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带答案部编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带答案部编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带答案部编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带答案部编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带答案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带答案部编版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凛冽(lǐn)俯瞰(kàn)鲁莽(mánɡ)风餐露宿(lù)B.无虞(yú)舷窗(xuán)炽热(chì)五脏六腑(fǔ)C.毋宁(wú)概率(lǜ)合拢(lóng)心有灵犀(xī)D.羸弱(léi)负荷(hè)迟钝(dùn)忧心忡忡(chōng)【解析】A.鲁莽(mǎnɡ);B.舷窗(xián);C.合拢(lǒ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2分)A.蹒跚轮廓渡假海市蜃楼B.摸拟点掇湮没不期而至C.吞噬稠密遨游千均重负D.闲暇烧灼蔚蓝惊心动魄【解析】A.度假;B.模拟、点缀;C.千钧重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B)(2分)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B.隔壁老奶奶担心在外的儿子,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C.这道题我想了很久,刚才忽然心有灵犀,想出了巧妙的解答方法。D.这家沙县小吃口感独特,耐人寻味,我每次经过总要尽情品尝。【解析】A.“语无伦次”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的意思,此处与语境不符;C.“心有灵犀”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不能用来形容思维;D.“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不能用来形容食物的美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夺得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桂冠。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解析】A.语意重复,应删去“榜首”;B.成分残缺,应在“家园”后加“的故事”;D.成分残缺,应删去“使”。5.下面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2分)①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②因为这一意识对社会的意义很大。③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④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⑤低碳生活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环境更美,更舒适。A.④②①⑤③B.④②⑤①③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⑤①④【解析】④作为首句提出了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②因为这一意识对社会的意义很大。即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①句是自然原因,③句是社会原因,①句是总结语。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A.《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B.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C.“耀武扬威”“出现故障”“漂亮极了”“无比高尚”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和偏正短语。D.“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解析】D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7.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总有一天,海底定会成为通途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4分)A.《漫步海底平原》B.《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C.《消失了的大陆》D.《章鱼》示例:选A。《漫步海底平原》这一节里,阿龙纳斯一行三人第一次穿上潜水服,走出诺第留斯号,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海水非常清澈,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脚踩海底草坪非常柔软,我在阅读时就对这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向往。8.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8分)(1)__商女不知亡国恨__,隔江犹唱后庭花。(2)可怜夜半虚前席,__不问苍生问鬼神__。(3)__莫言下岭便无难__,赚得行人错喜欢。(4)有约不来过夜半,__闲敲棋子落灯花__。(5)《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__。(6)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的两句诗告诫他:__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__。9.综合性学习。(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①学,殖也。不学将落。(《左传·昭公十八年》)②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吕氏春秋·劝学》)③知学之人,能与闻迁。(《战国策》)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荀子·儒效》材料二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宗旨,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者为服务对象;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依托,集管理、培训、共享、交流、服务、展示和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民终身学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材料三(1)请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2分)古代的人们、现在的国家都很重视学习,都能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2)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假如你是他的学生,要使他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习金字塔”的内容,你该如何巧妙劝说?(4分)老师,您讲的课通俗易懂,同学们都爱上您的课,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忘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能提高学习保持率,不知您能否放手让我们试一下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让学会的同学教暂时不会的同学。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0—13题。(12分)五张纸条周海亮①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风、雪尘与彻骨的寒冷。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划过去。六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死神一步步逼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慰问一支驻扎在戈壁滩深处的部队。六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③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快被放弃了。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挤在车厢里,等风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④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戈壁滩。⑤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鸡蛋——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⑦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或者找到救援,或者在雪地里死去。⑧车厢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远活得最长——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⑨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仍然没有人说话。⑩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掏出一张纸,撕成大小均匀的五个纸条。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好,交回团长。⑪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⑫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⑬剩下的五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等待被救,或者等待死亡。⑭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他没有完成任务。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⑮人们没能将他救活。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⑯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10.阅读短文,简要梳理故事情节。(3分)六人被困暴雪中→①__无人主动站出寻救援____→写纸条投票定人选→②__团长儿子走出寻援助__→被救援队发现得救→③__团长儿子最终牺牲__11.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天气的恶劣,烘托人物的恐惧心理。12.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不能。因为他们的投票决定着个人的生死,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五个人投票时的慎重。删去以后不能体现人物投票时的心态。13.在团长父子身上,共同体现了怎样的精神?请说说你对这种精神的理解。(4分)团长和他儿子身上体现了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理解略。(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14—18题。(15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主题阅读【作品简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作者截取了若干历史人物生命中那些“关键时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以此来表现他们的非凡人生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片段节选】【甲】伟大的悲剧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A]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乙】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①当第三次航海试验,电缆第一次把声音从美洲传到欧洲的那一刻,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全体船员受到了款待。全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像一位凯旋的古代统帅坐在一辆四驾马车上。一次又一次的欢呼把他弄得神魂颠倒,此时此刻他成了美国最光荣、最受崇拜的人物。②但是就在这一片欢庆中,只有一个声音,而且也是最最重要的声音却令人关注地沉默了,那就是海底传来的电报;[B]而前几天传送的讯号也早已混乱不清,好像一个临死的人的喘息,现在彻底断了气。过了不久,人们再也无法否认:埋藏深海的电缆已失灵,从大洋彼岸再也没有传来清晰的声音,再也没有传来纯粹的电流振荡。③一时间,欢呼的浪潮就像反冲回来似的一齐气势汹汹地扑向那个无辜的罪人——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说他欺骗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甚至还有更恶毒的污蔑和诽谤也纷纷传开。这个昨天还被当作民族英雄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像一个罪犯似的躲避他的昔日朋友和崇拜者。没有想到失败得这么惨,资金损失,名誉扫地;而这根没有用的电缆像传说中的环绕地球的巨蟒躺在大洋底下见不到的深处,一躺就是六年……④在这六年期间,两大洲之间又恢复了原来的冷冷清清的沉寂。19世纪最大胆的计划昨天几乎就要成为现实,而现在又变成了传奇和神话。不言而喻,没有人会想到重新去做这件成功了一半的事情;这可怕的失败挫伤了一切勇气,扼杀了全部热情。所以六年之内任何工作都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就像那条海底下被人遗忘的电缆一样,无人问津。对于长期热衷于这项计划的那个富有幻想的人——菲尔德,人们也越来越不去注意他。不过,重新进行这项试验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只是缺少一个能把这项旧计划灌注以新力量的人。⑤突然之间这样一个人出现了,看,他还是原来的他,仍旧是那个怀着同样信念、充满同样信心的菲尔德。他从默默无闻的放逐和幸灾乐祸的蔑视中又站了起来,他第三十次远渡大西洋,重新出现在伦敦,他用一笔六十万英镑的新资金获得了旧的经营权。而现在供他使用的终于是那梦寐以求的巨轮——著名的“伟大的东方人”号。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巨轮在1865这一年恰恰闲置着,因为制造这艘巨轮本身也是一项十分大胆的计划,它的载重量远远超过当时的需要,所以两天之内菲尔德就买到了这艘船,并且为远航进行了必要的装备。⑥这一下子就使得以前无比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多了。1865年7月23日,这艘装载着新电缆的巨型海轮离开泰晤士河。尽管这一次又失败了——在铺到目的地的前两天由于电缆断裂而告吹,那永远填不饱的大西洋又吞下了六十万英镑。但是此时此刻的技术对完成这项事业是确有把握的,因而没有使人丧失信心。⑦1866年7月13日,“伟大的东方人”号第二次出航,终获成功。这一次,通过电缆从美洲传到欧洲的声音显得十分清晰。数天以后,那条失踪的旧电缆又被重新找到。现在,这两条电缆终于把欧洲的古老世界和美洲的新世界连接为一个共同的世界。在昨天看来是奇迹的事今天已变成想当然的事。⑧从此时此刻起,地球仿佛在用一个心脏跳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从地球的这一边同时听到、看到、了解到地球的另一边。人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力量处处生活得像神仙一般。由于战胜了空间和时间,但愿人类永远友好团结,而不是被灾难性的狂想一再迷惑:想不断去破坏这种伟大的统一,想用战胜自然的同样手段来消灭人类自己。(文章有删改)14.【任务一:浏览】根据乙文,完成下列信息概括。(3分)作品:《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文体:__传记__人物: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事件经过:__菲尔德铺设电缆连遭失败,几经荣辱浮沉,沉寂了六年。最后结局:__菲尔德在又一次失败后终于成功铺设了电缆,把欧美两洲连成一个共同的世界。__15.【任务二:批注】请自选角度为文中画线的[A][B]两处文字作批注。(3分)示例A:“悲伤地”“坚决地”写出了斯科特深知自己必将死去的绝望、无奈的沉重心理,也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16.【任务三:精读】精读乙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段,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评价文中菲尔德这一形象。(3分)菲尔德坚强不屈,锲而不舍。航海试验让他从备受崇拜到名誉扫地,但他顶住压力,在六年后勇敢地站了起来,即使又一次因电缆断裂而遭失败,他也不轻言放弃,最终完成了电缆的铺设。17.【任务四:比较】开头“作品简介”中说的“关键时刻”,在甲、乙两文中具体指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分别回答。(2分)甲:斯科特上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记日记,以此来使他们一行人的伟大精神得以彰显于世。乙:菲尔德顶住了试验失败、名誉扫地的巨大压力,在沉寂六年后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18.你认为《伟大的悲剧》和《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所表现的主题是否相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示例:我认为两文的主题相同。两文都讴歌了人性,赞颂了人类的坚韧不拔。无论是斯科特一行人最终以失败和死亡告终的南极之旅,还是菲尔德几经失败重获成功的海底电缆事业,都给后世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将长照于历史的天空。(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13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纸上谈兵》)【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1)竟不可得竟:__终了,最后__(2)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__事物的道理、规律__(3)佯败走佯:__假装__(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