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主干回顾】领域时间(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1964原子弹爆炸成功①打破美、苏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垄断,加强中国国防能力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1964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核武器和空间技术东方红一号领域时间(年)成就意义载人航天1992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_____________的国家2003“神舟五号”载杨利伟飞天成功杂交水稻1973“南优2号”选育成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计算机技术1983“__________”研制成功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1965人工合成_____________开辟了人工合成_______的时代载人航天技术银河—I号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特别提醒】1.“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2.“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意义“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是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里程碑,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综合国力,彰显了中华民族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3.袁隆平的杂交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1)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2)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杂交稻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增产增收创效益。(3)它又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史论要旨】1.“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环境下,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而开展的,这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和军事实力。2.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农业、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史料探究】1.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原因材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探究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提示:成就:“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科技进步的影响材料中国粮食已连续多年增产,这不仅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探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提示: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的进步及杂交水稻的推广等。【名家评史】【观点】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体制经验,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建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持续提升了我国的技术能力与起点,为经济增长与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基于消化吸收的科技“自立”为集成创新与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在改革方面,教育体制等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依然未解决好。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还有待加强。——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解读】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肯定了中国新时期科技的发展成果与速度;但作者也认为还没有真正发挥出科技的文化功能,一是教育体制问题;二是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发展高端科技。考点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主干回顾】一、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_________、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2.提出:_____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_。生活方式1956百家争鸣【特别提醒】1.“双百”方针提出的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二、贯彻1.初见成效:(1)原因:受_____________的鼓舞,文学艺术界扩大生活视野,创作热情高涨。(2)表现:优秀作品有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_______》,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_》等。“双百”方针蔡文姬青春之歌2.经历挫折:(1)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2)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_________;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成“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3)危害: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_________;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政治问题百花凋零3.文艺的春天:(1)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_____________。(2)表现: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双百”方针【特别提醒】2.“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艺术问题的政治化会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艺术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史论要旨】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方针,也是长期性的方针,它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2.“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史料探究】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义材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探究1: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提示:内容: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意义:“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是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的体现;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2.对“双百”方针的认识材料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积极和消极、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列,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三大进步运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下,这次新的论争,乙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而且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看历史》探究2:材料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对洋务运动出现不同的诠释说明了什么。提示:变化: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呈现多元化。原因:改革开放后重新提倡“双百”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改变着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说明:历史评价受到研究视角、价值取向和时代因素的影响。【名家评史】【观点】对“双百”方针的阐述存在某些不足。毛泽东讲“百花齐放”,但他又常常把“百花”简单地分为“香花”和“毒草”两类。至于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香花和毒草是属于认识问题,还是属于政治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还是敌我问题,缺乏展开更有说服力的论述。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把“香花”和“毒草”当成政治问题。毛泽东承认,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他又讲,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百家”里头,按其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两家争鸣”。这表明,他是带着强烈的阶级观点看待“百家争鸣”的。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文化方面的学术争论,最后往往被扣上“政治帽子”和“哲学帽子”,或者是“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或者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包新旺《“双百”方针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纪念“双百”方针提出50周年》【解读】材料主要论述了“双百”方针未得到落实的原因及教训。从材料看,作者认为毛泽东是“双百”方针的提出者,也是改变阐释,导致“双百”方针没有得到正确贯彻的制造者。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内涵阐释不足,且用阶级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从而导致了“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犯了“左”倾错误,给我国的学术、文艺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考点三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干回顾】一、奠基1.措施:(1)改方向: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定方针:确定了_________的教育方针。(3)建制度:建立全日制学校教育、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全面发展半工半读2.成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_,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国民教育体系二、挫折1.表现:(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师生被卷入“_______”、批“走资派”活动中,教育一片混乱。(2)1966年夏,_________被废止。70年代初,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2.危害:大学教育水平下降,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_________大大下降。扫四旧高考制度文化素质三、复兴1.措施:(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提出“_________”的方针。三个面向【特别提醒】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中共十五大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正确认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是“三个面向”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而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扩展,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2.成就:(1)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普及_____________,制定《义务教育法》。(2)高等教育实施“________”计划,发展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3)启动“_________”;到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九年义务教育211工程希望工程(4)西部教育:加大发展力度,支持高校建设,建立_________中心,增加教育经费。职业教育【特别提醒】3.新时期邓小平的教育思想(1)教育基础观。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2)教育超前观。强调了教育改革不仅要着眼于中国,更要放眼世界;不仅要考虑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3)教育优先发展观。认为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要优先发展教育。(4)教育条件观。提出必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认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史论要旨】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2.“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中国社会各领域均受影响,应从中吸取教训。3.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史料探究】1.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材料(2014·天津文综改编)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探究1:在1952年我国为什么要进行院系调整?提示: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建立多科性工业大学。2.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成就材料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提示: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名家评史】【观点】(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解读】作者充分肯定了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恢复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考制度的恢复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考题印证】(2015·全国卷Ⅱ·T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题思路】主题归纳知识迁移新中国初期的课程设置,出现学习俄语的热潮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俄语热”固然有外交政策中“一边倒”的影响,也是培养外语人才为外交服务的需要。但从更大的方面来看,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总体政策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学习俄语是为能更好地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服务的。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1956年以后,故B不能选。新中国初期文化教育的改革并不是学习苏联的产物,故C不正确。【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新中国初期的课程设置和院系调整与国家战略、意识形态的关系。2.预测角度:(1)综合新中国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概况,以教育方针、举措、成果、影响等任一方面命题。(2)从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改革的角度,考查新中国初期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3)从现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比较的角度,考查中国文明演进历程。【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单元围绕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主要从学习西方思想及科技文化发展方面叙述了这一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之后,西学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向西方学习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人的思想逐渐解放。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新中国成立后,科教文化事业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科教文化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教文化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努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科教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纵横整合】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时期特征表现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时期特征表现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层面,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历程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2.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二、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第一种,走西方人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
2.第二种,走俄国人的路。
1918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论”来夺取政权。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在城市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也失败了。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3.第三,走自己的路。
1927年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十五)高考命题的方向与归宿【理论阐释】
1.高考“怎么考”:这主要涉及考查方式、试题题型、试题构成及体现的命题特点等问题。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体现了四大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新材料新情境),调动和运用知识(基础知识活学活用)、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语言规范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和探讨问题(比较、分析、概括等,学科认识客观辩证、全面深刻,并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拘泥于课本,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同时注重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追溯的考查。
2.高考命题方向:从题干与选项或者材料解析题的设问角度,高考命题还存在着以下四种考查方式和方向。
(1)熟悉中考熟悉:这类试题知识背景熟悉,设问导向熟悉,解题途径熟悉,答案也来自所学知识和结论,目的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熟悉中考陌生:这类试题题干背景熟悉,但设问不一定熟悉,解题途径也不一定熟悉,其答案或许是修正、补充所学知识,也可能是颠覆所学知识。其目的是打破思维定势,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陌生中考熟悉:该类试题知识背景陌生或者说是全新的材料和情境,设问导向是熟悉的或不一定陌生,答案来自所学知识。
(4)陌生中考陌生:这类题目题干知识背景陌生,设问导向陌生,解题途径陌生,答案来自对材料的推理,目的是考查学生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典例展示】(2015·四川文综·T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点拨】命题方向陌生中考熟悉,薛福成、总理衙门、《瀛寰志略》是学生陌生的内容,而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学生熟悉的内容解题关键理解题干材料信息,明确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对外交涉的洋务事宜日渐增多。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本身错误的选项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之间的交涉事务应该是呈增多的趋势,故A错误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B干扰选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对外交涉的事务,并未涉及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问题,故此项与题目无关C干扰选项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此项也是无关项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D正确选项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尚有色然以惊者”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不能或者不愿致力于洋务事务,由此得出结论:当时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故D正确【策略指导】
1.树立“三新”,即关注新理念、新史观、新成果。既需要了解传统的阶级分析等观念,更需要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新观念。拓展历史学的视野,引入概念史、阅读史、心态史等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
2.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即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
3.挖掘课程资源,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计算机硬件及软件采购合同
- 2024年度股权质押办理与市场推广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婚礼灯光音响服务合同:婚礼现场灯光音响布置与调控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合同with数据安全2篇
- 2024年度美甲师实习合同(2024版)
- 借用他人名义买房合同
- 抹灰安全协议合同
- 工业园区管理服务合同
- 基础设施维护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合同
- 2024北京通州区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 医疗生物技术专业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 MOOC 组织学与胚胎学-广西医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卷)
- 承插式盘扣脚手架施工工艺讲义
- 老小区消防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老年人髋部骨折课件
- 残疾人心理学知识培训课件
- 提高职业素养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