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上)12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上)12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上)12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上)12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上)12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副标题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与《史记》创作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过程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卒年不可考,约与汉武帝相始终。司马迁的祖上世代为史官,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志在继《春秋》而作新史。二十岁时司马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历时两三年,行程近三万里,对他后来创作《史记》有重要意义。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过程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以“诬上”被判死刑,以腐刑代免。太始元年(前96),司马迁任中书令。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二、《史记》的取材、断限及体例创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从总体上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体”既各尽其用,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本纪行文相对简略,起到全书总纲的作用;世家、列传补充本纪,使之丰富具体;表是联系纪、传的桥梁,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线索;书从典章制度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全书会通古今,构成了一个记述社会发展历史的完整体系。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涵

与“实录”精神

一、《史记》的思想内涵司马迁说他创作《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少卿书》),即通过史书的形式,寄寓他有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个人见解。二、“实录”精神“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史记》的“实录”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上。其次,表现在对历史上明君贤臣、忠臣良将的赞颂上,颂所当颂,无虚夸溢美之词。第三,《史记》的“实录”精神还体现在不为王者讳、不为尊者讳上。另外,《史记》的“实录”精神还体现在对儒学末流的讥讽、批判上。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浓郁的感情色彩司马迁是一位情感丰富、正义感极强的人,他有着传统士人的济世情怀,有着深沉的生命体验、非凡的想像力以及诗人般的激情。当他怀着正直、博爱、悲悯之心阅读前代文献时,常动感情。《史记》中那些优秀的人物传记,大多融事、理、情为一炉,鲁迅说司马迁“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二、非凡的叙事才能……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史记·赵世家》二、非凡的叙事才能司马迁对历史上复杂的事件、人物以及人情世态了然于心,叙事十分精采。不少篇章大胆设置悬念,波澜迭起,造成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极富于戏剧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者考虑到某一篇传记中人物性格的统一性,或者出于表达某种思想倾向的需要,常常采用各篇章之间互见详略、彼此补充的记述方法,后人称之为“互见法”。《史记》常于叙事中寓论断,表现出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是非、善恶的判断及情感态度。三、刻画人物的艺术首先,妙于选材,以小见大。司马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能突出一篇主旨、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其次,通过矛盾冲突写人。司马迁常借助戏剧性的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表现其性格特征。第三,生动的细节描写。司马迁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有时候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画出人物的灵魂来。第四,鲜活的人物语言。司马迁善于通过鲜活的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及个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另外,司马迁还善于引用歌诗甚至辞赋,让所塑造人物直接抒情言志。第四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史记》对先秦文学的继承司马迁写《史记》,汲取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典籍的形式、内容以及创作精神。史传之外,《史记》创作还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对明主贤君、忠臣良将的赞颂,对统治者恶行败德的揭露与批判,是对《诗经》“美刺”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二、《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首先,《史记》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史记》不少人物传记都具有小说的某些特点,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以及寄寓爱憎褒贬等方面,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次,《史记》敢于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叙事写人的艺术经验等也为后世戏曲家所吸取,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