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章传染病流行病学Chapter10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ses2Contents概述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3第一节概述Section1Introduction5定义(Definition)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发生、发展和传播是病原体、宿主及外环境之间相互斗争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第1节概述6一、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1.病原体(pathogen)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1)病原体的特性1)传染力通过引发感染的最少病原体数量、人群二代发病率(续发率)评价2)致病力取决于病原体繁殖速度、组织损伤程度以及病原体毒素的毒性3)毒力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表示4)抗原性或免疫原性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的抗原识别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第1节概述7一、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cont.(2)病原体的变异1)抗原性变异病原体的抗原性变异使人群原有特异性免疫力失去作用,导致疾病流行2)毒力变异毒力增强与减弱强毒株、弱毒株、无毒株3)耐药性变异从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变成对该药物耐药第1节概述9二、传染病流行的现状(一)目前已能够预防的传染病新疫苗的推广使许多传染病的预防成为可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二)未被控制的传染病目前仍有许多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结核病鼠疫霍乱疟疾病毒性肝炎第1节概述10二、传染病流行的现状cont.(三)死灰复燃的传染病一些传染病原已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再度出现性传播疾病(STD)血吸虫病布鲁菌病登革热第1节概述11二、传染病流行的现状cont.(四)新发现的传染病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现传染病有30多种,按在人间存在的历史及其特点将其分为3类1)以往在人间可能不存在,确实是新出现的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等2)在人间早已存在,近20年来才被发现和认识的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禽流感等3)过去认为是非传染病,现确认有传染性的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乙肝或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等第1节概述13传染过程(infectiousprocess)概念指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第2节传染过程14传染过程的结局感染谱(spectrumofinfection)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传染过程的结局可以通过感染谱反映出来定植:病原体存于体表,组织未受侵害感染: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症状和体征持续感染:携带状态,不迅速引起发病或痊愈的状态隐伏:病原体存于组织内,既不繁殖也不具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繁殖,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痊愈:病原体被消灭第2节传染过程15冰山现象(icebergphenomenon)概念人们感染某些传染病后,能够被观察到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平面上的尖顶部分,而感染的绝大部分在临床上无法观察到,好比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无法窥见,这种现象在流行病学上称为“冰山现象”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第2节传染过程17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概念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而且是在群体中发生的,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第3节流行过程18传染病流行过程示意图第3节流行过程传染源病人动物生长繁殖排出病原体患者转归病原携带者转归获得免疫者转归死亡转归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体液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病流行三环节19一、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概念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第3节流行过程21一、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cont.1.病人(1)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对于人群而言,潜伏期可划分为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通常采用平均潜伏期描述细菌性痢疾数小时AIDS2~8年部分患者潜伏期即可排出病原体而具有传染性AIDS(整个潜伏期)麻疹、水痘(潜伏期末)第3节流行过程2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1)潜伏期长短能够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形成暴发,如霍乱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如AIDS2)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查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3)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平均潜伏期加1~2d;危重传染病按最长潜伏期4)确定免疫接种时间5)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经过1个潜伏期,发病率下降(P<0.05),可认为措施有效一、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cont.第3节流行过程231.病人(2)临床症状期(clinicalstage)传染病病人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期体内病原体数量多,且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症状传染性最强的时期(3)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病人的临床症状已消失,机体所遭受的损伤处于逐渐恢复的时期病人免疫力开始出现,体内病原体被清除传染性较弱或消失的时期一、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cont.第3节流行过程25一、传染源(reservoirofinfection)cont.(二)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或人兽共患病(zoonosis)1.以动物为主狂犬病、森林脑炎、禽流感H5N1、甲型H1N1流感2.以人为主人型结核、阿米巴病等3.人兽并重血吸虫4.真性牛绦虫病、猪绦虫病等第3节流行过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人畜共患病”这一概念扩大为“人兽共患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而“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医学界已不再使用26概念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种类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水平传播第3节流行过程29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cont.(二)经水传播——消化道传染病2.经疫水传播如地震或水灾后的疫水流行特征病人有接触疫水史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可控制疾病发生第3节流行过程30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cont.(三)经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生吃或半生吃受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流行特征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吃者不发病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3节流行过程31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cont.(四)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如性病间接接触传播:如日用品间接传播皮肤病等流行特征以散发为主,可形成家庭或同住者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和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第3节流行过程32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cont.(五)经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机械携带:如伤寒、痢疾通过苍蝇传播生物性传播:如按蚊(母代→子代)传播疟疾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第3节流行过程33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cont.(六)经土壤传播——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破伤风、炭疽等(七)医源性传播污染的医疗器械导致的疾病传播输血或受污染的生物制品和药品导致的疾病传播(八)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围生期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第3节流行过程34概念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比例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1.新生儿增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死亡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1.计划免疫2.传染病流行三、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第3节流行过程35(一)疫源地(infectiousfocus)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形成条件1.存在传染源2.病原性能够持续传播消灭条件1.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3.所有易感者经过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四、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第3节流行过程36(二)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与类型根据疾病的流行强度,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表现形式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表现类型同源传播单次暴露易感者同时暴露于某传播因素多见于一次性食物污染所造成的暴发多次暴露易感者分批受感染,病例分批出现非同源传播四、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第3节流行过程37(一)自然因素地理、气候、土壤、动植物等(二)社会因素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城市化、人口剧增和流动人口增加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五、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第3节流行过程38第四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Section4Preventionandcontrol39一、策略(一)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二)加强传染病监测常规报告哨点监测(三)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结核病、艾滋病、疟疾、麻风等第4节预防和控制40二、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疫情管理消除或减少传染源的传播作用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4节预防和控制41二、措施cont.(一)传染病报告报告病种和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39种,分为甲、乙、丙3类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SARS、AIDS、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2009)等丙类传染病(11种)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2008)等第4节预防和控制42二、措施cont.(一)传染病报告2.疫情报告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3.网络直报或通信(《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甲类、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SARS、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小时内乙类其他传染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第4节预防和控制43二、措施cont.(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对病人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管理传染源,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蔓延2.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做好登记和管理,随访至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从事饮食行业、托幼机构等特殊行业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岗位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病原携带者严禁献血第4节预防和控制44二、措施cont.(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3.对接触者的措施留验:按最长潜伏期进行隔离观察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4.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第4节预防和控制45二、措施cont.(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消毒(disinfection)预防性消毒在没有发现明确传染源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实行消毒,如饮水和空气消毒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传染源存在时终末消毒: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2.杀虫预防性杀虫、疫源地杀虫(随时杀虫、终末杀虫)第4节预防和控制46二、措施cont.(四)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1.免疫预防主动免疫被动免疫2.药物预防抗疟药预防疟疾3.个人防护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蚊帐预防疟疾等虫媒传染病安全套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第4节预防和控制47第五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Section5Planning&EvaluationofImmunization48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概念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种到机体,使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自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DNA疫苗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491.人工自动免疫概念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将疫苗、类毒素和菌苗等免疫原接种到易感者机体,使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关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免疫时间在自然感染发生前接种,并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免疫反应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01.人工自动免疫疫苗1)减毒活疫苗:卡介苗、牛痘、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由减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特点活疫苗进入机体后可生长繁殖,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全身和局部产生免疫效果,一般只需小剂量接种一次易感者之间水平传播可增强人群免疫力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11.人工自动免疫疫苗2)灭活疫苗:霍乱、百日咳、伤寒等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而制成特点在机体内不能生长繁殖,免疫作用弱多次接种,且量较大只诱导机体特异性抗体,不能诱导细胞免疫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21.人工自动免疫疫苗3)类毒素:破伤风、白喉类毒素等将细菌外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脱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特点在体内吸收较慢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使机体产生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31.人工自动免疫疫苗4)亚单位疫苗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甚至有害的成分,提取病原体中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抗原成分制备而成的疫苗乙型肝炎亚单位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41.人工自动免疫疫苗5)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不含活病原体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成本低廉DNA疫苗:HIV、流感病毒、疟疾DNA疫苗等用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重组直接接种,使机体表达保护性抗原并获得特异性免疫制备简单、在体内持续时间长,免疫效果好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52.人工被动免疫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制剂直接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但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用途紧急预防免疫治疗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6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1)免疫血清抗毒素、抗菌和抗病毒血清的总称治疗和紧急预防使用免疫血清治疗传染病,越早越好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从正常人血浆或健康产妇胎盘血中提取制成人血浆丙种球蛋白、胎盘丙种球蛋白恢复期病人及含高效价特异性抗体供血者血浆等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73.人工被动自动免疫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白喉发生时接种白喉抗毒素和白喉类毒素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时同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一、预防接种(vaccination)cont.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8二、免疫规划(一)计划免疫与免疫规划的概念计划免疫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59二、免疫规划(一)计划免疫与免疫规划的概念免疫规划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60二、免疫规划基础免疫(计划免疫)——五苗防七病(0-7周岁)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第5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61二、免疫规划(二)免疫规划的内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07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规划62二、免疫规划基础免疫(计划免疫)程序年(月)龄接种疫苗(针次)出生24h内卡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半导体芯片生产委托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版玩具公司玩具产品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3篇
- 消防工程验收鉴定合同
- 项目节约用地措施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安全分包合同规范分包单位安全行为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担保及房屋租赁合同2篇
- 国际货物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个人反担保保证合同范本(适用于设备租赁)
- 天津装修合同范本
- 品牌推广电子商务B2B购销合同
-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策略国内外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物业公司介绍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孕妇学校品管圈课件
- 《愿望的实现》交流ppt课件2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