公民的内涵是(ABCD)A:有抱负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50、特别行政区在外交、国防、宣战和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还享有(ABCD)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独立的司法权D:终审权51、在解决两岸关系时,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ABCD)A:不是针对一般的外国人B: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C:是针对国际上一股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动的势力D:是针对台湾岛内一小撮搞“台独”的分裂势力52、实现两岸“三通”是指实现(BCD)B:通航C:通商D:通邮53、我们之所以坚持一个中国为原则解决两岸关系问题,是由于(ABD)A:这个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B:这个原则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和原则D:这个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54、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重要有(ACD)A:独立自主C:一国两制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55、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CD)C:霸权主义D:强权政治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涉及(ACD)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7、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充实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其中涉及(ABCD)A:各国政治上应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B:经济上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导致贫富悬殊C: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展开交流与合作D:安全上应互相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58、知识分子是(ABC)一部分A:工人阶段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B:重要从事脑力劳动的C:工人阶段的5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BCD)B:保证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集区内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C:维护祖国统一D: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60、(ABC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B: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C: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D: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61、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要(ABCD)A:革命化B:年轻化C:知识化D:专业化三、简朴题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重要是指什么?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重要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动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的发展,这些实践及其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2、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答:①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③关于社会主义主线任务的理论④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⑤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⑦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环节的理论⑧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⑨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历史奉献是什么?答:①毅然抛弃了“以阶段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②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4、如何结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答: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表述严谨的科学命题。其中,“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奔腾;“在中国“是地区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5、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什么?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和准备阶段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的最初提出阶段;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完整阐述阶段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阶段7、什么是“三个代表”?答:“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8、中国共产党的80数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答:①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②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③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发明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动。9、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规定是什么?答:意义:它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的的主线指针。规定: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为主线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10、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答: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发明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互相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识,并且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11、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答: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对于我们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增强反对错误倾向的能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2、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什么意义?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发展成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敬,冲击了“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13、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答: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干做到实事求是。历史和逻辑都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结识符合新的情况,做到新的实事求是。因而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总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互相联系的,又是互相包含的,是辩证统一的。14、简述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定?答: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是,规定人们将自己的结识和行动,置于时空变化的背景之下,力求突破、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定是,党的所有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发明性。1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答: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一系列崭新的课题规定我们继续研究解决。从理论上说,客观物质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结识永远不也许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结识在广度上有所扩展,在深度上有所深化。16、如何理解译社会主义本质的“再结识”的问题?答:长期“左”的思想影响严重束缚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再结识”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全党的面前。所谓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再结识”,一是要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情况和中国的现实,更好的理解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二是从中国现实出发来进行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研究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邓小平为我们对的地“再结识”社会主义本质所拟定的思想路线。17、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答: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作过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成共同富裕。18、如何全面结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概括告诉我们,结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应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首要任务、主线原则等方面着手。一方面,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可以发明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因而社会主义,特别是我们这样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派”原则的社会形态,因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和主线原则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那种把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必须澄清。1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意义?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要表现在:①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②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主线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③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特性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结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线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识,对于我们坚持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线任务是什么?答: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线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21、简述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含义?答: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涉及两层含议: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主线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性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结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性。2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答: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4、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答: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对的方向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坚持我们国体的无产阶级性质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要坚持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对的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2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答: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对的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主线前提,重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重要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6、简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的的含义答:①“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②“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政治制度;③“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④在这个目的设计中,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是不能动摇的。27、简述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答:①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的是;②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23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再通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④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8、简述“三农”的重要地位答: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线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解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②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主线性问题。29、简述邓小平关于各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思想答:①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进一步的考虑。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②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③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规定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④邓小平的战略设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30、什么是可连续发展战略答:①可连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②可连续发展问题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以往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等问题的一种反思。31、我们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如何的?答:①市场调节功能大大增强②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统购统销、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以及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体制已基本形成;④各类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宏观调控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32、如何对的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互相关系?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①发展是目的。发展一方面指经济发展,同时也涉及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②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进一步的改革,才干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也许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也许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③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④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统一起来,把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作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33、如何对的理解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互相关系?答:实行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的社会经济性质和具体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②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自力更生,重要依靠本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去奋斗,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两者不能划等号;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两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4、简述“三个有助于”标准答:“三个有助于”是指“是否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35、简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答:①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足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公司、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③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6、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答: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重要指资本组织形式和资产的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②公有制在资本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独资公司、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③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④多样化的形式有助于筹集、扩充资本金,有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7、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派的客观必然性答: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派的前提条件;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派的物质条件;③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派的直接因素。38、简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答:①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发明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也许实现分派的公平;②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派公平合理,才干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发明性,才干尽快增长物质财富;③效率优先,即公平应当服从效率。39、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40、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答:①努力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②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③依法治国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动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水平,并且要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以及按照“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推动司法体制改革。4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什么?答:①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4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心,它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予以保证和支持。4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44、如何理解“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辩让关系?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统一的,两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二为”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总目的和总方向,“双百”是实现“二为”目的和方向的必由之路。离开“二为”谈“双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会迷失方向,离开“双百”谈“二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就不也许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应防止和反对把两者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45、什么是“四有”新人?答:“四有”公民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线目的,也是对国民素质的具体规定,其内涵是①有抱负②有道德③有文化④有纪律4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先进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7、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答:“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国两制”构想初步形成的阶段。以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中美建交当天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为标志。“一国两制”构想的成熟阶段。以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和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为标志。第三个阶段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的阶段。48、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答:①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一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②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③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49、“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依据是什么?答:①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③“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5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主线原则;②和平共处原则是中国解决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5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是什么?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解决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初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有何联系?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由权利。这五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第二项原则“互不侵犯”,就是在解决国家间和国家关系中排除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第四项原则“平等互利”,是规定在国家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彼此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第五项原则“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的目的和必然结果。5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54、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答:①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形热变化对我们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等提出相应改变的规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使我们的工作效果更好的发挥,我们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②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陷的需要,具有克服和纠正我们党目前自身状况存在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的现实针对性。55、简述在新世纪新阶段,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规定?答:①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主线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规定;②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卸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③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④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56、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答: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②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③自我批评的作风四、论述题1、简述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并说明其理由。答: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既是继承、坚持的关系,又是发展、创新的关系。重要表现在:①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由于,它们都坚持同样的政治立场,同样的基本原则,同样的思想方法,同样的前进方向;②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创新。由于,邓小平理论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继续延伸着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大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成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答:可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四个方面的奉献来理解:①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②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结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③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测世界,对当今时代特性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对的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④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3、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答:①由于旗帜是方向。党的十六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大纲是各项工作的主线指针。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由于旗帜是形象。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保持国内稳定、维护世界和平,树立一种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迈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鲜明形象。③邓小平理论既是方向,又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才干把邓小平所开创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由于邓小平理论为实现我们的事业提供着理论的指南、精神的动力和智慧的启迪,提供着最重要的思想保证。4、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答:“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其中: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大纲、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规定,特别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定,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②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大纲、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规定,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大纲、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主线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足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性发明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之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是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是最核心。5、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是重要表现在:①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②它坚持党的最高大纲和最低大纲的统一,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③它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规定;④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6、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答: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产生极重要的作用。重要表现在:①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的的主线指针;②它是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③它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全面贯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7、怎么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答: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邓小平理论创建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方法论;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的指导性线索;③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每一重大问题的核心和灵魂。8、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答: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互相包含、互相依存的;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索永远止境。9、论述社会主义的主线任务是发展生产答:①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干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线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主线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明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③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重要矛盾的主线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才干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发明物质基础;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重新被确立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恢复。目前,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主线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干真正实现“三个代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10、联系我国实际,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才干做到:①增强国力,接受时代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面临传统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两种挑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干尽快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限度上的差距,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干促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起来,最大也许地实现社会公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才干从主线上促成一系列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干保证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一系列物质条件作保证。11、如何理解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至关重要?答:①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反复思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而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线任务是什么,其中,认清社会主义本质是明确社会主义主线任务的前提;②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化中的主线理论问题;第二,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第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12、为什么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矛盾?答:①在一定社会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总是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对矛盾是重要矛盾,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②在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之后,剥削阶级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因此已不再存在,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其对象、范围、方式和总趋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③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3、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答:①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②基本路线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的;③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奋斗目的的基本途径和主线保证;④基本路线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我们重要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线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可靠保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一百年不动摇。14、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的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大纲。答: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的分别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哺育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分别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派为主体的多种分派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的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这个大纲,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重要经验的总结。15、试述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答:①改革开放20数年来,我国东部区域获得高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也有较大发展,但是东西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很大。党中央在1999年把加快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日程上来;②只有实行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干实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达成现代化的战略目的;③只有实行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干形成一种各个地区之间互补合作的良好态势,使整个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④实行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和巩固祖国边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6、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答:①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②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的的顺利实现;③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它是生产力诸要素中重要推动力量。④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抓教育,从培养人才入手。教育和科学,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7、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答:①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涉及经济体制又涉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涉及体制层面又涉及思想观念层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促使社会生活发生整体转型;③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是体制的重新构建,是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重新调整。④总之,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因而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18、什么是“三个有助于”标准?它与“生产力标准”有何联系与区别?答:①“三个有助于”标准是1992年邓小平提出的:是否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②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助于”标准,不仅继承了,并且发展了生产力标准。由于:它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主线标准,就为各项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的;“三个有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三个有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19、如何对的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助于”标准?答:①“三个有助于”标准继承、发展了生产力标准,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三个有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规定的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③“三个有助于”标准规定我们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跳出来,以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在改革开放中放开手脚,大胆地实验。④“三个有助于”标准不仅是衡量经济工作的标准,也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20、如何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答:①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②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既涉及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涉及公有制以外的其他所有制经济。这一制度既保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又结合了初级阶段的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住宅购买意向简单协议书6篇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项目设计合同详细说明2篇
- 跌倒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 胃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 2024年年度社团个人总结报告
- 护理职业安全防护
- 发绀的紧急护理
- 2024版专利申请与授权代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学生保险合同:特殊教育学校与保险公司的协议2篇
- 恶性腹水患者护理
- 农产品溯源体系构建
- 班组长精益生产管理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风电场消防管理标准
- 2024陕西省西安国际港务区定向招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挖掘机月租赁合同范本
- 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 慢性胃炎的护理措施
-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3单元《活动 我家门前有条河》教学设计
- 华为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 一汽在线综合能力测评题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