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第1讲 人口及环境 课件(共32张PPT)_第1页
专题九第1讲 人口及环境 课件(共32张PPT)_第2页
专题九第1讲 人口及环境 课件(共32张PPT)_第3页
专题九第1讲 人口及环境 课件(共32张PPT)_第4页
专题九第1讲 人口及环境 课件(共32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人口与环境第1讲人口与环境名师助学体系构建1.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人口的政策。2.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3.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影响。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地区分布 (1)造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时空差异,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再生产类型越接近现代型。(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3)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存在差异。①发达国家一般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西欧一些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由此造成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龄化问题;国防兵源不足。②发展中国家一般为过渡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其中亚洲、拉美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2%,南亚和非洲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大于2%。由此造成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峻;人民生活贫困;妨碍高素质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2.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区人口稀疏区亚洲东部和南部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欧洲湿热的热带雨林带北美洲东部干旱的沙漠地区;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区 根据第五(2000年)、第六(2010年)次全国(港、澳、台除外)人口普查数据,回答(1)~(4)题。人口普查大陆地区人口总数10年增长率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年均城镇化率第五次12.7亿11.66%22.89%66.78%10.33%3600人1%第六次13.4亿5.84%16.60%70.14%13.26%8900人1.3%(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C.过渡型 D.现代型(2)不能通过表中数据分析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B.十年后劳动力将逐渐减少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DC(3)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②人口基数大,增加数量多③城市化水平过高④流动人口数量大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4)根据人口国情,现阶段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严格控制人口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AB【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我国大陆人口近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84%,其中0~14岁(出生率)平均为1.660%,60岁以上的人口(死亡率)平均为1.326%,为“三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答案为D;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高高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为: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出生率居高不下;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现在传统型之后,该时期出生率开始下降。所以选项A、B、C都不对。第(2)题,表中数据并没有反映出人口移动或者地区间人口数量差异的相关信息,所以答案为C;由表中数据可知,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中由3600人增长到8900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表中0~14岁的人口由22.89%减少到16.60%,因此10年后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表中数据显示年平均城镇化率由1%增长到1.3%,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所以选项A、B、D都能从表中直接得出。第(3)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由10.33%增长到13.26%,人口老龄化呈增长趋势;虽然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增长的人口数量仍然较多,所以答案为A;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慢,城市化水平低;从表格中并不能得出我国人口流动的情况.所以选项B、C、D不能选.第(4)题,根据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国情可知,我国今后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所以答案为B;严格控制人口流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与目前的国家户籍政策放松相违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必然趋势,因此遏制人口老龄化不是我国现阶段人口工作的重点;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换句话就是提高出生率,这与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相违背。所以选项A、C、D不能选。人口数量与环境1.人口数量与环境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缺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开放程度高,环境人口容量大;区域封闭,环境人口容量小正相关3.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人口过度老龄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1)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域上的转移。再次,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积累率不高,也会使消费结构不变,经济发展停滞.(3)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精神孤独问题等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4)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容易造成国防兵力不足。 (2012·高考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B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人口金字塔图,明确人口比重与人口数量的区别。(1)0~14岁人口的比例是1982年高于2009年,所以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14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是2009年大于1982年,所以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小于2009年;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的比例虽然高于2009年,但是2009年人口总数高于1982年,所以本年龄段的人口数是2009年大于1982年。(2)由上题可知,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影响了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2009年25~59岁的人口数量比重高、人口多,所以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与环境2.世界部分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国家迁出区迁入区图示美国俄罗斯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国家迁出区迁入区图示日本巴西德国太平洋沿岸的濑户内海地区国土的南、北两端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中、西部高原地区北部的鲁尔区南部地区3.我国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总的趋势是由农村流向城市,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历史罕见。其影响是巨大的,从总体上看,以积极影响为主,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积极影响有:(1)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2)改变了城市经济结构;(3)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增加了城市收入;(4)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5)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消极影响有: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住房等方面的压力,也给城市治安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1)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受矿产资源开发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影响。除上述自然环境因素外,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也较大,如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②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向其他国家。③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C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从图中准确地把握迁出和迁入人口比重的数值。第(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一般来说,经济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