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马工程课件 第7章_第1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马工程课件 第7章_第2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马工程课件 第7章_第3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马工程课件 第7章_第4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马工程课件 第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

教学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章证据与证明一、证据制度概述二、证据的种类和分类三、证据规则四、证明的概念与分类五、证明的要素第一节证据制度概述一、证据的概念与要求(一)证据的概念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与灵魂,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证据的要求: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证据能力也称证据资格,是对证据的法律要求,解决的是证据的法律资格和容许性问题。

证明力也称证明价值,是对证据的事实要求,即围绕真实性与相关性解决证据与待证事实证明程度的强弱。

二、证据的理论基础(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二)程序价值论

1.公正

2.人权

3.效率

三、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亦称证据裁判主义)为两大法系法治国家普遍遵守,是证据法的基石性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具有非凡的历史进步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二节证据的种类和分类一、证据的种类(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二、证据的分类(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三)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第三节证据规则

证据规则是用来规范证据资格,指导和约束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及证明活动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证据规则体系一、相关性规则

相关性规则,也称为关联性规则,是指只有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具有相关性的证据才允许在审判中提交。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1.非法言词证据需要排除的非法言词证据具体包括三种,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2.非法实物证据

非法实物证据包括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物证和书证。(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适用1.审前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及适用2.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的法律监督3.审判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及适用(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规则1.证明对象2.证明责任3.证明标准三、最佳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也称为原始文书规则,它是指在以书证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时,除非有法定例外情形,必须提供书证材料的原始件。在能够提供原始书证的情况下,提交由原始书证派生出来的复制件等材料,法庭不予采纳。四、意见证据规则

意见证据规则,是指证人只能就其所亲身感知的案件事实作出陈述,而不得对案件事实作出推断性意见。证人一般只能陈述其耳闻目睹的案件事实,而不能就案件事实作出推断意见或者结论,证人对案件事实的推断、推论等意见,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证据,即对意见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意见证据规则是规范证人证言的证据规则,证人陈述是否属于意见,应当根据其陈述内容来判断,而不能仅仅根据其表述用语来认定。

五、补强证据规则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为防止错误认定事实,在运用某一证明力薄弱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时,法律规定需有其他证据予以补强的规则。“补强”是指补充、支持或者强化,被补强的证据称为主证据。补强证据的作用是通过证据相互支持而增强或者担保主证据的证明力。

第四节证据的概念与分类一、证明概念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诉讼证明应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及诉讼参与人所进行的采集、运用证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二、证明的分类

(一)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二)实体性证明与程序性证明

一、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也称为“待证事实”,它主要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提出诉讼主张的一方需要用证据予以证明的案件事实。

1.实体法事实

2.程序法事实第五节证明的要素二、证明责任(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证明责任,亦称举证责任,是指证明主体就其诉讼主张承担的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当其没有提供证据或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诉讼主张时,要承受其诉讼主张不被裁判者采纳的风险。

(二)证明责任的承担1.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2.自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由自诉人承担3.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三、证明标准(一)证明标准的内涵证明标准是指证明主体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要达到的法定的程度或者要求。(二)疑罪从无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认定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不足以对指控犯罪进行确凿的证明,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从而推定被告人无罪,对被告人作出无罪的处理决定。

四、证明程序(一)举证(二)质证(三)认证(四)定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