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_第1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_第2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_第3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_第4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四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

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1)咏史怀古诗2)咏物诗3)写景诗4)边塞诗5)送别诗6)行旅诗和闺怨诗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一、咏史怀古诗

1.特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2.思想情感: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导致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也是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讽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首诗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分)答: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1.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思想感情: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吟笼莺【清】纳兰性德①何处金衣②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3分)

(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答案】本诗前两联是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1分)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1分)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的情状。(1分)所以,虽未提一“笼”字,但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3分)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1分)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虽长有一样的翅膀,纵然在同样的季节,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不能一样展翅高飞(1分),寄托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1分)

孤桐

王安石天质自森林,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释--

天质:天生的性质。森森:树木茂盛繁密貌。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1)前六句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2分)(2)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①深深扎根于大地,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②岁月越久,树越壮实;③烈日越骄,叶越浓密.本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追求:①为人要正直虚心,努力向上;②脚踏实地,坚定信念;③万难不屈;④愿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而献身。

三、写景诗

1.特点: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2.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及对归隐生活的喜爱。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颔联用对比。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颈联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8.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9.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分)9.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

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2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情境1分,感情2分)四、战争诗(边塞诗)1.特点: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对月思亲。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忧怨,或者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或者状写兵士的艰苦生活。

2.思想情感: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有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有对和平的渴望

塞下曲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答对两点即可2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阅读下在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前人评这首诗凝聚了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不仅有一二句慷慨悲壮和激战场面,而且有三四句少妇思念征人梦境描绘,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诗中如何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虚实相间的写法。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实写,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现实);虚写,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梦境)。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她全不知灾难已降临到身上,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的思想感情。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3-1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红叶

唐·韩氏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1)(4分)。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2分)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2分)(2)(2分)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本诗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迥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命题立意】(1)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①大白,酒名。(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3)鲛人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典故1分,孤苦、思慕各1分。)9.(1)孤独惆怅(1分),浪迹天涯的游子(2分)

(2)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两种手法各1分,解说各1分)六、送别诗

思想情感: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A、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jv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8、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涵谷关。御苑:皇家的宫院。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3](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注释]

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欲尽春:春欲尽。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这两句说,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后两句说,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怅心情。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时时间、地点。二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剑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别想着你的行程比我长,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熟悉需要掌握的术语常见思想感情术语有:

迷恋、伤感、忧愁、惆怅、寂寞、孤独、烦闷欢乐、赞美、恬淡、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一)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建功报国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二)建功报国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三)思乡怀人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生活杂感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四)生活杂感(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③评价思想内容应全面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原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A.描写了什么形象B.构成了什么意境C.抒发了什么情感D.表现了什么人格④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课堂巩固练习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辽宁卷)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具体说明。(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A.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B.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整首诗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读者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1]湖:杭州西湖。[2]折:弯曲。[3]景:影。[4]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5]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6]长(cháng):茂盛。[7]人意:游人的心情。[8]萧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9]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10]舴(ze)艋;小舟。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答: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韵译】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