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主題 如何研究视觉材料课件_第1页
報告主題 如何研究视觉材料课件_第2页
報告主題 如何研究视觉材料课件_第3页
報告主題 如何研究视觉材料课件_第4页
報告主題 如何研究视觉材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報告主題如何研究視覺材料

料A950X137田欣怡A950X104

周雅慧A950Y133

林偉祥A950X133

葉純蓉A950X135

葉純真何謂視覺材料?當代西方社會生活的文化建構中最關鍵的其實是視覺事物。人們常認為意義乃由視覺影像傳遞。當然,我們被各種視覺技術(攝影、電影、錄影帶、數位圖像、電視、壓克力畫等)以及他們展現的影像(電視節目、廣告、快照、公共雕塑、電影、監視器錄象、報紙照片和圖畫等)所圍繞。視覺文化-影像如何將社會差異視象化影像是建構社會的主要手段,影像存在是一種社會的權力結構關係。現代化帶來新的權力形式,紀律(discipline)實際上是精巧的社會控制與權力的形式。費佛和勞:要了解顯像活動必須得追究起起源和引發的社會效果。亦即要留意其涵括及排除的原則,要察覺其提供的角色,要了解其散布的方式,以及解除那些看似自然的層級和差異視覺文化-如何看待影像約翰‧柏格─觀看之道他認為不論是影像所展現的或是影像所誘發的觀看方式,都是社會的差異影像發揮作用的憑藉,他用「觀看之道」一詞道破實情:「我們不只看一個東西我們總是在看東西和我們的關係」批判性取俓

2.思考視覺對象物的社會條件和效果。文化慣行和視覺的再現一樣,既依賴社會的含括與排除,又把他們生產出來,於是一個批判性的說明就必須處理這些慣行和其文化意義。批判性取俓

3.斟酌你自己審視影像的方式。作為一個影像批評者的你,如何去看。藉著仔細思考我們觀看的位置,「我們才變得能回答自己所學到的觀看方法」。三個模態:技術的、構成的、社會的技術性的米爾佐夫把視覺技術定義成「設計成供人注視,或美化自然現象的任何一種形式的機制(不論是油畫或電視、網路)」。三個模態:技術的、構成的、社會的技術性的米爾佐夫把視覺技術定義成「設計成供人注視,或美化自然現象的任何一種形式的機制(不論是油畫或電視、網路)」。構成的影像製造出來時,人們必須利用一些形式上的策劃:像內容、顏色以及空間配置。社會的指圍繞在影像週遭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關係、建制以及慣性等範疇,唯有透過這些範疇,影像才能觀看和使用。一幅影像或一組影像的意義,由三個地點製造出來影像生產的地點

影像自身的地點

影像收視的地點

所有視覺的再現都以某種方式製造,其生產的環境條件則可能促成視覺再現的效果。1-1-地點一:生產相片看起來的真實性攝影技術發明一開始,一些攝影從業者只把它理解成純粹紀錄事物真實面貌的技術。「真實的」攝影再現這個概念,只是建構出來的。我們把相片看作真實生活瞬間的捕捉,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期待照片能展現真實的片段。但這相片可能是經過設計的:拍攝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安排人物的姿態。然而他們看起來卻同樣「真實」。技術面向

--紀錄攝影(DocumentaryPhotography)

某特定階層者會被攝影,眼神直對鏡頭

構成面向

--紀錄攝影經常是改革者計畫中的一部分,意在描繪貧窮、受壓迫或被邊緣化的個人,已表示他們生活的悲慘並刺激變革紀錄攝影的目標是盡可能客觀準確地描繪

街頭攝影〈streetphotography〉

偶然性的構成,不需要框架完美,畫面不完整、人物可能被切掉,且人們在無意間被攝影、鏡頭跟被拍攝者的眼神是交錯。社會面向

--它的觀看方式誘發的回應像「喔!太特別了,生活真的是令人讚嘆」照片被當作單純觀察的一種如實呈現的工具也說明攝影家自己的特性被抹去;攝影家在現場,但僅僅是帶著相機,然後當時機到時迅速回應。技術面向這張照片是杜瓦諾1953年在一條大街上拍的。表演場裡黑乎乎的,條件極為簡陋,連接頭苦力都可以進去看她的表演,外面則十分明亮,這明確地顯示了公共場所和隱密場所的對比。例如,杜瓦諾照片中黑白的色調就是他選擇底片和處理技術的結果。影像的其他組成部分取決於社會的慣性構成面向﹝男人的﹞凝視定義了這張照片的關懷並且消去了屬於女人的關懷。她注視著對觀者毫無意義的瑣事。放在空間的中心,她被男人、物化的女人、還有觀者視線三角架空,而觀者也被吸引,進入一種男性的觀看位置。我們必須跟男人同夥(他發現了一個比較好看的東西)才會覺得好笑你的不認同才是影像意義和效果最終製造的地點,因為你是照片的觀眾,你也像所有的觀眾一樣,帶有自己觀看的方式和其他種類的知識。約翰‧費斯克認為這才是製造影像意義最重要的地點,視覺影像的意義由處在特定情況下的觀眾重新議定或拒絕的過程

1-3-地點三:收視技術面向用以製造和展示影像的技術,會控制觀眾的反應。在電視上看某部電影跟在大電影院用3D眼鏡看,怎麼不同呢?書本裡的一幅祭壇繪畫跟教堂裡的原作又有多麼不同?在某個層次上,這些很清楚的都是技術問題,比如影像的尺寸、產色、質地等

社會面向人們通常以特定方式處理視覺影像,而處理慣性也隨地點和影像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有許多研究在探討,不同觀眾如何以差異方式詮釋特定視覺影像,而差異來源則歸於觀者互異的社會認同

收視的社會模態有兩個面向

觀看的社會慣行

觀者的社會認同

收視的社會模態有兩個面向

觀看的社會慣行

觀者的社會認同

我們使用影像,欣賞某類的影像既有美學功能也有社會功能。它透露我們的身分,以及我們想如何被對待

在對視覺影像進行寫作時,把所討論的事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重要的。別裁剪、竄改重現的影像,卻又讓讀者對你的介入一無所知(若裁剪影像只展現了它的一小部分,請註明那只是作品的一個「細節部分」)也能從網路下載影像,若只為了私人研究用途,通常沒版權問題

如何重現研究中的影像

01.初論構成性詮釋法要怎樣描述影像的外觀?並以表達影像外觀的研究取徑我決定稱他作「構成性的詮釋」「好眼力」的養成必須先獲得大量的某一種前章所稱的(脈絡訊息)特別是需要大量關於特定畫家的知識包括他們的畫作種類他們彼時觀看的視覺影像種類還有牠們的靈感來源如此一來「好眼力」絕大多數觀看影像自身這各地點以求了解其重要性並且把大量心力放在影像的構成型態上視覺影像並非憑空誕生而影像乃是經由特定社會慣行生產出來並且受到詮釋(Bryson1991)「我辨認影像的能力是….預設了我辨認的社會(即社會建構的」符碼的能力[我想這世上在也沒有一屋子的畫如此感人]這是艾德里安.塞爾受到林布蘭的自畫像的震撼林布蘭特~戴貝雷羽毛帽的自畫像89.5x73.5cm

1629

自畫像的表現需是透過鏡子來觀看自己,因此自畫像的姿勢構圖大致相去不遠,就是一種半側面式為主,大小可分為全身、半身與頭像等,有時林布蘭也喜愛以一些特殊穿著打扮來揭示其身分與地位,這些來看林布蘭顯不出特別之處

02.影像的生產:技術儘管在方法論上不夠明確構成性詮釋乃然屬於一種非常特殊的觀看影像方式他極端重視影像本身但也沒有忽略影像的生產(如:誰下的決定?為甚麼?誰繪製?等)

不過最受重視的乃屬於影像製造的技術模態獲知影像製造所用的素材和技術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為影像的影像力受此決定像泰勒(1957)就注意到會關切影像生產技術的唯一理由乃在於對於技術的了解有助描述該作品的特殊性約書亞‧泰勒就注意到對於技術的了解就注意到有助於描述該作品的特殊性。比如說他討論繪畫就檢視了壁畫、水彩、蛋彩、油彩、蠟畫法和組合畫。壁畫水彩

油彩組合畫02.影像的生產:技術事實上構成概念指的便是所有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的狀態03.影像自身:其構成性

3-1內容3-2顏色3-3空間組織3-4光線3-5表達性的內容03.影像自身:其構成性

3-1內容

以影像本身為觀看對象時或許可以把影像的內容當做起點就如同艾克頓(Acton1997)所講的將探討醫種方法用來為那些已約定成俗的用以指涉這類主題事件的象徵解碼03.影像自身:其構成性

3-1內容以影像本身為觀看對象時或許可以把影像的內容當做起點就如同艾克頓(Acton1997)所講的將探討醫種方法用來為那些已約定成俗的用以指涉這類主題事件的象徵解3-2顏色顏色是影像構成性中另一種關鍵的組成部分泰勒(1957)提出三種描述繪畫中顏色的途徑:A色相(hue):畫作中實際的顏色B飽和度(saturation):指一個顏色的純度比較的標準是他在色譜上的外觀C明度(value):指的是顏色的明暗03.影像自身:其構成性

3-3空間組織所有的影像都用某種方式在組織空間而其中有兩個相關面相必須考慮影像(中)(within)的空間組織以及影像空間組織給予特定觀看位置的方式影像所提供的觀看位置乃屬於觀看方式的一種圖象給予觀者特定的觀看方式如照片(內)元素的排列建構出照片(外)特定的觀看位置而在思考視覺影像如何具有其效果時最重要的就是這種擺置觀者的方式03.影像自身:其構成性

3-4光線

影像中的光線很明顯的同時和顏色及空間相關畫作所表現的光線類型(type)---燭光

日光或電燈光—會很明顯的影響其色相的飽和度和明度Ex林布蘭的畫像中,光線是從左側打自他臉上,在此也可以用來強調此畫作想表達的特定元素03.影像自身:其構成性

3-5表達性的內容

這是一個較難以捉摸的面相但儘管此面向的方法論地位較不明確對構成性詮釋法卻是相當重要的。它就是在描寫影像「感覺」時喚醒的同感我們稱他作表達性內容泰勒(1957)說表達性內容就是「主題」和視覺形式的合併效果獨立討論表達性內容是必要的,因為當我們把影像分解成幾個部份—空間組織、顏色、內容和光線

—不見得能掌握影像的全貌。相反的,我們需要某種嘗試喚醒影像富於情感特徵的影像描寫我們站在作品囑咐的地方,看到作品選擇展現的一面

觀者的立場視覺影像空間組織的效果

影像可透過其空間組織而「設計出觀者的位置」角度:像正面角度就比斜角更為拉近觀者和描繪物的關係高度:當觀者仰視那麼他們的位置就遜於主題物:又如果在同一個視平面上,那麼影像就暗示了被描繪物和觀者的平等關係距離:特寫人物通常給觀者和畫中人一種親密的關係Ex:報紙上犯罪新聞的罪犯近照,在此處這種特寫就強調照片中(罪犯)和觀看人(無辜的讀者)千差萬別影像構成的空間組織,也是影像和觀眾關係的核心元素影像聚焦者的概念:專註於視線和凝視的視覺組織林布蘭畫像利用幾何透視法,把我們放在跟作者一樣的視平面上:我們既非由上往下,亦非由下往上看。在這層空間意義上,我們和林布蘭等高。而我們注視他的方式就如同他注視我們一樣;直率地

04.動態影像的構成性詮釋

靜態影像:攝影

動態影像:影片電視和錄影

04.動態影像的構成性詮釋

影片的空間組織稱作「場面調度」:決定拍什麼及如何拍之後的結果

影片的時間組織稱作「蒙太奇」:呈現鏡頭(shot)的方式

摩納哥對場面調度的描述摘要(1

)畫格

(2

)鏡頭(3

)

剪接

(4

)類型(5

)和影像的關係(1)畫格

A銀幕比例

投影的長寬比分成(1,33與2.33)1;33這種比例方便導演和觀眾把焦點放在臉和對話上2;33寬銀幕和更多風景、實景拍攝和動作片接踵而至(1)畫格

B

銀幕框架

是開放的或是封閉的(意即場景與銀幕框架外的空間無涉)開放:把銀幕框架外的空間拍攝得很重要封閉:如果場景和銀幕框架外的空間無涉;那這銀幕框架就是封閉的

(1)畫格

C銀幕平面

框架平面----指銀幕上各種物件如何分布

地理平面----指物件在三度空間中的分布情形

深度平面----指影像的深度如何被感知D多重影像當影像分割時可能包含多重影像

E疊影利用重複曝光這樣的技術,影像也能展現疊影效果

1.大遠景ExtremeLongShot指整個大環境,此時人物小到無關緊要2.遠景LongShot電影中最複雜最不精確的名詞,約與大戲院舞台差不多,遠景最近可和全景相當(2

)鏡頭–

A鏡頭距離

指的是一個鏡頭表現出角色身形的多大部分有可能是3.全鏡FullShot如超過三人可謂全景4.中鏡MediumShot人物膝或腰以上,如二人鏡三人鏡(2

)鏡頭–

A鏡頭距離

6.大特寫BigCloseUp如嘴巴或眼睛5.特寫CloseUp如人臉特寫(2

)鏡頭–

A鏡頭距離

EX:持續用特寫鏡頭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壓迫感(影片-持續用特寫鏡頭)8.過肩鏡

OverShoulderShot通常兩個人,一背對攝影機,一面對攝影機7.四分之三膝上鏡頭

3/4kneeshot又稱為「好萊塢鏡頭」,為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鏡頭,以更寬鬆的尺寸取代中景鏡頭

(2

)鏡頭–

A鏡頭距離

9.長鏡頭

longtake一個場景只有一個鏡頭直落,無剪接(2

)鏡頭–

A鏡頭距離

影片:長鏡頭實體影片教學:

『淺焦』當距焦者在三者之一時,即所謂淺焦(2

)鏡頭–

B鏡頭焦點

我們經常看電影會覺得很多鏡頭是只有主角的地方清楚,後面的背景全部是模糊的。那就是淺焦鏡頭,意指焦點很淺

淺或深

銳或柔

圖片:德國(沒有耳朵的兔子)『深焦』當距鏡頭的前、中、後景,所有影格的地平面都在焦距內(2

)鏡頭–

B鏡頭焦點

深焦攝影是電影構圖中,尋求大景深的攝影方法。在這種攝影法中,前景與背景中最深遠的部份都能看的很清楚,且常和常拍鏡頭一同使用,可以維持電影美學上的時空完整性與角色的多重關係

淺或深

銳或柔

EX美國攝影師葛雷.托蘭與導演奧森.威爾斯合作的《大國民》中,以深焦攝影作為整部電影的美學策略是最有名的例子『焦柔』(2

)鏡頭–

B鏡頭焦點

利用特別的濾色鏡片,或將紗網或其他的散光器材置於鏡頭前,以拍攝出略為失焦的效果。這種技巧會使得影像失去準確的清晰度,經常被用來創造浪漫的氣氛,或遮掩年長女演員臉上的皺紋

淺或深

銳或柔

圖片:日劇(芭雷主婦)鳥瞰鏡頭(birds-eyeview)俯角鏡頭(highangle)仰角鏡頭(lowangle)水平鏡頭(eye-level)傾斜鏡頭(obliqueangle)1.鳥瞰鏡頭直接從被攝物正上方往下拍,鏡頭下人物往往不易辨認,並顯得無助。(2

)鏡頭–c鏡頭角度

2.俯角鏡頭凸顯環境,被攝物顯得卑微無助。3.仰角鏡頭使環境退為背景,增加主體的重要性,有壓迫感。4.水平鏡頭一般日常生活的感覺。5.傾斜鏡頭水平線多是斜的,人物看起來像要跌倒,令人緊張。實體影片教學:反拍鏡頭(反應鏡頭)—攝影機採取角色的觀點第三人鏡頭(開場鏡頭)—攝影機有自己的角色,和其他角色都不相干一般好萊烏用在敘事開始前給予觀眾他們所需要的地點、時間和角色等資訊的定場鏡頭

(2

)鏡頭–D觀點

實體影片教學:橫搖

(pan)—攝影機沿著一條水平軸線,或沿著風景的水平移動(2

)鏡頭–

E當攝影機在定點可作橫搖、直搖、伸縮和滾轉

實體影片教學:

直搖

(tilt)—攝影機沿一垂直軸線移動,可能是將一角色從頭拍到腳伸縮

(zoom)—伸縮鏡頭拍攝的場景中,人物維持同樣大小,但周遭的景物卻隨著他們的移動而改便尺寸滾轉

(roll)—影像的水平面上下移動,鏡頭仍在滾轉推軌

(tracking)—攝影機本身循著一條水平線前進升降

(crance)—攝影機本身循著一條垂直線移動如:演唱會(2

)鏡頭–F當攝影機本身移動,則有推軌和升降鏡頭效果

實體影片教學:

動態影像的蒙太奇效果可說明如下:蒙太奇:

蒙太奇意為影片中鏡頭結合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