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_第1页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_第2页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_第3页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_第4页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

设计总论第一页,共四十四页。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总论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第四节明渠的水文水力计算第二页,共四十四页。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

水毁病害板底淘空(冲刷)第三页,共四十四页。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路基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水的关系十分密切。道路路基路面应该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以排除可能危害道路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稳固,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道路排水可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地表排水又可分为路面(含路肩)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以及桥涵设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合理布置各项设施,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和养护方便。排水设计包括排水系统的规划和排水结构物的设计。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一、排水的重要性

1.地面水渗入路基→路基强度降低

2.地面水对边坡冲刷→路基整体稳定性受到威胁

3.地下水浸入路基→强度降低(冻胀,翻浆、滑坍)

4.降水渗入路面→降低材料的强度;高压水冲刷使承载力下降。二、排水的目的与任务

1.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内。

2.将降落在路基路面上的水和渗入路面内的水迅速的排除路基范围之外。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三、基本要求

1.设计中把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加以拦截,排除,截断,疏干,降低,引导。

2.施工中,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

3.养护中对排水设施应定期检查与维修,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四、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配合;

3.做到综合设计和分期施工;

4.尽量不破坏天然水渠,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

5.以防为主,讲究经济效益;

6.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提供良好的排水施。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第七页,共四十四页。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

1.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设置要点:①边沟不宜过长;②边沟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③边沟的出水口应与桥涵相适应;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2.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设置要点:①尽量与绝大多数地面流水方向垂直;②应保证水流畅通,就近引入自然水沟内排出;③截水沟水流不应引入边沟,当必须引入时,应增大边沟横断面,并进行保护;④截水沟长度以200~500m为宜;第十页,共四十四页。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3.排水沟排水沟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的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设置要点:①排水沟的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应经过水力水文计算选定;②排水沟位置可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等而定;③排水沟水流注入其他水渠或水道时,应使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④排水沟应具有合适的纵坡;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4.跌水与急流槽跌水与急流槽是路基地面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可达45度。跌水构造:单级和多级之分,沟底有等宽与变宽之别。基本构造可分为进水口、消力池和出水口三个部分。急流槽构造:进口、主槽和出口三部分。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5.倒虹吸与渡水槽当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标高的限制,可以通过管道或沟槽,从路基底部或上部架空跨越,前者称为倒虹吸,后者称为渡水槽。倒虹吸管道:圆形和箱形,以水泥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为主。渡水槽结构:进出水口、槽身和下部支撑三部分。

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6.蒸发池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的集中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二、地下排水设备

1.暗沟设置要点:

1)作用: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无渗水和汇水作用,地下排水沟。

2)使用条件:a。路基范围内的个别泉眼,泉水外涌;b。市区污水管、雨水管;c.公路中央分隔带弯道超高处。

3)构造:进水口、暗沟沟身和盖板。

4)纵坡和出水口:纵坡不小于1%。出口处沟底应高出边沟最高水位20cm以上,不容许出现倒灌现象。

5)注意事项:(1)应防止泥土或砂粒落入沟槽或泉眼,以免堵塞(暗沟顶可铺筑(碎)砾石一层,上填砂砾)(2)暗沟流量一般不予计算。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2.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使路基上保持干燥,不致因地下水成害。

1)作用: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

2)分类:盲式、管式、洞式

3)构造:渗水层、封闭层、反滤层、排水层

4)尺寸:水力计算确定。埋深需考虑地下水位和不透水层的位置。

5)使用条件:盲沟:一般用于流量不大、渗沟不长的地段。设计时应考虑淤塞失效问题,排水层阻力大,其纵坡不应小于1%,一般可采用5%。管式渗沟:设于地下引水较长的地段。但渗沟过长时,应加设横向泄水管,将纵向渗沟内的水流,迅速的分段排除。洞式渗沟:当地下水流量较大,或缺乏水管时,采用石砌涵洞,洞口大小依设计流量而定。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3.渗井是竖直方向的地下排水设备

1)作用:汇集离地面不深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通过竖井,渗入下层,疏干路基土。

2)使用条件(1)路基下层是存在透水层,能否排走汇集的地下水。(2)影响路基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并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

3)构造:由上部集水构造和下部排水构造两部分组成。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一、路面表面排水

任务:迅速把降落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降水排走,以免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安全。原则:①降落在路面表面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走;②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横向漫坡的方式排水;③在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④拦水带过水断面的水面,在高速及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二级及二级以下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

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纵坡坡段上的开口式泄水扣泄水量计算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凹形竖曲线底部的开口式泄水扣泄水量的计算1.开口处设有低凹区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二、中央分隔带排水类型:

1.宽度小于3米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

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2.宽度大于3米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3.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措施的中央分隔带;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

三、路面内部排水

危害

设置内部排水系统条件:

1.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的湿润和多雨地区;

2.路基两侧有滞水,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

3.严重冰冻地区,路基为粉性土组成的潮湿路段;

4.路面改建和改善工程,需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路面结构表面的渗水量路基下自由水的渗流速度: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四页。四、边缘排水系统组成:透水性填料集水沟、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五、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基层排水系统就是直接在面层下面设置透水性排水基层,在其边缘设置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以及横向出水管等,组成排水基层排水系统。透水性材料:经水泥或沥青处置,或者未经处置的开级配碎石集料。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四页。第四节明渠的水文水力计算一、设计流量流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